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时 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古老的时代,人们为了记录事务,发明了一种叫做“结绳计数”的方法。
今天,我将带领四年级的同学们探索这种古老计数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第一课时《从结绳计数说起》。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的第一课时《从结绳计数说起》。
这一课时主要讲述古代人们如何通过结绳计数来记录事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数的大小比较和进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结绳计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值记录,同时,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结绳计数的方法,能够运用结绳计数进行数值的记录。
难点在于同学们需要理解数的大小比较和进位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准备一段绳子,用作结绳计数的实践操作。
同时,教师方面准备了一些结绳计数的教具,用于讲解和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故事引入结绳计数的概念,让同学们对结绳计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讲解:我会详细讲解结绳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数的大小比较和进位。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教具进行演示,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结绳计数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从结绳计数的原理、方法以及数的大小比较和进位进行展开,以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文字,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53(结绳计数:五根绳子,每根绳子三结)、87(结绳计数:八根绳子,每根绳子七结)、127(结绳计数:十根绳子,每根绳子十二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结绳计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同时,也可以尝试寻找其他古代计数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6《从结绳计数说起》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6《从结绳计数说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从结绳计数说起》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以及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对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历史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知道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知道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难点: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结绳计数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结绳计数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结绳计数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结绳计数是古代人民一种重要的计数方法。
3.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结绳计数的规律,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用结绳计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师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解答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结绳计数的历史意义,以及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从结绳计数说起1.结绳计数的历史2.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年级上1.6《从结绳计数说起》

四年级上1.6《从结绳计数说起》四年级上 16《从结绳计数说起》在很久很久以前,当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他们可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方便的数字和计算方法。
那时候,为了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比如捕获的猎物数量、储存的食物多少,他们想出了一种非常特别的办法——结绳计数。
结绳计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表示数量。
比如说,捕获了一只兔子,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又捕获了一只,再打一个结。
这样,通过绳子上结的数量,就能够知道一共捕获了多少只兔子。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却非常实用,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文字、没有数字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想出这样的办法来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信息,是多么了不起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智慧不断发展,计数的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先进。
在结绳计数之后,又出现了刻痕计数。
刻痕计数就是在木头、骨头或者石头等物体上刻下一道道的痕迹来表示数量。
这种方法比结绳计数更加持久,不容易因为绳子的损坏而丢失记录。
再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数字。
最开始的数字可能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样子,而是一些简单的符号。
但是,这些符号的出现,却让计数和计算变得更加方便和准确。
在古代的不同地区,人们使用的数字和计数方法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古埃及,人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表示数字;在巴比伦,人们使用楔形文字来记录数量。
而在我们中国,古代的数字有着独特的形态和写法。
当数字被发明出来后,数学这门学科也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人们学会了用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比如,计算农田的面积、分配食物的数量、建造房屋需要的材料等等。
数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在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数学已经成为了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数学,通过数学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6《从结绳计数说起》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6《从结绳计数说起》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从结绳计数说起》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数字》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数的产生、数的概念以及数的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起源,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的产生和数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结绳计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数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产生,数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数的运算。
2.难点:对于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数的运算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结绳道具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结绳计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结绳计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结绳计数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初步掌握数的概念。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结绳计数的实际操作,巩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4.数的运算: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结绳计数中的数的运算规律,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5.总结提升: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数的产生、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结绳计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说起》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说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从结绳计数说起》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和原理,以及简单的数学运算。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的起源和发展,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结绳计数这种古老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和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结绳计数的方法和运算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和原理,能用结绳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历史和原理,能用结绳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结绳计数的运算过程,能灵活运用结绳进行数学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结绳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结绳计数的历史和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结绳计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结绳计数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结绳计数的基本运算。
3.课堂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结绳计数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结绳计数的运算规律,让学生理解结绳计数的实际应用。
5.课堂练习:学生进行结绳计数的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结绳计数的历史和原理,另一部分是结绳计数的运算方法。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结绳计数的全貌。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评价;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
北京师大版2019学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_6_《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课件

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读一读。 远古时代
结刻石绳痕子计数
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读一读。 五千年前
中古国埃玛算及雅筹象数数形字码数字
你知道现在人们是怎么计数的吗?读一读。 现在
0123456789
我们现在使用的从0到9的10个数字,可以表示任 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
关于自然数,你知道哪些?和同伴说一说。
练一练 1.看一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09
50506
5359
练一练 2.你能看懂下面的数是怎么表示的吗?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把其 他的数表示出来吗?
练一练 3.十万位、万位、百位上的5个珠子表示的意义有 什么不同?连一连。
练一练 4.找规律,填一填。
⑴2002,3003,4004,5005,6006,7007,8008,9009。 ⑵6060,6040,6020,6000,5980,5960,5940,5920。
《数的发展史》指导教案一《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设计

]《数的发展史》指导教案一《从结绳计数说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3页《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材分析: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
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
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践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的产生。
2、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的发展。
3、让同学体会到数学方面探索乐趣。
教学重点:简单了解数的发展史。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呢?(生答)谁知道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就从结绳计数开始,研究数的发展史。
二、指导阅读,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获取信息。
请打开课本第13页,认真阅读。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你从书中都读到了什么?3、师生共同小结古人的计算方法。
当十个手指都用完了,有什么方法来表示呢?如果还有更大的数那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呢?学生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数学是劳动人民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4、研究古埃及和玛雅的象形数字。
为什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学运算?三、课堂小结,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了解了什么?关于数的发展史,你还有哪些问题?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来大家有一种共同的感觉:课本上关于数的发展太少了,不过瘾。
请你们在课后调查、搜集更多有关数学的发展史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金水区实验小学穆桂鹤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2015•广东)不计算,下面四个算式中谁的结果最大(a是不为零的自然数)()A.a﹣B.a×C.a÷D.不能确定2.篮球比赛中,3分线外投中一球得3分,3分线内投中一球得2分.在一场比赛中,王明总共投中9个球(没有罚球),得了20分,他投中()个2分球.A.7 B.4 C.53.古希腊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的数中是“完全数”的是()A.12 B.28 C.364.用一块橡皮泥捏不同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5.冬冬掷一枚硬币,他连续掷了3次都是正面朝上,他第4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A. B. C.1 D.6.两个数既是合数,又是互质数,而且最小公倍数是120,符合这些条件的两个数是()A.12和10 B.3和40 C.8和15 D.4和307.下面各题中()把乙看作单位“1”A.甲的20%是乙B.乙是甲的20% C.乙的20%是甲8.某班有女生24人,比男生人数的多4人,男生有多少人?设男生有x人,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x﹣4=24 B.x+4=24 C.x=24+49.学校在为联欢会选送节目,要从3个小品节目中选出一个,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一个,一共有( )种选送方案。
6 从结绳计数说起

209
50506
5359
2.你能看懂下面的数是怎么表示的吗?你能把其
他的数表示出来吗?
3.十万位、万位、百位上的5个珠子表示的意义有
什么不同?连一连。
4.找规律,填一填。 ⑴07,8008 ,9009 。 ⑵6060,6040,6020,6000,5980 ,5960,5940,5920。
(认识自然数和自然数的特征) 星子镇中心小学 陈建伟
远古时代
结绳计数 刻痕计数 石子计数
五千年前
古埃及象形数字 玛雅数字 中国算筹数码
现在
我们现在使用的从0到9的10个数字,可以表示 任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看一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时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目标:
1、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2、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验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
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趣。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
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说起。
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
二、自主学习
教材第一幅图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按群计数”,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位制的“原形”。
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
三、当堂训练
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四、课堂小结
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
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
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十进制。
板书设计:
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