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核心考点清单202X

人教版高二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核心考点清单202X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高二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核心考点清单
202X
以下是人教版高二上册化学的核心考点清单:
1.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和特点
-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和过渡族元素
2. 化学键
-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 共价键的共有电子对和孤对电子
- 键长和键能的关系
3.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条件
- 化学计量中的摩尔概念和摩尔比
-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溶液与溶解
- 溶液的定义和分类
- 溶解过程中的溶剂和溶质
-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5.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和判断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氧气化学性质
6.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酸碱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
- 酸碱指示剂和pH值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7. 氧化还原与酸碱反应的综合应用
- 氧化还原和酸碱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 电化学和腐蚀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
- 铬酸化学的生产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高二上册化学的核心考点清单,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二上册

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二上册

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二上册在高二上学期的化学课程中,有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化学和理解化学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上册化学必背的知识点。

【物质的性质】1. 元素周期表:高二上册化学的必背知识点之一是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了所有已知元素,它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熟记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2. 元素的性质: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如金属元素的导电性、非金属元素的不导电性和卤素元素的剧毒性等。

【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是高二上册化学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正确书写方程式。

2. 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中重要的计算方法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摩尔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摩尔比和化学反应中的摩尔转化等计算方法。

【原子结构】1. 原子核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性质和数量,并能够用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子数推算出元素的其他性质。

2. 原子轨道和电子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原子轨道的分布和能级的规律,并掌握填充电子的顺序和原子的电子结构等相关知识。

【化学键】1. 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化学中重要的化学键类型。

学生需要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因和性质,以及共价键中电子的共享和共价键的极性等内容。

2. 分子间力:除了离子键和共价键,还存在其他的分子间力,如范德华力和氢键。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分子间力的形成条件和性质。

【化学计算】1. 摩尔浓度和溶液配制:学生需要了解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配制指定浓度的溶液。

2. 气体计算:学生需要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摩尔气体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气体的摩尔体积和摩尔分数等相关内容。

以上是高二上册化学必背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认真学习和掌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和实验操作。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化学知识点一、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索物质变化的机理和规律。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1.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物质组成的,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指由一个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比如氧气、氢气等。

化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原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比如水、二氧化碳等。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可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两种。

均质混合物指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在微观上相互均匀分布,形成一个相同性质的相,比如盐水。

非均质混合物指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在微观上不均匀分布,形成不同性质的相,比如沙与水的混合物。

三、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1.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可以反映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元素周期表的主要构成有: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族和周期的编号有关系,周期编号为n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层数为n,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相等。

四、离子理论1.离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电解质溶液中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2.离子的带电性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的电子数与核的电荷数不平衡造成的。

3.正离子是指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钠离子Na+。

4.负离子是指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形成的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过程。

2.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中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4.化学方程式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六、摩尔与化学计量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记作mol。

2.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摩尔数与质量的比值,单位为g/mol。

.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

.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

.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高二化学上学期是学习化学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基础知识点,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按照学期的顺序,对高二化学上学期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其中包括化学式计算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化学式计算化学式计算是通过化学式来计算物质的质量、摩尔数等。

在进行化学式计算时,需要熟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合价,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是通过配平方程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

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需要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利用化学计量的原理进行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动力学与热力学的重要内容,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和平衡状态。

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量的变化量。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了解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之比保持不变的状态。

需要了解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三、电化学电化学是化学与电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和电与化学之间的关系。

1.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水溶液中存在可以导电的离子,具有电解性质。

需要了解溶液中电解质的离解程度和电导率,以及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与导电机理。

2. 电池和电解池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了解化学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电池中的正负极反应。

电解池是实现电解反应的装置,了解电解过程中的阴极和阳极反应,掌握电解反应的计算方法。

四、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的学科。

新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新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

新高二人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原子与分子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通过化学反应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分子。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原子组合形成的物质。

3.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通过电子层和轨道表示。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相似性进行排列,便于研究和理解元素的特性和规律。

二、化学式与化合价1. 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可通过化学式表示,如CO₂表示二氧化碳。

2. 酸和碱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酸的氢离子(H⁺)浓度高于水,碱的氢离子浓度低于水。

3. 氢离子和氢离子浓度氢离子是酸性溶液中的离子,氢离子浓度可以通过pH值表示,pH值越低表示酸性越强。

4. 离子化反应离子化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原本电中性的物质离解成带电离子的过程。

三、溶液的浓度与稀释1.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2. 稀释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减少溶质的浓度,使溶液变得更加稀薄。

四、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氧化与还原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六、化学能与能量变化1. 化学能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变化的能量。

常见的化学能包括内能、焓、熵等。

2.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会引起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七、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性质酸具有酸味、酸性溶液导电以及与碱中和等特性,碱具有苦味、碱性溶液导电以及与酸中和等特性。

