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域文化研究2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论文范文(2)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论文范文(2)地域文化论文篇1浅谈地域文化音乐融入本土高校音乐课堂对本土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了地方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了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系统化、合理化。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怎样在音乐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这种思想贯彻进去。
作者长期从事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在这一问题上初步地进行了教学和科研过程的探索。
一、加强对本土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实和丰富本土音乐文化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濒危的本土音乐这一文化遗产,是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十二木卡姆,是一种融合了舞蹈、文学、音乐、民俗的艺术种类,具有曲调色彩变化多样的特点。
这种口传心授的民间文化遗产由于歌词冗长难记,正在地区和民族中逐渐消失,那么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保护、收集整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刻不容缓。
“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明确要求的,对于地方大学生来说,传唱本土音乐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
课程教学实施的水平和范围是直接取决于课程资源是否丰富的,那么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可以让地方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健全和教学体系和优化的音乐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大学生学习本土音乐,然后再加入民族音乐,最后是对外国音乐的了解。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丰富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识,增强自己整理音乐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它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本土音乐教材的编写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魔表,教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地方高校充分利用了地域条件的优越性,对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作品进行收集整理,结合本地区音乐的特点,编写了适合本地音乐教育的教材。
在编写教材的方面,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以本校学生的非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地区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要与当地的风俗、文化有着合理结合,让教材通俗易懂。
陕北现代生土建筑风貌与地域文化

陕北现代生土建筑风貌与地域文化【摘要】:本文从陕北地区独特的地貌环境和资源禀赋特色入手,深入分析陕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总结陕北建筑风貌的总体特征,提出具有陕北特色建筑风貌的构建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陕北;黄土高原;地域文化;建筑风貌;构建策略。
陕北地区处于黄土高原腹地,总面积89327平方公里,北部与毛乌素沙漠相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多在600~1900米之间。
陕北地区北与毛乌素沙漠相接,南与关中平原相连,形成由北到南的风沙、黄土沟壑、黄土塬等多类型地貌区域。
在特殊地貌环境的影响下,陕北地区呈现出特殊的资源禀赋特色。
陕北地区形成于第四纪,200万年以来逐渐形成的连续而深厚的原生黄土是黄土高原最大的自然特征,是世界上发育最好、分布最广的黄土区域。
陕北黄土地区河流众多,水网密集,形成了典型的树枝状水系结构。
陕北地区地貌形态主体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其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和各类沟壑,北部为风沙丘陵区,沙、土、林所形成的横向三区带状渐变的生态空间特征鲜明,依托河流大小而形成的主、次、支河谷生态网络体系分明。
在黄土高原连续而深厚的原生黄土地下蕴含着丰富的地下矿物资源,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在我国能源开采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陕北地域文化分析陕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陕北神木高家堡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
陕北黄陵有天下第一陵之称的华夏先祖轩辕黄帝陵,从春秋时期开始即为历朝历代国家大祭场所,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陕北地区自古即为农草文化交融区,以统万城遗址、古长城遗址、镇北台遗址为代表的寨、堡、台、城等防御体系广泛分布,更有以秦直道为代表的古代军事道路纵横交错。
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历史文化造就了陕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
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造就了最具代表性的窑洞民居,是历经数千年的人居智慧精华。
家乡文化调查——陕北榆林绥德文化调查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文化调查纪实
绥德县简介
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有着悠久的,资源丰富。
