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钠的几种化合物 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第二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C.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D.Na2O2与CO2或H2O反应后,固体质量都将增大【答案】D【解析】Na2O2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CO3,A项错误;Na2O2与水反应时,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项错误;Na2O2属于过氧化物,而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根据两反应中固体成分的变化:Na2O2Na2CO3、Na2O22NaOH可知,D项正确。

2.下列对于Na2O、Na2O2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A.Na2O2、Na2O都是钠的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Na2O、Na2O2都是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C.Na2O2在和CO2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Na2O2、Na2O均可做供氧剂【答案】C【解析】Na2O2与水反应时除了生成碱外,还生成了O2,故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项错;Na2O2是淡黄色固体,故B项错;Na2O2与CO2反应时,是Na2O2中的氧元素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C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Na2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故C 项正确;Na2O在反应中无氧气产生,不能做供氧剂,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颜六色的焰火是物质本身燃烧的颜色B.氢气、硫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颜色,这也是焰色反应C.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则可证明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只含有K+D.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元素灼烧时所具有的特殊颜色,是物理变化【答案】D【解析】焰色反应是某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使火焰所具有的特殊颜色,A、B 错误。

C中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的紫色可掩蔽其他焰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K+,C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一)20202021学年新)解析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一)20202021学年新)解析版)

第二单元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一)一、基础巩固1.对氨碱法(索氏)和联合制碱法(侯氏)对比分析,错误的是()A.产品完全相同B.生产NaHCO3的反应原理相同C.食盐利用率不同D.都循环利用了CO2【答案】A【解析】A.氨碱法其化学反应原理是: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NH4Cl,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相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氨碱法可能的副产物为氯化钙,联合制碱法可能的副产物氯化铵,产品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B.由A分析可知,生产NaHCO3的反应原理,都是形成碳酸氢钠沉淀,故B正确;C.氨碱法的最大缺点还在于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72%~74%;联合制碱法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故C正确;D.氨碱法循环物质:氨气、二氧化碳,联合制碱法循环物质:氯化钠,二氧化碳,都循环利用了CO2,故D正确;故选:A。

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于“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主反应的原理相同B.二氧化碳来源不同C.都有氨的循环利用D.都具有一定局限性【答案】C【解析】①氨碱法: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工艺中产生大量CaCl2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②联合制碱法:以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来自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联合制碱法的原理为: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③联合制碱法中CO2来源于石灰石煅烧,氨碱法中CO2的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

高考化学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解析版)

高考化学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解析版)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考情分析】1.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了解碱金属及焰色反应。

【核心素养分析】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能从钠的原子结构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微观结构理解其性质,领悟结构决定性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方案,并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得出相关结论。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钠与碱金属 一、钠的性质及应用 1.钠的物理性质2.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Na ―――――――――→O 2、Cl 2、H 2O 、H +等失去e-Na +(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应O 2⎩⎪⎨⎪⎧常温:4Na +O 2===2Na 2O加热:2Na +O 2=====△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 (2)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3)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特别提醒】Na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先酸后水。

(4)与盐的反应△Na与盐反应的原理△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分析方法第一步: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第二步:生成的NaOH如果能与溶质反应,则发生的是NaOH与溶质的复分解反应。

(5)与羟基化合物的反应2Na+2C2H5OH―→2C2H5ONa+H2↑(6)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因此,钠久置在空气中,最终变成Na 2CO 3粉末。

3.钠的制取及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通电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钠的用途(1)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2)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3)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第08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解析版)

第08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练习)(解析版)

第08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模拟精练+真题演练)1.(2023·广东汕头·统考二模)某实验小组模拟并改进侯氏制碱法制备3NaHCO ,下列有关连接方式正确的是A .a→d→e→b→c→f→gB .a→b→c→d→e→f→gC .a→c→b→d→e→g→fD .a→f→g→c→b→d→e【答案】A【解析】制备3NaHCO 的具体过程为先制备2CO ,再除去杂质HCl ,然后将纯净的2CO 通入饱和氨盐溶液中制得3NaHCO ,最后用NaOH 溶液处理多余的2CO ,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e→b→c→f→g ,故A 正确;故选:A 。

2.(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关于实验室保存试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 B .液溴以少量水液封后用橡胶塞塞紧瓶口 C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使用玻璃塞 D .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答案】B【解析】A .钠密度大于煤油,与煤油不反应,所以金属钠在煤油中密封保存可以隔绝空气,故A 正确;B .溴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会分层,最下层是液溴,上层是溴水,能达到液封的目的,但溴具有氧化性,会腐蚀橡胶塞,不能用橡胶塞塞紧瓶口,故B 错误;C .氢氧化钠可腐蚀玻璃,与玻璃中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物质硅酸钠溶液,导致玻璃瓶打不开,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盛放,可以用带有橡胶塞的试剂瓶中盛放,故C 正确;D .浓硝酸见光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D 正确;故选B 。

