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唐诗宋词中的人文情怀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的诗意人生

唐诗宋词的诗意人生

唐诗宋词的诗意人生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其典雅的词藻、深邃的哲理、优美的意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书籍,更展现了千年来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唐诗宋词所描绘的世界,不仅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更是普通人对生命和人生的追问。

在这些经典之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深邃而澄澈的人生诗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哲学。

唐诗宋词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常常是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词句表达出来。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纷纷似转蓬,击节奋飞鸿”便是对人生坎坷与飘泊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无常,表现出作者对命运的无奈与憧憬。

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纯粹追求,展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这些唐诗宋词里蕴含的人生智慧,不仅启迪了读者的心灵,更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另一方面,唐诗宋词所描绘的世界,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友情与相知的珍贵,彰显出人际情感的深刻和珍贵。

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探索与追求的精神,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追求的决心。

这些作品里所表现的人文关怀和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情感的珍视,领悟到其中透露出的人生哲理。

总的来说,唐诗宋词所展现的诗意人生,既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又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和情感的细腻描绘,更可以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感悟。

正是这些唐诗宋词的诗意人生,才使得这些经典之作千古流传,成为永恒的文学典范。

愿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之作时,能够领悟其中的人生智慧,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怀,从而在人生的旅途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

唐诗宋词鉴赏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诉求

唐诗宋词鉴赏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诉求

唐诗宋词鉴赏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诉求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诉求。

这些经典之作,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深邃的意境描绘,将世间万象与人情世故融合,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

在欣赏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文学之美,更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感悟。

唐诗宋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既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也源自于对人性、道德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生哲理之一是“知天命”。

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历史进程的深入思考。

他认为人应该心存追求,敢于超越自我,不断追寻更高的境界。

这种对命运的洞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给予了人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定的勇气和信心。

另外,唐诗宋词中还流淌着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既包括婉约柔情,也涉及豪放豪情。

其中,最为经典的情感诉求是爱情。

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夜的景色为背景,展示了诗人对追逐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喜悲哀乐与外部环境相结合,使读者不仅感受到深刻的情感,也领略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

唐诗宋词所呈现出来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诉求,不仅是古代文人学士的艺术创作成果,更是他们对生活、对人性、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这些经典之作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人们共鸣。

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触动了世世代代的读者,成为人们品味人生、领悟人性的重要依据。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唐诗宋词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尽管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但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情感需求却是相通的。

唐诗宋词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也给予了现代人们智慧和启示。

例如,对于追求事业成功的年轻人来说,杜甫的《登高》中的“平生不会凉风起,抽刀断水水更流”一句,激励人们要拿出勇气和智慧去面对挫折和困难,永不停止追求自己的目标。

试析唐宋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试析唐宋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试析唐宋诗词中的人文情怀摘要中华民族千年文明闪烁着璀璨不朽的光芒,唐诗宋词作为人文精神的文化精华其独特的人文情怀是不容忽视的。

文章在对相关唐诗宋词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唐诗宋词;人文情怀;分析唐诗宋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集风骨、气质与人格于一体的精神王国,它是唐宋文人精神的象征和情感的寄托,让我们看到了文人的风骨与气质,对人情感和人格的熏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表现了豁达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态度,唐诗宋词中所表达出来的豁达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是人们所需要的,通过阅读诗词明白人生和生活的奥义,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豁达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言败、不放弃,对人生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例如,在李白的《望天门山》一文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豪情雄壮的胸襟;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一文中,“大漠孤烟直”和“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充分展现了大漠壮美的景色,气势壮阔,荣获“千古壮观”的称号;在李白的《将进酒》一文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两句将生命强健、力量宏伟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杜甫的《登高》一文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给以一股惊天动地的感觉;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文中,“潮平两岸阔”与“风正一帆悬”两句展现了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人一种力量上的鼓舞,让人树立乐观的人生价值观;在杜甫的《望岳》一文中,“会当凌绝顶”与“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昂扬向上、豪放豁达的乐观精神,让读者不禁在心中升起登顶观天下的壮志;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文中,“直下三千尺”和“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将瀑布雄浑壮阔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足以激荡心魄;在王之涣的《登黄鹤楼》一文中,通过“欲穷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不懈追求的感情境界,激励读者自强不息,不言败、不放弃;在李白的《蜀道难》一文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给人一种清新博大、热情奔放的情感境界,让读者升起勇攀高峰的决心。

