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课堂达标训练题
最新历史提升初一同步训练《经济重心的南移》

最新历史提升初一同步训练《经济重心的南
移》
A.唐朝末年
B.五代时
C.北宋
时 D.南宋时 3.北宋时兴起后来成为著名
瓷都的是( ) A.邢窑 B.越窑
C.哥窑
D.景德镇 4.南宋最大的商业都
市是( )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日本的“日元” B.中国的“交子” C.美国的“美元”
6.黄河流域自古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而早期的南方地区却荒无人烟、经济落后,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联系以前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7. 观察我国各个时期货币的发展变化,说一说这种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完整版经济重心的的南移练习题

经济重心的的南移练习题1.下边表示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期间应当是A .东汉2.2010 年3月B .南朝C.隋朝D.南宋6 日,在两会上针对2009 年我国流动人口达 1.8 亿左右的问题,代表委员纷纷为实现流动人口各得其所建言献策。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批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 .加剧了南方的纷杂场面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使北方趋于寂静 D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3.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表示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体期间挨次是()A .魏晋期间、唐朝中后期、南宋B.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期间C.魏晋期间、南宋、唐朝中后期 D.南宋、魏晋期间、唐朝中后期4.2010 年 3 月 14 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提到,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宋史》中也曾记录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此理解最正确的选项是)A. 南方的人口超出北方B. 政治中心转移到北方C.南方是粮食主产区D.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5.以下语句中,反响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语言中。
”(唐·杜牧)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C. “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D. “无徽不能够镇。
”(明清·谚语)6.“苏湖熟,天下足”表示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表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有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类现象的主要原由是A. 南方人口增加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8.泰国香米在商场卖的特别火爆,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异品种占城稻,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A .越南B .泰国9.宋朝时,我国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C.新加坡 D .缅甸逐渐超出北方的原由有①南方战乱较少②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胜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10..在学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后,小明对宋朝外国贸易得以兴盛的原由进行了研究,此中最主要的原由是A .宋朝政府对外国贸易采纳激励政策C .外国人热中于中国贸易B .宋朝造船业发达D .沿海地区人民常年出海经商11..对宋朝经济现象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宋朝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B.宋朝是中国瓷器史上的绚烂时代,南宋流行的景德镇,发展成为有名的瓷都D.宋朝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2.. 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钱币,也是此刻市场上流通的纸币,以下对中国历史上最早纸币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B .产生的背景是商业的繁荣C .最早出此刻四川地区D .最早是由国家一致刊行的13.若是你是生活在宋朝期间的老百姓,那么你能够经历的生活场景有①江南地区的人们能够吃上占城稻②使用景德镇瓷器③在四川经商能够使用纸币④夜晚推行“宵禁”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14.若是有一位文物商人向你销售一件右图所示的冰裂纹瓷器,你推测一下该文物最有可能出自A. 唐朝的邢窑B. 宋朝的哥窑C.唐朝的越窑D. 北宋的景德镇15.宋朝时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城中的娱乐贸易场所叫A. 市B. 坊C.瓦子D.剧院16.以下我国古代的有名港口,发展成为元代最大的港口的是A. 广州B.泉州C.明州D.杭州17.宋朝和元代时,外国贸易特别发达,它们大批出口A. 丝织品和瓷器B. 瓷器和茶叶C.香料和象牙D. 丝织品和香料18..( 2009 年·江苏省扬州市)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说起“瓦舍”。
经济重心的南移跟踪练习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跟踪练习姓名:班级:一、填空题: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从唐朝中期至五代、宋朝,南方较少,许多中原人,带去了先进的和增加了大量的,加上南方优越,江南的经济从农业到手工业和商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
2.南方农业的发展:从引进的优良品种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跃居宋朝粮食产量的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
3.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丝织业: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的丝绸产量高;从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方面,浙江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和北宋兴起的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造船业:宋朝居世界,和是当时造船发达的港口。
4.南方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和,人口过百万的是南宋都城,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海外贸易发达:、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了加以管理。
货币使用:前期,地区出现了,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5.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最后完成时间是,标志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二、选择题:1.宋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乱较少B.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C.南方统治者大力扶持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宋朝时期的主要粮仓是()A.苏州和湖州B.苏州和杭州C.湖州和滨州D.杭州和湖州3.北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都是()A.越窑B.邢窑C.哥窑D.景德镇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我国()A.唐朝B.北宋C.五代D.南宋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A.唐朝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著名的造船中心和外贸港口是()A.苏州和湖州B.苏州和杭州C.泉州和广州D.上海和广州。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练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过关训练1一、单项选择题1.在两宋时期,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粮食作物是()A.玉米B.番薯C.马铃薯D.占城稻2.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是在()A.唐朝末年B.五代时C.北宋时D.南宋时3.北宋时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邢窑B.越窑C.哥窑D.景德镇4.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日本的“日元”B.中国的“交子”C.美国的“美元”D.英国的“英镑”二、读图与思考6.黄河流域自古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而早期的南方地区却荒无人烟、经济落后,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联系以前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7.观察我国各个时期货币的发展变化,说一说这种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论从史出8.“近年来,在日本博多港遗址附近,发现了宋代铜钱‘元丰通宝’和‘绍圣通宝’和大量宋代瓷器。
