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空气主要知识点总结

空气主要知识点总结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另外还包括大约1%的水汽、二氧化碳和其他稀有气体(如氩气、氖气等)。
这些气体通过大气循环不断地在地球上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保持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空气的性质1、透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对大多数电磁辐射具有很好的透明性。
这使得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地球上,为光合作用和自然界的能量循环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可压缩性空气的密度相对较小,其分子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可压缩性。
这一性质在物理实验和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3、导热性空气是一个相对不良的导热介质,它的导热系数相对较低。
这一性质使得大气中的温度分布比较不均匀,同时也影响了地球上气温的变化。
4、水汽含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水汽的含量又会影响大气的密度、透明度、传热性等物理性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空气的作用及意义1、生物生存空气中的氧气是生物呼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气体,它参与了动植物的呼吸过程,为生物的新陈代谢提供了氧气气源。
此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气体,为植物生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表面温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们会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一部分热量,阻止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热量向太空的散失,从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得以维持。
3、大气保护作用地球的大气层能够有效地过滤掉来自太空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减少了对地球表面的直接辐射。
这一保护作用保障了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
4、气候和天气形成大气中的水汽和气体组成会直接影响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例如,温湿空气流动、气温变化和气压变化等都直接由大气的物理性质和气体成分所决定。
四、空气的污染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活动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燃烧排放等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一、空气和污染物的种类1、悬浮颗粒物:包括PM10、PM2.5等,是由有机或无机粉尘,生物检测物,金属及其它颗粒分子混合而成,主要来源有工厂排放,农业活动,道路扬尘,森林燃烧,室内燃烧等。
2、二氧化硫:是一种温度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烧煤炭,汽油,柴油等燃料,也可以来源于金属冶炼厂和污水处理厂。
3、氮氧化物:包括氮氧化物NO、NO2、NO3三种,主要来源有工厂烟气的排放,机动车排放,放射性物质等。
4、臭氧: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它在上空,中空和地表层都有,它是来自太阳紫外线照射大气中氧和氨气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物质,它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也可能对大气空间环境造成影响。
二、空气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空气污染会引起健康问题,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会使人的免疫系统减弱,导致慢性疾病,诸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2、对自然界的危害:空气污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造成植物死亡;还会影响动物的健康,会破坏动物的生态环境,并导致动物灭绝。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1、污染源控制:要加大工业污染排放的检查力度,限制污染源的排放,实行严格的排污管理,禁止污染源未经国家授权的活动,减少空气污染的发生。
2、有效的环境管理:管理者可以尽快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来提高空气质量,提高空气污染的治理能力,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空气污染。
3、非污染技术: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发展非污染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更多符合国情的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更环保更有效的能源,从而减少空气污染的发生。
四、空气污染的预防1、绿色出行:要注重保护环境,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
2、及时补充绿色植被:应定期补充绿色植被,改善空气质量,净化大气,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
3、减少室内空气污染:要避免使用室内可燃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室内的空气得到更有效的净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4.空气的成分知识点: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
2.氧气支持燃烧。
3.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用来灭火。
4.氧气的作用:(1)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和无氧的环境。
(2)助燃剂(3)冶炼5.氮气的作用:(1)医疗手术(2)制氮肥、(3)保护食品6.二氧化碳的作用:(1)制作碳酸饮料(2)用作制冷剂(3)提高作物产量(4)作为灭火剂7.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实验一:实验材料:蜡烛、玻璃片、水槽、矿泉水瓶等实验方法:①将一支蜡烛黏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②向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③用一只矿泉水瓶罩在蜡烛上方现象:蜡烛慢慢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面上升了。
实验二:将燃烧的木条插入矿泉水瓶内,出现的现象是什么?现象:燃着的木条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如何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判断哪瓶是氧气,哪瓶是二氧化碳?把点燃的火柴(或者木条、纸条等)放进瓶子里,火柴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继续燃烧的是氧气。
5.燃烧与灭火1.燃点: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
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3.灭火的方法: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
4.遇到火灾怎样逃生?(1)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2)将身体贴近地面行走。
(3)披上湿被褥。
实验:右图所示,①用“纸锅”可以烧水吗?为什么?“纸锅”可以烧水。
“纸锅”中的水不断蒸发带走热量,“纸锅”始终达不到燃烧的温度。
②逃生方法推想:为什么逃生时要披湿被褥保护身体?浸湿的被褥可以带走热量,降低温度,防止被烧烫伤,保护我们的身体。
6让空气更清新1.让空气更清新的措施:(1)植树造林(2)低碳出行(3)道路洒水(4)治沙种草。
我们周围空气知识点总结

我们周围空气知识点总结一、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生物生存的基础,而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则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组成对我们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组成。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其余的空气主要是稀有气体。
此外,还有微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这些气体的比例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和环境平衡至关重要。
三、空气的物理性质1. 密度:空气的密度随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随湿度的增加而降低。
2. 温度:空气的温度影响了空气的密度和容积,也影响了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
3. 湿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称为湿度。
