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脑认知研究(ABCD study)
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现状

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现状人脑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活动和神经机制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的发展与人工智能、心理学、神经学等领域的研究密切相关。
在理解人工智能、疾病诊断、智能机器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过去几十年中,人脑认知神经科学在技术和方法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它的一些研究现状。
一、脑成像技术的进展脑成像技术是现代神经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了解人类大脑结构、功能、信息传递、神经网络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的脑成像技术包括:MRI(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EEG(脑电图)、MEG(脑磁图)等。
这些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再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让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可以进一步探索人类大脑的结构和神经机制,揭示大脑与认知的关系。
二、神经元的研究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单位,研究神经元如何为大脑的信号处理、存储和提取信息、调节运动等方面提供支持是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的关键。
近年来,神经元网络、同步机制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大脑神经元的动态和行为来深入了解神经元如何参与人类认知和行为表现的。
三、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模型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它通过探究人类思维过程、决策制定和计划执行等流程来探究人的认知过程,并不断完善和更新计算模型以更好地解释这些过程。
计算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可以精确地刻画神经网络和神经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模拟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这些模型在解释认知和在大规模神经元网络中的表现及其机制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准确和有说服力。
四、神经可塑性的研究神经可塑性在人脑认知神经科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是指大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
学习、记忆和疾病等因素可以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方式,这种“神经可塑性”解释了为什么不同人对同一刺激做出的反应会有所不同。
大脑认知与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

大脑认知与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神经科学的兴起,大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大脑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热点。
而神经科学则是通过研究神经系统的构成、功能和发展等方面内容,探索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机理。
本文将介绍大脑认知与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
一、大脑认知的基本概念大脑认知范畴主要包括:<知觉、动机、情绪和智力等方面>。
知觉是指我们通过感官获得关于世界的信息,是所有认知活动的起点;动机是指我们的行为和意识因何种原因而活跃,这与我们对外界的认知紧密相关;情绪则是大脑对生理和心理上激动性事件的反应,与认知的其他方面直接相连;智力是指人类思考和决策的能力,这也是大脑认知的高级阶段。
二、大脑认知与神经科学的联系大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相辅相成,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仅在科学研究中需要进行交叉结合,在人类生命过程中也是两者共同发挥作用。
神经科学通过研究脑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式来揭示大脑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和本质。
而大脑认知则是致力于研究人类思维、认知、意识、情感、及语言能力等内容,通过行为学、认知心理学等方法研究大脑认知的原理和规律。
三、大脑认知与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大脑认知与神经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近年来主要的研究进展:1、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脑过程的一种跨学科领域,它集成了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
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中的许多区域不仅特定于某些认知处理,而且在人类中是相当共通的。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发现哪些区域被长期使用,而且也为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基于大脑成像技术的研究大脑成像技术如fMRI、PET以及MEG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可以实时研究大脑活动,并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图像和视频记录。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信度,而且还允许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内对人类大脑进行观察。
大脑认知科学的研究进展

