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上海中考物理的知识点

上海中考物理的知识点

上海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力学:1.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动力学:速度、加速度、力、质量、动量、冲量等基本概念。

3.平衡条件: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和合力矩都等于零。

4.重力:万有引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不同的影响。

6.斜面运动: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

光学:1.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其传播速度为光速,而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光的成像:光线经过透镜后会形成实像或虚像,成像规律可根据折射原理和透镜公式来推导。

4.光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经过光的密度不一样的介质后,折射角不同,使得光发生色散现象。

电学:1.电荷与电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电场,电场线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2.电流与电阻:电流是单向的电荷运动,在电路中,电流与电阻之间满足欧姆定律。

3.串并联电路:电路中的电阻可以串联或并联,根据电阻的连接方式不同,电路的总电阻和总电流也不同。

4.定向导电性:一些材料在外加电场下,只有正负电荷分离才能导电,这种导电性称为定向导电性,广泛应用于二极管和逻辑电路等领域。

热学:1.热传导:热是物质内部能量的传递方式,能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

2.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温度变化与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热膨胀系数来描述。

3.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在温度和压强变化时,可以发生相变,如液体变为气体,固体变为液体等。

声学:1.声波的特性: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与介质的状态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2.声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也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音调和音量:声音的音调高低由震动的频率决定,音量的大小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除了上述的知识点,考生还需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计算和推理能力,并能正确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整理。

初中物理沪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沪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沪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和基本规律。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深入,将知识点分为几个模块,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声学等。

以下是对这些模块中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 力学1. 基本概念:介绍物质、质量、体积、密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2. 运动的描述:讲解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运动学基本概念。

3. 力的作用:分析力的分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原理、滑轮系统、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力的计算。

5. 压强和浮力:阐述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6. 功、能量和功率:解释功的概念、能量的转换与守恒,以及功率的计算。

# 光学1. 光的反射:介绍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原理。

2. 光的折射:讲解折射现象、折射定律,以及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

3. 光的色散:分析光的组成、光谱、以及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差异导致的色散现象。

4. 人眼和视力矫正:介绍人眼的结构、成像原理,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 热学1. 温度和热量:解释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2. 热膨胀:阐述物质在受热或冷却时体积变化的规律。

3. 物态变化:介绍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包括熔化、凝固、蒸发、凝结等。

4. 热机:讲解内燃机、蒸汽机等热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 电学1. 静电场:介绍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差等基本概念。

2. 电路基础:讲解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 电能和电功率:解释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概念,以及电功和热效应。

4. 磁场:介绍磁场、磁力线、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 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阐述声音的产生机制、声波的类型和传播条件。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

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单元总结音调音色响度①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

②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

③声波传递的是信息和能量。

④声速:声在1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音的速度。

⑤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温度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v 声=340m/s 。

真空不能传声。

①定义:人们把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回的现象叫回声。

②分辨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

③回声的应用:可以用来测距、B 超诊断疾病等。

①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叫做响度,响度也叫音量。

②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a.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还跟人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①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②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①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的声音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

②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有关。

减小方法①控制噪声源②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③保护受噪声影响者发声体做无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回声噪声超声与次声特征产生与传播第四章机械与功知识梳理考点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①杠杆能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

②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

③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支点与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

3、求力臂的步骤辨认杠杆,确定支点,作出动力、阻力的图示,将动力和阻力的图示延长,得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再从支点出发分别向二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便得这两个力的力臂。

4、杠杆平衡的条件在杠杆静止或绕支点匀速转动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

(5)杠杆的分类杠杆种类特点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 1>l 2动力小于阻力,F l <F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l 1<l 2动力大于阻力,F1>F 2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l 1=l 2动力等于阻力,Fl =F 2考点二: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概念和描写: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位置改变的现象叫做运动。

描述运动的基本方式有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位置是表示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地方,位移是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量,速度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量,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2.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速度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

3.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在曲线轨迹上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二、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用牛顿表示。

2. 力的效果:力的作用能够使物体加速运动、减缓运动、改变方向、形状等。

3.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4.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阻碍力。

5. 弹簧力和重力:弹簧力是弹簧受到挤压或拉伸而产生的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所施加的吸引力。

三、能量和动能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进行运动、发生变化时所具有的能力。

2. 动能的计算:动能是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动能等于 1/2mv^2。

3. 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做的功。

4. 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重力势能和弹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5.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即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四、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2.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力除以面积。

3. 浮力的产生: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支撑力。

4. 浮力的计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五、声音和光的传播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它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全部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全部知识点总结

上海初中物理总复习全部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物理不仅能够帮助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还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下面是上海初中物理的总复习,包括全部的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1.运动的描述和判断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运动的判断:匀速运动、变速运动、静止等。

2.运动的图像表示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的含义。

3.运动的快慢速度、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二、力和运动1.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发生变形、力使物体产生速度或加速度变化。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三角形法则。

