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基本概念
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

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一、辐射基础知识辐射防护是防止或降低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险的一系列措施。
了解辐射的基础知识是进行辐射防护的基础。
1.1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电磁辐射在物质中传播时会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多种效应,如电离、热效应等。
1.2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射出某种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或射线(如γ射线),而转变成另一种核的过程。
二、辐射的来源和影响2.1天然辐射源天然辐射源包括地球、宇宙射线等。
2.2人造辐射源人造辐射源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科研设备、工业设备等。
2.3辐射的影响长期暴露于高辐射环境下可能导致癌症、遗传性疾病等疾病。
三、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3.1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减少对高辐射源的暴露时间。
3.2合理选用防护装备与设施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防护装备和设施以降低辐射暴露。
3.3严格控制放射性物质的贮存与运输放射性物质的贮存与运输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四、辐射监测与测量4.1辐射监测仪器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有剂量计、谱仪、热释光剂量计等。
4.2测量方法与标准应定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环境和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符合相关标准。
五、辐射防护装备与设施5.1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5.2区域防护设施区域防护设施包括围墙、屏蔽室等,用于阻止或减少辐射的外泄。
六、各类辐射源的防护措施6.1医用设备的防护措施医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对患者和操作人员的额外照射。
6.2工业设备的防护措施工业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长时间高强度暴露于辐射环境下。
第二讲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有关电离辐射的几个定义
• • •
电离是指原子由于其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 由电子和离子对的过程; 电离辐射是指凡是与物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而使物 质原子电离的一切辐射。所关心的主要有α粒子、β粒子、 γ光子、中子形成的辐射场; 电离辐射源是指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者释放放射性物 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者实体。例如:室内装修 用的花岗岩、放射性同位素、辐照装置、放射诊断和治疗 设备、核电厂、放射性污染物等。
– I类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至 – – – –
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II类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 几天人员可致人死亡。 III类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 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IV类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 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源的人可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V类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 • •
从密封放射源、放射源的定义来看,实际上,通常所说的放射源 主要是指密封放射源(密封源); 非密封放射源是指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紧密固结在覆盖层里的 放射性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 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对放射源需要了解什么?
一、辐射防护的概念
辐射防护的概念与含义
•
实践已证明,由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伤作用,过量的辐射照射会 引起对人体的危害;由于早期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人们在研究、应 用核能和电离辐射技术的实践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居里夫人; • 毋庸回避,核能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着潜在性的危险,因为过量 的辐射照射的确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凡应用核能与核技术和从事电离辐 射研究的单位,必须重视由此带来的辐射防护和安全问题; • 搞好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是核能、核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的有 力保障,这就是“用”和“防”辩证统一的关系;
辐射防护原则及标准

辐射防护原则及标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辐射防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辐射防护是指为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采取一系列措施所进行的科技性防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及相关标准。
