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之人生三境界

合集下载

学习强国唐诗宋词楚赋

学习强国唐诗宋词楚赋

学习强国唐诗宋词楚赋学习强国之用宋词唐诗楚辞表达人生追求近现代文人王国维描述人生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境界。

王国维喻人生三境的第一境,取自宋朝晏殊的词《蠂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先秦诗人屈原离骚之九十七句。

学习强国唐诗1、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主题,以下诗句中无离别之意的是“____”。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正确答案)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2、毛泽东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的“雄关”是指____。

A、山海关B、娄山关(√正确答案)C、嘉峪关D、居庸关3、苏州是一座园林城市,描写苏州的古诗词有很多。

其中“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描写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该诗的作者是____。

A、李白B、陆游C、李商隐D、杜荀鹤(√正确答案)4、我国古代用“金”“石”“丝”“竹”指代不同材质、类别的乐器。

下列诗词涉及“竹”的是____。

A、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B、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C、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正确答案)D、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5、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业讲究时令节气,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下列诗词和时令节气相关的是____。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确答案)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题材是__。

A、田园诗B、山水诗C、送别诗(√正确答案)D、怀古诗7、古诗《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____。

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境界

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境界

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生境界中国古代文人是历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群人,他们不仅具备卓越的才华,而且拥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人生境界。

他们通过诗词、绘画以及文章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进行探讨。

一、审美情趣1.1 文人雅致情调中国古代文人崇尚自然与宁静,追求优雅、高雅的审美情趣。

他们常常以自然景色、花鸟虫鱼等元素为题材,通过绘画和诗词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的感悟。

比如,宋代文人苏轼的《水龙吟》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展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情趣。

1.2 唐诗宋词的艺术表达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人审美情趣的重要表现形式。

唐代的文人以李白、杜牧等为代表,他们用极富意境的词句,描绘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诗人往往借助咏史抒怀、抒发个人情感等方式,表达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1.3 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中国古代文人还以绘画为媒介,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

他们重视以笔墨所表现的金石之神韵、青釉之光泽、陶瓷之纹样、字画之线条等感官效果。

历代文人王维、顾恺之、郑板桥等都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以自然山水为最主要的题材,通过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独特运用,表现出了一种独具匠心的审美情趣。

二、人生境界2.1 志在庙堂的风骨古代文人不仅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他们还注重在人生道路上的追求。

许多古代文人立志做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们不满足于纸上谈兵,努力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朝廷之中,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境界常常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2.2 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中国古代文人在珍视自己心灵世界的同时,也注重内心的修炼和思考。

他们以诗词、绘画等方式,表达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自由思想,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

他们常常通过修身养性、涵养情操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2.3 唐宋文人的人生态度唐宋文人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体现了他们的人生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大境界”包括: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立寒秋,望江北去。

”这词句出自宋代
词人柳咏的《雨霖铃》,王国维将之作为“昨夜西风”境界的来源。

这是一种悲苦的境界,描述了一个人在孤独和痛苦中挣扎,面对着无尽的苦难和困境。

2.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中的句子,王国维将其作为“衣带渐宽”境界的来源。

这是一种执着的境界,描述了一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或爱情而不断努力,尽管面临困难和挫折,但始终不放弃。

3.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句子,王国维将其作为“蓦然回首”
境界的来源。

这是一种顿悟的境界,描述了一个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寻找之后,突然发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感悟,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学和心理学的深刻理解。

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宋词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词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篇《宋词名句: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是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译⽂]我在众⼈中千百次地寻觅她的⾝影,⽆意中回过头来,原来她正在那灯⽕阑珊之处。

[出典]⾟弃疾《青⽟案》(元⼣) 注: 1、《青⽟案》(元⼣)⾟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满路。

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2、【注释】 1.元⼣:旧历正⽉⼗五元宵节,是夜称元⼣或元夜。

