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第三课《寄情山水》
《第三单元第3课寄情山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笔墨运用技巧。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表达自己的山水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原则和笔墨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尝试自主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种风格的山水画作品图片或实物,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2. 准备绘画工具材料,如毛笔、宣纸、墨水、水彩等。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资料和播放相关视频。
4. 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包括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构图技巧等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教学起始阶段,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们以《千里江山图》等经典山水画作为引入。
教师先展示几幅精美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们欣赏并简述画面给他们的感觉。
然后教师结合山水画的特色,讲解其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导入在学生对山水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兴趣之后,教师开始介绍本课的主题——《寄情山水》。
通过讲述山水画的历史背景、画家们的创作灵感来源以及画作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等,让学生们对山水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处理等基本知识。
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同时,结合具体的画作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构图、色彩等元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本课的重要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技巧。
教师首先演示如何绘制山水画的基本元素,如山体的轮廓、云雾的飘渺等。
第三单元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3课寄情山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题为《笔墨丹青》。
第3课的标题为《寄情山水》,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方法以及审美标准。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独特魅力。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魅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艺术作品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然而,对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适当进行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山水画。
请大家看一下这幅画(展示图片),请你们描述一下你们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1:这幅画很宏伟,有很多高山和流水。
学生2:我感觉这幅画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教师:非常好!你们对这幅画的描述非常生动。
这是一幅中国山水画,它以描绘山水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审美追求。
2. 知识讲解与示范(教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教师: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PPT(共2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山水册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清代
梅清
墨色的 浓淡变化使 画面层次丰 富,充满生 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 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 交融的艺术境界。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 营造可游、可居的图画,追寻与自然融 为一体的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 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点叶
夹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树木组合遵循统一变化的 法则,强调大小对比、前后空 间关系的变换,更注重树木之 间相互呼应的情意性。
树的组 合要有大小 之别、互相 顾盼,穿插 自然,忌讳 根顶俱齐, 等距排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3 寄情山水(共28张PPT)
•
1.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 东方大 国走向 世界舞 台中央 的诚挚 友好的 心态、 沉稳大 气的姿 态、从 容自信 的仪态 。
•
2.聚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建立社 会诚信 资本, 对资金 的需求 和供给 双方借 贷的成 功概率 提升有 促进作 用,能 够有效 降低金 融风险 。
《第三单元第3课寄情山水》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寄情山水》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和技法。
2. 学会欣赏山水画,并能够运用美术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山水的情感。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理论学习:1. 介绍山水画的历史渊源及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
2. 分析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墨色运用、线条勾勒等。
3. 讲解如何通过画面表现自然山水的意境与情感。
实践操作:1. 学生们选择一幅自然风光图片(如山川、湖泊等),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学习运用山水画的技法,在素描纸上绘制所选景物的简笔画,强调线条与墨色的运用。
3. 根据所画景物,创作一幅表现个人情感的山水画作品。
作品中应包含个人对自然山水的理解与感受。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和技法。
2. 实践操作部分:(1)所绘简笔画要线条清晰,墨色运用得当,能准确表现所选景物的特点。
(2)山水画作品应运用所学的山水画技法,以个人视角表现自然山水的意境与情感。