3.(2023·上海嘉定·统考二模)一定条件下,下列金属中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并产生金属氧化物的是 A .钾 B .镁C .铁D .铜【答案】C【解析】A. 钾和水反应生成KOH 和氢气,故A 不选;B. 加热条件下,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故B不选;C. 加热条件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C选;D. 铜和水不反应,故D不选。

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化学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详细答案一、钠及其化合物1.现有金属单质A、B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D、E、F、G,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乙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金属A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

②红褐色沉淀C与物质E反应__________。

③F与黄绿色气体乙反应_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吸收实验过程中的黄绿色气体乙,写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该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

(3)将G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会产生一种红褐色的液体。

你认为该液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______之间,验证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Cl2 FeCl2 2Na+2H2O=2Na++2OH﹣+H2↑ Fe(OH)3+3H+=Fe3++3H2O2Fe2++Cl2=2Fe3++2Cl﹣ Cl2+2OH﹣=Cl﹣+ClO﹣+H2O 1~100nm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解析】【分析】金属A是食盐中的元素为Na元素,Na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黄绿色气体乙为Cl2,则与Cl2反应的气体甲为H2,丙为HCl,物质E为盐酸,金属A与水反应生成的D为NaOH,盐酸与金属B反应,生成的产物F和气体甲为氢气,金属B与氯气反应生成的G与D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金属B为变价金属,应为Fe,所以F为FeCl2,G为FeCl3,C为Fe(OH)3,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食盐中的金属元素是Na,所以金属A是Na,Na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黄绿色气体乙为Cl2,与Cl2反应的气体甲为H2,丙为HCl,物质E为盐酸,金属A与水反应生成的D为NaOH,盐酸与金属B反应,生成产物F和气体甲为氢气,金属B与氯气反应生成的G与D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金属B为变价金属,应为Fe,所以F为FeCl2,G为FeCl3,C 为Fe(OH)3。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二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 焰色试验 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二课时 钠的几种化合物 焰色试验 含答案

第二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学习目标:1.了解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熟悉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用焰色试验鉴别K+、Na+等。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热稳定性a .Na 2CO 3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Na 2CO 3·10H 2O 易风化。

b .NaHCO 3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a .Na 2CO 3: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b .NaHCO 3: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3)与碱(氢氧化钠)反应a .Na 2CO 3:与NaOH 不反应;b .NaHCO 3:NaHCO 3+NaOH===Na 2CO 3+H 2O 。

4)相互转化Na 2CO 3③CO 2+H 2O①固(加热)②液(NaOH )NaHCO 3 ③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3)用途①碳酸钠: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②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以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3.焰色试验(1)概念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化学上把这样的定性分析操作称为焰色试验。

(2)操作步骤(3)几种金属的焰色Na:黄色,K:紫色(观察时透过蓝色钴玻璃)。

(4)应用①焰色反应在化学上常用于金属元素的鉴别。

②利用焰色试验制造节日烟花。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每次焰色试验后都要用稀盐酸清洗铂丝()(2)Na2O和Na2O2都是碱性氧化物()(3)焰色试验是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灼烧时,所有金属或金属阳离子均有焰色()(4)将Na2O2加入石蕊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蓝色()(5)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前者小()[答案](1)√(2)×(3)×(4)×(5)√2.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B.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强度:NaHCO3>Na2CO3C.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NaHCO3<Na2CO3D.等物质的量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的物质的量:NaHCO3<Na2CO3[解析]A项,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不易分解,正确;B 项,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更剧烈,正确;C项,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确;D项,两者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的物质的量相等,错误。

高中化学--钠的几种化合物 练习(解析版)

高中化学--钠的几种化合物 练习(解析版)

高中化学--钠的几种化合物 练习1.(浙江省高一期末)为测定Na 2CO 3和NaHCO 3固体混合物样品的组成,称取四份质量均为2.96g 的固体溶于水,分别往四份溶液中逐滴加入不同体积1.00mol·L -1的盐酸,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和收集到CO 2气体的体积(忽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气体体积均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如表所示:...A .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3+H +=HCO -3B .实验2溶液中,含有NaCl 、Na 2CO 3和NaHCO 3三种溶质C .实验3和实验4蒸干溶液所得固体一定是NaClD .原固体混合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答案】B【解析】【分析】Na 2CO 3和NaHCO 3固体混合物中滴加盐酸,开始没有气体生成,发生的反应为CO 2-3+H +=HCO -3,再加盐酸,开始有气体生成,发生的反应为HCO -3+ H +=CO 2↑+H 2O,由表格可知,气体体积为672mL 时反应结束。

