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四、五章单元测试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20世纪中后期甲省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1.(2)环渤海地区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 对外开放引进外商投资企业B. 小商品经营私营企业发达C.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D. 矿产开发国有企业发展【答案】D【解析】(1)甲省是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图中表明该地矿产资源丰富结合材料20世纪中后期甲省城市化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矿产开发国有企业发展 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A【解析】(2)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发达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A符合题意故选A2.(1)上海、东京都市圈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表明()2.(2)与东京相比上海都市圈发展的可行措施是()A. 东京中心区承载力小B. 上海中心区土地价格高C. 东京外围就业机会多D. 上海制造业向中心集聚【答案】C【解析】(1)东京都市圈中心区域人口密度低不代表其承载力小上海市中心人口密度大容易提高地价但无法说明其比东京都市圈中心区域土地价格贵上海越靠近都市圈中心区域人口密度越大但不能表明制造业向市中心集聚东京外围就业机会多从东京都市圈外围人口密度可以反映出其外围产业规模大故选C【答案】B【解析】(2)相比东京上海都市圈的问题是中心区域环境承载压力过大强化中心区域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配置和发展中心区域立体交通等措施无法缓解中心区域的压力强化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也无法改变空间布局问题培育卫星城的产业规模有利于人口和产业的疏导故选B3.(1)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增加了农民收入③延长了产业链④改善了局部气候3.(2)该地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1)图中定西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因此没有延长产业链故选B【答案】B【解析】(2)这种治理开发模式在沟谷不同坡度的地方发展不同的农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在陡坡植树种草在缓坡开垦梯田在沟谷打坝淤地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还有效地减缓了坡地径流从而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坡地和沟谷地形不易导致土壤盐碱化故选B4.(1)图示区域()4.(2)与我国长江中下游产棉区相比此处棉花种植的优势是()4.(3)该国将从出口棉花到出口纺织品()①可延长棉花产业链②减少棉花播种面积③增加棉花种植成本④受国家政策的影响A. 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B. 冰川融水和湖泊为河流主要补给方式C.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减少盐渍化加剧D. 棉花产品的外销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答案】C【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区域是中亚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A错误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为河流主要补给方式 B错误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盐渍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C正确本区河流较少且以内流河为主棉花产品的外销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与我国长江中下游相比该区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光照充足故B 正确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该区域河流欠发育地势并不占据优势条件故AC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纬度更低热量更丰富故D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3)从出口棉花到出口纺织品可延长棉花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不会减少棉花种植面积也不会增加棉花种植成本①正确②③错误同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国从出口棉花到出口纺织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④正确故选D5.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③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④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等①③正确该生产模式虽然能增加就业机会但能否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才可判断②错误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④错误故B正确6.(1)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正确的是()6.(2)促进甲、乙两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①甲国应降低城市化速度②乙国应发展高科技工业③甲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乙国应控制第二产业的发展A. 目前工业化是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 甲国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乙国C. 甲国的城乡差别比乙国大D. 乙国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甲国【答案】D【解析】(1)甲国目前工业化率呈下降趋势并且比重低于30% 城市化率很高说明工业化不是该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A错甲国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小 C错乙国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二产业最高表明乙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甲国 B错D对故选D【答案】C【解析】(2)甲国城市化速度已变缓不需要降低城市化速度①错甲国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③对乙国工业化还未完成发展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是当前主要发展方向④对②错故选C7.(1)推测本次利用火车转场的目的地是()7.(2)新疆首次利用火车为牧民转场的原因可能是为了()7.(3)利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机械化转场带来的益处是()①提升了铁路、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避免了牲畜在转场途中因掉膘、流产、死亡而造成的损失③使传统转场路线周围的植被得以恢复保护了生态环境④降低了转场成本鼓励牧民大规模发展牧区畜牧业A. 春季牧场B. 夏季牧场C. 秋季牧场D. 冬季牧场【答案】A【解析】(1)由材料可知本次利用火车转场的时间为3月所以转场的目的地是春季牧场 A正确故选A【答案】C【解析】(2)转场路上崎岖牲畜在转场途中易遭遇洪水、泥石流、雪崩等自然灾害利用火车为牧民转场可以避免途中雪崩及融雪洪涝等灾害对转场的影响可以减少损失 C 正确故选C【答案】B【解析】(3)利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机械化转场大大缩短转场路程减少了牲畜死亡率可以避免人工转场牲畜在转场途中因掉膘、流产、死亡而造成的损失和途中可能遭受雪崩的危险使传统转场路线周围的植被得以恢复保护了生态环境②正确③正确不会提升铁路、公路的交通运输能力机械化转场成本由政府补贴和牧民共同承担是为了减少传统转场中的损失不是为了鼓励牧民大规模发展牧区畜牧业①错误④错误故选B8.(1)曲周县城郊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8.(2)该县为应对耕地细碎化问题应采取的可行性措施是()A. 地形起伏较大B. 流水侵蚀严重C. 道路沟渠较多D. 村落规模萎缩【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曲周县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开阔由于地处平原腹地地势坡度较小流水侵蚀应较弱近年来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郊新修大量由县城通往各乡镇的城乡道路将原有耕地分割开来加上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许多排盐沟渠进一步加剧了耕地细碎化程度村落规模缩小利于耕地面积扩大耕地细碎化程度降低选项C正确故选C【答案】D【解析】(2)耕地细碎化会导致耕地地块增多地块面积减小可根据当地客观实际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种植类型和经营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故选D9.(1)表示温州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的是()9.(2)据图分析从2000年到2019年温州城市环境的主要变化是()A.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B.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C.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D. 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答案】B【解析】(1)棍据材料可知“温州凭着一大批精明能干的温州人走南闯北”“农民由造田到造厂造房直至造城造市市民则办厂开店到办实业”等信息判断推动温州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故选B【答案】D【解析】(2)从图中可读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高达80%以上说明地表水水质得到改善 D正确从图中看不出大气污染治理情况无法判断空气质量是否明显变好 A错误地下水位从图中无法判断 B错误从图中看城市绿地面积明显提高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C错误故选D10.(1)下列对该工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10.