我们县地处黄土高原,梁峁交错,沟壑纵横,道路崎岖,举步维 艰,交通运输甚为不便。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解放以前居民外出,普 遍步行,只有极少数官宦富户才有条件骑马、坐轿或乘坐“驾窝子”。平 民百姓只有结婚嫁娶,迎人送亲妇女和新娘才可骑毛驴或坐轿,平日出 行,与骑马坐轿无缘。物资运输,完全依赖担挑、肩扛、畜驮、人背。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绥德交通运输迅猛发展,骑马坐轿和 畜驮肩扛已成为过去的历史。
有了活水,有了大河就会养大鱼。绥德的唢呐文化 活水河就养了一批大鱼,冯光临、马生祥、李长春、 王恩、郝永发、晋文化、常文州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六七十年代的赵英武、刘汉玉、赵国斌、赵世和、刘 德义、袁久岗也深受群众欢迎。八九十年代唢呐演奏 家更多更活跃了,赵虎、刘雄弟兄、马祥等人迅速脱 颖而出。这些历代唢呐演奏家各有绝活,技压群雄, 冯光临一支喇叭吹奏秦腔、晋剧、陕北碗碗腔、陕北 道情……他吹遍绥德、米脂、吹到山西,吹到大长安,成了陕西省歌舞 团的著名演奏员,《保卫黄河》等是他的代表作。马生祥不仅是“头 吹”,而且团结了著名的李长春、王恩、晋文化、常文州等唢呐演奏 家,成了弘扬绥德唢呐文化的领军人物。1955年,他和王恩、麻胜高、 常文州等荣获陕西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甲等奖。他改编和领奏的《蓝花 花》、《三十里铺》在纪录影片《鲜花朵朵》中留下了骄人的镜头。李 长春不仅唢呐吹得好、名震榆林地区,而且改革了绥德传统的唢呐制作 工艺,改革后的绥德大唢呐好看、好听、声音传的远,为绥德唢呐文化 立了大功。刘子德的唢呐体现了绥德汉的那种威武、豪迈、粗犷的英雄 气慨,他一吹唢呐就惊天动地、热烈奔放,深受绥、清、吴三县群众的 钦佩和欢迎。他是唢呐音乐的活字典,为绥德唢呐音乐留下一百多首宝 贵的乐曲。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

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调研报告陕西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陕西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以下是对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调研报告。
一、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首先是兵马俑,兵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的制陶工艺精美、数量众多的陶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其次是秦始皇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外,陕西还有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二、建筑文化陕西的建筑文化以古代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
首先是古城墙,位于西安城内的古城墙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城墙,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垣工程中的杰出代表。
其次是大雁塔,大雁塔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珍品之一,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为了收藏文物而修建的,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此外,陕西还有华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重要的建筑文化景点。
三、民俗文化陕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首先是皮影戏,陕西皮影戏是中国三大皮影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次是莜麦文化,莜麦是陕西的传统农作物,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重要食品,也是陕西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陕西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和传统手工艺品,如关中彩灯、西安刺绣等。
四、风俗习惯陕西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首先是陕北的坨子宴,坨子宴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风俗,是一种由土豆制成的面点,口感独特,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其次是陕西的脑白菜宴,脑白菜是一种在陕西特产,被当地人民视为富贵之物,而举办脑白菜宴则被看作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此外,陕西的人们还会在正月初一吃酸辣豆腐羹,这是陕西的传统风俗。
总结起来,陕西地域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筑文化独特,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风俗习惯引人注目。
这些特色使陕西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也为陕西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陕北的民俗

陕北的民俗
陕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间文化颇具特色,下面为
大家介绍一些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
一、陕北婚俗
陕北地区的婚俗多半是“三迎一送”,即迎亲、迎娘、迎妇和送亲,俗称“三迎一送”。
婚礼上还有很多传统的礼仪和习俗,如“红
头绳”、“拜堂”、“抬花轿”等等。
此外,婚礼上的“随礼”也是
很重要的一环节,通常以一对红包为宜。
二、陕北祭祀
陕北地区的重要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到祖先陵墓前祭祀,敬献鲜花、食物、
酒等,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三、陕北民歌
陕北地区的民歌多以“陕北调”为主,经典的陕北民歌有《兰花花》、《阳关三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这些民歌表达了人
们对生活、爱情、亲情的感悟和态度,被认为是陕北地区的文化瑰宝。
四、陕北民间艺术
陕北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五花八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皮影戏、秧歌、大鼓、弹戏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既是人们娱乐的方式,同
时也承载着陕北的历史、文化与精神。
以上就是陕北地区的一些民俗文化,这些文化传承至今,成为了
