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说课稿(第1课时)

黄土高原说课稿(第1课时)
黄土高原说课稿(第1课时)

黄土高原说课稿(第1课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我是来自杨柳初级中学郝峰,我校承担并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探究式的研究”。该课题通过了市教研室的结题验收。

该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以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学习实情,立足于农村教学中学校存在的硬件不知,教师业务能力不强,学生获取知识面的渠道匮乏等问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案:学生学习的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以及独学、对学、群学的内容和步骤。

导案:教师导学的方案。根据学情,在学案基础上增删教学内容预设导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练案: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的方案。含达标练习和拓展练习

2、研究思想

20XX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服务社会的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为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济宁市教研室正在大力的开展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究,并且,在周围县市区,学案导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县地理教学也正为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而加以探究和摸索。正是基于考虑,我们选择了该课

题进行实验与研究。

3、研究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格独立、积极自主的一代新人。

4、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基本框架本课题探究的教学法是在地理学案教学中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组,然后在教师的科学导引下,利用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学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与生生互动交流、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并促使各层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现以星球版八年级教材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为例来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

二、黄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星球版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地貌景观,认识黄土高原的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能说说治理

的措施。

4.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了解主要煤矿的分布和煤炭输出与利用的方式【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案,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自主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小组合作完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需要加深的情况下,确定了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很难把握,确立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我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

这节课以\学案主导、学为主体、合作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学案引导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展示关于黄土高原的图片,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导入新课。全球最大的黄土区【新课教学】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填在学案的地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成因的介绍是通过学生动手演示来进行的,通过学生演示的方式来解答问题,明确了黄土的来,黄土特有的地貌景观,并参

照“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熟悉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形及成因”这段内容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更是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段内容的教学做一个铺垫。“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段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是本节课最主要的一部分,在时间安排上也是最多的。在教学时,将课程内容的顺序做了一些调整,以便让教学过程更为流畅。对于重点、难点的处理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一系列逐步深入的提问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呢(水土流失)”“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呢”“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危害”

2、对于难点问题“造成这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交流来得出结论,让他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来探讨新的问题,将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老师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明确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通过阅读泥沙黄河,悬河等图片,明确水土流失的后果。帮助学生理解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3、对于能源基地,可以让同学们阅读黄土高原的能源分布,明确有哪些资源,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伤痕累累的黄土高原,但是它也有让我们为之骄傲的地方,它被称为“乌金高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板书设计】: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黄土铺就的高原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成因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三、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1.生物措施2.工程措施四、我国的能源基地 1.主要煤矿有 2.能源输出方式有

三、科研感悟

通过多年的科研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与体会:选题很关键,所以要重视选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选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就是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研究方向,就决定着你的研究能取得丰硕成果,能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也便于成果的推广与拓展。否则不仅浪费精力,也浪费财力、物力,弄不好会半途而废。选对课题,还要注重起一个“好”名,让大家一看就喜欢,就放不下,就非想看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的过程和研究取得的成效。

要注重资料的积累。课题研究不仅要注重收集、整理资料,还应注重积累资料,要做个有心人,将平时的研究资料登记保存,这不仅关系到结题时资料丰富的程度,还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结论。有不少的课题研究者,平时做了

大量的工作,但就是不注重收集保存这些资料,以至于到结题时手忙脚乱,想要的资料没有,想找的资料也找不到,只好东拼西凑,甚至上网去搜集人家的现成资料,这些做法都是很不可取的。

要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课题研究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要将课题研究扎根于课堂教学的沃土中,只有这样,课题研究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一直提倡“教师既研究者,课堂既研究室”的科研理念,教师要用行动法去研究,即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者,也是研究者、探索者,要亲自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去探寻教育教学的规律,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课题研究要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成果要突出创新性。教育科研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的特点。因此,搞教育科研一要注重收集国内外、省内外、区域内外的教育教学前沿研究信息,紧紧跟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和前进步伐,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教育方针,熟悉当地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大家最关心、关注的问题中选择研究课题,你的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般活力,才会得到普遍认可;二要注重创新性,可以说,没有创新性,教育科研就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研究内容方法的创新,更应注重研究结果的创新。附件下载: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

