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ppt

合集下载

清末新政学习教材PPT课件

清末新政学习教材PPT课件

不过,它还是比洋务运动进步: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 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 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 下安得富强耶?”
这里提到学习西方的本源,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西政, 但是将重点学习西学政而非西艺,却是明确的。
使大清朝能够继续统治下去。实行笼统排外的守旧政策,
只能招致失败,导致灭亡,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之
役之后,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只有进行某些改革,即仿
效列强实行新政,才能使大清朝生存下去,甚至强大起来, 对此,清廷上下也没有分歧了。
• 列强也要求清政府实行某些新政,因为一个顽固 守旧的政府是不利于它们的“以华治华”方针的, 而仿行西方的新政,在本质上就是按照它们的需 要来改造中国,去掉那些不便于它们在华扩张的 制度,建立起适合它们扩张的制度,赫德当时写 的《更新节略》,就是代表列强向清政府提出的 实行新政的建议和要求。梁启超所说新政是由谭 嗣同、毓贤、德国公使、义和团等之血“相注射、 相搀杂成一种不赀之价值而购得之者”,是非常 深刻的。的确,新政是世纪之交的历史合力的产 物。
• 梁启超用他习惯的夸张的笔调,描述了举国谈论 新政的蓬勃而杂沓的景象,并正确地指出这种景 象是各种不同势力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换来的。在 他列举的16个有名有姓的流血者和成千成万无名 无姓的流血者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力量:一种 是谭嗣同等维新派,在梁启超的概念中,这个维 新派也包括光绪皇帝,他们要求实行比较大的改 革,以使中国比较快地变成一个近代强国;一种 是毓贤等封建顽固派,他们对外国侵略势力不满, 也看不惯侵略者所带来的西方文明,他们想排斥 这一切,从而恢复大清帝国往昔的盛世景象;
新政上谕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 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谕,这标志着清末 新政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庚子政局回应的结果。

清末新政演示文稿课件

清末新政演示文稿课件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反思
• 防止外来干涉:清末新政时期,列强干涉导致 改革失败。当代应警惕外部势力干涉,确保国 家主权和安全。
• 改革需兼顾各方利益:清末新政在实施过程中 触动了保守势力的利益,引发社会动荡。当代 在改革中应兼顾各方利益,确保改革稳健推进 。
• 强化法治建设:清末新政在法治建设方面存在 不足。当代应加强法治建设,确保各项改革措 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新政在历史上的评价与影响
消极影响
• 外来势力干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等手段干涉中国 内政,使新政实施面临困难。
• 改革不彻底:清末新政在改革过程中受到保守势力的 阻挠,许多改革措施未能彻底实施。
• 社会动荡加剧:新政实施过程中,社会矛盾激化,民 变频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清末新政与现代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01
借鉴意义
• 重视教育科技:清末新政推动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当代也
02
应重视教育科技事业,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清末新政尝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当代
03
应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政治。
清末新政对当代的借鉴意义与反思
• 保持民族自尊与自信:清末新政时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当代应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政治改革的实际效果与局限性
实际效果
政治改革方面,清末新政推行了宪政改革,制定了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议会制度 ,扩大了公民权利和自由。
局限性
然而,政治改革在实际操作中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宪法性文件实施困难,议会 作用受限,公民权利和自由未能得到充分保障。

第二讲 第三章 清末新政

第二讲 第三章 清末新政

3、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 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居上宽,临 下简,言必信,行必果,我往圣之遗训,即西人 富强之始基。中国不此之务,徒学其一言一话、 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利身家之积习。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 富强耶!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 当议更张。 --新政上谕
第二节 清廷的政治改革 ——预备立宪
一、政治改革的背景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②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的刺激。 拒俄运动 1903
抵制美货运动 1905—1906 收回利权运动 1903-1911 Nhomakorabea
③清末新政的成果。
2、立宪派的宣传鼓吹活动 (1)立宪派的形成 张謇 郑孝胥 (2)康梁等维新派 (3)资产阶级中上层及绅商 3、日俄战争的刺激
1、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 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确立。 (1)争夺中国的路矿利权。 “铁路所布,即权利所及。凡其他之权、商权、 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 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 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之权; 有一切权,则凡其地官吏,皆我颐使之奴,其地 之民,皆我刀俎之肉。” 《朝日新闻》
6、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 1911年11月3日
扩大了议会权力,削弱了君主权力 我国第一部正式的成文宪法。 确立了英国式的立宪君主制度(虚君制)。
三、立宪运动蓬勃发展 1、立宪团体
2、请开国会运动1907年秋—1908年夏 3、国会请愿运动 1909年底—1910年11月
慈禧的求变意识
“两宫自京启跸情形,所谓天子蒙尘,从古稀有之惨,可 痛已极”,并具体描写道,“太后身穿粗蓝夏布衫,亦不 梳头。皇上穿黑纱长衫,黑带,灰色战裙两条,铺盖行李, 一概未带。出京三日,均睡火炕,无被褥,无替换衣服, 亦无饭吃,吃小米粥。” “连日奔走,又不得饮食,既冷且饿。途中口渴,命太监 取水,有井矣而无汲器,或井内存有人头,不得已,采秫 粃秆与皇帝共嚼,略得浆汁,即以解渴。昨夜我与皇帝仅 得一板凳,相与贴背共坐,仰望达旦,晓间寒气凛冽,森 森入毛发,殊不可耐。 ” “我总是当家负责的人,现在闹到如此,总是我的错头, 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人民。满腔心思,更向何处诉 说?” “太后虽在蒙尘困苦中,尚刻意以兴复为念。一日,诸人 于召对之际,太后忽顾曰:‘此耻如何得雪?’”