(2)该区域改革开放前为乡村地区以粮食种植为主经济落后现在该区域的城市化为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之一该区域()A. 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B. 同类企业竞争激烈利润低C. 资本密集程度高D. 形成了原料—生产—销售配套体系【答案】D【解析】(1)牙刷生产企业资本密集程度低一般是小型企业由图可知该工业区形成原料—生产—销售配套体系所以各企业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形成规模生产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故选D【答案】B【解析】(2)该区域产业以轻工业为主难以形成大城市乡镇企业是在乡村发展的该区域可能出现城市、乡村交错的景观乡镇企业促进了中小城市迅速发展目前该区域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选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分析文山州自然环境为草果生长提供的良好条件11.(2)阐释文山州草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原因11.(3)为文山州草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文山州所处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多山地森林茂密树木荫蔽度较高海拔1000~2000m山谷坡地砂质壤土疏松肥沃【解析】(1)文山州自然环境为草果生长提供的良好条件主要从草果的生长习性分析文山州所处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多山地森林茂密树木荫蔽度较高海拔1000~2000m山谷坡地砂质壤土疏松肥沃【答案】(2)文山州草果品质上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物调料的需求量增加草果作为中药材药效多样需求量大【解析】(2)文山州草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主要从农产品质量、市场需求角度分析文山州草果品质上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物调料的需求量增加草果作为中药材药效多样需求量大【答案】(3)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草果质量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规范化种植、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营销上下功夫依靠创新提升草果的综合利用能力【解析】(3)主要从开发新品种、提高质量、规范化种植、加强宣传角度分析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草果质量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在规范化种植、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营销上下功夫依靠创新提升草果的综合利用能力12.(1)分析福州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条件12.(2)简述福州新区的建设对缓解福州城市职能和环境问题的作用12.(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福建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试提出解决当地能源问题的有效措施【答案】位于沿海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靠近繁忙的台湾海峡航线福州为省会城市与国内其他地区联系紧密海峡两岸地区经济发达贸易往来频繁【解析】现代物流需要交通便利稳定物流新区具有的优势海运便利、靠近繁忙的台湾海峡航线、省会城市、海峡经济区【答案】分散福州人口和相关产业(分散城市职能)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减轻城市用地紧张、住房困难等方面的压力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解析】新区建设具有分散城市职能、减轻交通拥堵、缓解用地紧张、分散污染源等方面作用、【答案】开发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等【解析】开源开发新能源、跨区域调配节流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与第三产业13.(1)请列举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和落实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3.(2)试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13.(3)根据材料简述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意义【答案】(1)广阔的国内市场便利的水陆交通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雄厚的产业基础国家政策的支持【解析】(1)长江经济带内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国内市场广阔产业基础雄厚铁路网密集又具备长江黄金水道带来的便利水运水陆交通便利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等条件而且流域内科教水平高技术力量雄厚【答案】(2)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上、中、下游之间的产业交流和协作建设和完善上、中、下游的城市群体系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强长三角经济带的生态保护【解析】(2)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可从交通体系、产业协作、城市群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回答【答案】(3)有利于保护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促进长江全流域内的分工和协作有利于产业转移有利于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增强流域内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解析】(3)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意义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回答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14.(1)分析津巴布韦中部烟草种植区的地势特点对烟草生长的有利影响14.(2)简述津巴布韦烟草规模化种植的作用14.(3)说出世界高端卷烟掺入一定比例津巴布韦烟丝的原因14.(4)说明哈拉雷成为非洲最大烟草交易市场的原因【答案】(1)虽地处热带但地势高气候温暖适合烟草生长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烟叶产量高昼夜温差大品质好多地形雨且利于排水既能满足烟草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又不至于受到涝灾影响【解析】(1)烟草喜温暖、向阳的环境需水多但怕涝津巴布韦位于东非高原上虽地处热带但地势高气候温暖适合烟草生长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烟叶产量高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品质好根据河流分布判断中部为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多地形雨且利于排水既能满足烟草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又不至于受到涝灾影响【答案】(2)便于统一管理利于机械化作业便于控制烟草品质【解析】(2)津巴布韦烟草规模化种植全国分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烟草规模化种植区便于统一管理规模大利于机械化作业统一管理便于控制烟草品质【答案】提高香烟品质(烟丝品质好)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解析】(3)津巴布韦的烟叶色泽柔润金黃被誉为“黄金烟叶” 烟丝品质好世界高端卷烟掺入一定比例津巴布韦烟丝有利于提高香烟品质能够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答案】(4)该国烟草种植量大品质优良哈拉雷是津巴布韦首都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拥有健全的拍卖制度交易效率高【解析】(4)该国烟草种植量大品质优良根据图例哈拉雷是津巴布韦首都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拥有延续百年的烟草拍卖制度拥有健全的拍卖制度交易效率高。
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答案(人教版)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13、(1)经典力学理论(2分)
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型的政治制度在欧美的建立;人文精神和理性思想的推动;科学家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6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2)结果:优胜劣汰(2分)。
理论基础:细胞学说(2分)。
意义: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革命,打击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论”,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
(4分)
(3)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2分)
(4)转移:以中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2分)转到以英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2分),再转到以美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2分)
启示:围绕科技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回答即可。
(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4、(1)畜力,水力。
(4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2分)。
影响:①加快了工业革命进程,促进了经济发展;②人们出行更加便利,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6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
电力的广泛应用,成为主要动力;化学工业的发展。
(4分)
(4)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的诞生。
(4分)
(5)积极: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局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消极:带来环境污染,网络犯罪等。
