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寄情山水
第3课 寄情山水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课件(共33张ppt)

隋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双勾
没骨
尽管树 的形状千变 万化,世界 上也没有完 全相同的两 棵树,但树 的结构规律 大致相同。
主干粗、枝干细,越往 树
上越细,弯曲不直。
干
树干:
一株树的姿势有正、直、曲,皆决定于主干的基本 倾向,画干宜用中锋、以使树干圆劲挺健,而采用逆锋, 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要注意顿挫转折。
行临摹,注意表现它们之间相互
树
呼应的生动姿态。
山水册页 清代 梅清
墨色的浓淡变化使画 面层次丰富,充满生机。
三
评一评
评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作品。
2、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 什么?
提示:作品布局合理吗?两棵树有呼应吗? 作品各部分墨色有变化吗?
中国传统山水画动人的意境离不开大 自然的美丽景色,而美丽的风景也需要我 们共同保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 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不仅能够保护好树木, 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现生 活中的风景,把祖国的壮丽山河留在你的 画里。
感谢聆听!
用笔平均、枝干勾死
形态各异, 树叶 树枝中上部
分布较多
近浓 中锋运笔, 分组点勾、有疏有密、 远淡 行笔较快 对比有秩、近浓远淡
着色: 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画出不同的树叶,最后
再着色 。
二
画树
树木: 前后虚实、墨色层次、枝干穿插、画面布白、
营造意境。
画
在资料中选取大小两棵树进
试一试
尝试在画好的树干上加一两根树 枝,注意运笔方向和布局。
形状:近粗远细 墨色:近浓远淡 穿插一般呈 “女”、“丫” 字状。 忌:左右对称、 上下平行、用笔 均匀、枝干勾死。
要注意聚散, 增枝点叶须适度 把握繁简疏密。 散 树枝中上部分布 较多。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情山水(22张)ppt

立干:
一株树的姿势有正、直、曲,皆决定于主干的基 本倾向,画干宜用中锋、以使树干圆劲挺健,而 采用逆锋,又可表现老树苍劲的质感;运笔要注 意顿挫转折,才能矫健多姿,富有生气。
分枝: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 即画树要以左右、前后四面出枝, 才能表现一株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人t
树木的组合造 型:树木不宜 单株独立,要 适当组合,通 常有二株分形、 多株分形、二 株交形、多株 交形,高低交 形及混合分形、 混合交形等组 合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练一练:
将树与石结合,画出小型山水画。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谢谢观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山石的画法: 1石分三面,表现体积
2轮廓左右要有浓淡之 分,表现阴阳向背
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后皴出山体结构,点染而 成。山的造型要注意脉络贯通,山势起伏,层次 分明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美术第三课:寄 情山水( 22张)p pt
《第三单元第3课寄情山水》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寄情山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和技法。
2. 学会欣赏山水画,并能够运用美术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山水的情感。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理论学习:1. 介绍山水画的历史渊源及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
2. 分析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墨色运用、线条勾勒等。
3. 讲解如何通过画面表现自然山水的意境与情感。
实践操作:1. 学生们选择一幅自然风光图片(如山川、湖泊等),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学习运用山水画的技法,在素描纸上绘制所选景物的简笔画,强调线条与墨色的运用。
3. 根据所画景物,创作一幅表现个人情感的山水画作品。
作品中应包含个人对自然山水的理解与感受。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和技法。
2. 实践操作部分:(1)所绘简笔画要线条清晰,墨色运用得当,能准确表现所选景物的特点。
(2)山水画作品应运用所学的山水画技法,以个人视角表现自然山水的意境与情感。
画面要具有层次感,墨色变化丰富,线条流畅。
(3)作品需注明创作灵感来源及个人对山水的独特感受。
3. 按时提交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实践操作作品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作品创意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进步。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3. 教师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和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寄情山水》课件(36张)