力的分解:平行力分解、力的正交分解。

3.摩擦力摩擦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计算。

4.力对运动的影响物体的变形和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

5.弹力和弹簧的伸缩弹性力的特点、弹簧力的特点、弹簧劲度系数的计算。

三、压力和浮力1.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的定义、压力的单位、计算压力的公式。

2.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的定义、压强的单位、计算压强的公式。

3.浮力和浮力的原理浮力的概念、浮力的特点、浮力的产生原因。

四、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能量的定义和单位。

2.势能和动能势能的概念、动能的概念、势能和动能的计算。

3.能量的守恒4.能量转化与能量的利用能量转化的方式、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五、电和磁1.电荷和电流电荷的性质、电流的概念和单位、闭合回路。

2.电路和电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源(电池和发电机)、电压的概念和计算。

3.电流和电阻电阻的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电流的分布。

4.磁铁和磁场磁铁的特点、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5.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六、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介质、光的反射定律。

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

随着上海新中考的改革,物理学科的知识点也有所调整和更新。

以下是对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力学基础:包括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基本概念,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

2.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运动类型。

3. 牛顿运动定律:三大运动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4. 能量守恒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等概念。

5.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作用效果,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6.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使用。

7. 流体力学: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行为,包括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8. 热学基础:包括温度、热量、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以及热机的工作原理。

9. 电磁学:涉及电荷、电场、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10. 光学基础: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全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11.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核反应、放射性衰变等基础概念。

12. 现代物理: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结束语:通过对上海新中考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学是一个涵盖广泛领域、具有深刻内涵的学科。

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物理学习中不断进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沪教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那些有趣知识点哟!先来说说力吧!力这玩意儿可神奇啦,能让物体动起来,也能让它停下来。

比如你推一个箱子,用的力越大,箱子跑得就越快。

而且力还有方向和大小呢,就像拔河比赛,哪边的力大,哪边就赢啦。

再讲讲压强。

想象一下,尖尖的钉子为啥能轻松扎进木板?这就是因为压强的缘故。

压力相同的时候,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

还有浮力!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里,会受到向上的浮力。

像船能浮在水面上,就是浮力在帮忙。

光学部分也很有趣哦!光沿直线传播,才有了小孔成像。

镜子能反射光,让咱们看到自己的样子。

声音的知识也不能少!声音靠介质传播,在不同的介质里,声音传播的速度还不一样呢。

做功和功率也得知道呀!做功要有力,还要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功率呢,就是表示做功快慢的。

怎么样,这些知识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咱们一起好好学物理,发现更多的奇妙!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接着唠唠沪教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知识点哟!来瞅瞅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就叫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得选个参照物,这可重要啦。

说到质量和密度,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密度呢,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一样。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滑轮这部分也挺好玩的,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

杠杆就更妙啦,通过调整力臂的长短,可以省力或者省距离。

物态变化可常见啦,像冰化成水是熔化,水变成冰是凝固。

电流和电路也很关键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路要通畅,得有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好啦,这些知识点都很有用,咱们可得把它们都装进脑袋里,在物理的世界里尽情玩耍!。

初中沪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沪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沪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初中沪教版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 力学1. 运动的描述- 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状态等。

-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力的作用-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力的概念。

- 摩擦力、弹力、浮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

3.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杠杆的种类及其平衡条件。

- 滑轮、滑轮组的原理和使用。

- 斜面、楔子等简单机械的应用。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的测量。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计算。

5. 功和能-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 功率的概念及其与速度的关系。

- 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 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特点及应用。

- 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焦点、焦距概念及其应用。

3. 光的折射-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成像规律。

- 透镜的焦距、光心概念及其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 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 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2. 物质的相变- 相变的六种类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 相变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热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及其提高方法。

- 常见热机的类型和应用,如内燃机、蒸汽机。

# 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电荷守恒定律。

- 静电场的概念、电场线的分布。

2. 电路基础- 电路的基本组成、欧姆定律。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计算。

3. 电能与电功- 电能的概念、电能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八年级 第一册测量的历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 )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 分 。

1h= 60 m in = 3600 s.第一章 声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 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 B~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震动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第二章 光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2-1光的反射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6.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2 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等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折射光路也是 可逆 的)2-3透镜成像1.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透镜成像规律:光2-4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3.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第三章运动和力3-1 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2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4.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5.路程-时间图像:过原点倾斜的直线,速度越大越靠近S轴6.速度-时间图像: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速度越大两线之间的距离越大3-3 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2.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3-4 力力的图示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7.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8.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3-5重力力的平衡1. 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4.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6.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7.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8.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 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9.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ﻩ更光滑和ﻩ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10.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11.平衡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12.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1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6 惯性惯性定律1.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牛顿第一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俐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上海八年级第二册第四章机械和功4-1 机械功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的乘积。

(功= 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 功的公式: W=Fs ;单位:W→J;F→ N ;s→m 。

(1焦=1N·m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5. 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或P=F·V 。

单位:P→ W ;W→ J ; t→S。

(1瓦= 1J/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内做功1J。

1千瓦=1000瓦)6.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4-2 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 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6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7.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不变4-3 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4.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1L1×F2L25.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 > L2,平衡时F1 <F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