画面要具有层次感,墨色变化丰富,线条流畅。
(3)作品需注明创作灵感来源及个人对山水的独特感受。
3. 按时提交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实践操作作品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作品创意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不断进步。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3. 教师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和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课《寄情山水》课件(36张)

•
1. 一个情商较高的人,不仅能够妥善 管理自 己的情 绪,还 能够准 确地解 读他人 的情绪 表征, 诸如面 部表情 、肢体 语言等 ,进而 做出恰 当的反 映。
•
2. 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 如此有 意识地 自成一 体,因 此,可 以毫无 愧色地 说,他 的艺术 是世界 文化的 不容质 疑的组 成部分 。
●树木和山石
树的造型千变万 化,世界上没有完全 相同的两棵树;树的 结构规律大致相同, 万变不离其宗。
下笔当取势,确 定树干的姿态,再根 据树木结构规律完成。
树干前后左右出 枝体现空间感,树枝 当争当让,或增或减, 穿插自然。
树木组合遵循统一变化的 法则,强调大小对比、前后空 间关系的变换,更注重树木之 间相互呼应的情意性。
•
8、 横 向 立 意 :就是 在思考 问题的 过程中 ,思维 顺着原 材料所 告诉读 者的指 向去考 虑。我 们无论 做什么 事,都 不能脱 离实际 。这种 立意的 好处是 能紧扣 材料的 基本倾 向、主 要观点 ,因而 不会出 现偏题 、走题 的现象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 石的组合要大小相间、之厚
重并富有体积感。
披麻皴
斧劈皴
画山先定外形轮廓,然后 皴出山体结构,点染而成。山 的造型要注意脉络贯通,山势 起伏,层次分明。
山石画法步骤
披麻皴
披麻皴
染
学习活动二
学习山石画法,并添加树 木,组合为完整的山水小品。
云雾聚散,泉流蜿蜒,使画 面布局变化万千,层次丰富,虚 实相间。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 舟船、屋宇、桥梁、栈道等,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宣示 作品主题,并在构图中起着重 要作用。画点景的人、物结 构要简洁、用笔与整体协调 一致,山水景物浑然一体。
第三单元第3课 寄情山水 课件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猜猜画中对应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5
猜猜画中对应的诗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6
什么是意境?
7
意境
山水画中的意境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
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 造,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追寻与自然 融为一体的桃园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 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比较 感悟
14
比较感悟
15
形容一下画中的山
无树非松 无石不松 无松不奇
黄
泰
华
山
山
山
16
形容一下画中的山
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 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黄
泰
华
山
山
山
17
形容一下画中的山
巍峨雄伟 五岳独尊
黄
泰
华
山
山
山
18
画面中哪座山峰为主峰?
19
布局
画面中哪座山峰为主峰? 确定一幅画中山脉峰峦 的宾主关系,或相对呼 应,或环抱其中,形成 变化统一的整体。
寄 情 山 水
1
2
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画法多样, 艺术风格迥异,我们今天通过意境、处理空间关 系的“三远法”和山石、树木、云水等画法的学 习,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 现手法的理解。
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 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导学
3
猜猜画中对应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0
巩固深化:
尝试运用“三远法”,结合熟 悉的诗词意境作一幅山水画作营造画面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 深、远、平阔场景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3课寄情山水

《溪山行旅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展 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画面构图严谨,笔
墨苍劲,充满了雄浑壮丽的美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浙江富 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 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
这些山水画作品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 ,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 追求。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我们能够 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价值。
学生需要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构图方法,如远近法、高低法、点线面构图
等,通过实践掌握如何合理运用构图技巧,提升画面的美感和和谐度。
创作主题与构思指导
主题选择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山水画的经典主题,如“青山绿水”、“ 秋水长天一色”等,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主题 进行创作。
构思拓展指导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从主题出发,进行画面的构思和拓展 。例如,学生可以从主题中提炼出相应的元素和色彩,并运 用基本技法和构图方法,构思出具有个性和情感表达的山水 画作品。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 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和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山水画 的构图和笔墨技法,能够初步创作山水画作 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 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水画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感,增强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 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02
