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时期广西当局的实业政策与措施

合集下载

清末新政重要知识点总结

清末新政重要知识点总结

清末新政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背景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清朝的统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一局面,清朝政府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挽救国家。

于是,在清朝政府的主持下,于1898年发动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来振兴国家。

二、内容1. 政治改革(1)废科举,设学堂。

废除科举制度,实行学堂制度,推行新式教育,培养人才。

(2)设立帝国议会。

试图建立议会制度,以解决政治上的问题。

2. 经济改革(1)铁路改革。

修建铁路,以促进经济发展。

(2)设立银行。

设立现代银行,推动货币制度改革。

(3)改革税收。

对传统的赋税制度进行改革,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 军事改革(1)组建新军。

准备成立一支现代化的国民军队,以提升国防实力。

(2)引进西方武器。

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

4. 文化改革(1)兴办报刊。

鼓励出版报刊,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2)兴办学校。

推广新式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5. 社会改革(1)废除官绅剥削。

试图通过改革来废除官绅剥削,减轻农民负担。

(2)废除农民田赋。

试图通过改革来废除对农民的过重赋税。

三、影响1. 政治影响清末新政虽然开始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此举不仅未能有效解决国家的政治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了戊戌维新失败。

同时也加速了清末革命的发展,最终导致清王朝的灭亡。

2. 经济影响在经济方面,清朝新政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振兴经济,但由于推行不力,以及遭到外国列强的干涉等原因,这些改革举措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3. 社会影响尽管清末新政未取得成功,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早期的改革探索。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和变革,这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清末新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总结失败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

简要评价清末新政的历史贡献

简要评价清末新政的历史贡献

简要评价清末新政的历史贡献
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它的历史贡献可以总结如下:
1.推进政治改革:清朝在新政期间启动了“变法”运动,试图通过推行宪政来改革并巩固国家政权。

这些努力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创办宪政机构、提倡平等法治、制定现代法律、设立议会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进程。

2.促进经济发展:新政时期,清朝着力于发展和改善经济。

这些措施包括推行新式货币制度、发展工商业、推动国内和国际贸易、改善交通运输等,使经济得以一定程度上的增长和现代化。

3.推动教育改革:新政时期,清朝着力改革教育体制,致力于推行现代化教育,包括创办新式学校、改革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发展师范教育等,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4.倡导文化发展:清朝在新政时期推动了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这包括推崇科学、鼓励科技发展、倡导文化融合和多元化等。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清末新政虽然有一定的历史贡献,但在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和阻力下,其成果非常有限,无法解决清朝内外交困的根本问题,最终无法阻止康梁维新的失败和清朝的灭亡。

清末新政涉及内容

清末新政涉及内容

清末新政涉及内容清末新政简介清末新政指的是清朝末年(1898年至1912年)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旨在振兴国家,加强清朝统治。

这一时期的改革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被视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尝试。

清末新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清廷主导的维新政策,第二个阶段是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清廷主导的维新政策(1898年-1908年)清廷主导的维新政策始于戊戌变法,主要目标是借鉴西方经验,强化国家实力,维护清朝统治。

在政治方面,清廷设立了六部议政等机构,允许一部分知识分子参与政务。

此外,推行了立宪政治的尝试,设立了贵族院和议院,旨在限制皇权,实现君主立宪。

尽管这些政治改革有一定的意义,但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维新政策未能完全实现。

在军事方面,清廷提倡强化军事训练和武备,将北洋水师发展成为现代化海军。

此外,清廷还进行了广泛的军事改革,包括改革军队编制、武器装备、军事教育等方面,力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经济方面,清廷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鼓励工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

推行了保护工商业政策,建立了新式工矿企业,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鼓励发展铁路、电报等基础设施。

此外,还设立了旗县学堂和私立学堂,鼓励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临时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1912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临时政府成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政治方面,临时政府宣布实行民主共和制,设立了国会和总统等机构,实现了政治权限的流转。

此外,还颁布了各项民主宪法和法律,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经济方面,临时政府积极推动国家的工商业发展。

他们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产业发展的政策,设立了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推动了国内外贸易的繁荣。

他们还鼓励农民改良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教育方面,临时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

他们推广了新式教育,建立了一批现代化学校,改革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清末新政名词解释

清末新政名词解释

清末新政名词解释清末新政是指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危机和推进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这些变革政策主要体现在“清朝政治改革”、“湖广总督府”、“洋务运动”、“康有为维新”等方面。

清朝政治改革是清朝政府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推进官僚体制改革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

其中,设立议政府(即内阁),负责决策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

同时,在地方上设立省、府、州、县四级政府,以加强地方管理。

此外,清政府还进行了地方官员考试取消科举制度,启用京官科举制度,并设立了新的教育机构来培养新一代的官员。

通过这些改革,清政府试图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官员素质,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