到两个目的: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进行合作性学习,而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要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一定要熟记于心,在讲课时解决。这两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应该占去课堂教学一半多的时间。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师生集体交流,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学起于思”。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5.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

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

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②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

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③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④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总结、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因此,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重点。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询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需要加深的情况下,确定了以黄土高原的形成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运用PP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对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展开分析。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总结反思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2、教学程序

播放关于黄土高原一组图片,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一段图片将复杂的地理事物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去感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导入新课。

①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是这样做的。

A、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在地图上找到答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找学生在投影仪中找到,教师最后评议,鼓励学生。

②黄土高原成因

A、出示“黄土高原景观图”,提出第一个探讨问题,学生完成活动后,提出第二个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对“风成说”的探讨。

B、关于“风成说”的探讨。根据活动2我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依据学生回答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C、在获得对黄土高原的初步认识后,播放黄土高原形成视频,加深学生理解,突破本节课难点。

③水土流失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采用梯度质疑法逐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用逐步深入的提问达到让学生自己得出

水土流失原因的结论。

通过提问引出下一个问题。④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了初步了解后,把设计的目标逐步提高,分析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读图,设计三个有梯度的问题加深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归纳、讨论、交流后进行描述。教师最后总结。

课堂练习: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结束语: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同学们,让我们携

起手来,从身边小事做起,呵护生养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板书设计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成因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板书这样设计反映了教学要点,知识前后连贯和系统层次清晰。学生看起来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

69页活动1、2两题

作业既是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检验,同时又为下一节内容及其相关知识的解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巩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设计说明: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自学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采用学生独立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合作交流—读、探究—应用拓展”完成本课教

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收获,不爱动脑的学生乐于思考,学有所长的学生进一步提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我是来自杨柳初级中学郝峰,我校承担并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探究式的研究”。该课题通过了市教研室的结题验收。

该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以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学习实情,立足于农村教学中学校存在的硬件不知,教师业务能力不强,学生获取知识面的渠道匮乏等问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案:学生学习的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以及独学、对学、群学的内容和步骤。

导案:教师导学的方案。根据学情,在学案基础上增删教学内容预设导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练案: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的方案。含达标练习和拓展练习

2、研究思想

20XX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服务社会的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为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济宁市教研室正在大力的开展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究,并且,在周围县市区,学案导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县地理教学也正为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而加以探究和摸索。正是基于考虑,我们选择了该课

题进行实验与研究。

3、研究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格独立、积极自主的一代新人。

4、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基本框架本课题探究的教学法是在地理学案教学中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组,然后在教师的科学导引下,利用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学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与生生互动交流、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而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并促使各层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现以星球版八年级教材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为例来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

二、黄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星球版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地貌景观,认识黄土高原的的过渡性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能说说治理

的措施。

4.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了解主要煤矿的分布和煤炭输出与利用的方式【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案,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自主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小组合作完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需要加深的情况下,确定了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很难把握,确立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我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

这节课以\学案主导、学为主体、合作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学案引导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展示关于黄土高原的图片,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导入新课。全球最大的黄土区【新课教学】

1.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填在学案的地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成因的介绍是通过学生动手演示来进行的,通过学生演示的方式来解答问题,明确了黄土的来,黄土特有的地貌景观,并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 教学目标: 1.运用黄土高原的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图文资料,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图文资料,认识塬、墚、峁、川等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其地表特征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具有黄土风情的一些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

片是关于什么地方的?”学生回答(黄土高原),教师又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黄土风情的内容吗?”学生回答(窑洞、白羊肚手巾、信天游等)。教师说,你们对黄土高原有一些的了解了,那么你们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吗?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黄土高原,其看看神秘的黄土高原。 二、新授: 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图,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位置: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稍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范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教师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历史优势,为什么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相传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黄土高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读图说明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及危害 5.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重点、难点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3.读图说明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原因及危害 4.了解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方法。 教具准备地图挂图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讲述法 第一课时 一、学前指导 1、(导入新课)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 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25,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中找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 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水土 流失严重。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 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三、(合作探究) (1)疑点、难点、分歧点 读图6-29,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四、精讲释疑知识归纳总结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一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 关系。 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 原的形成。 4. 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 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 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正确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黄土高原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新课。 【揭示目标】 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 关系。 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 原的形成。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P23— 27,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将重点 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1. 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 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一 2. 地形特征: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地表 形成塬、梁、峁、川 等黄土地貌景观 3.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4. 主要河流:黄河 5. 文明摇篮:六七千年前出现原始农耕文明;四五千年前出现华夏文明;革命圣地 6. 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 7. 黄土成因: 【预习反馈】(略) 【合作探究】 一、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思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25活动) 1. 窑洞: 黄—高匣 的 边界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 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 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黄土高原第一课时.doc

