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共73页文档
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阶段
Ⅰ Ⅱ
大致 心理社 重要的 心理社会发展 年龄 会危机 关系 的重点
0~18 个月 18个 月~3 岁 3岁~ 6岁 6岁~ 12岁 信任对 不信任 自主对 怀疑 主动对 内疚 勤奋对 自卑 母亲 父母 得到 给予 支持 放手 做事(=追随) 模仿(=游戏) 完成事情 共同完成事情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社会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以及社 会规律制约的。 两类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它 们分别依赖于生物进化和人类发展的历史。 两种工具:物质生产工具和精神生产工具,后者即 心理工具,是指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与符号,它使 人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上升到高级心理机能。
2.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建构知
识;
3.注重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维果茨基(L.S. Vygotsky 1896-1934)
维果茨基的生平
维果茨基出生在莫斯科,是一位犹太人,父亲
是银行管理人员,母亲是教师。1917年毕业于莫斯
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原
Ⅲ Ⅳ
家庭基 本成员 邻居, 学校
阶 大致 心理社 段 年龄 会危机
Ⅴ Ⅵ Ⅶ Ⅷ
重要的 关系
心理社会 发展的重点
12~ 同一性对 同伴群体和领导 成为自己(或不能成 18岁 角色混乱 榜样 为自己)分享自我 成年 早期 成年 中期 亲密对 孤独 繁衍对 停滞 友伴、性伴侣及 在另一半那里迷失自 竞争与合作伙伴 我或找到自我 分工和共同承担 家务 “人生”、“我 的一生” 关照 实现自我 没有实现自我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3岁)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材共88页word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
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二、简述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
1.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之前,历史上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曾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对教育问题进行过论述。
这便是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中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学观点。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强调教育与灵魂(心理)的联系。
从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如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都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涉及了心理学。
2.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需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即科学的心理学体系、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人才。
这些条件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期已基本具备了。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心理详解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影响发展的因素 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学习者的社会经验可能会加速或阻碍其认识图式 的发展。 4、平衡化: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 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智力的本质: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 介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是主体对环境的 能动适应。 实现平衡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就是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认识活动的是一般机制,它使得认知 结构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认知发展阶段论 总结 以上四个阶段与阶段之间不是简单的量的差异,而存 在质的差异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而且不能 互换 每一行为模式源于前一阶段的结构,由前一阶段的结 构引出后阶段的结构。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并为后者 所取代 各个阶段不是截然的阶梯式,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 叉重叠。
• 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 • 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 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 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 科学。 • 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 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 出科学贡献奖。 • 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 心理联合会主席、第十四届国际心 理科学联盟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 。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 “译者前言”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不断的 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动作的重要性 认知结构的变化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涉及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图式(scheme,schema):动作的结构和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得到迁 移或概括。 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word版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注意以下四点: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他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的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③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但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
④学校中的教育和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但只有弄清楚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所以,教育心理学是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其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
2.你认为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个要素和3种活动过程)5种要素:学生:知识的主动吸纳者。
学生这一要素影响教育学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群体的差异和个体差异。
教师:学生学习的的促进者、设计者、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
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媒体: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行为的教学信息的媒体。
教学环境:学生所接触道德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物质和社会环境,前者指照明座位等。
而后者指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等。
3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把知识技能等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反思过程反映了教师的元认知能力。
三种过程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生心理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七)关于维果斯基理论的现代观点 2、支架 理论家们考虑到了提供给学生完成挑战性任务和活动的各种帮 助。支架经常用来指成人或其他更有能力的人提供的某种形式的指 导或结构,以使儿童能够完成他们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为了更好 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来思考怎么在新建一幢大楼时应用支架。支 架是一个外部结构,用来为工人提供支撑(例如他们站立的地方), 直到大楼本身足够稳固地支撑他们。当大楼稳固以后,支架就不必 要了,并且要逐渐拆除。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三)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最近发展区,他定义为“实际的发展 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 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 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果斯基认为教 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 学可以带动发展。由于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达到的水 平之间的差异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需要在一个动态评估环境中测查最近发 展区。
能会同时表现出两个相邻阶段的特征。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指机体的 成长,特别是 神经系统和内 分泌系统的发 展。
练习和经验指 个体对物体发 出动作过程中 练习和习得的 经验。
平衡化是指心理的成长, 包括儿童智慧的发展, 向着更加复杂和更加稳 定的组织水平前进的过 程,具有自我调节的意 义,是自我调节的平衡 机制。
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共73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教育心理学之心理共76页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教育心理学之心理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教育心理学2-学生心理课件

情绪调节
学生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
情绪表达
学生应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 情绪,以促进情感交流和沟通
。
情绪教育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发展 ,提供适当的情绪教育,帮助 学生建立健康的情绪状态。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学生应了解自己的优点 和不足,形成正确的自
我评价。
自我调节
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 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心理学2-学生心理课件
目录
• 学生心理概述 • 学生认知发展 • 学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学生个体差异 • 学生心理问题与干预
01 学生心理概述
学生心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生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 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方式。
特点
学生心理具有多样性、发展性和 差异性等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 和个体差异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 表现。
学生心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促进学习效果
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教师 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 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健全人格
关注学生心理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态 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
预防心理问题
了解学生心理有助于及时 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 题,预防心理障碍和行为 问题的发生。
学生在某些领域可能拥有特别的才能 或技能,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这些领 域的学习效果。
性别与文化背景差异
性别特征
男性和女性在学习方式和兴趣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生理和心理特征有 关。
文化背景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能在学习方式和观念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影响他 们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