湖广总督府是清政府为了加强地方行政管理而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域。

在清末,湖广总督府成为清政府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之一,辖区包括湖北、湖南和广东三个省。

湖广总督府的设立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湖广总督府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其他省份的借鉴,对清朝政府在地方行政管理领域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是指清政府为了迎头赶上西方工业和科学技术而展开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兴办工矿企业、铁路、船厂等现代产业,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同时,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制度,并派遣使团出访西方国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推动国家与外国进行交流和合作。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后来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康有为维新是清末重要的思想流派和政治运动。

康有为提出“中体西用”的观点,主张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进行综合创新。

他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以宪政为基础、兼容中西的现代国家。

康有为维新运动对中国现代化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启蒙思潮和革命思潮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之,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挽救国家危机、推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3、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传统政体下的政策创新
讨论:通过对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
立宪”的学习,对清政府在20世纪初的所作所为
你有什么看法?
总结:虽然这是清政府迫不得已所采取的措
施,从主观上看是为了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但
在客观上却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中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一、清末“新政” (1901——1905)
1.背景: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国内出现立宪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2.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 以维持其专制统治 3.主要措施:
一、清末新政:
3、新政措施: 1)时间:1901年——1905年 2)代表人物: 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 3)改革内容: ①教育:废科举、办学堂、派游学 ——近代化知识分子 ②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 ③军事:编练新军、开办警政。 ④经济:奖励实业
二、预备立宪:
1、领导者: 资产阶级立宪派 2、过程: 1)五大臣出洋考察(载泽、端方等到欧
美、日本考察宪政)
皇位永固、外敌渐轻、内乱可糜 2)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①预备的内容:从改革管制入手 ②成立“编制馆” ——有名无实
“大清帝国系朕由祖宗继承之并传至子 孙以垂于无穷” ——1908年《钦定宪 法大纲》 (资产阶级彻底与朝廷对立 ) 内阁13名成员中,满蒙贵族9人,其中 皇族又占7人。 ——皇族内阁 (汉族官僚反对) 新政 (人民反对)
一、“新政”(1901年)
实质: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作用:部分地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以 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促使 人民不断反抗,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中国作为一个古老文明发展了数千年,其历史变迁多端且不断前行,而清末时期就是其历史变迁中比较重要的节点之一。

清末时期,也就是中国在20世纪初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以致中国从古老的文明向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特殊时期里,中国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奠定了后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因此,讨论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尤为值得我们研究。

清末时期最为重要的新政措施就是政治改革。

中国的政治体制从康乾盛世的封建制度变成了新的帝国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加强了国家统一。

在清末时期,太平天国和同治帝分别设立了宪政的先行试验,称为中国的第一个宪政。

这些新的政治改革最终导致中国实行了近代化的政体:议政制度和议会制度。

新的政治架构确立了民主立宪制度,虽然实际操作上仍存在诸多制度上的问题,但形成了今天共和政体的基础,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清末时期的新政措施不仅仅体现在政治改革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经济和教育上。

经济方面,清末时期中国采取了较大规模的民企改革。

清政府对外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民企等实施了不同程度的规制,为中国经济和市场结构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此外,清末时期还确立了教育体制,加强了教育管理,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为培养现代国家所需的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清朝也实行了许多类似的改革,例如内政部的实行、改革邮政系统、银行制度的改革,等等。

对清末时期新政的评价,一般是褒义的。

客观上,清末时期新政措施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基础。

而且这些新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为今天的中国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清末的新政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政府缺乏有效的实施管理,这些改革的实施过程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总而言之,清末的新政的主要内容主要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这些新政策在当时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今天依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辛亥革命与近代广西商界的发展

辛亥革命与近代广西商界的发展

辛亥革命与近代广西商界的发展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处于救亡图存的紧要关头。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大力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观念,倡导推翻丧权辱国的清王朝,以革命救中国。

革命派的大力宣传与倡导,促使广西商界将眼光从一己之身家财产转而移注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改良走向革命。

一、辛亥革命前广西商界的变化闭塞的地理环境、频繁的战乱以及落后的耕作技术,使得近代广西经济远落后于东南各省。

自北海、梧州、龙州、南宁等地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广西便成为外国商品任意倾销的场所。

打破了数千年自然经济封闭状态,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西江流域和桂东南地区的粮食等农副产品以梧州为集散地,运销粤港。

大批善于捕捉商机的粤商来到梧州、南宁、柳州、桂林、百色等地区经营进出口贸易。

梧州自1897年开埠后,开关短短几年里进出口数额出现成倍急剧上升态势。

洋货充斥广西市场,逐渐变成了城乡人民经济生活中不可减少的日用必需品。

20世纪初,桂东南地区的家庭手纺织业奄奄一息,自然经济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已经解体。