大脑认知科学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大脑认知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发展迅速,不断地推动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
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对于大脑认知科学的研究,最初的成果是通过切脑实验来进行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同位素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等,神经科学领域在技术方面有了更广泛的发展。
特别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可以提供活动脑区血氧水平的映像,从而为大脑行为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研究工具。
二、认知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的结合大脑认知科学不断地将行为学、神经科学与计算实验模型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比如,现在有很多研究者在采用计算神经科学技术来建立大脑认知神经的计算模型,以便于探讨大脑认知过程的机制和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行为学研究者通过不断地运用概率模型来描述人们的决策过程,通过脑科学技术来验证预测,并将研究结论反馈到模型中,以修正模型以适应科学问题的解答。
三、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大脑认知科学不仅与行为学结合,还与心理学结合。
在心理学研究方面,通过分析人们的思维过程及行为表现,以及大脑加工的相应机制,能够更好地揭示和理解正常和异常的心理状态。
在精神疾病等领域,也有许多研究者结合大脑认知科学和临床研究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科研成果。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界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具体而言,未来的研究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更加直观、便捷的技术:可以用基于虚拟富零与增强现实技术与神经科学结合起来,以便促进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和优化。
2. 大型联合研究项目的开展:大脑认知科学是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系统化的科学领域,在未来将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以促进大脑认知科学的研究进展。
3. 不断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思路: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未来开展的研究也会借鉴心理学的思路,以更好地解释大脑认知过程的复杂性。
4. 同时开展文化间比较研究:除了大规模的联合研究项目外,也需要与不同文化的专家进行研究互动,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认知差异和能力发展。
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脑发育_李艳玮

摘要自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兴起以来, 研究者就开始借助MRI 等脑成像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和功能特点等之间的关系, 这为揭示行为发展与生理成熟之间的关系、儿童认知发展的神经活动规律、正常和障碍群体的独特大脑神经结构及活动特点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通过对有关儿童青少年智力、工作记忆、反应抑制等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结构发育、大脑功能发育之间关系, 以及认知能力训练与大脑可塑性等研究的介绍, 指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未来研究应重视采用纵向设计, 关注自然成熟和经验对正常或障碍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脑发育关系的交互影响, 同时从练习和训练的角度对大脑可塑性的特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认知发展; 脑结构; 脑功能; 大脑可塑性分类号B844随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 研究者已开始借助先进的脑成像技术从新的角度探讨认知发展的基本问题、发展变化的神经机制、发展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以及脑发育与认知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Johnson, 2005; 王益文, 林崇德, 陆祖宏, 2006; 刘俊升, 桑标, 2007)。
自Casey 等(1995)首次采用f MRI 技术研究儿童与成人工作记忆对应大脑活动模式的差异以来, 国外就兴起了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脑发育的研究热潮, 比如,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自2001 年就开始在全美选取数百名6~18 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追踪研究, 每两年测查一次被试的智力、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等基本认知能力, 并进行大脑磁共振扫描, 以探讨认知能力发展与脑发育的关系(Waber, 2007), 此外,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成像研究中心(Imaging Research Center)、康奈尔大学萨克勒发展心理生理学研究所(Sackler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等研究机构也已开始探求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与脑发育的关系。
脑科学的研学旅行多元智能学段目标体系

脑科学的研学旅行多元智能学段目标体系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脑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脑科学的学习和探究,一些学校开始规划脑科学的研学旅行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多种不同的学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水平。
