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写出景物的特点
怎样写出景物的变化

怎样写出景物的变化景物的特点,在变化中显露。
因此,写出景物的变化,是表现景物特征的重要技法之一。
写景物的变化,要从不同的侧面人手,写出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的外部环境中的变化情况。
例如有位同学写了篇《观海》的作文,就比较准确地描写了大海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阳光照射下的大海是:太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天连着海,海连着天,浩瀚无边,多么壮观啊! 我睁大眼睛仔细看,远处和近处的海面是不一样的:有深蓝的,有淡青的, 还有深绿的、淡绿的,其中还有杏黄的呢!一块块一条条交错着,五光十色, 异常美丽,海风一吹,波光粼粼,更加耀眼夺目,宛如一块闪着异彩的宝石。
退潮时的大海又是另一番景象:潮退下去了。
一阵海风吹去,只见远处出现了一道道银链,像奔腾的骏马,飞快地冲上沙滩,又哗哗地退了下去:瞬间,便露出了一大片全灿灿的沙滩,抛下了许多贝壳。
我跑到退潮的海滩上,海滩上的沙子细细的、软绵绵的,踩上去可舒服啦!海滩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贝壳,我高兴地捡起来,红的、白的、花的、黄的,五彩缤纷,真使我眼花缭乱。
到了夜晚,大海的容貌又起了变化:不知不觉,夜幕降临,大海笼罩在苍茫的夜色中。
这时,我只听见一阵阵波涛拍岸的声音,但怎么也看不清大海有多宽,有多深。
啊,直到这时,我才感到大海是深奥的,是个神秘的世界。
正是在海的变化中,小作者写出了大海特点的各个侧面,从而将海的性格具体地写了出来。
要写景物的变化,关键是认真仔细的砚察。
可以说没有认真仔细地观察,就不可能写出变化中的景物:请看下面一篇文章是怎样写出景物的变化的。
观日食年月日上午至时左右,人们将看见一个罕见的天象――日偏食和日环食。
那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日偏食•…看到《小学生报》上登载的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同学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第一节课后,大家争先恐后地冲出教室,簇拥在平台上。
有的戴上墨镜,有的拿着熏黑的玻璃,有的捏着废胶片,仰望天空,翘首以待。
写出春天的景物的特点

写出春天的景物的特点
1、春暖花开:春天是花朵盛开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花朵开始绽放,
如樱花、桃花、杏花、迎春花等等。
这些花朵在绿色的草坪和树木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和美丽。
2、绿色盎然: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许多植物开始重新生长,
草地变得绿色,树木也开始发芽。
这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
3、轻风拂面:春天的风是轻柔的,它吹走了冬天的寒冷,带来了
温暖和舒适。
在春天的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新生的气息。
4、天空明朗:春天的天空总是明朗的,阳光明媚,阳光透过云层
洒在大地上,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5、鸟语花香:春天是鸟儿们最快乐的季节,它们在树枝上欢快地
歌唱。
同时,春天的花朵也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人们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
6、春雨贵如油:春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雨水滋润着大地,让万
物更加生机勃勃。
在春天里,一场雨后的清新空气和彩虹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写景作文技巧指引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者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景作文是接触得比较多的。
怎样才干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
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
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和可亲。
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特殊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
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干层次分明,清晰自然。
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三种:对景物的观察和体验普通的顺序可分三种:一处景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景象,为了把它们全面地介绍给读者,那就应按照时间顺序观察和体验;就能挨次描述不同时间浮现的不同的景象。
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景物总是由各部份组成的。
各个部份又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结在一起。
景物和各部份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位置。
为了把一个景物完整地表现出来,可以按空间顺序来观察和体验。
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
按照观览的路线写,就是观览者走到哪里,就描写到哪里。
作文指导:写出景物的特征

