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身边的侵害和保护(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第一框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案 新人教版

第九课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依靠家庭、学校、社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种种侵害类型及原因;(2)身边的保护。
难点: 身边的种种侵害。
【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青少年正初在兴趣高峰时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碰到新鲜的事物总想知道为什么,不免性急出了查错,招来他人、父母、老师等的惩罚,甚至招到毒打,面对此现象你这时该怎么办呢?在坐的同学有类似情况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一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种种侵害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图片和教材第P91页两个事例和两幅图,讨论下列问题:(1)、两个事例、两幅图的青少年受到了来自哪方面的侵害?(2)、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3)、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侵害?(教师巡视小组的讨论并借有利时机进行指导。
提示:青少年可能受到的伤害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事故)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小结:(1)、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2)、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讨论:如何辨证认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伤害?(学生讨论)教师点评:一方面,家长和老师是爱护我们的,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另一方面,主动与家长、老师交流,避免互不理解而造成的伤害。
同时对来自家庭和学校造成的伤害要敢于拒绝,甚至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举例(略)(二)、身边的保护(投影显示):杜鹃的父亲封建思想很严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一直让她辍学。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身边的侵害和保护》教学设计

《身边的侵害和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阶段,他们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有限,判断来自各方面侵害的能力差,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相对缺乏,容易受到各方面的侵害。
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身边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在体验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简析】本框主要介绍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等方面的侵害,同时也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当然学会自我保护更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将从实际生活出发,在身边事例的分析中,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目标】1.通过对身边侵害事例的列举,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青少年侵害的现象,并意识到青少年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同时学会正确对待来着学校、家长的侵害;2.通过侵害事例应对方案的提出,体会并理解各方面对青少年的保护,同时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种种侵害的类型;青少年应如何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来自学校、家长的侵害。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福建南平校园伤人事件”后续新闻报道视频,提问:1.为什么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孩子的安全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认识到青少年学生本身的特点,为“青少年容易受侵害的原因”和“青少年需要保护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埋下伏笔。
)2.这一事件后,你能从校园中发现学校对这一呼吁的响应吗?(预设追问:学校保安叔叔的装备有什么变化吗?)师总结: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很容易在大家身上出现各种侵害权利甚至生命安全的情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到底我们身边有哪些侵害以及我们可以怎样保护自己。
二、种种侵害1.除视频中为我们展示的事件外,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哪些可能危害到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事情呢?●学生逐个说,教师副板书并进行适当地引导(亦可指导学生结合书本案例去说);●要求学生根据侵害来源对所罗列的种种侵害进行归类。
思想品德:4.9.1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案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学设计信达外国语学校钱燕燕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半成熟状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往往易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意外等方面的侵害。
因此通过本课教学,学生提高辨别侵害的能力,懂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学会自我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并认识青少年易受到侵害的原因,懂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保护;2、学会认识和辨别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勇气,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并学会自我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并懂得身边的保护2、教学难点: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出示:一则关于“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报道的新闻学生阅读新闻并感受这场事故给受灾群众带来的身心伤害教师转承: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同时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会出现各种侵害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
那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吗?你知道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吗?引出课题:《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二)进入新课活动一:畅所欲言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身边经历过或者看到听到过哪些不法侵害的现象教师:结合学生所述加以补充Ppt出示:几则涉及意外事故、社会侵害、家庭侵害和学校侵害的材料学生阅读材料,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种种现象教师提问:深究上述几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是什么?学生回答:都发生在我们青少年身上教师再问:那为什么我们青少年更易受到这些不法侵害呢?学生回答:略师生共同小结,青少年易受到侵害的原因活动二:表演小品《杜娟的故事》课前组织三位学生将课本p.92.的材料编排成小品,然后再课堂上以小品的形式呈现。
教师提问:杜娟受到来自哪方面的侵害?她采取了什么行动?获得了哪方面的保护?除此外,杜娟还可以采取什么行动?获得哪些方面的帮助?学生看小品表演,再由小组讨论回答通过此环节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引出身边的保护活动三:斗智斗勇Ppt再现:活动一所探究的几则涉及意外事故、社会侵害、家庭侵害和学校侵害的材料组织学生谈一谈,假设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如何来保护自己教师小结:青少年身边的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保护Ppt出示:相关法律法规作出的对青少年加以特殊保护的规定通过此环节,学生懂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并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庆市马王坪学校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第一框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案教学过程:【导】:课前准备:学生了解知道身边可能发生的种种侵害【学】:自主学习1、学生完成《导与练》2、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议】:合作探究——活动一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朗读课本90页的小故事:1999年的一个晚上,一名14岁的女生和表弟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个身穿警服,手提黑色橡胶警棍的男人出现在姐弟面前,问他们是什么关系,要查他们的证件。