基本概念辐射是指物体发出的能量或粒子。
辐射可分为非离子辐射和离子辐射两类。
非离子辐射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微波辐射等,离子辐射包括α、β、γ射线等。
生物体受到辐射的影响,会引起一系列的影响,包括细胞死亡、变异、损伤等。
为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需要制定一系列辐射防护的规定和标准。
辐射防护原则辐射防护的主要原则是ALARA原则,即尽可能低限度的辐射暴露。
具体来说,ALARA原则包含以下三个层次:必要性原则必要性原则是指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和使用放射源。
在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利益之间进行权衡,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合理性和优化原则合理性和优化原则是指应在已设置和使用的放射源中,合理的组织和管理措施。
从而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释放。
授时原则授时原则是指为减少辐射暴露,尽可能的限制时间。
比如在与放射源接触过程中,应将接触时间尽可能的缩短。
遵循上述三个原则,可以有效的减少辐射的暴露和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防护标准辐射防护标准是指针对不同辐射环境和辐射源,制定的限制和规范。
根据人体辐射暴露的情况,制定了以下几种辐射防护标准:员工辐射防护标准员工辐射防护标准是指,针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辐射源和人员暴露情况,制定的限制和规范。
员工辐射防护标准包括:剂量限制、剂量测量、个人辐射监测、行为限制等。
公众辐射防护标准公众辐射防护标准是指,针对抵近工作场所、住宅区等公众生活密集区域,制定的限制和规范。
公众辐射防护标准包括:剂量限制、环境监测、行为限制等。
医疗辐射防护标准医疗辐射防护标准是指,针对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医疗过程中的辐射源及暴露情况,制定的限制和规范。
医疗辐射防护标准包括:剂量限制、设备标准、人员培训等。
核电厂辐射防护标准核电厂辐射防护标准是指,针对核电厂内设置的辐射源,制定的限制和规范。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是指预防和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辐射防护基础的内容:
1. 辐射知识普及:人们应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类型的辐射、辐射的来源、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等。
2. 辐射量监测与评估:通过辐射量监测和评估,了解辐射暴露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辐射源控制:对于放射性物质和辐射源,应采取控制措施,如防护屏蔽、限制辐射源的使用时间和距离等。
4. 个人防护:个人应正确佩戴辐射防护用具,如防护服、手套、面罩等,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5. 工作场所安全:对于从事辐射相关工作的场所,应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如铅墙、负压室等,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6. 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提高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7. 应急处置:针对辐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进行及时的处置和救援,以减少辐射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辐射防护基础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和环境免受辐射的危害,确保辐射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辐射防护培训(环保射线装置)

辐射防护标准
患者慰问者的剂量限值 人员:并非是他们的职责、明知会受到照射却自愿帮助护理、支
持和探视、慰问正在接受医学诊断或治疗的患者的人员) 他们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 mSv。应将探视
食入放射性物质的患者的儿童所受的剂量限制于1 mSv以下。
辐射防护措施
辐射防护标准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辐射防护标准一般可以分为:
• 基本限值 • 导出限值 • 管理水平 • 参考水平
辐射防护标准
基本限值 基本限值是辐射防护标准的基本标准。
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的限值, 次级限值
辐射防护标准
附加限值
对于年龄为16岁-1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学徒工和在 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使之不超 过下述限值:
射线装置分类
装置类别
医用射线装置
Ⅰ射线装置 Ⅱ类射线装置 Ⅲ类射线装置
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
医用加速器 放射治疗用X射线、电子束加速器 重离子治疗加速器 质子治疗装置 制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用放 射性药物的加速器 其他医用加速器 X射线深部治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医用X射线CT机 放射诊断用普通X射线机 X射线摄影装置 牙科X射线机 乳腺X射线机 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其它高于豁免水平的X射线机
化过程所考虑备选方案的选择范围 公众照射,剂量约束是公众成员从任何受控辐射源的计划运
行中接受的年剂量上限。
有效剂量限值和当量剂量限值
TPR
20 10
D20 D10
关于剂量限制
剂量限值的适用范围
对人员的剂量控制; 剂量限值适用于实践所引起的照射; 剂量限值适用于在规定期间内外照射引起的剂量和在同一期间内
放射性与辐射防护

放射性与辐射防护
放射性是指物质内部存在放射性核素并释放能量的属性。
放射性物
质可以通过放射性衰变或核反应释放辐射能量,包括α、β、γ 射线、
