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数学科目三全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数学科目三全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数学科目三全复习资料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范例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不等 式的性质等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训练搞 入场:轻声敲门,听到“请进”后,再进入考场,面对评委,侧手轻轻关上门。抬头挺胸,精神饱满走到讲台正中位置。 问候: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下面开始接受面试。 结构化面试:(嗯,先思考几秒),考生思考完毕,下面开始答题结束:答辩结束后,要擦净黑板,鞠躬致谢各位评委。轻关房门离场。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下面开始接受面试。 我试讲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引入新课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从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两张图片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请前排那位同学你来说一说。 学生: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教师:嗯,回答不错,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好,请坐!(注意手势)

教师:除了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探究一下。 板书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考生背过去先说后写,并从左侧转身)。 二、探索新知 模块一:初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师:下面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平行四边形(考生在黑板正中偏左上方画出图形),好,同学们一起看黑板,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考生手张开指着,侧面朝向考官,目光平视考官),除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想一想边和角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呢?大家动手量一量。(适当停顿一下)嗯,请后排那位同学猜一猜。 学生1:对角相等。 教师:嗯,回答正确,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相等,好,请坐!(注意手势),还有哪些等量关系?小明你来补充。 学生2: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教师:嗯,回答不错,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好,请坐!(注意手势) 模块二:掌握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教师:刚才我们猜想出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接下来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怎样证明这两组等量关系成立呢?嗯,小亮同学来回答。 学生1:利用三角形全等。 教师:嗯,回答不错,利用三角形全等,好,请坐!我们怎样利用三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语文真题答案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A项诗句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时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B项诗句出自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C项诗句出自李煜《相见欢》,作者借“月”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D项诗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该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怀念弟弟子由时所写,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答案】B。解析:A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小说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群象。B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散文集,该散文集中主要记录了作者返乡途中所遇之人与所见之事。C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斯诺先生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和陕北红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D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3.【答案】C。解析:A项,鲁迅的《社戏》用抒情的笔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致和淳厚的民风,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文中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散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江浙地区社戏的民俗文化。B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的民俗文化。C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作者对济南冬天天气状况以及自然风光的描述,没有涉及民俗文化。D项,汪曾棋的《昆明的雨》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穿插了对昆明风土人情的描写,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4.【答案】D。解析:题干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A、B、C三项诗句均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将军和都护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他们难以穿着”。 5.【答案】A。解析:题干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花比作流动的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多与美。B、C两项虽然含有喻词“好像”“像”,但并没有把“父亲”“我”比作某一样事物,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只是介绍了风的变化,没有涉及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导入: 1.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嗯,那就开始我们今天的数学探究之旅吧!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2.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几张图片(一段视频),不过需要大家认真观察,看谁发现的奥秘多。 3.好,看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德育) 4.恩恩,同学们还真是有心人,感受很深刻。那么,你发现数学信息了吗? 5.这位同学坐姿真端正!你来说! 6.还有不一样发现的吗?你来说! 7.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来?嗯,这个问题合理吗?合理。 还有其他问题吗?合理吗?合理 8.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探究这个吧!(课本例题)其他问题暂时放入问题口袋,留待以后解决。 探究: 1.那关于这个问题,谁能发表一下你的观点?(你可以独立解决吗?)开头脑筋积极思考一下吧。

2.这位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你来吧!同意吗? 3.看来同学们已经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不过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老师特别期待你们小组四个人的智慧能够碰撞出更加出更加灿烂的火花。所以,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一下吧。不过,要记得及时填写小组合作探究单哦! 4.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的讨论成果? 这个小组的手举得像小树林一样,都愿意为小组挣得荣誉,第一个机会就给你们组吧。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这是对同学最大的尊重。好,开始吧。 5.嗯,他们小组的观点是。。。。。。(教师复述),很详细,讲解很透彻,掌声送给他们。 其他小组,还有需要补充的嘛?或者有不同意见的吗? 6.嗯,这个小组有新想法。老师就喜欢与众不同,你们来说说。(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一直坐在那里,虽然他没有举手,可是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很有想法,你来试一试吧。说错没有关系的。大胆一些。) 7.嗯,很有新意,掌声送给这个小组。 (支持他的同学请举手,看,这么多同学支持你说明你的想法很对,以后要更自信一些好吗?) 8.好,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小组的力量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不错的法子。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老师相信这么多方法总有一个你最喜欢的方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美术学科高中学段笔试大纲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运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 2.美术教学设计能力。了解教学设计方法,规范地撰写教案,准确地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美术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准确地表述和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 4.美术教学评价能力。了解美术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中外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的美术人物、美术风格与流派及美术现象,知道美术的基本理论。 ——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美术门类的主要成就。如:陶瓷艺术、青铜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民间美术、建 筑艺术等。 ——了解西方从原始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如:洞穴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后印象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时期的建筑艺术以及现代设 计艺术。 ——知道美术的概念、性质和价值等基本理论。如: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美术创作思想、美术的社会价值等。