(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生物大分子单元测试卷

阶段质量检测(四)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灼烧和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棉织物和纯毛织物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和“泪”分别是蛋白质和硬化油C.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D.为增强加酶洗衣粉对血渍、奶渍等蛋白质污物的去污能力,可在清洗同时加入甲醛溶液解析:选A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A项正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但蜡的成分是烃类物质,而不是油脂,B项不正确;KIO3不能使淀粉变蓝,C项不正确;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酶失去活性,降低洗衣粉的去污能力,D项不正确。
2.(2021·河北等级考)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芦苇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聚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可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C.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的天然高分子物质D.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解析:选B芦苇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A说法正确;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不粘锅的耐热涂层是聚四氟乙烯等耐热材料,B说法错误;淀粉是天然高分子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C说法正确;大豆蛋白纤维可降解,D说法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多次盐析和溶解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C.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水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D.乙酸、汽油、纤维素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析:选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盐析是可逆的,通过盐析和溶解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故B正确;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此反应不是水解反应,故C错误;汽油属于各种液态烃的混合物,烃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4.以下关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C.核酸、核苷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解析:选D核酸是由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故A错误;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戊糖和碱基,故B错误;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核苷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分别是RNA和DNA,它们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故D正确。
2020年地理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考试测试卷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上世纪1~11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以下四题。
1.“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 . 土地盐碱化 B . 物种骤减C . 酸雨加重D . 沙尘暴增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景观”,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该地形区原始土壤的特点是( ) A . 矿物质含量低 B . 有机质含量高C . 土质疏松D . 酸性较强下图所示地区外商投资多,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速度快,大中小城市数目多,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8.3.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 A .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 . 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C .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D . 清洁优美的环境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4.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读“俄罗斯农业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5.图中乙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A.水源B.土壤C.热量D.地形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6.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以下两题。
7.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以下两题。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温带湖泊中的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出现典型的季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一年内硅藻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硅藻的数量变化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C.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硅藻的种群数量D. A、B点时硅藻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2.正布氏田鼠为某草原地区的主要害鼠其对草场造成的危害大小与其种群密度直接相关一科研小组对新迁入某农场的正布氏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正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由于该鼠被捕一次后会更难捕捉因此正布氏田鼠的实际种群密度往往比调查结果偏小B. 正布氏田鼠种群迁入该农场后增长情况应为图中虚线所示C. 图中D点时正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其出生率小于C点D. 此图也可用于指导海洋鱼类的捕捞最好把每次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图中C点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答案】【解析】3.下列不属于生态演替的是()A. 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B. 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C. 弃耕的农田逐渐长出杂草D. 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答案】A【解析】解 A.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属于人类行为不属于演替 A符合题意B.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属于次生演替 B不符合题意C.弃耕后的农田保留着较好的土壤条件并且存在植物的种子等此处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不符合题意D.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属于次生演替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海洋中的全部鱼B. 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C.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答案】D【解析】A、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海洋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因此海洋中的全部鱼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A错误B、一片草地里除了跳蚤和蝗虫还有其他生物因此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B错误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即包含了无机环境又包含了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C错误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正确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只被动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D【解析】解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A正确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正确C.森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 C正确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利用 D错误故选 D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 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解 A.