地方官员在奏折中提到“穷乡僻壤,未有不用洋货者”,反映出洋货强大的渗透力。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科举入仕之路被堵死,不少士绅科举功名思想也越来越淡化,而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促使清末商界民族主义思想萌发,一批具有功名地位的士人也纷纷投身于工商实业,他们把对职业的追求从官场转移到了实业界。

许多商人意识到一己之身家财产与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开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而也滋生其群体认同感和初步自治自立思想。

新兴商人群体实力不断增强,一种跨地域、跨行业的转型商人组织——商会,在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转变和国家行政控制力度减弱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商会的诞生使商界破除了传统行会的限制,有史以来第一次拥有了各行各业共同的新型社团组织,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新兴社会群体。

近代广西商会组织始于1907年建立的梧州商务总会,此后,一些重要的工商业城镇纷纷仿效建立相应的商会组织。

论新政时期清政府振兴实业的政策

论新政时期清政府振兴实业的政策

建 立 了较 为完 整 的 工商 管 理体 系 : 类 是 政 府行 一 政性 管 理 机 构 , 类 是 工 商 界 自治 性 管 理 机 构 。 一
前 者 意 在 加 强 对 工 商 业 的 管理 和指 导 , 者则 着 后 力 培 育 和增 强 民 间工 商界 的团体 力 量 。

利 的经 济环境 以推 动工商 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清政府
新政
月 2 日 , 政 府 在 西 安 发 布 上 谕 , 9 清 宣 布实 行 新 政 , 此 揭 开 了清 末 新 政 的序 幕 。到 由
动 工 商发 展 的行 政 管理 机 构 , 后 在 江 苏 、 西 等 先 山 省 设 立 了 商 务 局 , 于 19 并 8 9年 在 江 宁 成 立 了 江 南 商 务 局 。戊 戌 变 法 期 间 , 政 府 还 一 度 在 中 央 设 清
维普资讯
学滴
为通 艺 司 , 司工 艺 、 器 制造 、 路 、 道 、 船 、 专 机 铁 街 行 设 电 、 采 、 务 、 请 矿 师招 工诸 事 项 ; 为会 计 开 矿 聘 一 司 , 司税 务 、 行 、 币 、 业 赛会 、 令 、 审讼 专 银 货 各 禁 会
清王 朝 覆 灭 , 政 府 先 后 推 行 了 1 清 O多 年 的 新 政 ,
在经 济 、 治 、 育 、 事 、 法 等 方面 进行 了较 为 政 教 军 司 全面 而 深 刻 的改 革 。尽 管 清政 府 实行 新政 的主 观 动机 是 维 持 和 加 强 自身 的统 治 , 新 政 在 客 观 上 但 则 对 中国社 会 各 方 面产 生 了广 泛 而深 远 的积 极 影 响 , 别 是 清 政 府 在 经 济 方 面 采 取 的振 兴 实 业 政 特 策 , 相 当程 度 上 促 进 和 推 动 了 中 国近 代 民族 工 在 商 实 业 的 发 展 。本 文 拟 就 新 政 时 期 清 政 府 振 兴 实 业 的主 要政 策 及 其作 用 进行 一些 分 析 和探 讨 。 建 立 较 为 完 整 的 工 商 管 理 体 系 新 政 时 期 , 了推 动 工 商 实 业 的 发 展 , 政 府 为 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 、 品 种 , 经 过 试 验 之 后 , 在 民 间 积 极 推 新 在 又 广 。如在 种麻 方 面 , 经 采辑 种 麻 良法 , 印成 书 , “ 刊
分发各属 团绅村老 , 转相劝导” J并拟筹款设厂 , , 自 自 。又如种 棉方 面, “ 种 制 则 派员前赴 上海、 通 州、 湖北等处 , 调查棉业一切情形 , 饬令本身农林试 验场 , 考查棉花种类 , 将中外种植新 旧法 比较得失 ,
许多困难 :一则 丁壮稀疏 ; “ 二则资本短 缺 ; 三则水 利失修。 在这 种情况 下 , ” 若仍 旧采取过 去 的老办 法 , 财力 固有 未逮 , 则“ 利弊亦恐相乘 ” 。为此 , J 广西当局“ 详细酬维 ” 认 为“ , 惟有 变通章程 , 仿外 洋招商开垦一 法 , 或者集事 较易”4 - 。在这里 , J 广 西当局明确提 出了“ 仿外洋招 商开垦一法 ” 也就 , 是认可了用变通方式发展农林业。这应是广 西地
为发展实业 , 广西地 方政府 遵照 中央 政府 诏
令, 首先设置并完善相关 实业机构。19 年 8月, 88 清廷宣布“ 京师设农工商总局 , 各省开矿筑 路事宜 俱归统辖 ” 。同月 , 又宣布 : 京 师设 农工 商 总局, “ 各省设分局 , 分别 总理全 国、 各省农工 商事宜。 … ”
20 04级 硕 士研 究生 , 究 方 向 : 研 思想 文化 ; 勇 军(9 4 ) 男 , 南永 州人 , 西师 范 大 蒋 17 一 , 湖 广
学社会文化 与旅游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20 0 4级硕士研 究生, 究方向: 研 思想文化。
1 58
维普资讯
系列改革主张。为推动实业发展 , 清政府 成立 了 相应 的职能机构 , 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规、 条例、