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陕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陕西地理环境对其地域文化的影响研究

多 年 , 以民间剪纸 抓髻 娃娃 、 他 出土 文物 和古史 传统三者 印
证 ,破 译 出了 2 0多个 出土文 物的原始 文化符号 。安 塞民间
剪 纸家 高如 兰所剪 《 髻娃 娃 》 她 把 女孩 头上 的 两个抓髻 抓 ,
剪成 两个鸡 , 鸡 的欢 跃 、 用 飞腾 来表示 少女 的成熟 。少女一
古南部 的“ 山调” 民歌 的影 响 较大 。如今 流传 的一 些 民 爬 等 歌就是异 地 民歌 的“ 陕北 化 ” 。陕北 民居 、 民俗也体 现了陕北
2陕北文化是 多元 的文化 。 . 陕北 文化 的多元性 是不同类 型 的文 化整合 的结果 。在 陕北 历史 上 ,几乎 每一次社 会动 荡、 变迁 , 也使 不 同的文
言、 、 、 声 色 文化 习尚和特 色 , 造就不 同人群 的 自 特质 与文 然
山仍 然是农耕 区和半农半牧 的天然分 界线 ,这种状况在宋代 以后才逐 渐有所改变 。农牧结合 的经 济结构对 陕北 传统 文化
的形成给予深刻的影 响 , 是华族( 代以后的汉族) 汉 和其他少数
迹, 分音词 的 出现和大 量异族 地名 的存 在 , 与陕北历 史上 都 的民族大交替 、 大动乱有关 。例如 : 长县可也村 , 源于稽 延 来 胡族 ;稽 胡呼堡 为 ‘ 野 ”(太 平 寰宇 记》; “ 可 ’ 《 )陕北话 称父 亲
以秦岭 为界 的大关 中区域属 黄土高 原 区段 ,秦 岭南麓 汉水 流 域属 巴楚 边缘 区段 。不同 的纬度 区段 ,便 产生 不 同的语
手举 鸟( , 手举 兔( , 阳结合 便产 生 了生命 , 阳)一 阴) 阴 是生殖
崇拜 的遗存 。它反映 了男婚 女嫁 、 盼子孙 繁衍 , 一种万 企 是 世不变 的吉 祥物 。这幅 剪纸 同故 宫博 物 院收藏 的青 玉女佩 完全一样 , 家考证这 是别处早 已失传 了的商代 民俗文化 。 专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陕北地域文化内涵-精品文档资料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陕北地域文化内涵1.《平凡的世界》的简介《平凡的世界》是我国著名当代作家路遥在1991年创作的杰出作品,这一部作品一经发表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后来荣获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这部长篇小说从内容上来说,主要讲述的是从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主人公,以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人们思想变化为小说背景,通过描述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命运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塑造了主人公两兄弟以为了生活默默承受苦难,坚持拼搏、自信追求的顽强品质,尤其是他们兄弟不甘被命运压垮,积极发掘生命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可贵精神[2]。
2.陕北地域文化的特征及形成原因2.1陕北地域文化的特征在地理分布上,陕北地区它既不属于华北,也不属于西北,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地域特征。
陕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从我国缤纷多彩的文化组成内涵方面来看,陕北文化也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历史古迹、历史人物、文学艺术、方言民俗、陕北民歌等等,这些都是我国陕北人民历史活动和精神活动的重要积累,代表着他们几千年来的人文风貌。
总而言之,我们在探究陕北地域文化时,既要探究他们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的地域文化特征,也要深入体会其独特的地域色彩。
2.2陕北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上文我们提到,陕北文化是有其自身独特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文化组成部分,从历史上来说,它是由几种不同民族文化经过不断的交流融合形成的,主要是中原的农耕文明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文化的交融。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陕北文化的形成是不断交流融合继而走向和谐的过程,它是对民族多文化的统一体。
可以说,多元性和融合性是陕北地域文化的一个独具特色又非常重要的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陕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民生活及生产的独特性。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是中国西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其演唱风格粗犷、豪放、富有感染力。
本文将从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探讨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陕北民歌是一种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演唱风格独特,以粗犷、豪放、富有感染力为主要特点,下面将从音乐特点、演唱技巧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展开探讨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
一、音乐特点
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曲调、节奏和音色等方面。
其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富有变化。
陕北民歌的节奏一般较为自由,拍子较强,常常采用切分节奏和三拍子节奏。
在音色方面,陕北民歌以真声为主,声音雄厚、朴实,富有情感。
二、演唱技巧
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和表情等方面。
陕北民歌的呼吸要求深呼吸,保持气息的稳定和充足。
在发声方面,陕北民歌要求声音洪亮、真挚,注重声情的结合。
咬字方面,陕北民歌要求清晰、准确,突出歌词的情感和意境。
表情方面,陕北民歌要求歌手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的情感和歌词的情感融为一体。
三、地域文化
陕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歌曲的内容和形式上。
陕北民歌的歌词内容往往涉及生活、劳动、爱情等方面,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在形式上,陕北民歌常常采用独唱、对唱、齐唱等方式,演唱场合多样,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