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3

合集下载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知识导航]观察篇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有几种途径供你参考。

一、定点观察——三大步骤、两大注意定点观察的意思就是说锁定某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一个具体的景物或者某一个角落的景色。

定点观察要分为三大步骤:1.选择最佳视角。

选择你要描写的一角或一部分的景物,找一个最好的观察角度,确保将一切收入眼底,并且这一切可以呈现出最美的状态。

2.锁定中心景物。

我们要描写一幅画,不可以把这幅画中的每种事物都写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篇幅所限,没有主次和详略地描写景物也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无趣。

因此每幅图景都有最惹眼的中心景物,定点观察时先应抓住主体景物来进行描写,记住周围的景物只是陪衬。

3.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

每一个景物必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我们要抓住这个最显著的特点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描绘,其余的特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三大步骤是让我们的观察点从大到小,从一个角度——中心景物——中心特点,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虽然描写了苏州园林的几大特点,在写道每一个特点的时候,都是采用这样的步骤:1.先选择一个角度,比如说写苏州园林。

2.描写的中心景物——假山池沼;3.中心特点:因地制宜,浑然天成。

谈过三大步骤,我们要说说两大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注意什么?1.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景物是多彩多姿的,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既要注意形貌,也要注意颜色等等。

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要写出色香味俱全的文章通常都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各个感觉去感知景物的美好,比如《荷塘夜色》,朱自清写了荷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用各种感觉器官把荷花写得风姿卓绝。

二、移步换景观察——两种方式、空间顺序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定点观察往往不能窥知事物全貌,要想全面、整体地写景,还须用“移步换景”法观察。

“移步换景”观察有下面两种方式:1、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

2018-2019年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教案3篇

2018-2019年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教案3篇

写作《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教案3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独家见解]:知识短文中提到“我们观察和描写一个事物,要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发现并表现它的特点。

”这里的“不同角度,各个方面”。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把握,成为我们写好一个事物的关键点。

因为只有真正面对事物,才能看清了解到其特点。

而我们这个大千世界,事物以它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子。

它不是只有一个平面的、静止的状态展现于我们眼前。

一个优秀的作家或者文学大师往往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描绘事物的特征,尽量呈现于读者面前事物的多样性及其特质。

我称这些作家或大师为走在时间前列,站在宇宙空间,俯视人类灵魂的文艺先驱。

剖析他们观察、描写事物的角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物理学观察;大致以时间为纵轴,空间为横轴。

把事物放在这样一个时间纵横、空间开放的范围内,全方位观察,视角周全,令人叹为观止!另一类为人文学观察;把客观事物与人文精神联系起来,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角度新颖,集聚思辩。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

那几幅春景图就体现了这两类事物观察的方法。

那草是刚刚从地里钻出来的,那花怒放盛开着(只有江南此时见此景),那风软软地和煦地吹着,那雨是细细的、密密的斜织着。

处处预示着早春的迹象。

空间安排,从地上的草往上到盛开的花,再到空中的风,云中的雨。

乃至半空中的风筝。

展现的是物理学观察法。

只有快到文章结尾处,那一小幅迎春图,人的活动出现。

才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升到“一年之际在于春”,春给人们的启示,美丽、希望、活力,最终完成由景到情,再到理的人文逻辑。

[体验]:看看下面两篇短文是通过什么样的观察法描写事物的?1.灰天上透出些红色,地与远树显得更黑了;红色渐渐的与灰色融调起来,有的地方成为灰紫的,有的地方特别的红,而大部分的天色是葡萄灰的。