开始姐弟俩被这个人的外表蒙住了。
后来,姐姐从这个人的言行中发现他的身份很可疑,向弟弟示以眼色,机智的弟弟立刻会意,姐弟俩一边应付这个人的纠缠,一边想脱身的办法。
终于,他们找到机会向路过的人求救,一同将假冒警察的流氓送交公安机关。
教师根据此情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当时姐弟俩遇到了什么危险?学生:……(遇到假冒警察的流氓的纠缠)。
2、姐弟俩是怎样摆脱危险,安全回家的?学生:……教师:对,姐弟俩是凭着他们的机智和勇敢化险为夷,安全回家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或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生活是美好的,社会是复杂的,社会上的一些坏人时刻在威胁着我们的安全。
)学生2:……(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
)学生3:……教师: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合法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
当我们受到侵害时,要学会保护自己,过安全的生活。
因此,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九课是保护自我。
第九课保护自我(板书)[学习新课]教师:要更好的保护自己,过上安全的生活,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身边有可能存在哪些侵害?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板书)活动二:(把学生按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五人的学习小组)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思考、讨论完成课本91页的虚框内容。
其中的两幅图还要求各编一个小故事,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完成得最好,故事编得最精彩。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第一框教学设计

第九课保护自我主备教师:刘春杉框题一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内容与分析(一)内容:1、身边的种种侵害:1、)青少年可能受到来自几方面的侵害;2、)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2、身边的保护1、)各方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2、)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二)分析: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学生介绍了青少年可能受到的意外伤害事故,以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侵害;进一步分析了对青少年的伤害不仅包括身体方面的伤害,而且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伤害,最严重的是对生命的剥夺;指出虽然学生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学会自我保护是未成年人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各种侵害及应对策略(二)分析:让学生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知道我国法律对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特殊保护;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本框主要以实例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的侵害;指出虽然我们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学会保护自我是未成年人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难点:让学生明白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侵害,让学生学会更全面的了解与对待;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身边的保护;从深层次上关注学生在心理精神方面的伤害。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展示整个第九课的结构图,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投影新闻视角:婴儿奶粉害人事件——引导出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一、种种侵害阅读书91页周欣和小创的故事,思考书中提出的六个问题。
引出第一个知识点:1.在生活中青少年可能会受到来自几方面侵害(投影)意外侵害、社会侵害、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等四个方面的侵害。
而且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生理、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最严重的甚至会剥夺青少年的生命。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九课 第一框 第一课时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案1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九课第一框第一课时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案1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
了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
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青少年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青少年受到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播放动画:路遇歹徒2002年8月27日晚,沈阳市一名19岁的应届毕业生任凯(当年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从其姥姥家回家的路上,路遇两名歹徒欲抢劫其手机,该青年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搏斗中被歹徒刺中11刀后身亡。
文字材料:1998年11月18日深夜,发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
一位14岁的少女凌晨外出观看流星雨,被人诱骗到一公园隐蔽处惨遭杀害。
这个事件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请同学们思考:(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到他们(青少年)遭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不法分子的侵害。
(2)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教师过渡:任凯和14岁的少女受到的侵害来自社会,这些侵害不仅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还剥夺了他们的生命。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青少年侵害和保护的内容。
方法二:(备选)不久前的一天晚上,西安南郊某中学的两名初三学生在上完补习课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被突然从路边冲出来的几个小青年截住,他们抓住两个学生的自行车车把,将两人胁持到一公里外的一条小巷中,其间不时施以拳脚。
在这里,两个学生的电话卡、手表、笔记本、钢笔等全部被搜走,其中一位的毛衣被强行脱掉拿走,身上的100多元钱被抢。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学设计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告诉我们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周边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的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身边存有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知道我们国家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专门制定了相关法律。
2、水平目标:学会理解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水平。
3、情感目标:让学生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勇气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怎样辨别身边的侵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水平与辨别身边的侵害。
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校的能动性,使用启发式教学,用具体、生动的实例教育学生。
引导学生如何发现种种侵害,将如何保护自己。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现状:据统计,近年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
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的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摘自【北京青年报】(二)、出示课题:身边的侵害与保护1、14岁的周欣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被一拖拉机撞到至伤。
因为司机在事肇后逃逸,致使周欣因抢救不即时造成终身残疾。
周欣受到了哪方面的侵害?2、8岁的小创多次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说谎。
对此,他的亲非常不满,用扫帚打他,导致重伤。
①小创受到的伤害来自哪方面?②你怎样看待这件事?3图片:①学校危房2歌舞厅上图中青少年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学校危房歌舞厅思考:(1)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2)在我们周围还存有哪些侵害?分小组讨论,每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全班交流。