在这样的研学旅行中,学生将参加各种活动,如参观脑科学实验室、听取专家讲座、进行脑电波测量、参与创意游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脑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等多种智能水平。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研学旅行项目应该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体系。
对于小学生,可以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对于初中生,则可以注重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于高中生,则可以注重探究一些更深入的脑科学问题,如记忆、学习、意识等。
总之,脑科学的研学旅行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大脑,并提高自己的多元智能水平。
因此,它应该得到更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和支持。
- 1 -。
青少年厌学的脑科学研究成果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青少年厌学的脑科学研究成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概述、研究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其学习态度和行为对其个人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稳定与繁荣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青少年厌学现象在当今社会却愈发凸显,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带来了困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超过百分之十的青少年面临着厌学问题。
面对这一困境,如何深入理解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这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通过脑科学的研究视角探讨青少年厌学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神经机制,旨在为解决青少年厌学问题提供新思路和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青少年大脑发育阶段特点、认知功能与情绪调控、以及神经科学手段应用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干预青少年厌学现象,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同时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2. 青少年厌学现象分析:青少年厌学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对学习内容、学校环境和学业活动产生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到学习积极性和成绩表现的现象。
其特征包括对上课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早退或逃课,缺乏对知识的探求欲望等。
影响青少年厌学的因素有多方面,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人对学习目标模糊、动机不明确等;家庭因素则可能来源于家长的期望过高或缺乏教育支持等;社会环境也会通过同伴关系、师生互动等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们对学校的态度和情感。
青少年厌学行为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有效干预措施,则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与风险,如智力发展受阻、心理健康问题增加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受限等。
因此,及时认识并解决青少年厌学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3. 脑科学研究关注角度:青少年的厌学现象引起了脑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因为大脑在青少年时期处于发育阶段,对学习、情绪和行为控制等认知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研究青少年厌学问题时,脑科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大脑发育阶段特点:青少年的大脑在不断发育变化中,尤其是前额叶等与认知控制相关的区域。
学龄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与学校适应的追踪队列研究

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脑智发育与学校适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追踪队列研究成为了研究学龄儿童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探讨追踪队列研究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一项基于追踪队列研究的具体研究项目。
追踪队列研究是指对特定人群进行连续观察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追踪队列研究,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轨迹,以及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该研究方法通常使用长期追踪观察和多次测量的方式,对人群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脑智发育与学校适应的因素。
追踪队列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人群进行系统观察和测量,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差异,并探索这些特点和差异背后的原因。
此外,追踪队列研究还可以为心理学、教育学和临床领域等提供重要的实证基础,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以美国著名大学的一项追踪队列研究为例,该研究从学龄前开始,追踪了一批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学校适应状况。