《清末新政整合》课件

《清末新政整合》课件

强化法治建设
清末新政时期,法治建设滞后,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当今社会应 强化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文化创新
清末新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 过于保守,未能激发民族文化的 创新活力。当今社会应积极推动 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外交困境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外交处境十分困难 ,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革命力量的兴起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一些革命力量开始兴起,他 们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清朝政府,试图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
02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育改革
总结词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培养新 式人才。
经济改革需与民生相结合
清末新政的经济改革措施未能充分考虑民生福祉 ,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加剧了社会矛盾。
3
文化教育需注重本土化
清末新政的文化教育改革未能充分考虑民族文化 的传承和创新,导致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分析清末新政的局限性
改革派与保守派利益冲突
清末新政时期,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利益冲突严重,影响了改 革的进程和效果。
对未来的影响
历史遗产
清末新政留下了丰富的历 史遗产,为后来的中国现 代化进程提供了经验和教 训。
对未来的启示
清末新政对未来的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启示,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改革和创新。
对未来的挑战
清末新政也给未来带来了 挑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 下继续推进现代化进程, 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经济改革是清末新政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详细描述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讲解学习20页PPT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讲解学习20页PPT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讲解学习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Leabharlann ——叔本华谢谢!20

清政府的新政和各地的武装起义PPT课件

清政府的新政和各地的武装起义PPT课件

口号 “路存与存 路亡与亡” 结果
斗争方式 由和平到武装
为武昌首义创造了条件
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 条件,成为武昌起义的前奏。
《 湖舆 北论 农时 民事 积报 极》 保报 路道
保 路 运 动 纪 念 碑
FIN
1.镇南关起义
2.安庆、绍兴起义
不惜千金 买宝刀, 貂裘换酒 也堪豪。 一腔热血 勤珍重, 洒去犹能 化碧涛。 秋瑾(1877—1907) 徐锡麟(1873—1907)
——林觉民《与妻书》
回顾:
资产 阶级 革命 派的 组织 建设 民主 革命 思想 广泛 传播
1894 兴中会建立 早期革命活动开始
1904 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1905 同盟会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1901-1905 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 说为武器,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 唤起了人民觉醒。 1905-1907 保皇派和革命派论战,民主革命思想 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到 来。
3.黄花岗起义(1911)
1911 广州 黄兴 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林觉民
喻培伦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膻,满街狼犬,称心快意, 几家能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 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馀,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 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一、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清末新政ppt演示文稿

清末新政ppt演示文稿
Company Logo
Progress Diagram
经济与军事上

民族经济
Company Logo
以上是我们组对清末新政的概括 与理解,下面请看袁伟时怎么看 清末新政的

Company Logo

Cycle Diagram
督办政务处
袁世凯 李鸿章
刘坤一
筹备新政
张之洞 荣禄

Company Logo
江楚会奏三疏
1901年7月,张之洞和 刘坤一三次联合上奏,提 出了一些变法措施,即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视。 他们的建议再加上袁世凯 的意见, 就成为清廷推行“新政” 的这样一个蓝本。
矿务章程

Company Logo
3.废除科举,育才兴国
1903年 9月7日
12月5日
1902年1月 到2月13日
8月15日 到 1904年1月13日
颁布学堂科举 奖励章程
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命张百熙为 管学大臣 张之洞等拟订的《重订学堂章程


Company Logo
4.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改革官制是清政府“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
裁冗衙 清政府撤 销总理各 国事务衙 门,改设 外务部, “班列六 部之首”

裁吏役
停捐纳
裁河东河 道总督, 其事务改 归河南巡 抚兼办 等
清末新政
搜集资料-郭玉莲,杨芳霞,马菲悦 幻灯片制作-彭江城,尹乃嘉 演讲人-张荣荣 组长-张荣荣
LOGO
清王朝最后的自救-“清末新政”
(1901~1911)
1.历史背景(原因)
2.主要内容(措施) 3.历史评价 4.深远影响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ppt课件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ppt课件
——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8
3、清末新政的评价
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 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 ②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③实际作用的背离性:不仅没能挽救统治 危机,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9
清末新政未触及清朝腐朽的封建专制统 治和高度的皇权,使其从一开始就有名无实 ,只是一场清政府维护阶级专制统治的自救 运动而已;
然而,“清末新政”的主观动机与客观 效果彼此背离,清王朝又假“立宪”之名 ,行“集权”之实,并没有改变其卖国的 本质。所以这一切都不能挽救满清王朝覆 灭的命运。
14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 《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 编辑整理的《礼记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 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 体育、德育、智育同 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 义。这反映了( )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3、清末新政的评价 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
维新、伪变法。 ——林增平、肖致治等主编:《辛亥革命史》
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 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诠释这一 时期的“新政”的意义,不仅在于指出假维新 ,更重要的是在于从假维新中剥绎出真改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2
3.实质: 骗局 客观进步意义:第一次颁布了宪法大纲, 成立了经过选举产生的具有议院雏形的资 政院和谘议局。 4.影响: ①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部分走向革命 ②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 ③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