•
1. 一个情商较高的人,不仅能够妥善 管理自 己的情 绪,还 能够准 确地解 读他人 的情绪 表征, 诸如面 部表情 、肢体 语言等 ,进而 做出恰 当的反 映。
•
2. 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 如此有 意识地 自成一 体,因 此,可 以毫无 愧色地 说,他 的艺术 是世界 文化的 不容质 疑的组 成部分 。
●树木和山石
树的造型千变万 化,世界上没有完全 相同的两棵树;树的 结构规律大致相同, 万变不离其宗。
下笔当取势,确 定树干的姿态,再根 据树木结构规律完成。
树干前后左右出 枝体现空间感,树枝 当争当让,或增或减, 穿插自然。
树木组合遵循统一变化的 法则,强调大小对比、前后空 间关系的变换,更注重树木之 间相互呼应的情意性。
•
8、 横 向 立 意 :就是 在思考 问题的 过程中 ,思维 顺着原 材料所 告诉读 者的指 向去考 虑。我 们无论 做什么 事,都 不能脱 离实际 。这种 立意的 好处是 能紧扣 材料的 基本倾 向、主 要观点 ,因而 不会出 现偏题 、走题 的现象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石的组合要大小相间、之厚
重并富有体积感。
披麻皴
斧劈皴
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后 皴出山体结构,点染而成。山 的造型要注意脉络贯通,山势 起伏,层次分明。
山石画法步骤
披麻皴
披麻皴
染
学习活动二
学习山石画法,并添加树 木,组合为完整的山水小品。
云雾聚散,泉流蜿蜒,使画 面布局变化万千,层次丰富,虚 实相间。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 舟船、屋宇、桥梁、栈道等,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宣示 作品主题,并在构图中起着重 要作用。画点景的人、物结 构要简洁、用笔与整体协调 一致,山水景物浑然一体。
第3课 寄情山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3课寄情山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方法和描绘技巧;
3.了解著名的山水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4.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山水画的构图和绘制方法;
3.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山水画的审美意义和表现手法;
2.理解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
课前准备:
1.课件、网页链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创建、书法和文人艺术等;
2.展示:山水画家作品的图片、实物、书籍等;
3.绘画工具、纸张、颜料、毛笔等。
教学与练习:
1.介绍山水画的概念、起源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2.展示著名山水画家的代表作品,如:王维的《鹿柴图》、文徵明的《寒山拾得图》、郑板桥的《山水纵横图》等,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技巧、构图和风格特点。
3.分析山水画的构图,向学生介绍构图中的原则和要素,如:近远变化、立体感、色彩搭配等。
4.在练习中,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山水画,并对其进行点评和指导。
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构图和技巧。
5.让学生通览山水画史,掌握从唐代到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大师及其主要作品、风格和贡献。
总结与展望:
1.总结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展望未来学习的方向和关注的重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山水画领域的研究和创作。
第三单元第3课 寄情山水 课件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猜猜画中对应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5
猜猜画中对应的诗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6
什么是意境?
7
意境
山水画中的意境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
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 造,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追寻与自然 融为一体的桃园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 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比较 感悟
14
比较感悟
15
形容一下画中的山
无树非松 无石不松 无松不奇
黄
泰
华
山
山
山
16
形容一下画中的山
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 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黄
泰
华
山
山
山
17
形容一下画中的山
巍峨雄伟 五岳独尊
黄
泰
华
山
山
山
18
画面中哪座山峰为主峰?
19
布局
画面中哪座山峰为主峰? 确定一幅画中山脉峰峦 的宾主关系,或相对呼 应,或环抱其中,形成 变化统一的整体。
寄 情 山 水
1
2
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画法多样, 艺术风格迥异,我们今天通过意境、处理空间关 系的“三远法”和山石、树木、云水等画法的学 习,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 现手法的理解。
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 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导学
3
猜猜画中对应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0
巩固深化:
尝试运用“三远法”,结合熟 悉的诗词意境作一幅山水画作营造画面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 深、远、平阔场景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 寄情山水》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题为《笔墨丹青》。
第3课的标题为《寄情山水》,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方法以及审美标准。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独特魅力。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魅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艺术作品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然而,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适当进行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山水画。
请大家看一下这幅画(展示图片),请你们描述一下你们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1:这幅画很宏伟,有很多高山和流水。
学生2:我感觉这幅画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教师:非常好!你们对这幅画的描述非常生动。
这是一幅中国山水画,它以描绘山水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审美追求。
2. 知识讲解与示范(教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教师: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3课寄情山水

《溪山行旅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展 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画面构图严谨,笔
墨苍劲,充满了雄浑壮丽的美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浙江富 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 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
这些山水画作品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 ,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 追求。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我们能够 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价值。
学生需要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构图方法,如远近法、高低法、点线面构图
等,通过实践掌握如何合理运用构图技巧,提升画面的美感和和谐度。
创作主题与构思指导
主题选择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山水画的经典主题,如“青山绿水”、“ 秋水长天一色”等,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主题 进行创作。
构思拓展指导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从主题出发,进行画面的构思和拓展 。例如,学生可以从主题中提炼出相应的元素和色彩,并运 用基本技法和构图方法,构思出具有个性和情感表达的山水 画作品。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 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和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山水画 的构图和笔墨技法,能够初步创作山水画作 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 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水画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感,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 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02
中国山水画概述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古代中国,是对自然山 水的描绘和赞美。它滥觞于六朝,而 开始独立于隋唐,展子虔被尊为“唐 画山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