在研究开始时,研究人员收集了儿童和家庭的基本信息,并进行了脑智发育和学校适应的相关测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重新评估了儿童的心理和学校适应状况,以了解其发展轨迹和变化趋势。
通过该追踪队列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例如,他们发现儿童的脑智发育与学校适应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脑智发育水平越高的儿童往往在学校适应上表现更好。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家庭收入、父母教育水平和家庭环境等。
总结起来,追踪队列研究是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与学校适应的重要方法。
该研究方法具有系统观察和测量的特点,可以深入了解儿童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
追踪队列研究对于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支持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龄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和学校适应提供有益的帮助。
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研究人脑认知过程的科学,使用一系列的实验和技术手段来探索人脑如何感知、思考、记忆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人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包括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等。
一、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一种通过测量大脑特定区域血液流量变化来研究大脑功能活动的方法。
fMRI技术可以提供大脑局部区域的活动图像,并能够辨别不同任务下的大脑激活模式。
在进行fMRI实验时,被试通常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或接受刺激。
通过对被试进行重复扫描,研究者可以观察到不同任务下的大脑区域激活情况。
这些激活区域与特定的认知功能相关,例如语言处理、运动控制或视觉感知等。
fMRI技术成像的优势在于其空间分辨率较高,能够提供大脑不同区域的详细活动信息。
二、脑电图(EEG)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是一种通过测量头皮上的电位变化来记录大脑神经活动的方法。
通过将电极放置在头皮表面,研究者可以获得一系列脑电波形,并通过对这些波形的分析来研究不同认知过程。
EEG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率,能够捕捉到毫秒级别的神经活动。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观察到大脑活动的快速变化,例如对刺激的反应或决策的过程。
EEG还可以用于研究不同频率的脑电活动,例如α波、β波和θ波等,并探讨其与不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联。
三、脑磁图(MEG)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利用感应线圈测量大脑产生的磁场,记录并分析神经活动。
相比EEG,MEG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更高,并且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神经活动发生的大脑区域。
MEG技术通过检测神经元活动时产生的磁场变化来研究大脑认知过程。
研究者可以利用不同刺激和任务来观察不同脑区的磁场响应,从而了解特定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enetic and Family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Drug Abuse in Adolescence: A Swedish National Twin and Sibling Study(2014)
PSYCHOLOGICAL MEDICINE(2016)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4)
• 特定物质的使用如何影响使用其他物质的风险 • 连接青少年物质使用和心理疾病风险的大脑途径
• 物质使用对身体健康,心理发展,信息处理,学习记忆,学业成就,社会发展等行为的影响
• 什么因素(如产前暴露,遗传学,头部创伤和人口统计学)影响物质使用的发展及其后果
七 国内目前关于青少年脑认知的研究现状
• 在我国, “脑与认知科学”已被列为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也将成为未来科学研究的 重大课题。进入21世纪后, 我国也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研究认知能力与大脑的相关, 在语言、视觉、决策、 情绪、音乐、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开展了一定研究。
五 研究内容
• 以新闻和特写形式呈现,每月几篇通告
如:“关于睡眠不足和青少年物质使用之间的关联”
六 期望结果
ABCD研究期望解决与物质使用和发展有关的许多问题,达到预防和治疗研究的重点,制定公共 卫生战略和政策,建立青少年脑认知机制的研究中正常的成像标准。 包括:
• 偶尔或常规使用大麻,酒精,烟草和其他物质,单独或组合时对发育中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四, 在研究范式上, 学习和训练已经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通过设计自然或人为的学习训练 范式来提高个体认知能力水平, 进而探讨集中训练与经验迅速增加带来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活动模 式的变化
九 对比优势
• 过往的青少年脑认知机制的研究没有正常的成像标准用来比较,技术手段和及设施建设和数 据分析方法,以及研究规模(包括资金,时间跨度,其他研究机构支持情况)等都没有该项研 究全面。 • 这项研究将为填补我们对许多物质的脑发育影响知识方面存在的巨大空白而做很多共享。 • ABCD研究不仅希望招募和保留十多年的大量青少年会产生的关于物质使用影响的数据,而且 还将大大澄清我们对正常健康大脑发育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年轻人从不发生毒品 或酒精问题,只有大约一半在离开高中之前使用非法药物。高风险群体将被过度采样,以确 保收集足够的物质用户数据。 但ABCD研究的数据显示,在当前和未来的研究中,最少或没 有物质使用的健康青少年的成长也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 其次,我们拿由一个先证者和两个兄弟姐妹组成的同胞信息三位一体,他们的遗传 相似度和/环境共享程度与先证者不同
新颖之处
新颖之处
• 第三,通过探索我们对三位一体类型的遗传和环境影响估计的稳定性,我们可以评 估我们的假设的有效性。
