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知识点-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上册知识点

高二化学上册知识点

高二化学上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二化学上册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分子构造和化学键、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点。

下面将一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元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不同,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

化学反应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准确的化学计量比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有着不同的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加热分解反应等。

化学方程式要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可以用平衡反应方程式表示。

三、分子构造和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粒子,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结合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在分子的建模中,可以使用刘威蓉式、路易斯式和立体层面式等表示分子的结构。

四、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来表示。

五、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组成部分,溶质是溶解度较小的组成部分。

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和压力下,某种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表示。

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

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来表示,焓变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七、电化学和电解质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学科,电解质是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化学反应包括电解和电池两个方面,电解是通过电流作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电池则是通过化学反应转化化学能为电能。

化学高二上册知识点归纳

化学高二上册知识点归纳

化学高二上册知识点归纳1.化学高二上册知识点归纳篇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2.化学高二上册知识点归纳篇二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二上册

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二上册

化学必背知识点高二上册在高二上学期的化学课程中,有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化学和理解化学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上册化学必背的知识点。

【物质的性质】1. 元素周期表:高二上册化学的必背知识点之一是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了所有已知元素,它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熟记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2. 元素的性质: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元素的性质,如金属元素的导电性、非金属元素的不导电性和卤素元素的剧毒性等。

【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是高二上册化学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置换反应等,并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正确书写方程式。

2. 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中重要的计算方法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摩尔的概念以及摩尔质量、摩尔比和化学反应中的摩尔转化等计算方法。

【原子结构】1. 原子核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的性质和数量,并能够用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子数推算出元素的其他性质。

2. 原子轨道和电子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原子轨道的分布和能级的规律,并掌握填充电子的顺序和原子的电子结构等相关知识。

【化学键】1. 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化学中重要的化学键类型。

学生需要了解离子键的形成原因和性质,以及共价键中电子的共享和共价键的极性等内容。

2. 分子间力:除了离子键和共价键,还存在其他的分子间力,如范德华力和氢键。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分子间力的形成条件和性质。

【化学计算】1. 摩尔浓度和溶液配制:学生需要了解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配制指定浓度的溶液。

2. 气体计算:学生需要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摩尔气体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气体的摩尔体积和摩尔分数等相关内容。

以上是高二上册化学必背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认真学习和掌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和实验操作。

高二上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等方面,是中学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多个化学知识点,包括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溶液与纯净化等。

下面将对这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化学本质的关键。

在高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组成和性质。

1. 元素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例如氧气(O2)和金属铁(Fe)等。

元素按照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可以被分类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比例是确定的,可以通过化学式来表示。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明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化合物的性质常常与组成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比例可以变化。

混合物的组成与性质是不确定的,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例如,空气就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描述了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也是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高二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摩尔与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1. 摩尔与化学方程式摩尔是描述物质量的单位,用化学符号"mol"表示。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简洁表示,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描述了物质在电子转移过程中的变化。

氧化剂接受电子,被称为氧化反应,还原剂失去电子,被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半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发生变化。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溶液可以通过酸中和反应来中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的盐是由酸的根离子和碱的阳离子组成。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二上学期的化学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二上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化学基础概念1. 基本概念:原子、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基本概念是化学的基础,通过学习这些概念可以建立化学的基本认知。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化学学习的核心。

学习中要熟练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等知识。

3. 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学会从周期表中读取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学习原子的核结构和电子结构,了解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2. 分子结构:学习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子结构,了解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命名和式写法。

3.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如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

通过实验与观察,加深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三、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类型:了解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络合反应等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以及其特点和应用。

2. 反应速率: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并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关系。

3. 化学平衡:学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平衡常数、平衡浓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等。

四、离子反应与溶液的电离1. 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学习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区别和性质。

2. 溶解度与离子的平衡:学习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溶解度与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酸碱中和反应: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常见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应用。

五、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性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学习氧化剂、还原剂的判定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

高二上化学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高二上学期的学习中,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

一、化学反应原理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催化剂等。

例如,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通常会加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加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加,反应速率也会增大。

2、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这就是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压强等。

当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以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弱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例如,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₃COOH ⇌ CH₃COO⁻+ H⁺。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温度、浓度等。

二、有机化学基础1、烃烃是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等。

烷烃的通式为 CₙH₂ₙ₊₂,烯烃的通式为 CₙH₂ₙ 。

例如,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2、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常见的烃的衍生物有醇、酚、醛、羧酸、酯等。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醇,具有醇的通性;苯酚是一种酚,具有弱酸性。

3、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加成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三、化学实验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见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

化学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梳理

化学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梳理

化学高二上学期知识点梳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二上学期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后续学习和理解更深层次化学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二上学期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大家进行回顾和巩固。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1. 原子与元素-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的发现及相应的实验- 元素的定义、符号和命名规则2. 合成与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 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常见实例第二章:溶液的配制和稀释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质与溶剂的概念-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2.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第三章:化学平衡1. 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 速率常数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 化学平衡- 平衡的动态性质- 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第四章: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 酸碱滴定计算和平衡计算 - pH值和pOH值的计算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与还原的定义和性质 -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电化学反应和电池的性质和计算-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反应第六章: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周期性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和周期- 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分类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周期性规律与元素属性的关系- 周期表上的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第七章:化学键的形成1. 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题目不允许出现示例,可以加深等此概念的描述 - 链接也不允许2. 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的性质和几何构型- 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第八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 物质的三态和转化-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特性- 相变和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对高二上学期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我们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还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上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通过对物质的组成、性质、构造和变化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奥秘。

下面是高二上学期化学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基础知识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和周期特性展示了元素的性质规律。

4. 化学键化学键根据电子的共用与转移可以分为共价键和离子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用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

二、化学反应及化学计算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化学变化过程,包括原子的重排和键的形成与断裂。

2. 反应类型反应类型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降解反应等,不同的反应类型具有特定的反应特征。

3. 化学计算化学计算包括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摩尔与质量之间的转化、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等。

三、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相态变化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通过加热或降温可以使物质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

2. 溶液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能溶解的最大量。

3. 酸碱性与pH值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和产物生成的量,影响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一定条件后,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不变,形成化学平衡。

五、电化学1.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通过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只有在溶解或熔融状态下的物质才能导电。

2. 电极电势和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电极电势是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的重要指标,决定了电解质在电极上的反应倾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二化学知识点: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

高二化学选修5知识点:
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一氧化碳、碳酸盐等不具有有机物的性质。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c≡c—的不饱和化
合物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
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6oh==5br+bro3+3h2o或br2+2oh==br+bro+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so2、so32、I、Fe2---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so2、so32、br、I、Fe2----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
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4)实验现象:
①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
rcho+2cu(oh)2hcho+4cu(oh)2
rcooh+cu2o↓+2h2oco2+2cu2o↓
+5h2ohooc-cooh+2cu2o↓+4h2o
co2+cu2o↓+3h2o
ohc-cho+4cu(oh)2
hcooh+2cu(oh)2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
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
Ag(Nh3)2++oh+3h+==Ag++2Nh4++h2o而被破坏。

-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2Ag(Nh3)2oh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