(三)、种种侵害:交通、电力、弱水、自然灾害等等意外-敲诈 辍学网吧 体罚游戏 拆信 抢夺 心理侵害 …… ……体罚、侮辱、殴打、 校舍设施等等讨论: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原因?⑴青少年正处于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 ⑵生活环境复杂,存有着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因素;⑶警惕性差,没有对陌生人和非常规现象的戒备,缺乏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 ⑷遇到侵害行为时,慌张而不冷静,缺乏自我保护的策略和方法。
七年级政治上册《防范侵害,保护自己》(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防范侵害,保护自己》(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2)懂得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就会使自己遭到损失、陷入困境的道理。
2.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2)学会认识和判断可能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女生在处世时,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身份证、个人信息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失去高度警惕性的后果。
【教学难点】1.女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2.网上交友、独自出门等特定情景下的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讨论法、角色体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方法一:播放视频:《小鬼当家》片段提问:你知道这部影片的片名吗?影片中的主人公是谁?影片中的主人公名叫凯文,年仅九岁,却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防范了侵害,抓住了坏人。
方法二:(备选)材料: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7亿未成年人,94.1%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充分保障,10%的儿童受到侵害时束手无策,80%侵害儿童的案件都是因为孩子不会拒绝陌生人的要求引发的。
思考: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同桌交流)以上材料说明:一方面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令人堪忧。
因此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方法三:(备选)播放音频:祝你平安提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回答:《祝你平安》。
教师概括:对,我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周围的人平平安安,不受伤害。
尤其是做父母的,更加关心子女的健康和安全。
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犯罪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容易受到侵害。
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自我
第一课时:身边的侵害和保护
目标预设: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框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并识记生活中存在哪些侵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并理解和掌握,青少年要运用法律武器和自己的智慧,积极争取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的保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个人的所见所闻,初步培养正确判断生活中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要求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和自己的智慧与各种破坏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国家和法律对青少年的特殊保护,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努力使自己成为“四有”新人。
通过教学,学生逐步增强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使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利用身边的各种保护,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教学难点:认识到身边的种种侵害
教学准备:
1.织学生排练小品
2.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查阅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了解近期的法制新闻及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由学生播诵法制新闻:
1、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正日益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我国1979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4900人,到1995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达到17000人,而且犯罪特点成低龄化,手段成人化、暴力化。
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1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保证我们事业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
全社会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深入实施,为未成年人的茁壮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种种侵害
举例说明:
①14岁的周欣在骑自行车的上学途中,被一拖拉机撞倒致伤。
由于司机在肇事后逃逸,致使周欣因抢救不及时造成终身残疾。
②8岁的小创多次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说谎。
对此,他的母亲非常不满,用笤帚殴打他,导致他重伤。
③。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例子中青少年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②这些侵害对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
③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侵害?(学生举例说明)
总结: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青少年心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2.身边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活动1:表演小品“小虎队”
剧情:一天中午,“小虎队”成员中的一名队员在校外遭到“不法分子”的敲诈,他就跑回学校找到其他几名队员,回到被敲诈的地方,见“不法分子”还在,就冲上去揍“不法分子”并夺回了被敲诈的钱物。
小品表演结束,教师提问:
①请问“小虎队”成员们,你们为什么要成立“小虎队”?
组织学生讨论敲诈勒索的危害性:造成一些学生人心惶惶,上课心不在焉,回家路上担惊受怕,有的学生害怕报复不敢向家长或者老师报告,闷在心里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等。
②针对敲诈现象,学校、社会、家庭可以做些什么呢?
③那作为被敲诈的学生该怎么办?
④请大家对“小虎队”发表一些看法。
教师总结:“小虎队”现象比较普遍,是弱小同学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自我保护方法,教师可在学校回答后指出其不利的方面,从而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2:阅读并回答书本P92页的案例。
活动3:学生展开讨论,谈谈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总结:青少年如一棵小树苗,它需要牢牢地扎根在沃土之中,学校、家庭、社会、司法的共同关注和爱护,才能培育出一棵参天大树。
三、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1.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2.如何正确看待上网的利和弊。
附:《全国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五要”和“五不”
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
四、布置作业,当堂反馈
1.在学校和家庭中,你怎样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某中学初二1班的同学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对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行调查。
以下是他们的部分调查结果摘录:
—专门提供青少年进行文化学习活动的场所太少,市青少年宫也曾连续6年改为经营服装皮具的商场;
—网吧和电子游戏室林立,其中不少充斥着淫秽、暴力、赌博、迷信的内容。
—某些以色情、暴力为主题的口袋书、脏话贺卡、恐怖玩具等在校园内流传。
—某些影视作品和非法出版物,大肆宣传黑社会的恩仇打斗,畸形情爱,僵尸鬼怪。
……
初二1班同学根据调查结果决定举行一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主题班会,邀请你作为特约嘉宾并发表意见。
请运用所学知识,写一份发言提纲。
(可以结合以下两方面展开,①如何评论上述调查材料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状况;②提出自己对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