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合集下载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

会子、关子(南宋) 纸币使用范围更广。
济 南 刘 家 针 铺 商 标
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 最早的一枚商标。上方标明店铺的字号,中间会有店铺的 标志,商标的下部写有:“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家饶,请记白”。
从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纸币、商标、广告的出 现各有什么意义?
商业的发展,宋朝的城市周围和农村的交通要道附近, 出现大量贸易集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定居者,逐渐发 展成为城镇。
城镇的由来
两宋时期城市外围有很多小型的贸易场所—— 草市 , 一些草市后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兴的城市——镇市,成为新 的商业中心和城乡联系的重要纽带。
宋代《货郎图》
南宋都城临安 临安商肆遍及全城,“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 无一家不买卖者”(《梦粱录》),这正是御街的景象。 这里属于中心综合商业区,其中有特殊商品的街市,如 金、银交易,也有一般商品的市场。此外还有“瓦子” 多处,其中包括了茶楼、酒店、演杂技的场所。临安官 营手工业作坊多集中在城市北部武林坊、招贤坊一带。 瓷器的官窑在城南凤凰山下,称内窑。私营手工业则遍 布全城,丝纺业多为亦工亦商的作坊,集中在御街中段 官巷一带。御街中段的棚桥是临安最大的书市,刻版作 坊就在棚桥附近。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 ;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宋朝的农业,有哪些新的发展?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南方麦田面积迅速增加,许多丘陵山地种上了麦、 粟、豆等作物。
宋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①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 天下”;

高考历史专项试题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几参考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试题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几参考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试题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一、单选题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

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这表明()A.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B.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C.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3.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

其共同的原因是()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4.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

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

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 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 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 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5.以唐朝为界观察,唐以前的江南一带没有长期割据并立的政权。

唐朝瓦解后,江南一带割据政权有五个,且这些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远超过北方割据政权。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A. 江南比北方更稳定B. 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割据局面C. 江南经济日渐发达D. 政治重心由北逐渐向南移动6.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历史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历史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投资政策
政府对南方的投资政策相对宽松,为南方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然而,这种投资政 策的差异也加剧了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公平的投资政策,为不同 地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地区的税收政策相对较为优惠,吸引了 更多的投资和企业。然而,这种税收政策的差异也导致了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 需要制定更加公平的税收政策,为不同地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口大量向南方迁移。
明清时期
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全国经济 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南方成
为全国经济中心。
进一步发展
宋朝时期
宋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 方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明朝时期
明朝政府重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南方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南方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更加稳固。
产业优势
南方地区产业结构合理, 具有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劳动力成本
南方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 较低,有利于企业降低成 本和提高竞争力。
03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方开始得到开发,北方人口 大量南迁,南方逐渐成为全国
经济重心。
唐宋时期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逐 渐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北方人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01 02
地域差异
经济重心南移意味着南方地区在经济上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机会,而北 方地区则相对落后。这种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历史上一直存在 。
城乡差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种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03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论文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论文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摘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有其深刻历史背景,转移分三个阶段完成并有其特点。

经济重心转移深远影响了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背景;过程;影响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51-02世界文明大多发源大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流域由于地理气候等优越条件,人口稠密,开发早,政治经济文化先进,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但随着时光推移,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

一、原因(一)1、黄河流域经过数千年过度开发,资源枯竭,好些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短期内得不到补充。

2、北方战乱多,中国古代战争多发生在北方。

战争使人民生灵涂炭,掠卖为奴隶,毁坏资源,毁坏生产,严重破坏了生产力。

3、北方由于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山崩地裂,水旱灾害,瘟疫疾病,水土流失,风沙泥石流等等,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残酷压榨剥削,水利失修,黄河多次决口改道,造成多次灾难。

5、中国古代人结婚较早,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结婚,有多子多福观念,人口繁殖快,出生率高,人口基数大,加剧了环境的承载力度,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原因(二)1、南方自然条件好,环境气候生产条件优越,光热雨水充沛,多河流湖泊水塘,原先基本无开发。

