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5.4 运动的相对性(预习导学+例题精析+当堂训练+课堂检测+课后练习,无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学案(新版)苏科版【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课前预习】1、叫参照物。
2、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叫静止。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而言的,具有。
5、在回家或上学的路上留心观察,你认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至少三个例子)【学习过程】一、运动和静止1、播放视频:行星、飞机、布朗运动。
2、观察幻灯片图片讨论:你同意小明的观点还是小华的观点?你根据什么判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视频播放一些现象,通过比较可以总结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参照物通常我们默认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_________________叫静止4、判定物体静止或运动的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完成课本 P118 图5-36 填空二、运动的相对性阅读P118图5-37“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晋朝葛洪《抱朴子》判断“游云西行”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认为“月之东驰”又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
由于____________的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可以是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为运动的相对性例题1:“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唐无名氏《浪淘沙》判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认为“是船行”又是以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设计:5.4运动的相对性(无答案)

5.4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观察视频体会运动的概念,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照物。
2.通过设计活动方案和活动体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在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同伴相互学习的快乐。
二、学习过程
1.观察常见的运动现象。
2.小游戏谁运动了
机械运动:
静止:
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4.观看两端视频,比较在两段视频中所见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什么不同。
5.活动:两人一组,选用桌上物品,也可不用物品,设计并表演一个场景,来体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选取不同,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并进行说明。
6.课堂小结
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当堂练习:
1.小明站在正在匀速上升的自动扶梯上,以_______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______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2.跳伞运动员在下落的时候,以降落伞为参照物,他是___ (运动、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的运动方向是___(向上、向下)。
若以他为参照物,大地是___(运动、静止)的。
3.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4.请根据如图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甲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科版八年级《4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含课堂导学、课堂检测、课后固学

苏科版八年级《5.4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含课堂导学、课堂检测、课后固学)【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知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3.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学习重点】:1.运动与静止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习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课前预习】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简称运动。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一个事先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而言的.机械运动具有性2.参照物及其选择:(1) 参照物是指为标准的物体。
没有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
参照物的选择必须恰当。
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时候,就选或物体作为参照物。
(3)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说它是静止的,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说它是运动的。
3.运动的物体具有,叫做。
【课堂导学】1、组内助学2、小组展示3、精讲点拨【活动一】看书上两张图,在车厢里的男生和女生看各自的窗外,女生看到原本停在窗外的火车离自己越来越远,于是她就认为自己的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她是通过对面火车与自己车厢的位置_____________(改变/不变)来做出判断的;而男生则是根据_________与自己乘坐的火车的位置____________(改变/不变)来判断自己的火车没有开动。
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呢?【活动二】机械运动: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机械运动是所有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都要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然后观察研究对象是运动或是静止,从而得出结论。
1.回答上面的问题:女生的说法是_________(对/错),因为她选择的是以对面火车为参照物,则自己的火车是__________;男生的说法是___________(对/错),因为他选择的是对面的月台为参照物,则自己的火车是__________。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5.4运动的相对性

《四、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知识重点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知识难点认识相对静止及相对静止的条件四、教学过程1、世界上一切物体处于中2、运动和静止(1)参照物: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注意:位置的改变包括距离和方向的改变(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就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2)选取参照物(3)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3、练习(1)学生完成课本118页例题(2)体验活动:把物理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铅笔盒,推动课本使它缓缓移动。
思考:铅笔盒、课本和桌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人站在商场自动上升的扶梯上以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4)乘客对于位置(改变或不变),则乘客是(运动或静止)的。
乘客对于位置(改变或不变),则乘客是(运动或静止)的。
4、运动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有时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又可以说它是静止的。
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5、参照物的选取(1)参照物可选运动或静止的物体,一旦选定后应把他看作是静止的(2)一定要选取具体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3)生活中通常是以地面为参照物6练习(1)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以_____为参照物。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与反思

教案与反思: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5.4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章节为5.4运动的相对性。
具体内容包括: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2. 相对性原理:介绍牛顿的相对性原理,即在惯性参照系中,物理定律的形式不变。
3. 速度的相对性:解释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能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相对性,并能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理解相对性原理,掌握速度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的人看路边的树木,引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提出问题:“运动和静止到底哪个是真实的?”2. 新课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PPT展示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接着介绍相对性原理,解释在惯性参照系中,物理定律的形式不变。
讲解速度的相对性,让学生理解速度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运动和静止、速度相关的例题,如两个人在相对运动中的速度问题,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运动和静止、速度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相对性原理3. 速度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举例说明。
2. 根据相对性原理,分析一个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1. 相对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对性,以及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运动的相对性: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掌握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性的理解,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相对性的概念2. 相对性的基本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相对性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3. 找一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相对性是如何应用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相对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相对性的基本原理相对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5.4节中,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八年级上《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