2.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指焰⽕纷纷,乱落如⾬。

4.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5.凤箫:排箫,箫管排列参差如风翼,故名。

6.⽟壶:⽐喻⽉亮。

7.鱼龙:拽鱼灯,龙灯。

8.蛾⼉、雪柳、黄⾦缕:皆古代妇⼥的⾸饰。

这⾥指盛妆的妇⼥。

9.盈盈:形容⼥⼦仪态美好。

10.千百度:千百次,千百遍。

11.蓦然:忽然。

12.阑珊:零落稀疏的样⼦。

3、译⽂1: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

从天⽽降的礼花,犹如星⾬。

华丽的车马来来往往,满路都是芳⾹。

悦⽿的萧声四处回荡,⽟雕的灯流光飞舞,⼈们彻夜狂欢,耍弄着鱼龙形的彩灯。

美⼥们戴着鲜艳的饰物,欢声笑语中送来了⼀缕缕幽⾹。

⼈丛中千百次地将她寻找,猛然回头,却看见那⼈正在灯⽕稀少的地⽅独⾃站⽴。

【译⽂】2: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

华丽的⾹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弥漫着⼤街。

悦⽿的⾳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群中晃动。

她们⾯容微笑,带着淡淡的⾹⽓从⼈⾯前经过。

我寻找那⼈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回头,却看见了她⽴在灯⽕深处。

4、作为⼀⾸婉约词,这⾸《青⽟案》与北宋婉约派⼤家晏殊和柳永相⽐,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

宋词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词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词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衣带逐渐宽松,人也显得憔悴。

为了她呀!即使身体消瘦下去,也不翻悔。

[出典]柳永《凤栖梧》注:1、《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

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3、译文:我倚着高楼独自伫立,轻风拂面而去,极目远望,心中交织着伤春的愁绪,这份伤感仿佛来自天际。

斜阳下草色笼着烟霭,默默无言,有谁能把我凭栏时我心情领会?真想无所顾忌地大醉一回,但饮酒听歌,勉强地行乐,实在是觉得没有滋味。

眼看着衣带渐宽,我也绝不后悔,情愿天天想她,哪怕就这样消瘦下去。

4、柳永(约公元987—约1053年),字耆卿,初名柳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生于儒宦世家,祖上大多是为官之人。

他从小就才华过人,刻苦好学,接受着正统的教育,也像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一样,将入仕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希望在官场做出一番大作为。

不过,他屡试不中。

落榜对柳永的打击很大,他闭门数日,突然仰天大笑摔门而去。

从此,他转向市井深入,出入歌馆妓楼,吟唱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婉约。

柳永是真诚而伟大的。

在一个鄙视歌妓的时代,他与很多青楼女子成了朋友,把她们看成是能够托付的知音。

他真心爱她们,理解她们,尊重她们,作词歌颂与她们真挚的爱情。

柳永的才情和坦诚得到的是歌妓们的一片真心,她们用心苛护他,用温情抚慰着柳永那颗受伤的心灵。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感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感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感悟“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意语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

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第二境界”比喻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三段名言分别引自宋词大家晏殊、柳永和辛弃疾之名篇,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众生,此生成大器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自己早已愈不惑之年。

然则病后再读此文,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03年首次收到病危通知的时候,病房正位于医院8楼,彼时心内百感交集,望着从医院回家的路,似乎有着咫尺天涯的预感。

一切来的太突然,昨夜西风凋碧树,那是自己才35岁啊,西风何以如此薄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冷静下来,才知道一切唯有直面,为了家人为了时年8岁的儿子,不去想最终的结果,起码需要自己有一份坚韧和执着。

?(几天前,我市又有一个重病患者跳-楼了) 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真是所有人梦想的最高境界,恋爱中的人自是喜不自禁,目标即将实现的人更加踌躇满志。

对于生病的人,倘能完全摆脱病体,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下----真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数日前,当我们所处的这个中部省会城市和其他两个城市莫名其妙的成为国内“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后,面对电视里侃侃而谈的市长,又一次“被幸福”的市民们为究竟什么是“最幸福”斗起了嘴。