唐诗宋词诗意人生

唐诗宋词诗意人生

唐诗宋词诗意人生唐诗宋词,诗意人生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在这些经典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诗意表达。

唐诗宋词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人生哲理,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文学作品,品味诗意人生。

一、唐诗中的人生哲理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伟大的诗人在这个时代创作了许多千古绝唱。

他们通过豪放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意人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几句简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唐诗中的许多作品都融合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思索与感悟。

二、宋词中的人生哲理宋代是中国文学红楼的又一个时期,许多著名的词人通过宋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写道:“鞍马渐断人行绝,云涛空念去来情。

”这两句词句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的悲怆与感慨,带有一种人生的哲理。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心灵。

读者在品味这些词作时,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无尽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三、唐诗宋词的艺术感染力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它们细腻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感到心灵的震颤。

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美感与韵律,打动了读者的内心,引发出共鸣。

唐诗宋词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通过品味这些诗词,我们可以获得满足感和心灵的愉悦。

四、唐诗宋词对当代人生的启示尽管唐宋时期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时空差距,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却是具有普世性的。

唐诗宋词中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追求,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谋而合。

读者可以从这些经典之作中汲取力量和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

唐诗宋词给人们的启示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不变的。

唐宋诗词与中国人文精神的探索

唐宋诗词与中国人文精神的探索

唐宋诗词与中国人文精神的探索人文精神生动地反映了每个民族特有的思想文化。

在中华文化当中,高尚品德、人性提升等特点被放大突出,特别唐诗宋词饱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

古代文人是诗人有股深沉的人伦情怀,超洒脱的人格精神魅力、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和视死如归的人生价值追求,无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本文将探索传统诗人的人伦情怀,人性生命意识以及人生价值追求。

一、引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源远流长。

千年来艺术的光芒闪耀无比,渲染真挚的情感不胜枚举。

浪漫豪放的李白、宁静致远的孟浩然、沉郁顿挫的杜甫、婉约凄美的李煜、清婉雅静的李清照、阔达豪放的苏东坡……他们的精神游走在字里行间与我们对话,向我们“说出”他们的际遇、人格、风骨、精神和追求,感受诗人们的人格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之处。

二、从唐宋诗词中体验人伦情怀《孟子·滕文公上》是儒家学派人文教育中的要求。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黄炎子孙崇友尚道珍惜人文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在唐宋诗词当中,人伦情怀没有空间时间之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感,持久而高尚。

李白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其中可以看出一种自豪的情感,李白认识孟浩然而自豪,为拥有这个朋友知己而觉得骄傲,所以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这一位朋友,让别人明白孟浩然好的品德。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表示只要有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可以互相安慰、相互鼓励。

诗人的博大胸襟,诗人的高尚品德无一一不记录在纸上,无不渗透于字词句篇中。

唐代温庭筠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南歌子》)和宋朝范成大的“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车遥遥》)都显示了对钟意之人的爱意深厚。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直接抒发难分难舍思念难忘之情,吐露生死相隔的辛酸。

中国古代的诗人重视情感,原因是他们明白情感是人们存在的基本方式。

唐宋词人的自然观与人文情怀

唐宋词人的自然观与人文情怀

唐宋词人的自然观与人文情怀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繁荣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诗词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媒介。

而其中,唐宋词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以及他们对人文情怀的表达,更是成为了词人们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唐宋词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常常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出来。

他们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山河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词人们的作品更加鲜活生动。

在唐宋词中,自然景物的描绘往往与人文情怀相互交织。

词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通过对夕阳下溪亭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词人们的作品更加富有内涵。

此外,唐宋词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也常常与人文情怀相互渗透。

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状况的思考。

比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写道:“抚今追昔,恰似昨日之东流。

”通过对赤壁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类命运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词人们的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深度。

总的来说,唐宋词人的自然观与人文情怀是相互交织的。

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和人类命运相结合,表达出对人生命运和社会状况的思考。

这种将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创作手法,使得唐宋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唐宋词人的自然观与人文情怀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主题,也是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思考的体现。

他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以及对人文情怀的表达,展现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人生到处知何似:唐诗宋词中的人文情怀