又待了一会儿,红中透出明亮的金黄来,各种颜色都露出些光;忽然,一切东西都非常的清楚了。

跟着,东方的早霞变成一片深红,头上的天显出兰色。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层次感
注意景物的远近、主次, 形成空间感。
景物的特点与表现
自然景物
山、水、花、木等,表现 其自然美。
人文景观
建筑、园林、雕塑等,反 映文化与历史。
情感表达
通过景物寄托情感,表达 个人感悟。
03
教学过程
导入
01 02 03 04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描写 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 关注,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其人文 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 养其良好的文化素养。
02
写作实践
01
总结词:写作指导
02
详细描述:指导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转化为文字,教授他们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03
总结词:写作练习
04
详细描述: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景物进行描写,要 求他们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评价与反馈
总结词:作品展示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和老师 给予评价和建议。
课程主题,激发他们对景物描写的兴趣和好奇心。 总结词:回顾知识
详细描述:回顾之前学过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为新课做准备。
观察与讨论
总结词:指导观察 总结词:小组讨论
详细描述: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景物的特点,如色彩、形 态、声音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详细描述: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和感受,互相启发和补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描写景物教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描写景物教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一段,分别用“碧绿”“紫红”来形容菜畦、皂荚树的色彩,写出春天“菜畦”、“皂荚树”的特点,展示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作者描写黄蜂的形态,用形容词“肥胖的”“叫天子”的形态用轻捷,模拟它飞的动作,用动词“窜”,叫天子见到人吃惊,迅疾飞跑的动作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作者让我们看到了百草园多姿多彩和神奇有趣。要学会调动各种感官]
A、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音响、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B、注意把握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事物的特点。
(比较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如何抓住特点进行景物描写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二、比较景物描写语段
比较一
秋夜(一)天黑了,景物都消失在黑暗之中,除了远远近近、明明暗暗的灯光,别的似乎都从你周围消失了。
秋夜(二)初秋的夜晚是寂静的,虽然有几只秋虫在“唧唧”地叫,但那也只能衬托出夜的寂静。秋庄稼,那些高粱啦、玉米啦、满身撒满露珠,发散出润湿清新的气息,只听见它们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方法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教学反思
这次的作文质量不是很高,有一部分同学抄袭。
[觉得同样是写雨,选段(一)抓住了最主要的特征春雨多、细、密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选段(二)写出了雨的狂暴、肆虐。要根据情感和写作目的的需要]
比较五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写作《描写景物》课件-语文版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写作《描写景物》课件-语文版
• 抓住了“黑”的特征,但忽略了“秋”的特色,显得平常、 苍白,看不出“秋夜”与“春夜”“夏夜”和“冬夜”有 什么不同。
• B. 初秋的夜晚是寂静的,虽然有几只秋虫在 “唧唧”地叫,但那也只能衬托出夜的寂静。秋 庄稼,那些高粱啦、玉米啦、满身撒满露珠,发 散出润湿清新的气息,只听见它们“咯吧咯吧” 拔节的声音。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课外延伸
1、联系生活、学习,说说熟能生巧 的事例。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写出了春雨多、细、密的特点]
雨景
• B 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 联成一处,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 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 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 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 扯天扯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 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 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 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 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 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抓 住山和水两个不同的景物表现 “温晴”这一特点。写山,先写 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 下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
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 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 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已够苦了, 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 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 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 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 季。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教学案3: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精品】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教学案3: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精品】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设计人:夏国余一、学情分析:相对于记叙类,说明类学生写作难度较大。

教情分析:本单元是介绍国内外建筑艺术的说明文单元。

介绍建筑物首先要准确把握它的特点,这就离不开仔细观察,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

其次,在介绍时还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杂乱无章,可以让学生从本单元的课文中体会说明的顺序。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来写。

指导学生揣摩语言,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训练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说明。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说明描写事物。

三、训练重点(难点):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及说明方法的运用。

四、训练流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鲁迅问许广平:我们所住的玻璃窗的房子屋顶是什么样的?三天后,许广平复信中说:“那房子的屋顶,大体是平的,暗黑色的。

这是保存国粹一样,带有旧式的建筑物。

它的内部,则也可以说是神秘的苦闷的象征。

靠南有门,但因隔了一间过道的房子,所以显得很暗,左右也不十分光亮。

独在前面--北--有一大片玻璃,就好像号筒口。

”许广平也出一题问鲁迅:“我的寝室的天花板有什么?”鲁迅也很快做出了回答。

上面的事例说明:对事物的描绘,要注意观察。

(二)围绕重点,讨论交流学生阅读短文,学习理论知识。

交流阅读后所获得的知识,讨论明确:观察和描写一座建筑物,要努力从不同角度、各个方面发现并表现它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要选好观察点。