中子等。
而辐射防护是一系列措施,旨在降低人体或环境受到放射性
材料辐射的风险。
辐射防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确保放射性材料的
使用和处理不会对公众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辐射防护措施包括:
1. 时间:最简单且有效的措施是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尽量减少
暴露时间。
2. 距离:与辐射源保持适当的距离,减少辐射强度。
3. 屏蔽: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铅等,来减少辐射的穿透。
4. 个人防护装备: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面具、
护目镜等。
5. 辐射监测:对辐射源和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
范围内。
6. 控制源的使用:限制放射性材料的使用和储存,并确保按照合适
的方法处理废弃物。
7.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与放射性材料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
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实践技能。
辐射防护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核能、医疗和工业等行业,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设备,如手机、微波炉等。
正确的辐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人们暴露于放射性材料所带来的风险。
辐射和辐射防护基本概念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辐射和辐射防护基本概念射是在我们周围始终存在着的一个无法更改的现实。
我们生活在一个天然放射性的世界。
医生、护士和医疗技术人员在辐射紧急情况下可能必须采取应对措施,然而他们对什么是辐射、辐射的作用如何以及怎样防止辐射有多大程度的了解呢?这本小册子即是为医务人员编写的,它概述了辐射和辐射防护的基本概念。
子和元素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的全部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称作电子的带负电的粒子沿轨道绕原子核运行。
原子具有同等数量的质子和电子,因此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的总数称作质量数。
由于质子数是每种元素的独有特征,因此元素与质量数一起可说明每种核素。
一种元素的几种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构成所谓该元素的同位素。
一种元素可能有若干种同位素。
例如,氢有3种同位素:氢-1(普通氢)、氢-2(氘)和氢-3(氚)。
射性和辐射尽管很多核素是稳定核素,但大多数核素是不稳定的。
稳定性主要由原子核所含中子数和质子数之间的平衡来决定。
不稳定原子核具有过剩能量,并通过发出辐射自发随机衰变。
不同的原子核以不同的方式释放能量,其形式为电磁波——γ射线或X 射线——和/或粒子流,即β粒子或α粒子,原子核的这种自发衰变称作放射性,而发出的过剩能量呈电离辐射形式。
衰变过程称作放射性衰变,而衰变并发出辐射的不稳定核素称作放射性核素。
所有放射性核素都可通过它们发出的辐射类型、辐射能量和半衰期加以唯一鉴别。
活度——用作对放射性核素存在数量的一种量度——用一个称作贝可勒尔(贝可)的单位来表示:1贝可勒尔系指每秒钟发生1次衰变。
半衰期系指一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由于衰变而减少到原值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的范围从微分之几秒到数百万年。
射的类型α辐射由铀、镭、氡和钚等重元素的放射性核素发射的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正电粒子构成。
α辐射在空气中只能传播几厘米,用一张纸即可挡住。
辐射防护知识培训

辐射防护知识培训目录1.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2)1.1 辐射的基本概念 (3)1.2 辐射的种类和来源 (4)1.3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5)2. 辐射防护措施 (6)2.1 个人防护设备 (7)2.1.1 防护服和防护眼镜 (8)2.1.2 放射性物质检测器 (9)2.1.3 个人剂量计 (10)2.2 环境防护措施 (11)2.2.1 放射源屏蔽材料和方法 (13)2.2.2 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储存 (15)2.3 核应急响应 (16)2.3.1 核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18)2.3.2 核应急响应程序和职责 (18)3. 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20)3.1 中国辐射防护法规概述 (21)3.2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辐射防护法规参考 (22)3.3 IAEA等国际组织的辐射防护指南 (23)4. 实践案例分析与讨论 (25)4.1 辐射防护的成功案例分享 (27)4.2 针对特定场景的辐射防护策略讨论 (28)5. 培训与考核 (29)5.1 培训内容和方法介绍 (29)5.2 通过考试获取认证的相关说明 (30)6.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31)6.1 随着科技发展,辐射防护技术的进步和挑战 (32)6.2 对未来辐射防护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33)1.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时不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
辐射可以是来自自然界(如宇宙射线、太阳辐射等),也可以是来自人工源(如医疗设备的放射线、核能设施等)。
了解辐射的性质和特点,对于预防辐射伤害和合理利用辐射资源至关重要。
辐射防护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或减少辐射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
这包括对辐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人员提供防护措施,以及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法规。