作文指导:写出景物的特征景物描写就是对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
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此话有理。
虽说“杏花春雨江南”与“骏马秋风塞北”本来就景色迥异,那么即便同属江南名湖,也有西湖明丽,太湖浩淼,玄武清秀之别;单说同是一个绿色,也会在人们的眼中人们的心里唤起各自不同的感受,不是吗?梅雨潭的绿奇异且醉人,虎跑寺旁的“绿”浓艳略带俗气,西湖的绿波多有明亮让人觉得浅薄,秦淮河的绿水又深暗厚重令人莫测……其实,这只不过就是一个“绿”,几处景罢了。
试想一想,这“绿”如果不是这般多姿多彩呈现在作家笔下,我们读者的眼中这几处名胜不就都一个样了吗?因此,观察不出特点,描写不出特点,此物与彼物的区别就将被泯灭,景物固有的个性就将丢失。
所以,我们描写景物而未能突现其特点,就无法发挥描写的作用,不能突现特征的景物描写,也决不会精彩感人。
要写出景物特征,要注意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⒈时间与季节的特征⒉地域与风俗的特征⒊景物与动物独具的特征达到上述目标的主要措施:⒈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切都要从主题出发。
⒉描写要抓住特点,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⒊描写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⒋描写要生动,自然,使读者得到生动,具体的形象。
学生的主要问题问题一:写景目的不明确不明写景目的表现主要在于“为写景而写景”,这样的写景往往与叙事表情达意之间或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或者脱节。
病例:光阴的故事春风又绿,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字眼!没错呀,当你在寒冬的某一天,突然打开窗户,柔柔的春风扑面吹来,抬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每天总爱坐在台阶上,看邻家的鸽子飞来飞去。
后来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剧终时有一个场景:在虽然凌乱破旧但安静详和的老四合院上方,一群鸽子在碧空中飞行而过留下了长长的鸽哨在空中回荡……太美妙了,刹那间,我想起了那句歌词“平平淡淡才是真”。
分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 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 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 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 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 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 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绘色的画面美,写景 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 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 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 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 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 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 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 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 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 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 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 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 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四、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 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 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 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 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 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 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 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 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 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五、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 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 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 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 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 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 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 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 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 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 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如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如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景物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事物,如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等等。
描写景物的特点是揭示景物的本质特征,使读者能够通过描写感受到景物的美或者丑,从而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下面将分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描写景物的基本手法,通过观察景物的各种细节,并将其细致地刻画出来,读者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特点。
比如描写一片茂密的森林,可以写道:“茂密的森林中,参天大树挺拔而立,形成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像是一抹抹金光在绿色的世界中跳跃。
”通过细致描写树木的高大挺拔、绿叶的茂密和阳光的照耀,使读者感受到了这片森林充满生机和繁茂的特点。
二、运用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一个描写景物特点的常用手法,通过运用生活中的事物来类比景物的特点,使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景物的特点。
比如描写夕阳的美丽,可以用比喻的手法:“夕阳如同一轮火球,橙红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仿佛是一位温柔的画家,用红色的颜料抚摸着大地。
”通过比喻夕阳如火球,用红色抚摸大地,使读者感受到了夕阳的炽热和画家的温柔,进而了解到夕阳的美丽和辉煌。
三、情感描写景物是有情感的,通过描写景物所引发的情感,能够更加深入地揭示景物的特点。
比如描写一朵娇艳的花朵,可以写道:“那朵花绽放在阳光的照耀下,粉色的花瓣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仿佛一支鲜艳的笔,轻轻划过你的脸庞,让你倍感温暖和喜悦。
”通过描写花朵散发的香气和轻轻划过脸庞,使读者感受到了花朵的娇艳和香气,进而产生了温暖和喜悦的情感。
四、环境描写景物所处的环境也是景物特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描写景物所处的环境,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景物的特点。
比如描写静谧的湖泊,可以写道:“湖面平静如镜,清澈的湖水倒影着周围的山峦和云彩,湖畔芦苇摇曳,仿佛是在欢迎来访的客人。
”通过描写湖面平静如镜、湖畔芦苇摇曳,使读者感受到了湖泊的宁静和欢迎,进而了解到了湖泊的特点。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从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相同点: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特点;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晚宁静却又不乏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动凝练,如《醉》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只有21个字,却将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来写。
不同点:1、《岳》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一种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感觉,《醉》中一开始的景物描写则给人以一种九曲回肠的感觉,如第1节中“林壑尤美”中一个“尤”字,就将琅琊山从众多山中突出了出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中一个“闻”字就将读者从琅琊山带到了泉水,下文又从一个“峰回路转”由泉写到了泉上的亭,这样环环相扣,吸引着别人去往下看;2、虽然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但《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
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

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我们喜欢飘逸在蓝天中的云朵,颂扬给万物光明的日月,赞美给大地带来生机的花草;我们惊叹万里长城的雄伟,感慨闹市街区华灯的绚美,热爱家乡小镇的古朴秀丽……如何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写下来了。
那就要学一些写景文章的技巧。
一、写景文章既要写看到的也要写听到的,既要写形状又要写颜色。
景物描写,就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象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一位小朋友写的《大雨》中的片段就把看到的听到的写活了:我走到窗户前一看,说:“呀!大雨就要来了。
爸爸,你看那边天都黑了。
”正说着,一股狂风卷起,把门窗打得“噼里啪啦”作响,对面楼上没来得及关上窗户的还给打碎了。
整个世界被黑暗笼罩着……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打得玻璃直响,溅起一朵朵水晶花。
雨越下越大,放眼望去,天空就像挂着密密麻麻的水晶门帘,地上的水泛起圈圈波纹,风来了,波纹一圈圈荡出去,美极了!在这个片断,写出了看到的下大雨前的景象:天黑、狂风、窗碎的,写出了大雨中的景象:豆大的雨点、水晶珠帘、圈圈波纹。
写出了雨前听到的门窗的“噼里啪啦”,雨中听到的玻璃直响。
从例子可以看出,把写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写景文章才会具体生动,但同时还要注意既要写形状又要写颜色。
如《九寨沟》中的一个段落: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在比较中写出景物的特点
作者:付新恩
来源:《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2010年第03期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描写景物时,我们不妨用比较的方法去描述。
不同的情况就采用不同
的比较方法。
一、两种或多种同类景物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显示描写对象的特点。
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为了说明索溪峪的“野”,就将其与中国的名山作比较:“山是野的。
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
”以“家”化美反衬“野”性美,索溪峪的特点更突出了。
二、同一景物不同阶段进行比较。
此类比较有助于看清景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如《爬山虎的脚》在写叶子时这样写色彩变化:“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嫩绿的。
”在写“脚”时着重写形状的变化:“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这是刚长出来的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的脚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六七根细
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这祥描述,清晰明了,你也很想去实地看一看了吧。
三、同一景物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这便于我们发现景物存在差异的原因。
《阿里山的云雾》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峰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
地方不同,条件不同,云雾就不同。
如此
细致入微的描写,读后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