分析柱形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 12月底变为0 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幼体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 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 A正确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B 正确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C正确D.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使出生率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减小 D错误故选 D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②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B【解析】解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只是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①正确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②错误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有可能在干旱的条件下发生的③正确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关系④错误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⑤错误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⑥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故选 B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并且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B. 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_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D【解析】A、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 A 正确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 CO_2含量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正确C、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使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C正确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 CO_2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错误故选D.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B. 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C. 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D. 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答案】A【解析】解 A.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A正确B.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错误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鹰的数量将增加因为鹰的营养级由第三、五营养级变为主要是第三营养级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 C错误D.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营养级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 D 错误故选 A10.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C. 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A【解析】解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都是高大乔木会竞争光照和无机盐等资源是种间竞争的关系 B正确C.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针阔叶混交林物种更丰富分层更多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C 正确D.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D正确故选 A1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 D错误故选 D1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13.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 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一定相同C. 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D. 在\ t_4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答案】A【解析】解 A.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均大于1 所以两个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A正确B.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但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C.在 O\sim t_1时间段乙种群数量是减少的所以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不是“J”型 C错误D.由于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以及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t_4时刻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A14.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后来沿着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传人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B. 在人们拓荒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实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C. 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D. 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答案】A【解析】A、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不同自然条件的选择作用导致它们的基因库之间存在区别 A正确B、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错误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一样都存在空间结构 C错误D、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大量繁殖才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 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B【解析】解 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 A错误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主要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B正确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 D错误故选 B16.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 原因是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D.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D【解析】解 A.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A正确B.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原因是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正确C.种群数量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组成只是可以用于预测但并不一定按预测发展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并不是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故选 D17.如图为某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B.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D. 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答案】C【解析】解 A.布氏田鼠在草原上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A正确B.由图可知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正确C.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将下降 C错误D.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 D正确故选 C18.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S”型曲线)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可能大幅超过b点C. 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D. b~c段的出现仅与天敌捕食有关【答案】C【解析】解 A.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 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 A错误B.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 B错误C.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C正确D.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错误故选 C19.下列关于弃耕农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该演变属于次生演替植株高度在优势物种的更替中起重要作用B. 