2、南方战乱少,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的稳定,为发展与繁荣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和生产工具,为江南经济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4、南方统治者为了发展实力,也为了能够对人民进行更多剥削,重视水利工程兴修,鼓励手工业发展,鼓励商业发展,鼓励发展对内对外贸易。

5、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江南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6、中国古代南北劳动人民的交流与共同的辛勤劳动,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特点: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原因:①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开发早,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②三国时期,南方地区虽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超过吴蜀两国,为日后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特点: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

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特点: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原因:①自然: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②政治: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

③经济: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

经济重心的南移中考知识点总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中考知识点总结

经济重心的南移中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北:P75-76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为元世祖。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环境:相对安定2、劳力:大量增加3、技术:不断进步4、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民南迁。

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

南朝后期,南宋完成二、经济繁荣的表现一、农业发展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

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二、手工业兴旺1,纺织业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2棉织业:从汉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宋代制瓷业的发展3,宋朝造船业的发展1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2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3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三、南方经济的繁荣1,商业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加,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

2,商业都市—开封临安3,繁荣的海外贸易: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条件。

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应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823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823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3课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牢固记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影响基础知识梳理一、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唐朝中叶,安史之乱,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江南统治者的重视。

(3)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本来就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1)初步开发A.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

B.表现: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出现了建康这样人口百万的大城市。

(2)开始超过北方A.时间:中唐以后。

B.原因:大河南北“戎事方殷”,经济停滞;南方经济全面加速发展。

(3)局面完全确立A.时间:南宋时期。

B.原因:宋都南迁后致力于南方的经济建设。

3.影响:(补充整合)①城市、交通贸易:南方沿海城市兴起,海上交通与贸易发展,工商业城市增多。

②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膨胀,在全国人口中比重不断上升。

③人才教育: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文化教育发展,中国人才格局的变化。

④民族关系:推动南北方民族融合、南北文化融合;民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⑤生态环境: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2013·北京文综)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时间东汉后期唐朝前期区域黄河流域765 669长江流域342 611【感悟高考】1.(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南方资源吸引北方民族
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 ,吸引了北方民族前来开发和利用。
3
北方民族带来先进技术和文化
北方民族在南下的过程中,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文化,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
南方民族在历史上也曾向北迁徙,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促进 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了南方民族经济的繁荣
南方各民族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经济,推动了南方民 族经济的繁荣。
增强了南方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南方各民族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增强了南方民族的自信心和 凝聚力。
民族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民族矛盾和冲突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长期的民族矛盾和冲突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 和市场环境,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04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自然环境的变化
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迁,南方地区的气候逐渐变得更加适宜农 业生产,为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自然条件。
南方民族与北方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02
在北上过程中,南方民族与北方民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融合
,共同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南方民族对北方经济的影响
03
南方民族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技术,对北方地区
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族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通过贸易往来,实现了资源的互通有无和 经济的互补发展。
人口迁移与南方劳动力增加
北方人口南迁
由于北方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大量 北方人口向南迁移,为南方带来了丰富 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向南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地理位置因素:南方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而北方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业发展。

因此,南方地区农业生产能力更强,成为经济中心。

2. 政治因素:南方地区作为南朝政治中心,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相对较为安定,商业贸易繁荣。

而北方地区则屡经战乱,社会动荡,商业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3. 文化因素:南朝文化繁荣,艺术、文学、科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的流入,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而北方地区文化相对较为单一,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经济体系。

4. 运输交通因素:南方地区水路交通发达,形成了广泛的水运网络,使得南方商品能够迅速运往各地。

而北方地区地势高峻,河流湖泊较少,交通相对落后,不利于商品流通。

以上几点因素导致了经济重心逐渐向南移动,在南方地区形成了以江南、湖南、福建等地为中心的经济区域。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