• 最后,我们将多组模型中的结构方程模型整合到我们不同类型的同胞关系中,我们 可以获得两个总体估计值,可以与在同一人口数据中双胞胎的估计值进行比较,并 正式测试我们的来自不同类型家庭的兄弟姐妹的估计值是否彼此显著不同。
讨论及结论
• 首先,我们使用独特的设计以确定他们的同居历史时长为解决旧问题开辟了新的途 径。像双胞胎研究一样,这些基于兄弟姐妹的方法解决了代际家族相似之处。它的 重点是先证者与同胞三位一体,反映独立的自然实验,因为它们包含两种不同种类 的兄弟关系。 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控制家庭层面的差异 • 除了我们模型中的因素以外,别的因素正在对家庭相似性产生影响,残差得以考虑。
• 首先,我们只研究了三种综合征,可能无法获得与其他性状或障碍相似的结果 • 其次,我们没有检查异性对。
• 第三,我们假设共同环境是儿童同居年数的线性函数的有效性可以被质疑。在0-6 岁之间,相似度的增加比7-13更强
文献二:遗传,家庭和社区环境对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影响: 以瑞典双胞胎和兄弟姐妹为基础
入组条件
操作化定义
• additive genetic (A), shared environment (C) and unique environment (E)
家庭类型 全血缘 半血缘 无血缘 additive genetic (A) 0.5a 0.25a 0 同居时间(年) 13 10-12 7-9 4-6 1-3 shared environment (C) c 0.7c 0.5c 0.3c 0.1c
兄弟姐妹研究与双胞胎研究比较
• 3种行为 * 9(9组数据) * 2(2种性别)=54种不同类型家庭在不同方面关于遗传 的数据
• 将它与同一人口中双生子的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它有26个遗传力数据低于双胞 胎,1个相同,27个高于双胞胎
• 说明遗传影响确实是大于共享环境影响的
共享环境的影响(返回TABLE 5)
• 对比优势 • 文献分享
一 ABCD简介
• 青少年脑认知研究(ABCD 研究)
• ABCD研究联盟的组成机构:
协调中心, 数据分析中心, 全国21个研究点
二 研究意义
•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IH)通过采用较大样本、纵向设计的方法来追踪分析和描 绘个体发展与脑发育的动态关系, 这种设计从自然发展的角度真实再现个体认知发 展与脑发育的关系,以及为变化曲线提供了更直接、更科学的依据。 • 早期阶段可以确定的紧迫问题有: 1,药物使用或其他经历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青少年大脑? 2,不同类型的物质使用如何相互作用? 3,物质使用的多种模式(例如,中度和重度大麻使用)对大脑发育,学业成就,社 会功能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
• 犯罪行为:无论性别,共享环境的影响<残差的影响 • 物质滥用:
男性:其他家庭类型共享环境的影响<双胞胎共享环境的影响
女性:其他家庭类型共享环境的影响>双胞胎共享环境的影响 • 酒精使用障碍: 男性:其他家庭类型共享环境的影响>双胞胎共享环境的影响 女性:其他家庭类型共享环境的影响<双胞胎共享环境的影响
• 这里我们的结果很清楚。 我们从我们的同胞三人组获得的物质滥用,酒精使用障 碍和犯罪行为的遗传率与使用相同方法的同一群体的双胞胎获得的遗传估计非常相 似。这些结果与以前使用典型建模方法得到的关于犯罪行为两项分析结果一致,这 些方法与双胞胎获得的结果非常接近。因为家庭类型多种多样,泛化力更强。
局限
文献一:基于同胞的新颖设计来量化遗传和共享环境的影 响:应用于药物滥用,酒精使用障碍和犯罪行为
• 背景: 双生子研究中平等环境假设和泛化问题。
• 目的: 设计一种新颖的实验来证实遗传和环境在物质滥用,酒精使用障碍,犯罪行 为三个方面所起的作用
新颖之处
• 首先,由于瑞典官方的数据记录,我们知道兄弟姐妹的同居历史,所以可以直接评 估他们在家庭层面上共享的环境暴露。
三 研究的可行性
•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 药物法规和市场的正规化
• 资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 研究概况
• 青少年脑认知研究(ABCD研究)的被试招募率达到一半
四 研究概况
• 青少年脑认知研究(ABCD研究)的第一批原始数据已经可得
地址:NIMH Data Archive ABCD Data Repository 数据: • 高分辨率结构数据 • 高级扩散MRI(多个b值和方向) • 休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抽样组合
调查数据---以FULL-SIBLINGS为基础的7组数据
数据处理
• we present only results from the full model, that is containing estimates of A, C and E. Prior simulations have suggested that parameter estimates from a full model are typically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from submodels (Sullivan & Eaves, 2002). • Model fitting was done using Mplus version 7.2 with the delta parameterization and the weighted least squares means and variance (WLSMV) as the fit function • fit indices, i.e. the Tucker–Lewis index (Tucker & Lewis, 1973), the comparative fit index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Steiger, 1990), to assess the model’s balance of explanatory power and parsimony
十 文献分享
• A novel sibling-based design to quantify genetic and shared environmental effects: application to drug abuse, alcohol use disorder and criminal behavior(2016)
结果摘要—FROM THE FULL MODEL
分析—以男性犯罪行为为例
分析—以女性犯罪行为为例
遗传力
• 根据table 5的数据表明,除了女性(半血缘关系)在酒精使用障碍中的遗传力<独 特环境(残差)外,其他所有数据都表明,无论性别,青少年在酒精使用障碍,物 质滥用和犯罪行为上,都是与遗传息息相关的。
• 但是, 由于实验成本太高, 而且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多以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存在被试协 调困难和组织代价大等特点, 我国对于认知发展与脑发育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有关发展认知 神经科学中自然成熟与后天教养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