在草地变树林的过程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都不会发生改变C.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不同植物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D.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解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较高的植株在竞争中占优势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成为优势物种 A正确B.在草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中阴生草本植物数量增多阳生草本植物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会发生改变 B错误C.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主要占据不同空间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很多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均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 D正确故选 B20.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A不符合题意B.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C不符合题意D.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这些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D 符合题意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1.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 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 C【解析】解 A.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A正确B.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无法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是否增加B错误C.夏季是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类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说明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C正确D.图中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比例 D错误故选 AC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2.(1)N和P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22.(2)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图1中藻类、浮游动物和银鱼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________ 鲢鱼、鳙鱼与银鱼的关系是________22.(3)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22.(4)为了证明上述推测有人对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进行了调查据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该现象因为________22.(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答案】核酸【解析】N和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以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生物大分子核酸等的合成【答案】藻类→浮游动物→银鱼, 竞争【解析】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但是根据所指方向的抑制作用可以知道三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即藻类→浮游动物→银鱼而鲢鱼、鳙鱼与银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答案】①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溶氧下降, ②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答案】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解析】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答案】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解析】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1)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四、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23.(1)某研究小组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 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如何统计?________23.(2)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3.(3)人类活动停止后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答案】降低, 群落, 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由此可见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应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答案】方向, 抵抗力【解析】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初生, 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解析】人类活动停止后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4.(1)田鼠种群数量的调査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使田鼠种群密度调査数量偏大的因素有________24.(2)若鹰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鹰增重1 kg 最多消牦植物________kg.食虫鸟的能量不能完全传给鹰的原因是________ 食虫鸟的能量去向不同于鹰的途径是________24.(3)该农田若种植的是小麦可在小麦行的间隙种植磨菇不仅可以额外收获蘑菇也有利于小麦增产试分析小表增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24.(4)瓢虫在捕食蚜虫时蚜虫会向体外释放一种挥发性的告警激素避免其他蚜虫被瓤虫捕获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B.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D.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2.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说:“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A.反抗侵略B.政治改良C.中体西用D.全盘西化4.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6.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全册各章综合测验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各章综合测验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 - 1 - 第十章静电场中的能量........................................................................................................ - 9 -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 - 26 - 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 - 38 - 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 - 52 -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90分钟100分)【合格性考试】(60分钟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析】选D。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一个物理模型;在高中阶段,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D是正确的,因为高中阶段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夸克模型。
2.关于库仑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B.库仑定律是实验定律C.库仑定律仅适用于静止的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D.根据库仑定律,当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则库仑力趋近于无穷大【解析】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选修)质量检测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 2009-11-13第I 卷选择题部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A .生产者B .次级消费者C .分解者D .三级消费者2.稻田里,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A .保持生态平衡B .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 .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D .调整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方向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 .花香引蝶B .豪猪遇敌竖起体刺C .候鸟南飞D .警犬嗅寻毒品4.2008年5月上旬,蓝藻提前现身巢湖,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B .引起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C .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D .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5.在下图的食物网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 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A .G/75千克B .3G/125千克C .6G/125千克D .G/550千克6.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