中国山水画概述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古代中国,是对自然山 水的描绘和赞美。它滥觞于六朝,而 开始独立于隋唐,展子虔被尊为“唐 画山水祖”。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 寄情山水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三课《寄情山水》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初步认识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学习山水画的一些基本技法,进一步体会笔墨趣味。
2、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习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知识及独特的表现技法,让学生学会用写意的方法来表现近的山、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山石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山石质感的表现,墨色的浓淡、笔墨水分的控制及山石的独特表现技法。
教学准备:课件、示范工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多媒体图片1—12)1、应用多媒体欣赏中国名山大川图片、视频等资料,感受山水之美。
2、学生讨论:如此美好的景色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它们的热爱之情?3、对祖国山川河流的表达方式:(多媒体图片13)文字形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朗诵形式:(多媒体视频14)音乐形式:(多媒体视频或音频)摄影形式:前面欣赏的多媒体图片绘画形式:素描、油画、简笔画、中国画等等。
(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是我们中国传统绘画表现形式,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用中国画来表达对祖国山川的崇敬————寄情山水。
山水画在表现自然风貌上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是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结晶。
二、中国画表现山水的特征(多媒体图片15)山水美自然美社会审美国画是我们中国传统绘画表现形式,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它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采用借物寓意、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不但表现了壮丽山河的自然之美,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寄托着艺术家对天地大美的无限热爱之情。
因此中国画主要表达是意境和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2017..—.科目:美术年级:八年级
课题《寄情山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3)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并配以
几句诗文表达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
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
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
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画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能用笔墨表现山水,理解诗境与画境的统一。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批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引入
画家笔下的树和山: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国优秀山水画作品,重点展示
画家对树与山、云与水的描绘。
看画家如何用笔墨
塑造形象;如何用线与墨色的变化表现笔墨趣味;
如何表现景物的神韵,如松树的傲岸挺拔、柳树的
俊秀轻盈、南方山石的秀丽与北方山石的厚重等,
并从中体会画家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也来学画中国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欣赏研讨:
欣赏课本上的树木、山石和云水范图,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1、画中的山石、树木与
云水和生活中的有哪些不同?
引出:对形体进行概括提炼,抓住最能体现物体的
本质部分进行表现。
2、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树石的结构和肌理的?
引出:以笔墨造型,辅以颜色。
不同的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多种变化和效果。
总结:中国山水画是以线条为基础,笔墨变化为根本。
不应简单地描摹对象,而是用生动的笔墨“写”出画面,从而取得作品的笔墨情趣。
一、教师演示山水画基本技法,并讲解形体结构和用笔方法,指导学生练习。
1、山石的画法。
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石块的凹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
中国画画石主要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皴法来表现。
画山的步骤:(1)、勾。
用中锋或稍侧的笔锋画石块的轮廓,用墨可以稍淡。
(2)、皴。
依轮廓加皴,增加石块的质感和立体感。
皴笔中锋、侧锋兼用,开始勾皴的墨色也要淡,以后可以逐次加深。
(3)、染。
用淡墨渲染暗部,渲染时笔中水分要多,即所谓“干皴湿染”,才显得有笔有墨。
渲染要用侧锋大笔触,开始用淡墨,逐渐加重墨、浓墨。
(4)、点。
用焦墨画苔点,表现石上的苔草。
2、树木的画法。
(1)勾勒枝干,取势定位。
古人说:“树分四枝”,就是指树枝前后左右生长而形成的立体形象(2)、画出其他树干,皴出树皮的肌理。
注意树与树之间要有前后、远近及疏密关系。
用墨要有浓淡,用笔要有虚实。
(3)、画出树叶,注意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树叶的不同形状。
(4)、用淡墨补画近处及远处的树叶,整理补充画面。
3、云、水的画法。
云、水是山水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有留白发或
勾线法两种表现方式。
二、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以临摹为主,需注意几点:1、作画时强
调用笔的变化,用线不宜僵死,不宜用铅笔起稿,
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用笔的尝试,体验笔墨的情趣,
即使不像所临摹的对象,但只要能表现出树木及云
水的基本特征,就应鼓励。
2、教师发给学生一些自制的小课稿,让学生自由选
择临摹,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如改变树石的形
状,再组合等。
展示学生作品,点评技法运用。
小结
观察优秀作品中山石树木的绘画技法,分析尝试临
摹,提高自己水平,传承中国画的精髓。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