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家乡农业为例
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从家乡变化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文摘要:近年来的灾难让人联想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家乡30年来的变化有起有落,为了协调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国家的重视。
由此展开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剖析。
最后提醒新的接班人肩上的任务。
关键词:自然灾害家乡经济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环境变化政策可持续发展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地震后伤亡惨重,无数人失去生命,无数人失去家园,无数人失去亲人。
自2009年9月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市)都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
秋、冬、春连旱使云南、贵州等省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
南方季节性干旱天气不断出现,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新的危机因素。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青海玉树地震造成上万人死伤。
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累计农作物受灾7874千公顷,受灾人口1.24亿人,因灾死亡823人、失踪437人,倒塌房屋6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41亿元。
中国南方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不仅使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损害,也使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频发,不仅是地震、干旱、洪水、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煤矿、海上石油泄漏等非自然灾害也层出不穷。
灾难的发生不是偶然,它们是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后产生的后遗症。
为了求得发展,人类做出了许多以环境为代价的举措,结果是取得了发展,但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
我家在一个小镇上。
为了了解小镇近30年来的发展,我采访了一直居住在此的老一辈。
通过他们的描述以及我的记忆,我对家乡的变化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认识。
大约30年前,小镇上只有一条街道。
这条街道顺着流过小镇的河流建造,所以叫做顺河街。
家乡城市发展,焕发新貌

家乡城市发展,焕发新貌我所热爱的家乡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正焕发出崭新的面貌。
这个位于中国南方的小城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
首先,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过去,家乡的道路狭窄、拥挤,交通不便,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
然而如今,宽敞平坦的道路穿梭于城市各个角落,交通流畅便捷。
此外,城市还修建了现代化的地下管网,解决了以往的排水问题,提高了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居住品质。
其次,城市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过去,家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相对落后。
然而如今,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家乡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了许多知名企业的入驻,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同时,家乡的农业也得到了改善和发展,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显著提升,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
另外,城市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家乡以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而闻名,如今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
城市中心的广场上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方式。
此外,城市还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再者,城市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
过去,城市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现象频频发生。
然而如今,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家乡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城市中绿化率不断提高,公园和绿地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
此外,城市还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过去,家乡的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物质匮乏。
然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完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代化的住房、便利的购物中心、丰富多样的餐饮娱乐场所等等,为居民提供了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家乡传统农耕与农作物调查报告

家乡传统农耕与农作物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
农耕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家乡发展了数千年。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农耕的情况以及农作物的种植情况,本篇报告将对家乡传统农耕和关键农作物进行调查分析。
二、家乡传统农耕的特点家乡传统农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亲力亲为:家乡农民倾向于亲力亲为,许多家庭都是由一家人共同参与农业生产。
农耕工作需要全家人的共同努力,这种亲力亲为的精神在家乡被广泛传承。
2. 自给自足:传统农耕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家庭自给自足的需求。
农民们种植多样的农作物,以确保在减少外部依赖的同时,保障家庭的粮食和生活所需。
3. 民间知识传承:传统农耕中的许多技巧和经验是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进行传承的。
农民们凭借实践经验和辈辈相传的知识,通过观察天象和自然现象来预测最佳的耕作时机。
三、农作物调查结果根据对家乡农作物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主要农作物:在家乡的传统农耕中,稻谷、小麦和玉米是最主要的农作物。
这些作物适应了家乡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家乡人民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
2. 变化趋势: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民观念的转变,家乡的农作物种类发生了一些变化。
部分农民开始尝试新的农作物种植,如蔬菜和水果,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3. 生态农业:在家乡的一些地区,农民们开始尝试转向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
他们选择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更加健康的农产品。
四、对传统农耕的思考1. 保护文化遗产:传统农耕是家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传统农耕的认可和支持,同时推广了解传统农耕的活动。
2. 结合现代技术:传统农耕需要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将传统农耕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
3. 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对于农民的收入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家乡农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中西部农村地区现状——可持续发展

调查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尽管农村地区纵向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但是城乡之差距与改革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着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进一步重视,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传统落后的农村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转变农村地区的发展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调查意义:深刻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关注农村之状,了解农民之艰辛,强调农业之基础地位,致力于新农村建设。
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建设生态农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金灿灿的禾苗像波浪一样起伏着,穗头笑得弯下了腰。
唯一的一条水泥马路一望无际的延伸下去,不知道车轮转了多长时间,终于来到了我的家乡——宜春市金瑞镇的一个偏远农村。
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的我,早已习惯了家乡的一切。
现在我想以我的家乡为代表,来探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现状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家乡的变化——农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记得小时候,我都是在烛光下渡过黑夜的,怕黑的我明天都是一到晚上就睡觉,现在我再也不会因为晚上怕黑而大哭。
“电”的带来这是家乡一个划时代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记得小时候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孩子登校都是光着脚去的,当然也包括我,家里找不到一双合适的鞋是再正常也不过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国家的“惠农”政策,乡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改善。
特别是2006年后免掉农业税后,我家乡再也不要过那种“终日奔波只为饥”的生活。
儿时的缺粮印象还历历在目,那种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生活是否真正有人去体会,去关注,去体谅。
现在我们几乎每家每户都盖了新房,家里的电器也应有尽有,小到电灯,大到电视、冰箱、彩电等等。
人均收入就业进一步增加,医疗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家乡的现状——农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是我们开发和建设农村必须而且是刻不容缓要结果的问题。
从全国公布的数据来看,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通辽家乡调查报告