【详解】A .根据分析,实验1中尚未出现气体,故发生的反应为CO 2-3+H +=HCO -3,A 正确,不选; B .实验2已经开始生成气体,溶液中没有Na 2CO 3,B 错误,符合题意;C .通过表格中生成的气体量,可以推断实验3和实验4已经反应完,溶液中有NaCl 和HCl,蒸干后只剩NaCl,C 正确,不选;D .设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x,NaHCO 3的物质的量为y,672mlCO 2的物质的量为0.672L =0.03mol 22.4L /mol,根据题意可得 0.03mol 10684 2.96g x y x y +=⎧⎨+=⎩,解得0.02mol 0.01mol x y =⎧⎨=⎩,故Na 2CO 3和Na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正确,不选;故选B 。

2.(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一月考)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233Na CO O NaHCB .2Na O 与22Na O 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C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22Na O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答案】B【解析】A .NaHCO 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发生2NaHCO 3Na 2CO 3+H 2O+CO 2↑,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正确;B .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C .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且碳酸氢钠的碱性较弱,对胃壁的刺激作用较小,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正确;D .Na 2O 2中阴离子为O 22-,Na 2O 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正确;故选B 。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培优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培优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基 础 达 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团棉花包裹少量过氧化钠放在石棉网上,将CO 2气体缓缓通入棉花中的过氧化钠上,棉花很快燃烧起来,实验分析可知,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C )A .反应生成的O 2有利于棉花燃烧B .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放热C .CO 2对棉花燃烧起助燃作用D .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氧气具有助燃性,A 项正确;棉花燃烧是因为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B 项正确;CO 2不支持燃烧,对棉花燃烧不能起助燃作用,C 项错误;过氧化钠与CO 2反应过程中有氧气产生,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正确。

2.下列物质或溶液不能与CO 2反应的是( B )A .Na 2O 2B .CaCl 2溶液C .NaOH 溶液D .Na 2CO 2溶液 解析:过氧化钠和CO 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因碳酸酸性比盐酸弱,则CO 2与CaCl 2溶液不反应;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 2CO 3和H 2O ;Na 2CO 3溶液与CO 2反应生成NaHCO 3,故选B 。

3.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NaHCO 3作发泡剂,因为它( C )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碳酸钠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③④ 解析:由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可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Na 2CO 3、水和CO 2气体,生成的气体在面团里形成大量气泡,使得面包变得松软,故选C 。

4.向含有HCO -3、CO 2-3、NO -3、Na +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 2O 2后,下列离子的浓度减小的是( A )A .HCO -3B .CO 2-3C .NO -3D .Na +解析:由于2Na 2O 2+2H 2O===4NaOH +O 2↑,HCO -3可与OH -发生反应HCO -3+OH-===CO 2-3+H 2O ,因此HCO -3的浓度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钠的几种化合物练习1.(广东省高一期末)下列关于Na2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碱性氧化物B.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C.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D.向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答案】A【解析】A.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碱性氧化物,Na2O2还会产生氧气,故A说法错误;B.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说法正确; C.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产生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故C说法正确; D.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产生碱性物质,滴加酚酞变红,但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溶液褪色,D说法正确;答案选A。

2.(山东省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2的是()A.Na2O2B.CaO C.KF D.NaHCO3【答案】AO,阳离子为Na+,所以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比为1:2,故【解析】A.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2-2A符合题意;B.CaO中阴离子为O2-,阳离子为Ca2+,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1,故B不符合题意;C.KF中阴离子为Fˉ,阳离子为K+,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1,故C不符合题意;HCO,阳离子为Na+,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1,故D不符合题意; D.NaHCO3中阴离子为-3综上所述答案为A。

3.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时,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状况时放出的CO2体积相同B.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时,跟足量的盐酸反应,所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相同C.它们的质量相等时,在水中电离出相同数目的Na+D.它们的质量相等时,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物质的量相等的CO2【解析】A.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时,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反应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体积相同,故A正确;B.根据Na元素守恒,物质的量相等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后都生成NaCl,则碳酸钠消耗的盐酸多,故B错误;C.Na2CO3=2Na++CO32−,NaHCO3=Na++HCO3−,设它们的质量相等时都是1g,物质的量分别为:1g106g/mol和1g84g/mol,在水中电离出的Na+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g21=mol106g/mol53和1g1=mol84g/mol84,数目不同,故C错误;D.它们的质量相等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摩尔质量不相等,它们的物质的量不相等,与足量盐酸反应后都生成二氧化碳,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D错误;答案选A。