2.知道美术主要类别和技法理论,了解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了解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结果。 ——知道相关技法理论。如:色彩、解剖、透视、材料等知识。 ——了解美术创作(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3.掌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主要精神和内容。 ——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理念和价值; ——熟悉高中美术课程的模块和学时,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知道《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有关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建议。 4.了解美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并用以指导美术教学活动。 ——理解美术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了解美术课程与教材的意义、结构和编写方法。 ——知道高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与美术能力发展的规律。 ——了解合格美术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熟悉美术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掌握基本的美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 1.恰当地设定并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3.根据美术教材的内容合理地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环节。 4.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5.合理选择多种美术教学资源,尤其是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使教学更有效。 (三)教学实施 1.运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高中美术教学。 2.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大胆创作。 3.准确、清晰地表述美术教学内容,阐释美术概念,演示美术原理和技法。 4.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 5.合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知识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课程知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 它体现了郭嘉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 ②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③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龄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已有的个人基础)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①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①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②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①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③发展性(为谋求明日的发展而设置)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 ①课程内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应促使学生自主地发展 ②课程内容: (1)本身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2)构成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现实,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4)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③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同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④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⑤技术与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小班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P28—29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的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的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的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事实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通过滚一滚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曲面与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滚动,而平面却不可以。从而感知了球、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教师资格证中学数学知识点

第1问:数学学科专业知识 考查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分析解答。例如2017年上:请列出数学“统计与概率”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并分析三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第2问:教学目标设计 关于教学目标设计 作答模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xx的算理。(低年段) (2)学生能够知道xx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xx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低年段) (3)学生能够会按照xx的特征、xx的特征对xx进行分类(中年段) (4)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求xx的方法及其意义的应用。(中年段) (5)学生能够理解xx的意义,掌握xx的读法、写法。(高年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理解xx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低年段) 通过观察、分类、测量、活动,经历认识xx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中年段) 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高年段)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xx与xx的区别和联系。(高年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xx的探索,学生的数学兴趣(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得以提高(增加),能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的美/图形的美),培养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第3问: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为学生们呈现图片、视频 模板: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一段视频),(展示图片或视频后询问)大家能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吗?嗯,都是xxx 的。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xx形。 问题导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模板:同学们!x年级x班的男女生进行踢毽子比赛,男生四人,女生五人,成绩分别为xxxxxxx,提出问题:我们能帮助他们判断男生队和女生队哪个队的成绩更好嘛?看同学们都在摇头,没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新知识----xxx。 温故导入: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模板:(出示卡纸,估长方形的面积来学习今天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同学们,这是一个xxx,它的xxx大约是多少?谁利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方法估算一下?你是怎么估的,请上来验证一下。(生展示思路:)xxxxxxxxx,那么xxx的面积就是长乘宽。 二、新课讲授 1.知识铺垫/以旧引新

(完整)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1)陈述式教案: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小结要点->布置作业