教学设计

1.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 因。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文明的摇篮 1 ?读图6. 25,完成下列各题。 (1) 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脉、乌鞘岭。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归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 “ _____________ 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來的。 二、当堂训练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明确 学习 目标 学案 展示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在() A.嫄 B.梁 C.询 D. )\\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白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而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6.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上,又是省级行政区中心的一组是() A.兰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头

展示 达标 二、当堂训练 第三节世界黄土最大的堆积区一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总结 拓展 二、风吹来的黄土 布置作业:小论文《初识黄土高原》 巡视 独立完 成 鼓励学生勇于 展示自我,提 高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与抽 象、概括能力。 评价学生, 补充完善 小结 本节 所学 内容 系统知识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闻集中学刘广龙 课题:黄土高原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初二学生课时: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也是跨省区域中的第二个大的区域。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地形单元之一,作为地形单元在八年级上册我国的地形中已经接触过这部分知识,黄土高原以黄土广泛、深厚闻名于世,同时也以水土流失严重而著称。本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巨大危害,使学生感悟本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优势和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过四大高原的知识,已经知道黄土高原的名称,在地形图上又得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的地貌特征,具有很多感性认识。在学习世界地理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中生对于自己未知的区域,一般来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跨越的省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分析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结合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后果,培养学生的读 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设计理念 重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初中地理 人教八下6.3.1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随堂测验含解析)

1.黄土高原南抵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西至乌鞘岭,东起( B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脉 C.贺兰山 D.武夷山脉 解析:黄土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西至乌鞘岭,东起太行山,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平原。 2.下列省区中,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的有( C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解析:①为陕西省②为江西省③为宁夏回族自治区④为山西省⑤为辽宁省,黄土高原主要跨甘肃、宁夏、陕西、陕西等省区,因此选C。 3.读“聚落景观图”该民居主要分布在( D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解析: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 4.读“聚落景观图”,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C ) A.终年高温 B.终年低温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D.终年温和 解析: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而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冬暖夏凉。 5.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C ) A.信天游 B.窑洞 C.评弹 D.白羊肚手巾 解析: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 6.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C )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7.目前,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可信的一种假说是( C )A.水成说 B.冰成说 C.风成说 D.火山说 8.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 A ) A.黄土是从西北部的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B.黄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的 C.黄土不是吹来的,是原来就有的 D.黄土土质疏松,不适合种树 解析: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9.下列关于图中地形区(阴影区)地表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第六章 第三节黄土高原

课题: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学科:地理主备人:审核人: 年级:八年级课型:反馈+展示小主人姓名: 学习目标: 1.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 2.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东北三省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为,北部为,西倚。 2、中俄两国的分界河是,中朝两国的分界河是和。 3、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4、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二、探究新知: 知识要点Ⅰ: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看图6.25,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__ ,西至___________ ,北连________(大致以为界),南抵________。跨越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省区。 2、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园。

3、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如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西民歌。 知识要点Ⅱ:风吹来的黄土 1.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米。 2、看图6.29和图6.30,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3、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 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知识要点Ⅲ: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______ 。 2.读图6.3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黄土特性植被特点气候条件 人为因素﹡听好老师分配给各组展示任务,进行本组交流为班级展示做准备!﹡展示者要注意小老师的形象,倾听者要边听边想边记住要点,有不