门, 改设矿政调查局。 …1o ” 9 9年, 广西 于省会桂
林设立劝业道 , 以胡铭檠署道员。内设总务、 农务、 工艺、 商务 、 矿务、 邮传 6 。劝业道“ 科 专管全省农 工商业及 各项交通事 务” 并兼 管 邮电, , 受农工 商
“ 政” 间, 新 期 广西实业得到 了显著 的发 展 。


建立 实业机构 。 整 实业政 策 调
行实业 为先 ” 先后 设 立商 部 , , 并颁 布 了《 奖励 章 程》 。广西 当局亦 先后 制订 了《 招商 垦荒章 程》 、 《 更正重新开垦章程》 推 广农林 章程》 和《 等章程。 通过这些章程 , 我们可以看到广西 当局实业政策的 重 大 调整 。
戴宏军 , 蒋勇军
(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 10 ) 40 1
[ 要】10 年至 11 年清政府 宣布推行“ 摘 91 91 新政” 提 出了包括发展 实业在 内的一 系列改革措施。 ,
广西当局积极响应 , 大力倡行 , 通过设立实业机构 , 调整 实业政策, 兴办实业教育, 招徕 外资等措施 , 充分发 挥政府作用, 推动 了广西实业的发展 。
与此同时各厅州县则分别设有 1 名劝业员 , 监督 “ 掌理该厅 州县实业及交通事宜 ”3 [( 】 。
在完善实业机构的同进 , 广西地方政府亦着手
实业政策的调整。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 , 重 “
“ 新政 ” 改革 , 广西地方当局不敢推诿延误 , 尤其是 在广西实业发展方面 , 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 : 设立实 业机构 , 调整实业政策 , 改善实业环境 ; 举办实业教
章程 , 以加强对实业 的倡导和管理 , 导和奖励官 劝
绅、 商人开办企业 , 与此 同时, 举办实业教育 , 培养 实业人才 , 推动实业发展。 与其他省份一样 , 中央政府 的“ 新政 ” 诏令 , 不
久便亦从遥远的京城传到地处边陲的广西 , 为推行
部、 邮传部及本省督抚双重领导 , 变了 以往虽有 改 农工商矿局 , “ 专官 以资 董率”2 的局 面。 但 无 [( 】
维普资讯
第4 卷第 1 期
20 0 6年 1月
பைடு நூலகம்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E ON C OMI C AND S I VE OP E OC AL DE L M NT
VOL. No 4. .1
J AN. o 6 2 o
清末“ 新政" 时期广西当局的实业政策与措施
广西遵 旨照行 。10 96年 5月 , 广西巡抚林绍 年奏 :
[ 收稿 日期]20 —1 — 0 0 5 1 2
第一 , 改变传统观念 , 变通陈旧章程 , 发展农林
实业。“ 政” 新 实施后 , 广西 当局很重视农林 实业 的发展。但 当时的广西在发展农 林实业方 面却有
[ 作者简介】戴宏军(96 ) 男, 17 一 , 湖南邵IA , r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m
【 关键词]清未新政 ; 广西当局 ; 实业政策 [ 中图分类号】K 5 2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22 (06 0 — 18 0 62— 7 8 20 )1 05 — 3
“ 桂省遵章将农工 商矿 局改为农工 商局 , 出矿务 划

l 9世纪末 2 O世纪初 , 国主义对华经 济侵略 帝 加速扩张 , 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 清廷 为挽 救 自身危 亡, 宣布实行“ 新政 ” 提出了包括发展实业在 内的 ,
育, 培养实业人 才。经广西 地方 政府 大 力 提 倡 ,
农抑商” 是封建 国家 的基本经 济政策 , 不仅极大地
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而且也对近代中国民族 资
本主义 的发 展形成严 重阻碍 。“ 政” 新 以来 , 种 这 政策开始有所变化。“ 新政 ” 始 , 伊 清廷就号 召“ 力
方当局对 以往 旧章 程 实 行 变通 的重 大 举 措 , 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