湿度对于降水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四、空气的化学性质1. 氧气的作用:氧气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参与了生物的呼吸作用。
此外,氧气还可以参与燃烧反应,是燃料燃烧的必要条件。
2. 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同时也参与了温室效应,是大气中的重要温室气体。
五、空气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污染逐渐成为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厂的排放、机动车的尾气、家庭燃烧的煤气等。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破坏,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六、空气净化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净化空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都在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常见的空气净化方法包括空气过滤器、静电净化器、活性炭净化器等。
此外,推行清洁能源、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等措施也是重要的手段。
七、空气的保护保护空气是每个人的责任。
个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支持环保组织、建立环保意识等。
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 空气可不是单纯的气体混合物哟!就像一个大宝藏,里面有各种宝贝呢。
你看,氧气就是我们生命须臾不可离的呀!比如我们跑步后大口喘气,不就是在拼命获取氧气嘛!
2. 氮气也很重要哇!它就像一个低调的守护者。
想想那些鼓鼓的薯片袋子,里面充的就是氮气呢,它能保护食物不变质呀!
3. 还有二氧化碳呢,别小瞧它哟!植物们可喜欢它啦,简直就是它们的美味大餐呀!就像我们喜欢吃蛋糕一样呢。
4.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也有大作用呢!是不是很神奇?好比那些在幕后默默发挥作用的工作人员,虽然不显眼,但不可或缺呀,霓虹灯里就有它们的身影哦!
5. 大气压力也很有趣呀!没感觉过吗?当你吸饮料时,就是大气压力在帮忙呢,这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饮料进我们嘴里呀!
6. 氧气的燃烧支持特性也超厉害的!火没有氧气可燃烧不起来呢,像打火机点火,不就是氧气让它燃烧得旺旺的嘛!
7. 空气质量对我们可重要啦!如果空气不好,我们就会不舒服呢。
就像住在一个脏兮兮的房子里一样,会生病的呀!
8. 我们周围的空气真的很奇妙呀!每一种成分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我们可要好好珍惜它,保护好我们的空气环境哦!
总之,空气就是我们生活中默默奉献又无比重要的存在呀!我们一定要爱护它!。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不足,氧气未耗尽;②瓶塞未塞紧,空气进入;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一、二、混合物和纯净物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 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SO2、NO2、O3等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空气的知识点总结

空气的知识点总结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占1%。
2. 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一定的压力和重量。
在标准大气压下,空气的密度约为1.29千克/立方米。
3. 空气的化学性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对生物和地球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氮气是生物体生长和生存的重要元素,而氧气则是维持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
此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对地球的大气稳定和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4. 空气的净化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的影响,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大量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空气净化变得至关重要,通过使用净化设备和降低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5. 空气的动力学空气是地球上大气圈中的气体,可以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流动,形成风和气候。
在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气温、压力和湿度差异导致大气气流的形成,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
6. 空气与生物空气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氧气是动物呼吸的气体,可以参与有机物的代谢和能量的产生。
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参与空气中的气体循环。
7. 空气污染及防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等都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对于空气污染,可以通过控制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强环境监测和建立环保法规等方式进行防治。
8. 空气的利用空气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中的呼吸,另一方面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空气经过净化和压缩可以被用于工业领域的气体分离、制冷、灌装等方面。
9. 空气的保护保护空气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可以通过加强环保教育、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法律的执行等方式实现空气环境的保护。
总之,空气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周围的空气笔记

我们周围的空气笔记
知识点框架:
- 空气的组成成分
-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 氮气的性质与用途
- 稀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
- 空气污染与防治
思维:
老师推导空气中各成分比例的思路,以及讲解氧气、氮气等性质实验时的分析思维。
重难点和易错点:
用红笔标注氧气化学性质相关实验的要点和易错操作;用蓝笔标注空气污染指标及防治措施的关键内容。
补充点:
老师提到的一些关于空气成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如氮气在食品包装中的作用。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梳理出各气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保护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NO2X+2H2O.则X 的化学式是()A.N2B.NO2C.NH3D.N2O【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
在N2H4+2NO2X +2H2O反应中,反应前共有氮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4个、氧原子2个,则2X中含有氮原子4个,故X的化学式为N2,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2.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使用的年代越早,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其次是铁和铝,错误;B、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硫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正确;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60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与使用年代的关系,元素质量分数的求算,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溶解性等知识。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含有很多物质,其中只有氧气和氮气是有用的B.空气主要提供人们呼吸,而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不大C.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氧气,更有益于人类的发展D.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生产、运输、电光源等领域【答案】D【解析】A、空气中的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故错误;B、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成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故错误;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将无法生长,故错误;D、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化工生产、运输、电光源等领域。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合理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分裂成原子【答案】C【解析】【详解】A、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变化,而非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B、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隔了,故B错误;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合理,故C正确;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隔变大,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5.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20H14O4)。