在韩国木浦附近海底,也发现一艘宋代沉船,打捞上七千多件物品,以瓷器居多。
在南洋一带,也发现了好几艘宋代沉船,其中一艘保存一千件中国瓷器。
此外,在斯里兰卡、西亚和非洲东海岸都有宋代的大量瓷器和铜钱出土。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参考答案一、二、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造成大量北方人南迁,他们给南方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加上南方气候比较湿润,社会比较安定等因素,加快了对南方的开发;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加上自然条件适合农作物生长,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7.①秦朝统一采用圆形方孔钱,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②唐朝铸造“开元通宝”在中国使用近300年,形状与秦的货币相似,由于全国通行,有利于唐朝经济的繁荣。
③北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便于携带的纸币,又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经济重心南移学案课堂训练题答案

一、课堂训练1.(2023·四川蓉城名校联盟)据图1,推动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图图1A.南方相对安定 B.政治中心始终在南方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中古跨朝代选择题;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精选)【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扇形图可知,长江流域人口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特别是1078年,即北宋后期,其人口比重占到了一半以上,充分说明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其人口比重也出现增多现象,故选C项;南方相对安定是人口向南迁移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在南宋之前,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排除B项;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历史史实,但其开发是一个过程,在南宋之前,南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排除D项。
【答案】C2.(2023·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二轮复习)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
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
据此可知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朝;文献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据材料“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可知国家政治中心的雕版印刷品不如杭州的,“蜀刻甲天下”,可知南方的印刷品高于北方,侧面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趋势,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品地区差别,而未涉及到毕昇改进印刷术,排除A项;“宋时蜀刻甲天下”,可知蜀刻精良,而未涉及到交子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南方雕版印刷品超过北方,而未涉及到程朱理学相关内容,排除D项。
【答案】B3.(2023·广东汕头)唐代有很多造船基地,主要分布在浙江的杭州、绍兴、临海、金华、湖州,江苏的镇江、常州、苏州、扬州,江西的九江、南昌,山东的登州,安徽的宣城,还有东南沿海的泉州、福州和广州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七下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随堂练习

经济重心的南移习题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20分)1.我国古代水稻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是在()A.宋朝B.隋朝C.五代D.唐朝2.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C.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的粮仓D.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不容易成熟3.北宋时,丝织品“冠名为天下”的是()A.蜀地B.海南岛C.景德镇D.江浙4.北宋时,朝廷用的丝绸绝大部分来自()A.江浙B.海南岛C.景德镇D.蜀地5.我国古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是在下列哪一时期()A.唐朝B.宋朝C.五代D.隋朝6.下列属于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的是()①扬州②登州③广州④泉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你认为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的主要原因是()A.宋朝造船业发达,使用指南针B.宋朝的农业发展快C.两宋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宋朝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8.世界上最早出现纸币的国家是()A.日本B.美国C.英国D.中国9.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广州B.开封C.泉州D.临安10.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的是()A.邢州B.越州C.浙江哥窑D.江西景德镇二、材料解析题(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 “这些货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请回答:(1)你认为材料1和材料2中提到的纸币最早会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2)它的产生有什么意义?三、问答题(6分)宋朝时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四、创新训练(10分)宋朝时由于携带金属货币很不方便,才出现了纸币。
想一想,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什么仍然使用金属货币?参考答案一、1.A 2.C 3.A 4.A 5.B 6.D 7.D 8.D 9.D 10.D二、(1)在北宋前期。
(2)纸币的产生便利人民携带,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最新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同步训练 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始于( )A.五代B.隋朝C.唐朝D.南宋2.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是在( )。
A.宋朝B.唐朝c.隋朝D.明朝3.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是在( )。
A.唐朝B.五代c.北宋D.南宋4.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是在( )。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隋朝D.唐朝时期5.两宋时期的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
A.茶叶B.棉花c.水稻D.小麦6.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是在( )。
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代7.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直接原因是( )。
A.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B.商业活动频繁C.江南经济发展D.造纸技术成熟8.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9.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唐中后期B.北宋C.南宋D.元朝10.下列经济发展成就,产生于南宋时期的是( )。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棉花的种植由两广扩展到长江流域C.景德镇的制瓷业兴起D.福建引进占城稻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北宋初期四川地区B.南宋初期四川地区C.北宋初期中原地区D.南宋初期中原地区12.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下列哪些事物能做到( )。
①在浙江一带得到当地产的占城稻②在淮河流域种植大片棉花③在四川地区经商时携带纸币④能在东京买到景德镇瓷器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3.对江南的开发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
另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
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C 2.A 3.C 4.A 5.B 6.C 7.B 8.B 9.C 10.B 11.A 12.A 13.第一种观点: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因为南方经济的发展为江南的开发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物质基础。