黄土高原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 ③、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资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三种地貌景观:塬、墚、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唱歌曲《黄土高坡》,师你知道歌曲中唱的黄土高坡指的是我国的那 一个高原吗?对这个高原你知道多少?(学生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黄土高原。 二、合作学习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概况。同学们请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学生回答 1、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偏北) 师:同学们继续看图,由图例可知红色的虚线表示的是黄土高原的范围,请沿这虚线指出高原边缘的主要地物。找出本区主要跨越了那些省份,并在图上标出。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找到的请举手。 学生在书上找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主要省份有甘肃、宁夏、山西、陕西等)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间。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P91风吹来的黄土。黄土来源于中亚和蒙古的沙漠和戈壁。考考你:你知道在黄土高原形成中什么风向起主要作用吗?学生回答请看视频:“榆林地区的沙化现象”它是“风成说”的有力证明。 风吹来的高原地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图请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学生看图回答) 师:3、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是: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最典型的三种景观:塬、墚、峁。(注意字的书写)学生看图片和文字介绍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练习题人教版

黄土高原练习题 一.单选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建梯田,修挡土坝 B.毁林开荒,过垦过牧 C.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D.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发展旅游业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 2016 年10 月,纪念人民治理黄河70 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根治黄河,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在() A.上游的青藏高原B.中游的黄土高原 C.下游的华北平原D.河口的三角洲地带 4.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塔里木盆地在开发油气资源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环境破坏

B.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锐减 C.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D.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5.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污染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全球气候变暖 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孔”表明了长期的人类活动,已造成了当地严重的()A.水土流失B.湖泊萎缩C.凌汛危害D.城市化问题 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土质特征②气候特性③植被特性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以下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属于省内区域 B.黄土高原属于跨省区域 C.整个黄土高原位于山西省境内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下列行为中,符合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是() A.开垦荒地B.砍伐森林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10.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是() A.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B.改良盐碱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C.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D.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粮食生产 11.下列叙述不属于高原的地貌有() A.黄土坡B.黄土塬C.黄土峁D.黄土梁12.“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明黄土高原治理的根本是() A.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B.在沟里打坝淤地 C.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D.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质量检测(附答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学质量检测(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是() A. 云贵高原 B. 巴西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东非高原 读图,完成下列2-3题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形区是()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 3.该地形区突出的特征是() A. 冰川广布 B. 平坦开阔 C. 千沟万壑 D. 沼泽遍布 4.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图 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A. B. C. D. 5.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 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 C. 耕地面积减少 D. 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6.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③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④大力发展畜牧业.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读“黄河流域略图”和“黄土高原旱涝发生频率统计图”,回答下列7-9题。 7.有关祁连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B. 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C. 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 大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8.黄土高原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旱涝 C. 地震 D. 水土流失 9.下列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A. 缓坡修建梯田 B. 坡脚建挡土坝 C. 植树种草 D. 大面积开垦耕地 10.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塬、墚、峁黄土地貌分布广泛 B. 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 C. 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D. 自然灾害频繁,入地矛盾日益突出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及该地反坡梯田示意图,回答下列11-12题。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②降水稀少③植被覆盖率低④过度放牧⑤缓坡地建梯田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A. 修路采矿 B. 利于耕作 C. 保持水土 D. 修筑窑洞 1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练习

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②全部退耕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③陡坡地退耕 要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④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某地民歌歌词:“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儿难。一个在山上一个在那沟,拉不上话话儿招一招手。了的见那村村了不见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说的是() A.横断山区山高路远B.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C.塔里木盆地黄沙连天D.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3.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有关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1

A.B. C.D. 4.“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熔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 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 5.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完成下题。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 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西部边界D.④—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6.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7.读下图,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该山脉是我国1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该山脉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8.读下图,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省会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3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者:屈敏单位:安康市初级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继“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之后教材安排的第二个区域研究案列,目的是让学生在上一节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之后,研究黄土高原有别于其它区域的自然景观和特殊地理环境,不仅是教会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生态环境治理的方法,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半成熟、半幼稚,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做支柱的心理特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中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并在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归纳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课件,辅以读图分析、归纳、讲授法,化简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采用合作探究式,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知道黄土高原上中国文明的摇篮。3、能说出当地富有特色“黄土风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的法1、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当地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注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认识到各地的文化都与当地的环境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地表特征、水土流失的结果和原因。 认知过程: 导入:黄土高原地形图 活动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黄土高原包括了省、省和省的一部分。 3、黄土高原的主要成因是。 4、黄土高原的主要自然景观是、、。 活动2: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2、黄河高原属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地区,属于(干湿区),属于(温度带)。 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位于我国三大阶梯中的阶梯。 4、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为。 课堂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2、下列河流中,流经黄土高原的是:( ) A、塔里木河 B、长江 C、黄河 D、珠江 4、下列哪一个省区位于黄土高原:( ) A、山东 B、青海 C、陕西 D、江苏 5、与黄土高原相邻的平原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为暴雨 B、滥砍滥伐 C、人们修路、采矿等活动 D、过度开垦和放牧 7、风“吹来”的高原指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8、从地形上看,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方主要分布在:(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10、黄土高原所属的温度带主要是:(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寒温带 二、判断题: 1、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区。( )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知道黄土高原上中国文明的摇篮。 能说出当地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当地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注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认识到各地的文化都与当地的环境密切相关,培养全局考虑问题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 黄土文化、黄土的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的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讲解法、举例说明、资料分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提问:视频中所呈现的是什么地区的景观?(黄土高原)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去感受一下黄土的风情与文化。 二、新课学习 (一)文明的摇篮 说起黄土高原,你会想到什么? 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革命圣