4.(山东省高一期中)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CO2气体(HCl),饱和NaHCO3溶液B.Na2CO3固体(NaHCO3),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C.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D.Na2CO3溶液(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不与碳酸氢钠反应,氯化氢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则加热法可除杂,故B正确;C.氧化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可除杂,故C正确;D.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NaOH,引入新杂质NaOH,故D错误;故答案为:D。

5.(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高一期末)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B.Na2O2、Na2CO3C.NaOH、Na2CO3D.Na2O2、NaOH、Na2CO3【解析】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2mol碳酸氢钠分解生成1mol Na2CO3、1mol CO2、1mol H2O,由2Na2O2+2CO2=2Na2CO3+O2可知,1mol CO2恰好与1mol Na2O2反应生成1mol Na2CO3,所以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Na2CO3,故选:A。

6.(吉林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教育局高一月考)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氨气B.制取碳酸氢钠C.分离碳酸氢钠D.干燥碳酸氢钠【答案】C【解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错误;B、气流方向错,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错误。

答案选C。

7.(安徽省太湖中学高一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A 观察Na与H2O反应的现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B 证明Na2O2与CO2是放热反应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C 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D 检验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SO4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再滴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答案】B【解析】A.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去表面煤油,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Na与H2O反应的现象,故A错误;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棉花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而燃烧,故B正确;C.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故C错误;D.若NaCl溶液中混有硫酸氢钠,滴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也会产生沉淀,故D错误;故答案为B。

8.(安徽省太湖中学高一期末)向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O2通入量的不同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

若向M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有下列图示四种情况(不计CO2的溶解),则下列对应图形的判断正确的是()A.含有两种溶质B.只含有一种溶质C.只含有碳酸钠D .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答案】C【解析】CO 2与NaOH 反应为①CO 2+NaOH=NaHCO 3,②CO 2+2NaOH=Na 2CO 3+H 2O ,当()()2n CO n NaOH ≥1,反应按①进行,等于1时,CO 2、NaOH 恰好反应生成NaHCO 3;大于1时,生成NaHCO 3,CO 2有剩余;当12<()()2n CO n NaOH <1,反应按①②进行,CO 2、NaOH 反应,无剩余,生成物为NaHCO 3、Na 2CO 3;当()()2n CO n NaOH ≤12,反应按②进行,等于12时,CO 2、NaOH 恰好反应生成Na 2CO 3;小于12时,生成Na 2CO 3,NaOH 有剩余;则 A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含有两种溶质,不论是Na 2CO 3、NaOH ,还是NaHCO 3、Na 2CO 3,滴加盐酸都不能立即产生气体,选项A 错误;B .①当溶质为Na 2CO 3时,不能立即产生气体,滴加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盐酸体积等于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盐酸体积,产生的气体体积V (CO 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 (HCl )的关系为;②当溶质为NaHCO 3时,滴加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立即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体积V (CO 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 (HCl )的关系为,选项B 错误;C .由B 中分析可知,只含一种溶质,当溶质为Na 2CO 3时,产生的气体体积V (CO 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选项C正确;D.M含有Na2CO3和NaHCO3,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消耗盐酸体积小于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盐酸体积,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l)的关系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9.(定远县民族学校高一月考)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

(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mol·L-1盐酸、6mol·L-1硫酸和蒸馏水)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________(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mol·L-1盐酸(2)除去气体中的HCl 干燥气体吸收装置D中反应剩余的CO2(3)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4)78%【解析】【分析】实验的目的是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其中杂质为Na2O;根据所给装置,本实验中是要通过测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Na2O2反应生成的氧气的量来确定样品中过氧化钠的量,所以首先在装置A中利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之后用浓硫酸进行干燥,然后在装置D中CO2和Na2O2反应生成氧气,用碱石灰吸收未反应的CO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测定生成的氧气的体积。

【详解】(1)装置A的目的是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所以装置A中液体试剂为盐酸;(2)装置B可以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C干燥气体;装置E 中的碱石灰吸收未反应的CO2,避免对氧气体积的测定产生影响;(3)装置D中为CO2和Na2O2、Na2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Na2O+CO2=Na2CO3;(4)生成的氧气体积为224mL,物质的量为0.224L22.4L/mol=0.0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样品中Na2O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样品的纯度为78g/mol0.02mol100%2.0g⨯⨯=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