人生到处知何似:唐诗宋词中的人文情怀

⼈⽣到处知何似古⼈的⽣命感知不是定义⼈⽣究竟是什么,⽽是以绘声绘⾊的笔法,将个体的⽣命感知真真切切地呈现出来。

⽂学与⼈⽣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词,原本只是配合燕乐歌唱的歌词,透过歌者的传唱,流⾏于舞榭歌台等场所,散播于社会⼤众。

早期的词胡适称之为“歌者之词”。

“不是相思,便是离别,不是绮语,便是醉歌。

”——《胡适选唐宋词三百⾸》唐诗宋词中直接⽤“⼈⽣”⼀词的,敦煌词中只有《⼗⼆时》⼀⾸,《花间集》⼗⼋家中,只有韦庄有两⾸《菩萨蛮》⽤到“⼈⽣能⼏何”,感慨⼈⽣的短暂。

“胭脂泪,相留醉,⼏时重。

⾃是⼈⽣长恨⽔长东。

”——李煜《乌夜啼》选段。

深刻表达他对⼈⽣充满仇恨与⽆奈的感慨。

“词⾄李后主⽽眼界始⼤,感慨遂深,遂变伶⼯之词⽽为⼠⼤夫之词。

”——王国维《⼈间词话》词到了宋代,“⼈⽣”⼀词便处处可见,共计324⾸。

⼀剪梅·⼄卯中秋南宋李曾伯⼈⽣能有⼏中秋。

⼈⾃多愁。

⽉⼜何愁。

⽼娥今夜为谁羞。

云意悠悠。

⾬意悠悠。

⾃怜踪迹等萍浮。

去岁荆州。

今岁渝州。

可⼈谁与共斯楼。

归去休休。

睡去休休。

⼈⽣如梦,⼈⽣如寄。

⽣⽼病死是⼈类与⽣俱来的宿命,⽆⼈可以超越时间的局限,因此⼈⽣如梦、⼈⽣苦短就是中国⽂学中⼀个古⽼的主题。

利⽤“⼈⽣⼏何”之类似的词语来表述⼈⽣的短暂。

百岁⼈瑞,可遇不可求。

宋代词⼈喜欢承继杜甫的“七⼗古来稀。

虽然是⽤来祝寿,但在背后蕴含着⼈⽣短暂的意涵。

⼈⽣的短暂犹如寄寓⼈间,感慨⼈⽣的虚⽆。

庄⼦通过梦境来消解现实与虚幻的界限,达到了超越时空、追寻精神⾃由的⽬的。

梦境与⼈⽣相等同的独特的思维⽅式,是中国古代“浮⽣如梦”的源头所在。

从此,⼈⽣如梦成了传统中国关于⼈⽣观、世界观的基本命题。

⾯对⼈⽣如梦、⼈⽣如寄、⼈⽣如萍、⼈⽣如⾈的感悟,古代⽂⼈提出的因应之道:1·及时⾏乐——饮酒。

酒体现了⽂⼈重视⽣命与⽣活的态度,注重享受,满⾜吱声。

词的情感在酒的环境中产⽣,在词作中运⽤酒意象,体现词⼈对个体⽣命欲求的肯定,对精神⾃由的追求。

唐诗中的人文情怀

唐诗中的人文情怀

唐诗中的人文情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众多杰出的诗人在这个时期涌现,他们以优雅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创作出一大批经典的唐诗。

唐诗以其丰富的人文情怀而闻名于世,表达了诗人对人类生活、情感以及社会价值的思考与关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唐诗中的人文情怀。

一、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的赞美唐代诗人尤其擅长描绘大自然,他们通过精致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情感相融合。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类安逸舒适生活的向往。

二、诗人对人类生活的关怀和思考唐诗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的苦难、痛苦和迷茫,展示了诗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诗人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洞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以雄浑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普遍困境的担忧。

三、诗人对友情和爱情的歌颂唐诗中充满了对友情和爱情的歌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情感纯真和友谊深厚的赞美。

例如,王维的《相思》一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四、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唐诗中普遍融入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的提及,表达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通过对传统历史和文化中伟大壮丽的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和对历史的思索。

五、诗人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唐诗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他们通过对人类行为和社会风气的观察,对人们应该持有怎样的品格和道德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一诗,通过对人性的描绘,表达了对作恶者的谴责和对善良者的赞颂。