观察点就是作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

小结:观察是写作的第一基石。

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好下笔。

……此后要创作,第一需观察。

--鲁迅重点之一:特点要“明”1.温故知新(1)《巍巍中山陵》一文抓住中山陵的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一特点?(2)明确:巍巍:地理环境,具体位置,修建过程,群体规模。

师总结:抓住特点,从多角度多方面观察和描写事物。

方法一:围绕中心法2.牛刀小试(1)出示学校图片,讨论:如果要你介绍,你抓住它什么特点,从哪几方面去介绍呢?(2)生展示介绍,师生点评。

景物描写作文教案

景物描写作文教案

景物描写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景物描写的概念与作用2.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3. 景物描写的练习与指导4. 优秀景物描写作文赏析5. 学生作文实践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景物描写的概念与作用(第1-2课时)1.1 讲解景物描写的定义和特点1.2 分析景物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第3-4课时)2.1 直观描写:颜色、形状、声音等2.2 抽象描写:氛围、情感、象征等2.3 动态描写:变化、发展、运动等2.4 静态描写:稳定、静谧、宁静等3. 景物描写的练习与指导(第5-6课时)3.1 户外观察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公园等场所的景物,并进行描绘3.2 创作练习:以某一景物为主题,进行景物描写的创作4. 优秀景物描写作文赏析(第7课时)4.1 选取优秀的景物描写作文进行赏析4.2 分析作文中的优点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借鉴5. 学生作文实践与评价(第8-9课时)5.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景物描写的作文创作5.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3. 学生的作文在表达方式和创新能力上有所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景物描写的概念、方法和技巧等。

2. 优秀作文素材:用于分析和借鉴的优秀景物描写作文。

3. 学生作文样本:用于评价和指导学生的作文。

4. 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景物。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景物描写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描述一个景物,其他组成员猜猜是哪个景物。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景物描写。

2. 景物描写接力赛: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篇景物描写的作文。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大纲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大纲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大纲第一章:教案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第二章:观察景物的基本要素视觉元素空间关系光影效果色彩运用第三章:观察景物的技巧与方法观察角度的选择观察细节的重要性观察与描述的平衡观察的深度与广度第四章:描写景物的方法与技巧文字描述的生动性感官描写的运用比喻与拟人的运用描述的层次性与连贯性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经典景物描写案例分析学生景物描写作品展示与分析景物描写实践作业布置与指导第六章:景物描写的语言表达词汇的选择与运用句式的变化与创新语言风格与语气的把握修辞手法的运用与示范第七章:观察与描写的实践训练户外观察练习室内观察练习景物摄影与绘画的结合第八章: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景物描写讨论景物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分析景物描写在广告、电影等领域的应用学生作品讨论与反馈第九章:景物描写的创意与拓展创新观察与描写的方式融合不同艺术形式进行景物描写利用科技工具进行景物描写探索景物描写的新领域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感悟与体会展望未来景物描写的学习与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观察景物的基本要素补充说明: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识别和描述景物中的视觉元素,如形状、线条、质感等;理解空间关系在景物描写中的重要性,如前后、远近、上下等;掌握光影效果对景物氛围的影响,如阳光、阴影、反射等;探索色彩运用对景物情绪的表达,如暖色调、冷色调等。

重点环节二:观察景物的技巧与方法补充说明: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如高角度、低角度等;强调观察细节在描写景物中的作用,如植物的纹理、建筑的装饰等;平衡观察与描述的关系,避免过于冗长或简略的描写;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以增加描写的深度和广度。

重点环节三:描写景物的方法与技巧补充说明:通过示例和练习,提升学生用文字描述景物的能力,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指导学生运用感官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增加描写的真实感;介绍比喻与拟人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应用,如将景物比作人、动物等;强调描述的层次性和连贯性,使描写有条理、流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3
导读:七年级作文导学(七)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训练点: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训练目标:学会观察生活,初步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