通常状况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
易溶于乙醇和碱液,难溶于水。
下列有关酚酞叙述正确的是( )A.酚酞分子是无色或微黄色的B.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核C.酚酞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D.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10:7:2【答案】C【解析】【详解】A.分子是微观粒子,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B.每个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每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所以每个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核,故B不正确;C.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所以酚酞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故C正确;D .酚酞中C 、H 、O 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12032)7⨯⨯⨯::=::,故D 不正确。
故选:C 。
6.碘被公认为人类的“智慧元素”。
下列关于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 .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C .质子数为53D .原子序数为53【答案】B【解析】【详解】A 、根据碘元素的名称及汉字偏旁为“石”,可得到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故A 错误;B 、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单位为“一”,一般省略不写,质量的单位为“克”,则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说法错误,故B 正确;C 、根据其原子序数为53,且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则质子数为53,说法正确,故C 错误;D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说法正确,故D 错误;故选B .7.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B .催化剂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C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D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没有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的物质。
二氧化锰是很多物质反应的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只有二氧化锰。
选C 。
考点:催化剂。
点评: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8.研究表明,青少年大量的饮用碳酸饮料易造成身体中钙的流失。
这里所说的“钙”是指 A .元素B .原子C .分子D .单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由元素组成,青少年大量的饮用碳酸饮料易造成身体中钙的流失。
这里所说的“钙”是指物质中的钙元素,故选A考点:物质的组成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酸和碱反应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闻气体的气味【答案】D【解析】【详解】A、量筒不能做反应容器,故A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必须是密封体系,图示中导管与外界通着,故B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10.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A、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得到的氯化钾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B、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分解,因此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变为0,故选项不正确;C、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而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增加,但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起点应该在纵坐标上而不是0,故选项不正确;D、氯酸钾分解需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起点应该在横坐标上,故选项不正确。
1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值为 44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 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3【答案】D【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
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32÷44×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27g﹣24g)/1=1:3,故正确,故选D。
点睛: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12.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B.用放大镜聚焦日光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的原因一定是集气瓶内没有氧气D.该实验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答案】C【解析】A、凡是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实验,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正确;B、放大镜有汇聚光线,提高温度的作用,故用放大镜聚焦日光使红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C、一段时间后火焰熄灭的原因可能是集气瓶内没有氧气,也可能是红磷量不足,错误;D、若红磷足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集气瓶内压强降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
故选C。
13.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反应物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C.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D.过氧化氢使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答案】C【解析】【详解】A、过氧化氢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不是反应物,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有催化作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自身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D.使用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答案】B【解析】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A. 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C.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有可能改变;D. 生成物的质量是由反应物的质量决定的,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选B15.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答案】C【解析】A、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铜的活动性比铝弱。
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错误;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