总结起来,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才华,展示了诗人对人文情怀的思考和追求。

唐代诗人将自然与人类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类生活、情感和社会价值的关怀,并且以细腻、深刻和思索的笔触展示了对历史、文化以及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这些唐诗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对人类智慧和情感的共同探索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到处知何似:唐诗宋词中的人文情怀人生到处知何似
古人的生命感知不是定义人生究竟是什么,而是以绘声绘色的笔法,将个体的生命感知真真切切地表现出来。

文学与人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词,原本仅仅配合燕乐歌唱的歌词,透过歌者的传唱,流行于舞榭歌台等场所,散播于社会大众。

早期的词胡适称之为“歌者之词”。

“不是相思,便是离别,不是绮语,便是醉歌。

”——《胡适选唐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中直接用“人生”一词的,敦煌词中只有《十二时》一首,《花间集》十八家中,只有韦庄有两首《菩萨蛮》用到“人生能几何”,感慨人生的短暂。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乌夜啼》选段。

深刻表达他对人生充满仇恨与无奈的感慨。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到了宋代,“人生”一词便处处可见,共计324首。

一剪梅·乙卯中秋
南宋李曾伯
人生能有几中秋。

人自多愁。

月又何愁。

老娥今夜为谁羞。

云意悠悠。

雨意悠悠。

自怜踪迹等萍浮。

去岁荆州。

今岁渝州。

可人谁与共斯楼。

归去休休。

睡去休休。

人生如梦,人生如寄。

生老病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宿命,无人能够超越时间的局限,所以人生如梦、人生苦短就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古老的主题。

利用“人生几何”之类似的词语来表述人生的短暂。

百岁人瑞,可遇不可求。

宋代词人喜欢承继杜甫的“七十古来稀。

虽然是用来祝寿,但在背后蕴含着人生短暂的意涵。

人生的短暂犹如寄寓人
间,感慨人生的虚无。

庄子通过梦境来消解现实与虚幻的界限,达到了超越时空、追寻精神自由的目的。

梦境与人生相等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浮生如梦”的源头所在。

从此,人生如梦成了传统中国关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基本命题。

面对人生如梦、人生如寄、人生如萍、人生如舟的感悟,古代文人提出的因应之道:1·即时行乐——饮酒。

酒体现了文人重视生命与生活的态度,注重享受,满足吱声。

词的情感在酒的环境中产生,在词作中使用酒意象,体现词人对个体生命欲求的肯定,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适时怡情——造园。

园主有仕途失意的诗人;有满腹经纶却不被赏识的志士。

对社会和朝庭心存怨气,对现世采取厌恶和回避的态度。

因而以隐居山水、濯足自娱的高士自比。

在城市间营造具有山水之趣的园林,以求在城市山林之中忘却功名,享受田园般的生活。

苏舜钦当年构建沧浪亭空间,正是要创造一个忘却时间、抵抗时间的空间。

这种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回旋、转化与衍生从而达到对时间的抵抗的方式,其实就是把作为家宅的私人空间与作为自然的宇宙空间相沟通。

而最有效的沟通手段就是——“以小见大”的缩影化。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到处知何似”这句话来自于苏轼的诗歌,人生是复杂的,苏轼的答案是抽象而富有诗意的,不过生命所掠过的景致究竟是怎样的呢?当前仍然在羁旅途中的人是无法完整地回答的,因为生命的无定性与不可预知性。

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明日是怎样一番风景,而文人只能将已经经历过的人生情感与景致诉诸笔
下,却不能完整而具象地描述“人生到处知何似”唐宋文人的作品,
能够看做是一组对于人生的集体性咏叹。

从人生感情基调来说,有喜有悲有乐有哀,不过在他们对人生
变奏的感慨以及对于飘泊羁旅的写真中,无不体现着他们对光阴的珍
惜之情,即使他们在生命羁旅中持续感叹着人生充满忧患。

甚至认为
人生之虚空恍如一梦。

但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对生命历程的珍惜与留恋。

否则他们就不会经常被人生路上的悲喜而扰乱得断魂惆怅。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生命是无定与不可知的,但是生活的方式是能够由我们来选择的。

宋代词人一方面发出不同的人生感悟,另一方面也尝试着如何面对不
同的人生境遇。

我们从含有“人生”一词的作品中,发现他们所采取
的态度或是即时行乐;或是适时怡情;或是立功显名。

但无论是何种
态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珍惜生命、把握当下、善待此生。

“人生几何,如何不自,珍重此身。

——陈著《沁园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