训练重点: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训练题目: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篇文章。

参考题:(1)学校百草园(2)建湖外滩(3)希望广场
课前准备:打印教案、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训练时数:二课时
教学策略:课前布置学生选择一处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收集写作素材。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示例分析和引导合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绘景物的一般方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质疑和探究,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形成清晰的作文思路。

导写过程:
一、导入激趣
只要提到百草园,同学们都会想到鲁迅笔下的“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何首乌”,“碧绿的菜畦”。

为什么名家能把看似平常的景物写得如此优美,让人赞不绝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147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解决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四种:
(a)定点观景。

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

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
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我们刚刚读过的第四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秋天,“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朱自清在《春》中表现了南方春风温暖、和煦的特点,而林斤澜的《春风》则绘出了北方春风的粗犷、壮美。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

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

[5]融情于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

朱自清在《春》中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峡》表现了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

三、赏析品评
花园秋晨
清晨,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偶尔从园里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我不觉向小花园走去。

花园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像一层薄纱,把花草树木都笼罩住了。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有点儿清凉,有点湿润,仿佛早晨的一
切都融化在这空气里了。

初升的太阳在园里洒下了一层金辉,树叶上、花瓣上,晶莹欲滴的露珠闪闪熠熠。

我不禁被这动人的景色所吸引,颇有兴致地打量起这个早已熟悉的小花园来。

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四季常绿的冬青,翠绿翠绿的,给花园镶上了一道绿边,又恰似给花园扎上了一条绿色绸缎的蝴蝶结。

绿得嫩,绿得翠,绿得浓……好似一条绿色的小河,潺潺流淌。

在花园的南面,种着好多黄扬。

那是绿色的瓜子黄杨。

顾名思义,就是叶子像瓜子的黄扬。

也正是因为这个,人们常常把它和冬青混为一体。

经过园丁的精心修剪,这些黄杨显得十分美观、整齐,有球形的,也有圆锥形的。

在花园的东边,放着四盆睡莲。

那是几个褐色的大瓷缸,缸壁上雕刻着龙凤呈祥、翩翩浮莲的精美图案。

缸里盛着一坛明净如镜的清水,一朵朵嫩绿色的睡莲轻盈而又悠然地漂浮在水面上,很是可爱!瞧,那些莲叶既像小孩张开的手掌,娇滴滴的;又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静静地躺着。

这时,一条红色的小金鱼,悠闲地摇摆着尾巴,向水面游来;与此同时,顺着莲叶,一颗晶莹的露珠刚巧落在了水面上,圆一圈一圈地扩展开去,好看极了。

这可惊动了小金鱼,它扭转身子,头也不回地向水深处游去了……
在花园的西边儿,种着数十颗柏树。

它苍劲的躯干和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使人肃然起敬。

忽然,在一片浓绿之中,一大片常春藤闯入我的眼帘。

那枝条细长而柔软,攀附着花架爬得高高的。

虽已是秋天了,它的叶子却茂密地遮住了花园的一角,保护着它下面的花和草。

花园的正中是一块小草坪。

草坪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花坛,花坛的四周摆着两排月季。

月季开得真旺,淡红的花瓣随风微微颤动,好像每片花瓣都各有自己的生命。

这时,我看见了一株黄色月季。

听爸爸说过,黄色月季是非常名贵的。

俗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

今日一见,果然不假,那嫩黄色的花瓣,沐浴着阳光,闪耀着象牙般的光泽,在绿叶花丛中,亭亭玉立,高傲地昂着头,似乎不屑光顾别人一眼。

合作探究:本文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
你认为有哪些佳词妙句值得学习?
四、亮出你自己
请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写景的方法)
参考题目:(1)学校百草园(2)建湖外滩(3)希望广场
学生结合课前的观察,自主选择以上探讨的方法,构思全文,五分钟后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思路,全班交流。

五、拟稿誊抄
板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方法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