第二种观点: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山林,破坏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
七年级历史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始于( )A.五代 B.隋朝C.唐朝 D.南宋2.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是在( )。
A.宋朝 B.唐朝c.隋朝 D.明朝3.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是在(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南宋4.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是在( )。
A.北宋时期 B.南宋时期 C.隋朝 D.唐朝时期5.两宋时期的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
A.茶叶 B.棉花 c.水稻 D.小麦6.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代7.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直接原因是( )。
A.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 B.商业活动频繁C.江南经济发展 D.造纸技术成熟8.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9.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唐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10.下列经济发展成就,产生于南宋时期的是( )。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B.棉花的种植由两广扩展到长江流域C.景德镇的制瓷业兴起 D.福建引进占城稻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北宋初期四川地区 B.南宋初期四川地区C.北宋初期中原地区 D.南宋初期中原地区12.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下列哪些事物能做到( )。
①在浙江一带得到当地产的占城稻②在淮河流域种植大片棉花③在四川地区经商时携带纸币④能在东京买到景德镇瓷器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13.对江南的开发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
另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
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C 2.A 3.C 4.A 5.B 6.C 7.B 8.B 9.C 10.B 11.A 12.A 13.第一种观点: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因为南方经济的发展为江南的开发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堂达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11·邵阳学业考)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2.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图三相对应的时期应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期
C.两宋时期
D.两汉时期
3.有的同学很爱吃从泰国引进的香米,而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你知道它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吗( )
A.越南
B.泰国
C.新加坡
D.缅甸
4.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卖品(见右图)。
专家鉴定它是出
自当时浙江范围内的一个名窑,距今近千年。
它应该出自( )
A.越窑
B.哥窑
C.邢窑
D.景德镇
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
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隋都长安
D.宋都东京
6.(2012·泰安学业考)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
7.(2012·恩施学业考)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8.(2012·滨州模拟)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9.某历史兴趣小组打算编排一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课本剧,你认为下列情景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粮店出售占城稻
B.城市“买卖昼夜不绝”
C.景德镇瓷器在市面上出现
D.买东西不再使用铜钱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安城简图:
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数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
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有夜市,通晓不绝。
——大河网
材料三(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宋·吴自牧《梦粱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长安城的布局有何突出的特点?
(2)材料二、三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二归纳东京的商业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
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故D表述有误。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
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拓展延伸】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
(1)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2)三国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
(3)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渐赶上北方,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唐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加速发展,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5)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
为提高粮食产量,大约北宋初年或更早些,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图中是冰裂纹瓷器,南宋时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夜市”“通晓不绝”,可以判断反映的是宋代商业的繁荣,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拓展延伸】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相比之不同: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分开的,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
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所列四个城市中,临安是南宋都城,人口上百万,是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北宋时期,商业发达,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所以C正确。
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北方不再是全国经济重心,故A错误;宋朝政府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立了市舶司,宣政院是元朝时期为管理西藏而设立的,故B错误;南宋的都城是临安,东京是北宋的都城,故D错误。
8.【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由“商标”、反映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清明上河图》、最早的纸币“交子”和反映宋代海外贸易的海船可直接判断选C。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由于金属货币不方便携带,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10.【解析】根据第(1)题材料一中“大明宫”可判断是唐朝的长安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根据材料二中的“城内人口稠密”“随
处可开设商店”“白天、夜间交易”和材料三中的“大小铺席”“无空虚之屋”,可以判断商业繁荣。
其原因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由此可以归纳出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从而完成第(2)(3)题。
答案:(1)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2)商业繁荣或经济繁荣。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或生产力的发展。
(3)人口稠密,最大的城市,打破市和坊的界限,商品交易时间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