地延安宝塔下的空洞;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1.位置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2.范围 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部分。 3.黄土文明的发源地 (1)为什么黄土高原能成为文明的发源地? 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2)曾经的辉煌 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 六七千年前,渭河平原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炎黄二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3)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这里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在坛中供奉的“五色土”中,黄土位居中央,体现了黄土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每年的清明节,这里会举办隆重的祭祀典礼。 拓展延伸: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 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

初中地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_黄土高原_地理 课题: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1.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省区。 2. 了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3 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知道其后果并找出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成因。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及治理。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大家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学生答信天游,黄土高坡)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板书) 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这张图用黄色突出了黄土高原,一方面让同学们认识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在脑子中建立印象;另一方面这张图突出了主题。 请同学们阅读P24 图6.25 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找出下列问题: 1、在图中描出黄土高原的边界。 2、从省区说明黄土高原的范围。 3、黄土地貌景观,通过黄土景观图展示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读图6.29,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明确:2 源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黄土川,它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 高原的特点:黄土高原的地表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 设计意图:图6.25 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是本节的一张重点图,这是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 这张图综合了黄土高原的范围、主要的边界、主要的地形和河流,图上的信息量挺大的,所以拆解成了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引导过程中突出“描范围—提信息”这两个读图的环节。 (板书)2、地貌 (过渡)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60 多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由来:风吹来的黄土 风成说 请同学们阅读P26“阅读材料”黄土“风成说”,了解风成说,找出黄土的来源地。 完成P27 活动题,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风成说”。增加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树立认识世界的科学观。 (过渡)黄土高原被厚厚的黄土覆盖,而黄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地貌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水土流失)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模拟实验:(为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把模拟实验搬进了课堂,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分析) ①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土壤) ②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植被) 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 ④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活动) 以及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生产活动)活动设计:组长提问检查,同桌互相提问检查,意在增加学生的监督与团结意识,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黄土高原(第1课时)

课题: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二次审核人: 环节活动内容我的 教案集备反思 学习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学习 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学习 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课堂学 (一) 创设情 境,明确 任务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 自主学 习,合作 探究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读图·析图 1.读图6-3-1-1,完成下列各题。 图6-3-1 (1)在图6-3-1-1中填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 2 ) 在图6-3-1-1中填出: 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 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 重。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习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 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6-3-4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三)展 示交流, 自主构 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探究·思考 读图6-3-1-2,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图6-3-2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和范围: (1)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2)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2.古代文明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_,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相传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 3.黄土风情: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1)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原因是黄土具有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开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是,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地貌景观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_ 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其中,黄土堆积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优秀教案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师: 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和资料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 3、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图及原因分析.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图片的分析和归纳.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 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

教师: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帮助同学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区) 活动一: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 学生:一一说出涉及到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个人以及小组之间回答,对表现好的给以表扬鼓励.) 教师讲解:黄土高原概况展示图片:黄土高原景观图. 学生:根据讲解和图片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对黄土高原的整体认识. 教师引导:积极鼓励思考快而正确的同学在班内展示成果.(倡导以强带弱,追求课堂效率.)教师:难怪美国记者斯诺在《 __》中写到:“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简单说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的特点. (增强印象,培养学生的数据能力,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