2)师生互动教案:引入新课->直观演示层层设疑->创设情境案例质疑->资料分享讨论交流->拓展延伸->总结 学生:回顾,思考,观察,合作,讨论,自读,倾听,观看 五、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2)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3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4)班级整体个性“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 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 1. 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强调直观,发展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式、教师主导 式、师生互动式) (一)概念图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三)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交流 (四)研究性学习 (五)直观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前必背20个考点.pdf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考前必背20个考点 1.函数的性质 这一知识点考察的难度不大,但是函数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建议考生打 好基础。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函数的奇偶性。 2.导数 对于这一知识点,一般考导数的应用,要求求出导函数,并根据导函数的符 号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进而求极值和最值。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 了1道选择题,根据导函数的图像,来判断某点是不是极值点;2014年下半年的第1道选择题考察的内容是根据导函数的符号判断单调性。 3.概率与统计 考察的是高中的知识,题目难度较小,但是考察的频率非常高。比如2013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考察在区间上均匀分布的两个独立事件的概 率;2014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解答题,在放回的条件下,分别求两次摸出的球颜 色相同和颜色不同的概率;2015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分别考察的是样本容量对平均数的影响以及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4.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这一知识点,考生不仅需要掌握平面中的直线方程以及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还需要掌握空间中的各种位置关系。2013年下半年考了1道解答题,考察的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根据点斜式求直线方程;2014年下半年考察了1道选择题和1道解答题,分别考察的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根据参数方程求曲线方程以 及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的正弦值。 5.向量 2014年下半年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的是两个向量和的模长小于向量差的 模长的充要条件;2015年下半年也考了1道选择题,考察的是向量的运算性质。6.数列 特殊数列考的比较多,比如求满足一定条件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要掌握恰当的方法,如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 7.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希望广大考试要学会类比,掌握其标准方程,离心率以及准线等概念。这一块考解答题的时候,计算量往往会比较大,需要联立方程,并结合韦达定理去计算。 8.曲面方程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生物)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 计的基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 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热爱 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 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 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1)陈述式教案: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提高-> 小结要点-> 布置作业 2)师生互动教案:引入新课-> 直观演示层层设疑-> 创设情境案例质疑-> 资料分享讨论交流-> 拓展延伸->总结 学生:回顾,思考,观察,合作,讨论,自读,倾听,观看 五、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 2)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3)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 4)班级整体个性“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 生物学的一般教学理论 1.重视探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强调直观,发展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关注合作,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及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式、教师主导式、师生互动式) (一)概念图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高中数学试讲——概率与统计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高中数学试讲——概率与统计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同学们好。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然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师:大家来看大屏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大家讨论的很积极,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的内容。(板书标题) 二、合作探究 师:大家先来思考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 师:好,我们先讨论到此,大家讨论的非常积极,谁能来说说?请第三排靠窗户的男同学来回答一下。 师:那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所考察的对象有什么特点? 师:对,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那我们继续来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很好。题目中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现在大家四人为一组,讨论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小组的代表来说。 师:大家同意吗?很棒,大家的思维很活跃。 师:刚才大家解答的这个过程就是我们今天的新课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现在一起来总结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_______________。 师:很好,现在大家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根据_____的概念来总结一下我们在碰到这类问题时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好,数学课代表来说。 师:很好。总结的很全面,条理也很清晰。 师:现在老师想要考考大家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思考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第三排穿粉色裙子的女同学你来说。 师:大家思考的很深入,能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老师感到很自豪。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老师在PPT上展示几道练习题,大家试着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师:大家回答的都非常正确,看来大家对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理解的很清晰。 四、课堂小结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高中数学)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重点

第一章课程知识 1.高中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⑴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 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⑵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⑶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⑷高中数学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的基础。 2.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⑴高中数学课程的定位: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 ⑵高中数学增加了选择性(整个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学生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 特长提供空间。 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⑷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习 兴趣的需要;是培养自信心的需要;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具有应用意识。 ⑸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强调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 ⑹重视“双基”的发展(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结论的本质; 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⑺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 重要作用。 ⑻全面地认识评价: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学习的水平和情感态度的变化;终结性评价和 过程性评价。 3.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 ⑴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 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⑵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⑶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 ⑷五大基本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 力 4.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 ⑴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数学1(集合、函数)、数学2(几何)、数学3(算 法、统计和概率)、数学4(三角函数、向量)、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⑵选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专题1学分,18学时): ①选修系列1(文科系列,2模块):1-1(“或且非”、圆锥曲线、导数)、1-2(统计、 推理与证明、复数、框图) ②选修系列2(理科系列,3模块):2-1(“或且非”、圆锥曲线、向量与立体几何)、 2-2(导数、推理与证明、复数)、2-3(技术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③选修系列3(6个专题) ④选修系列4(10个专题) 5.高中数学课程的主线: 函数主线、运算主线、几何主线、算法主线、统计概率主线、应用主线。 6.教学建议: ⑴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正定县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本卷共6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答案栏内) 1.我们平时吃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榨取的 A.胚轴 B.胚芽 C.胚乳 D.子叶 2.大豆和小麦的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A.种皮和胚 B.胚和胚乳 C.子叶和胚乳 D.种皮和胚乳 3.下列有关种子萌发过程的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胚芽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和叶 C.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D.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 4.下列对种子萌发所必须外界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适量的水分②充足的氧气③适宜的温度④土壤⑤充足的肥料⑥光照 A. 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5.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其设计方案如下表所示,你认 为他们的设计中,不妥当的一项是 A.温度 B.光照 C. 水分 D. 空气 6.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7.根尖中与根的伸长相关的部位是 A.根冠和分生区 B.伸长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成熟区 D.分生区和伸长区 8.植物根的生长往往向着一定的方向生长,下列认识不正确 ...的是 A.向光性 B.响水性 C.向肥性 D.向地性 9.叶芽能发育成枝条,下列对叶芽发育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幼叶发育成叶 B.芽轴发育成茎 C.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D.芽原基发育成花芽 10.种植用材林时,为使主干长得笔直高大,分枝长得少,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应该注意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B.顶芽、侧芽均摘除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 D.顶芽、侧芽均保留 11.种植白菜、菠菜等以生产叶为主的植物需要多施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12.一块肥沃田地里种了菜豆,只开花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13.下列措施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无关的是 A.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大棚作物施农家肥,增加原料二氧化碳 14.下列各项不是 ..光合作用中的变化是 A.把简单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复杂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B.把光能变成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D.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15.夏日,当我们走进茂密的森林,顿感空气清新湿润,这主要得益于绿色植物的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阳光 16.右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 的是 A.①⑤分别是上、下表皮,对叶片有保护作用 B.②(栅栏组织)中的叶绿体少于④(海绵组织)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教学提纲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产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汽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C.纳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奥运会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B.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 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在丙烷附近的铂极为电池的正极 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8.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由二氧化硅分子组成的,熔点高,硬度大 B.二氧化硅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 C.用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可制得硅酸 D.二氧化硅晶体——水晶可用于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等 9.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nm。 A.450 B.225 C.900 D.375 10.正丁基碘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是()。 A.正丁醇 B.正丁烷 C.二正丁基镁 D.正丁基氢氧化镁 11.下列化合物中不具顺反异构的是()。 1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 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 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 D.实践队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 13.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 B.先孤立设计,在整合 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突出“任务”、整合设计 14.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 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 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 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 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 15.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 B.化学教学内容 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 D.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6.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的是()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学习兴趣 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17.根据学生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精品】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汇编