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 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 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
下列不属于生物柴油的优点是A .减少空气污染B .缓解温室效应C .不可再生D .减少酸雨危害7.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A .水土流失加剧B .土地沙漠化C .降雨量减少D .空气污染严重8.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相关动物取食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动物消绿色植物A .该生态系统共有五条食物链B .蛙和食虫鸟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C .若鼠的摄入量为100%,其中有少部分能量贮存在粪便中D .若人们大量捕食蛇和鹰,草原将可能面临沙漠化的威胁9.一段河流遭轻度污染后,通过自身的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而使其物种的数量和群落的结构保持在污染前的状态。
这一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A .恢复力稳定性B .抵抗力稳定性C .恢复力稳定性或抵抗力稳定性D .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10.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那么,下列哪一项与之不相符?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 .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 .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 .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11.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
该设计目的不包括A .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B .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C .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D .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1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B .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C .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 .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可倒置13.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B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 .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D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14.2007年夏季,四川和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有关当地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持续降雨会引起当地生物种群增长由“J ”型变为“S ”型 人玉米 食用菌 农作物 木糖醇 蛆 蛹 禽 畜玉米芯残渣 残渣 粪便 饲料B.当地植物基因突变产生的某种新性状有可能适应水生环境C.持续降雨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抵抗力稳定性减弱D.水分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15.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③某营养级中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16.在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
这是由于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湖泊中氧气不足C.水鸟叼食肉食性鱼苗过多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1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18.下列不属于农民养猪时,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的措施的是A.雌雄混养 B.选育优良品种 C.圈养,减小活动范围 D.阉割育肥19.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后,将看到什么现象①植物竞争强度增加②植物竞争强度降低③植物种类增加④植物种类减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一枝黄花传到一些地区,长势疯狂,成了这些地区的绿色灾难,一枝黄花泛滥的原因不包括A.这些地区气候适合一枝黄花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2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D.无机环境中的CO2都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22.有分析表明,落叶林中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以其叶片为食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
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属于第二营养级 B.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消费者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最基础的底部23.下列事实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是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控制人口增长,同时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24.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25.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A.人工圈养能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C.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第II卷(共50分)二、综合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26.(8分)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集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系统于一体的综合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目前已成为全国人工种植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
2008年1月,持续性的低温寒害,使珠海红树林受灾面积逾3000亩。
而红树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1)红树林的群落由红树、贝类、鱼类等多种生物构成,这些生物自上而下分布形成群落的结构,红树林中的很多生物种类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它们有着巨大的价值。
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的稳定性较强。
原因是。
(3)在影响红树林生长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
红树林的叶中具有特殊的分泌腺体,有利于。
(4)现要调查红树林中某种红树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时,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27.(9分)下图甲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生活着的苔类、昆虫及鸟类等生物种类之间的相白杨树苔类BCGEFDIAG 18%C 65%F 5%E 8%D 7%图甲图乙互关系。
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1)图甲中的食物网含有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2)若A增长1Kg,则最多消耗 Kg生产者。
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此现象说明 __。
(3)物种A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乙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贮存。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_________kJ/m2·y。
(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_____。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8分)20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农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食品的质量安全持续下降。
于是生态农业成了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下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生态农业模式,试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属于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有____________。
(2)图中可以组成的捕食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学原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