其目的是确保人类活动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充分利用辐射的益处。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辐射类型、剂量、暴露时间以及个体差异等。
不同种类的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小剂量的辐射可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大剂量或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皮肤损伤、癌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受輻射劑量。
16
17
美國民眾所接受各種劑量的來源百分比,其中由空氣中氡 222造成體內劑量的比例最高 (佔55 % 左右)
天然輻射
人造輻射
18
19
世界上有數個天然輻射比較高的地區,曾經做過調查其致 癌率及遺傳疾病,結果與一般正常地區的民眾並無任何差 異。
11
核子武器
軍事
12
水文及地球科學
測定地下水分佈、年代、流量等 地質上之年代測定 石油蘊藏量之測定
13
輻射與健康
14
輻射來源
人類在生活上所接觸到的輻射源,有天然的和人 造的兩類。
人體接受輻射劑量則是經由體外曝露與體內曝露 兩大途徑所造成。
15
天然輻射源
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 土壤及建築材料中所含的天然放射性核種(鉀40、鈾238、
9
碳-14定年法
碳-14是因宇宙射線撞擊地球大氣 層而產生的,碳-14氧化成二氧化 碳後會被植物吸收。同時,動物又 會進食植物,所以大部份有機體都 會有一定份量的碳-14。但當植物 和動物死去,他們便會停止吸取碳 -14。碳-14的份量因衰變會隨時間 而減少,每經過一個半衰期(即大 約5,730年),含量便會減半。透過 量度古代有機體的碳-14含量,我 們便可以估計該有機體的死亡年份。
二零零一年十月期間,在美國發現了炭疽菌郵件 後,美國政府亦是利用X射線,為可疑的郵件消毒, 以免炭疽菌在美國引起恐慌,其消毒的原理亦是 一樣。
5
工業
γ射線穿透力特強,可用作探測焊接點和金屬鑄 件的裂縫。
在工業生產線上的自動品質控制系統,例如測檢 罐裝飲品內的飲料高度或香煙的煙草密度等,都 廣泛應用了輻射。
發現鐳的居禮夫人,在長期研究工作中,骨髓遭到過量照 射,因而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病而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30年代初期,X射線和放射性核素曾應用於治療某些疾 病。由於病人累積過高劑量,曾誘發白血病和肝癌、骨癌 等惡性腫瘤。其後種種因輻射而誘發的疾病相繼發現,引 起了人們對輻射危害的關注。
22
居禮先生及居禮夫人
20
人造輻射源
人為因素產生的輻射,例如醫療診斷、使用含放 射性之民生用品、核爆落塵、核能發電等屬之, 其中以醫療診斷為人造輻射的主要來源(佔15 % ),大家關心的核能發電,每年所造成的輻射 劑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不及0.1%。
21
輻射利與害
電磁輻射與放射性核種的應用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利 益,與此同時其危害亦逐漸顯現出來。一些從事早期研究, 應用X射線的物理學家和醫生,以及發現和研究某些放射 性核素的科學家,由於當時對輻射可能帶來的危害還沒有 充分的認識,加上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因而付出了不少的 代價甚至生命。
輻射更可用於量度電鍍薄膜的厚度,也可用於消 除靜電。
6
農業
放射性同位素經常被用作追 蹤劑。將放射性物質加入肥 料中,然後量度農作物的放 射性,便可以知道有多少肥 料被吸收,及有多少流失。
輻射亦可供滅蟲之用。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 可以令昆蟲失去繁殖 能力,從以減少牠們的數目。
輻射應用
1
輻射與我們息息相關,很多時我們不知不覺間已 經享用到輻射應用所帶來的好處。無論在發電、 醫療、工業方面,輻射的應用都多不勝數。只要 運用得宜,輻射也可以造福社會。
2
發電
隨著世界人口不斷膨脹及 經濟增長,人們對能源的 需求日益增加。我們消耗 能源的速度,遠超過地球 所能負擔,核能是解決能 源需求日增的其中一個方 法。目前世界各地的核能 發電反應堆有大約四百四 十個,供應全球所需電力 的約百分之十七。這些發 電廠主要利用鈾的原子核 分裂而發電。
大蒜照射後貯藏五個月
對照組
照射組
7
消費品用途
有些用品,如煙火感應器、螢光指示牌和避雷針等都包含 放射性物質。通過合適的設計和適當的使用,輻射的好處 其實遠遠大於其所引起的危害。
8
考古用途
透過量度古物內天然放射性物質的濃度,我們可 以鑑定古物所屬的年代,常用的技術包括「碳-14 定年法」和「熱釋光定年法」,對地質學、人類 學及考古學的研究都有莫大的幫助。
在治療某幾種癌症時,亦會利用鈷60所放出的γ射線或高能量的X射線, 射入人體內,將癌細胞殺死。事實 證明,放射治療有效抑制腫瘤生長, 甚至能將癌症根治。
4
消毒
今很多醫療用品都利用鈷-60所放出的γ射線進行 消毒。這種消毒程序比用蒸氣消毒更有效及便宜。 用完即棄的針筒、棉花、手術用品就是很好的例 子。由於不需經過高溫處理,很多會被高溫破壞 的物料,例如塑膠等,都可以使用放射程序消毒。 加上γ射線有穿透能力,物件可以在包裝封密後 才進行消毒,確保物件在解封前不會受到細菌污 染。
3
醫學
輻射在醫療上的用途為人所熟識, 它可以協助醫生診斷及治療多種 疾病。
在診斷方面,
X射線可用來判斷身體器官和組織的 異常變化。
運用現時先進的造影技術及電腦科 技,只要我們將放射性同位素注入 或進食入病人體內,就可以產生立 體或動態的影像,從而研究病人的 情況。
在治療方面,
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用於醫治甲狀 線癌;
23
倫琴與太太的手骨影像
24
輻射如何對人體造成危害?
輻射對人體的作用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人體 從吸收輻射能量開始,到產生生物效應,乃至機 體的損傷和死亡為止,涉及許多不同性質的變化。
雖然輻射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傷,但如劑量不高, 機體可以通過自身的代謝過程對受損傷的細胞或 局部組織進行修復,這種修復作用程度的大小, 既與原初損傷的程度有關,又可能因個體間的差 異而有所不同。
10
熱釋光定年法
泥土中含有微量的鈾、釷和鉀等 天然放射性物質,這些放射性同 位素的半衰期可以長達10億年。 同時,粘土中又含有各種無機晶 體和礦物質。當無機晶體受到上 述放射性物質照射後,一部份輻 射能量會令晶體發熱,另一部分 能量則貯藏在晶體中。如果晶體 被加熱,部份能量會以可見光的 形式釋放出來,這種現象叫做熱 釋光現象。熱釋光定年法可判斷 古物距離最近的一次加熱的時間, 古物發出的熱釋光越強,年代就 越遠,反之,則屬較近期。熱釋 光定年法常被用作判斷陶器的年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