或许,每个人心内的目标都会有所不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妻子“五子登科”,人所处境遇,或许决定了那一时的追求-----生病以前,我自己敢说不追求这些吗?岁月,改变了自己的认知-----身体是1,其它的都是0;没有了1,再多的0,又有神马意义?或许,这才是我用生命感悟到的第三重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核心观点
20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境界,古今凡成大事者,必经此三境。

这三种境界皆出自宋词之中,自经出现便成为有大志,大抱负者的人生指导思想。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晏殊的《蝶恋花》,由词人被宋真宗赏识时所写。

这一句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必须先立志,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站的足够高你才能看清远方的路。

一个“独”字也写出了在立志变强的过程中必定是孤独的,这跟尼采的观点相同,只有孤独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时间去思考。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它出自北宋大词人柳永的《蝶恋花》。

这句看似在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但王国维要告诉我们的是坚持。

当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为了理想,就算满身伤痕又如何。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若无坚韧不拔之志怎会轻易成功。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句也是写爱情。

王国维称其是人生最终之境与于辛弃疾之意有些矛盾,但也恰到好处,成大事者,注重积累,积小步,而千里。

只要努力去做,达到一定程度,便会豁然开朗,成功便在眼前。

境界之说只可意会,玄之又玄。

要想达到这人生三境的确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与其一天碌碌无为,何不由此一试,感受王国维大师所说的境界之说。

人生三境界的三首古诗

人生三境界的三首古诗

人生三境界的三首古诗1.关于境界的诗句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2.描写境界的诗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引用的的无悔。

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

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之人生三境界
《蝶恋花》晏殊
栅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凤栖梧》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分别辑录了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名句,并巧妙地赋予这三个名句以新意,构成治学必须的“求学三境界”,真可谓独巨匠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殊等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原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词《蝶恋花》。

此境是“登高远望,绝处求生”之境。

西风吹树,风紧木落,一片凄凉。

人独上高楼,有一种苦苦寻觅,痴痴求索的孤独和无奈。

前路茫茫,天外有天,永无止境,不知道从何处起步,同时又隐隐透着一股殷殷的期盼,希望找到出路。

“望断天涯路”进入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境界,路多且远,需作选择。

这第一境界使人悟到: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词《凤栖梧》。

此境是“苦苦追寻,竭尽全力”之境。

一但选定了路,就应该不避艰难地走下去。

为了心中的追求,甘愿忍受孤寂,即使体弱神伤,也决无悔意。

这是何等的执着!此境使人悟到:为了寻求真理或者研究一个问题的答案,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工作,即使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要在事业上有成就,不经过一番寒霜苦,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志是不行的。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的词《青玉案》。

此境是“豁然开朗,一片光明”之境。

王国维以这句词比喻为了经过长期钻研,正在难以解脱之际,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

这三句在原词中都各有本意,想必三位前者并没有预见到经王国维辑录在一起,并赋予“求学三境界”的新意后,不但使这三句词得到升华,连原词也是焕然一新了。

细细品味,我们会为这三境地而折服而感动。

前两个境界是第三个境界的基础与前提,而第三境界又为处在前两个境界中的人带来了希望与信心。

“独上高楼”登高远望“天涯路”,幻想着“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必然会增添即使是“为伊憔悴”,纵然是“衣带渐宽”也是永不放弃的信心。

学无止境,每当寻到“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除了那种成功后的愉悦感觉之外,更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又登上了一层“高楼”,而此时又会发现更新更美好的境界——“无涯之学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并将一如既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有些人常常庆幸自己“读遍天下书”,为自己能坚持读书而自满自足,但是在品味了“三境界”之后,他们也许会生出一些惭愧。

汗颜之余,他们也许会觉得又到了一个“灯火阑珊处”。

这样想来,此三境界哪里只是“读书之三境界”,分明也是“做人做事”之境界啊!可以称其为“人生之三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