人教版高二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二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篇一】1、人們常用完全污染指數API來表示空氣的品質。

空氣污染指數:根據空氣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的濃度計算出來的數值。

2、溫室氣體:CO2、CH4、水蒸氣。

溫室效應原因:①全球化石燃料用量猛增排放出大量的CO2;②亂砍亂伐導致森林面積急劇減少,吸收CO2能力下降。

3、酸雨PH<5.6的雨水(1)硫酸型酸雨(2)*型酸雨SO2的來源:化石燃料及其產品的燃燒、含硫金屬礦石的冶煉、硫酸生產的廢氣等。

NO2的來源:機動車等交通工具的尾氣、生產化肥或*等工廠的廢氣等。

(造成的危害除了形成酸雨,還有光化學煙霧、破壞臭氧層等危害。

)4、影響大氣品質的主要三個因素是:空氣污染、溫室效應和臭氧空洞。

5、治理大氣污染:(1)燃煤脫硫:CaCO3CaO+CO2↑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2)安裝汽車尾氣淨化裝置:2NO+2CON2+2CO2(3)使用清潔燃料。

(4)靜電除塵以防止懸浮顆粒物進入大氣。

(5)保護森林資源,增加城市綠地面積等。

6、主要的居室空氣污染物:甲醛:對人的皮膚和呼吸器官有強烈的刺激作用。

CO:能和人體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中毒。

7、汙水處理中主要的化學方法包括中和法、氧化還原法、沉澱法等。

酸性廢水一般採用中和法處理;含油類、氰化物、硫化物等污水可用氧化還原法處理;含重金屬離子的污水主要用沉澱法處理。

8、天然水的淨化處理:(1)混凝劑除去水中的懸浮顆粒:常用混凝劑:硫酸鋁[Al2(SO4)3]、明礬[KAl(SO4)2·12H2O],基本原理:混凝劑溶于水後生成的膠體可以吸附水的懸浮顆粒並使之沉降。

明礬的淨水原理:Al3++3H2OAl(OH)3(膠體)+3H+(2)活性炭吸附某些溶解在水中的雜質,並除去水中的異味。

(3)消毒:常用消毒劑:漂白粉、液氯、臭氧等。

液氯的消毒原理:Cl2+H2OHCl+HClO次氯酸有強氧化性,能殺死水中的細菌。

高二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高二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高二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在高二上学期的化学学习中,人教版化学教材涵盖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化学物质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进一步分类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组成。

在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

化学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下,能够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性、酸碱性等。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通过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左侧,生成物位于右侧,中间用箭头连接。

化学方程式还可以标注反应的状态,如固体(s)、液体(l)、气体(g)和溶液(aq)等。

三、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即质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可以释放能量(放热反应)或吸收能量(吸热反应),但总能量始终保持恒定。

四、化学键和化合价化学键是指将原子连接在一起的力,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和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表现的化学价值。

通过化合价的概念,可以预测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及结合方式。

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了正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篇一】一、苯C6H6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於有機溶劑,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機溶劑。

2、苯的結構:C6H6(正六邊形平面結構)苯分子裡6個C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碳碳鍵鍵能大於碳碳單鍵鍵能小於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鍵長介於碳碳單鍵鍵長和雙鍵鍵長之間鍵角120°。

3、化學性質(1)氧化反應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濃煙)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2)取代反應①鐵粉的作用:與溴反應生成溴化鐵做催化劑;溴苯無色密度比水大②苯與硝酸(用HONO2表示)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無色、不溶于水、密度大於水、有毒的油狀液體——硝基苯。

+HONO2+H2O反應用水浴加熱,控制溫度在50—60℃,濃硫酸做催化劑和脫水劑。

(3)加成反應用鎳做催化劑,苯與氫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3H2二、乙醇CH3CH2OH1、物理性質:無色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小,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檢驗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無水硫酸銅;如何得到無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餾2、結構:CH3CH2OH(含有官能團:羥基)3、化學性質(1)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應)(2)乙醇的氧化反應①乙醇的燃燒:CH3CH2OH+3O2=2CO2+3H2O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2CH3CH2OH+O2=2CH3CHO+2H2O③乙醇被強氧化劑氧化反應CH3CH2OH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1、物理性質:常溫下為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易結成冰一樣的晶體,所以純淨的乙酸又叫冰醋酸,與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2、結構: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羥基組成)3、乙酸的重要化學性質(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強,具有酸的通性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②乙酸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來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還可以與碳酸鈉反應,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兩個反應都可以證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化学上学期知识点
【一】
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

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

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

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

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二】
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H2S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
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三】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