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 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书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 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 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 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 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内容: 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可以先同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计算。 1/2+1/4=() 答:一共占这块地的()。

试一试: 计算下面各题,得到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5/6-1/3 1-4/9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3.基本要求: (1)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和教学情境;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让学生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答辩题目 1.你认为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有什么意义?

2.你要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学校在开垦菜地时,准备将长方形试验田的2种黄瓜,4种番茄,请学生帮忙列式。计算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学生根据问题不难列出其式:1/2+1/4。 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特征,发现是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无法直接计算。 引出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讲解新知

结合导入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能直接计算的原因,可设置学生自主思考环节,结合学生回答指出: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小组活动,用纸折-折、再涂色看一看,认真思考、讨论异分母的分数的加法该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 结合学生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借助实物涂色的方法,将一张长方形卡纸平均分成4份,先涂色2份得到2,再涂色1份,最后观察卡纸的涂色情况。 或者先1/2和1/4通分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 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步骤,注意回答问题: 一共占这块地的3/4。 可设置学生自主探索活动,尝试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并找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 教师结合学生计算过程进行讲解,并强调通分通常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及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并提示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有趣的拼搭 (小班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P28—29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 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的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的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的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事实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 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

2017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语文真题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告诉学生,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过作品表现豁达的心境,建议学生搜集这类作品阅读,下列不.适合 ..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科幻小说,下面作品适合的是()。 A.刘慈欣《三体》B.叶圣陶《稻草人》 C.大仲马《三个火枪手》D.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4.教学《茶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合适的是()。 A.只有这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 B.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C.老大爷,您外边蹓蹓吧!后院里,人家正在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 D.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5.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的“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合适的

教师资格证数学知识

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和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教学要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笔学习获得较高数学修养奠定基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数学的抽象性:高度的抽象性及其带来的符号化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同的实际问题经抽象概括后可得到相同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乃至统一数学理论。反之,同一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和数学理论可应用到表面看来完全不同的实际问题中。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培养数学专门人才的基础课;增加了选择性;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重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强调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强调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强调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概念和结论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全面的认识评价 教学原则: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教师要成为学生进行教学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探究课题,特别应该鼓励和帮组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数学的严谨性:从数学的发展史来看,数学理论严谨性形式有一个过程,在它达到当前高度严谨性之前,也有过那么一段相对不严谨的漫长过程;从数学课程开放的目的来看,数学理论严谨性可以有不同的数学要求,从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数学严谨性的要求有一个逐步适应和提高的过程。 集合: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内容的定位;集合在中学作为语言来学;集合内容的教育价值;集合论是近代数学中一个重要分支。 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理解函数是重中之重;函数是其他数学内容的载体;函数内容进入中学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向量:向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向量是集数形于一身的数学概念;向量运算扩充了运算的对象和性质;向量是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工具;向量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一座天然桥梁;向量和物理有密切的关系。 算法:时代的需要;与传统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教师没有太大的难度;对未来的数学课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教学建议: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应该是教学的活动的管理者,而应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各自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理解发展自我。 评价: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评价对数学的理解,可以关注学生能否独立举出一定数量的用于说明问题的正例和反例。评价应关注学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