八年级上《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运动的相对性导学案5.4运动的相对性班级:八()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2.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3.能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学习重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描述.2.运动的相对性.学习难点:理解运动的相对性,能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学习新课【幻灯片】展示小学《科学》相关内容【问题】什么叫运动?【活动】磁扣的位置移动(1).【问题】有磁扣动了吗?为什么说它动了?【幻灯片】机械运动的“定义”.【活动】磁扣的位置移动(2).【问题】有磁扣动了吗?【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反的结论?如何得出机械运动更严谨的定义?【幻灯片】机械运动更严谨的定义。
对照上述两个活动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和判断运动与静止的方法。
【反馈】完成下列填空,小组内交流后班级展示。
如图,是运动员跑步时的情景,图a是摄像机所记录的画面。
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的,因为;墙是的,因为。
【幻灯片】小明和小华坐在列车里,此时小华一侧窗外的另一辆列车驶过。
他们关于运动和静止争论起来: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小明说:“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
”【问题】火车动了吗?你同意谁的看法?【活动】塑料尺运桔子【问题】怎样做才能赢得比赛?怎样做才能更稳?“稳”是什么意思?桔子在被运送的过程中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幻灯片】由上述活动引出运动的相对性。
【视频】XX年广州亚运会男子4×100m接力决赛。
【问题】为保证交接棒的顺利进行,有什么好的建议。
【视频】空中加油,理解相对静止。
【活动】可以用哪些方法让风车转动起来?【拓展】运动的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风洞中的飞机模型。
【反馈】先独立完成虚线框内的“要点归纳”,组内交流后班级集中展示。
二、课堂小结、反馈三、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p.74-75中“知识回顾”和“基础练习”。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学案一、教学内容1. 相对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参照物的选择:介绍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讲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介绍运动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速度比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相对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运动相对性原理讲解:讲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交通工具的速度比较等。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相对性原理4.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明理由。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行驶中的汽车(3)放在桌子上的书本2. 答案:(1)运动:以教室外的树木为参照物,学生与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3)静止:以桌子为参照物,书本与桌子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运动的相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②了解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③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导学】
1、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4、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学习过程】
世界是运动的,大到宇宙,小到分子,世界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
【要点1】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活动1】看课件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图片1中:您认为那救护车动了没有呢?为什么?
图片2中:那飞机动了没有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图片3中:到底是飞机在动还是汽车在动呢?为什么?
图片4中:飞机上的人为什么觉得自己没动?地面上的人为什么觉得他在动?
【总结】
【活动2】: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 选取课桌作参照物,笔盒和课本是
(2) 选取课本作参照物,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课桌是
(3) 选取笔盒作参照物,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课本是
【类型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
【例1】“去岁一大风,把我院中一口井吹到篱笆外”这句摘自<<镜花缘>>中语句,蕴含着,运动相对性的道理,说明了井运动了,它是以作为参照物的。
【例2】如图,是用摄像机记录运动员赛跑的情景,以地板为参照物,
运动员是,墙是;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地板是,墙是。
同时也说明了。
【要点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思考:飞机、火车、轮船里的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
在古代史书上就有记载,看课件图片并回答:游云西行而为月之东驰,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
【活动3】看课件并思考:人乘电梯时,相对于电梯来说,人是 ,相对于那盆花来说,人是 。
〖总结〗
【例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的"游"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青山"在"走"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活动4】思考并讨论:
1、在空中加油时能让加油顺利进行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2、4*100接力赛中除了要求选手跑的速度要快,还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获胜?
3、神八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需要什么条件?
【类型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例4】跳伞表演时,甲、乙两个跳伞员手拉手从飞机上一起跳下,在下降时,如果以飞机为参照物,他们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运动员是 的;以乙运动员为参照物,甲运动员是 的。
【例5】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旁白:“冰山迎面压了过来”、“泰坦尼克号终于撞上了冰山”,前一句描写是以 参照物来研究 的运动情况,后一句是以 为参照物来研究 的运动情况。
【类型三】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
【例6】下列各类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的是( )
(1)跑着给长跑运动员递饮料 (2)彩云追月 (3)太阳从西边落下
(4)如影随形 (5)空中加油
A. (1)(2)(3)
B. (2)(3)(4)
C. (1)(4)(5)
D. (2)(3) 思考:二战期间,有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小昆虫”,他顺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请你想一想发现这件怪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相对于坐在向南行驶的汽车中的人来说,路边的树木向运动;以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3.人站在上升的电梯里,如果选择_____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如果选择_________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4.古代有人用诗词来描写运动的相对性:“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第一句是选为参照物的,第二句是选为参照物的。
5.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相对树来说,人是________的,小船是_____的。
相对船来说,人是______的,
6.乘客坐在南北向的火车里,他从左边窗口看到车站的建筑物在向南运动,从右边窗口看到另一列火车却没有运动。
如果以为参照物,乘客的火车是静止的,以为参照物,乘客的火车是运动的,且运动的方向是向。
(填东、南、西、北)
7.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8.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
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A.飞船的座舱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9.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A. 甲上升,乙下降
B. 甲下降,乙上升
C.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10.一人骑自行车由东向西行驶,这里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驶而过,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不运动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课后练习】
1.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 5.4-4
所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B.不论选什么作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2.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做参照物的.
3.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摩托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长途汽车是__________的,摩托车是_________的。
4.有位诗人做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 风和水
B 船和地面
C 山和船
D 风和地面
5.李白在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和“孤帆”运动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帆船和河岸
B.河岸和帆船
C.青山和太阳
D.青山和划船的人6.小明同学坐在公园的过山车上,过山车高速运动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
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人 B.建筑物 C.过山车 D.过山车轨道
7.平常我们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8.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C.云本来就不动 D.云向西运动
9.“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
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的物理知识所致.
10.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
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摄人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