通辽家乡调查报告通辽家乡调查报告一、引言通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之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通辽家乡的发展现状、人文特色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经济发展通辽家乡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是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调查发现,近年来,通辽家乡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
农民通过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畜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有所提高。
这些举措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通辽家乡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牧业生产存在着过度依赖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问题,一旦遭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农民的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收益。
此外,农村人口的流失也导致了农业劳动力的不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人文特色通辽家乡拥有丰富的人文特色,这也是该地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查发现,通辽家乡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
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以及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在当地仍然保持着浓厚的氛围。
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通辽家乡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也面临失传的风险。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文化商业化、文化虚无化等问题。
因此,保护和传承通辽家乡的传统文化是当务之急。
四、环境保护通辽家乡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和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开始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质量。
此外,通辽家乡还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
然而,通辽家乡的环境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
家乡发展建议书

家乡发展建议书一、引言家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对于家乡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本文将针对家乡的发展现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家乡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家乡经济发展建议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家乡目前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加工业,建议逐步引进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培育本土企业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本土企业的发展,帮助他们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增加家乡的经济实力。
3.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发展旅游业家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家乡的知名度和经济收入。
三、家乡社会发展建议1. 提升教育水平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家乡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 发展文化事业支持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承,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4.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增加警力和社区巡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居民的安全感。
四、家乡环境保护建议1. 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家乡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2.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
3. 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家乡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推广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4.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家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以济源市坡头镇农业结构调整为例

ajs n ,rea pet tess ial dvl met f g cl r,n x l eGya g cl r rc r ajs n dut t o m l, utnbe ee p n o ar u uea dt epo i narut a s ut e dut t me f x oh a o i t o r u i ul t u me
坡头镇位 于愚公家乡河南省济源市南部 ,东临洛 阳石化 城, 南隔黄河与洛阳市相望 , 北距 济源市区 2 0公里 , 济源的 是
“ 大 门 ” 坡 头 镇 属 浅 山丘 陵 区 , 南 。 区域 总 面 积 17k 辖 2 3 m , 4
西滩新 上规模生猪养殖场 1 个 。 O 大庄 、 蒋庄 、 柳玉 沟等村因地 制宜 , 种植 烟叶 4 m , 0h 实现农 业产业新 突破 。郝山、 佛涧 、 马 场 、清涧等村利用坡头镇 独特的天然隔离条件 ,继续 扩大甘 蓝、 大葱 等制种 , 面积达到 5 . m 。马住 、 33 h 3 双堂、 大庄等村利 用新建大棚优势 , 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 动蔬 菜产 业成 长。清 带
T es s ia l d v lp n f g i l r r cu ea j s n rbe h t n be e eo me t r ut e tu tr d u t t o lms u a oa c u s me p
— —
I y a o o Z e g i l rl tu tr du t n . re a l nj u n P T u h na r ut a s cu ea j s i c u r me tf x mpe o
型政府、 出农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 跳 推进科技兴农战略 、 培育农业 中介服务组织的对策。 关键 词 : 可持 续发 展 ; 业 ; 业 结 构调 整 农 农 中 图分 类 号 :3 41 F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8 2 (0 00 — 12 0 1 0— 30 2 1 )5 0 0 — 2
农村振兴战略如何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振兴战略如何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农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指引,其对于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农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新机遇。
过去,许多乡村的产业结构单一,往往依赖于传统的农业种植或者简单的农产品初加工,经济收益有限。
如今,在农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乡村产业逐渐多元化。
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引入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手段,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业也蓬勃发展。
许多乡村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
村民们开办农家乐、民宿,销售特色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增加了收入来源。
此外,农村电商的兴起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乡村的特色产品能够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进一步拓宽了市场。
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曾经,乡村道路狭窄崎岖,水电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不发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的发展。
如今,随着战略的实施,乡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宽敞平坦的公路连接了乡村与城市,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和人员的出行。
电力和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保障了生产生活的正常需求。
高速稳定的网络覆盖让乡村居民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开展线上业务,也为乡村的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了便利。
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乡村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村振兴战略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过去,由于乡村发展机会有限,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乡村人才匮乏。
现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越来越多的人才愿意回到乡村创业就业。
比如,政府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同时,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培养本地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家乡农业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乡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家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家乡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家乡农业发展方面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家乡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家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2、家乡农业生产条件
教学方法:调查分析法、资料引导、课后研究、讨论会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家乡的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家乡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位置。
2.读《家乡地形图》、《家乡气候类型分布图》、《家乡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广,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
3.分析家乡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资料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从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
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
二.家乡的农业生产现状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资料中找出“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3.本地农业生产地区的具体发展条件
4.了解本地小麦分布: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
(2)小麦的分布位置。
当地以种植哪种类型的小麦为主。
活动: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请判断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所种植的小麦种类。
5.在本地区,进行“玉米与大豆轮作”生产。
三.本地家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本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有哪些?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
(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略作解释,“精确农业”留等以后GPS内容中说明)2.具体了解“处方”农业:
滥用化肥、农药的害处有哪些?——污染土壤、水源、危险人体健康等。
农作物有啥事要开处方?——要施肥和治病。
由谁来开处方?——农技师
处方农业有什么好处?
四.小结
活动:学了本课后,请你谈谈本地农业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其中最具现实借鉴意义的是什么特点。
请谈谈你的体会。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机械化、自动化
科技化
政策好
可持续、产品环保等等。
板书设计:
一.家乡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二.家乡的农业生产现状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三.本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