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在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PiCCO监测及临床应用

PiCCO监测及临床应用
Picco监测的未来发展
Picco监测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实时监测
通过改进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提高Picco监测的实时性,以便医 生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便携化设计
优化Picco监测设备的硬件和软件,使其更加轻便、易于携带,方 便在床边、手术室等不同场景下使用。
智能化分析
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对Picco监测数据进行自动 分析,为医生提供更为准确和便捷的诊断依据。
热稀释法导管用于测量心输出量和其 他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测量导管内 液体的温度变化来计算血流量。
监护仪
监护仪是Picco监测技术的数据处理中 心,能够实时显示和记录血流动力学 数据。
Picco监测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Picco监测技术能够提供连续、动态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有助 于医生及时发现和解决血流动力学异常。此外,Picco监测技 术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适合在重症监护病房等复杂环境中 使用。
与机器人技术结合
将Picco监测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操 控和自动化监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可及性。
Picco监测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远程监护
利用Picco监测技术,实现对患者的远程血流动力学监护,为远程 医疗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远程诊断
通过Picco监测数据,远程专家可以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 评估和诊断,提供更为专业和及时的医疗服务。
Picco监测与其他医疗技术的结合
1 2 3
与影像技术结合
将Picco监测与超声、CT等影像技术相结合,实 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精准测量和可视化呈现,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与生物传感器结合
将Picco监测与生物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实现对 患者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医疗监护 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

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管理
• 呼气末正压(PEEP)对EVLW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响尚不明确。
肾脏替代疗法(RRT)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RRT透析导管位置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但不 建议将PiCCO动脉导管和RRT透析导管置于同一侧腹股 沟。
肾脏替代疗法(RRT)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RRT运行时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但是不宜在 RRT启动、中断或停止即刻进行热稀释测量,应等待血 温稳定后再进行。
• RRT运行时血泵速度对PiCCO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小。
体外膜式氧合(ECMO) 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低流量(<1.5 L/min)VV-ECMO治疗不影响经肺热 稀释技术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 随着体外血流量的增加,经肺热稀释技术测得的EVLW 有增加趋势,而反映容量指标的ITBV或GEDV的变化趋 势仍不明确。
• 当导管发生移位时,会对PiCCO测量值产生影响,因此 应先通过X线平片或超声确认静脉导管头端位置。
• 由于存在高估测量值的风险,单腔4Fr或双腔5Fr的 PICC不适宜用于PiCCO监测,但单腔5 Fr或三腔6 Fr的 PICC可使用。
机械通气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SVV和PPV仅在无自主呼吸、潮气量≥8 mL/kg且无心 律失常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需重新进行校准。
CVC置管部位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 首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的注射通道 。
• 当股静脉作为温度指示剂注射通道时,需在仪器中(若 可选)选择相应的中心静脉置管选项。
• 不推荐将PiCCO动脉导管和CVC置于同一侧腹股沟。
CVC置管部位对PiCCO监测结果的影响

PICCO的原理及监测

PICCO的原理及监测

PICCO的原理及监测PICCO(Pulsion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是一种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液体管理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有关心脏指标(心脏指数、心脏输入指数)以及其他与循环系统有关的数据,如血管内容量、循环血量变化等。

PICCO的原理是基于热稀释法和袖带法的组合。

热稀释法通过在中心静脉导管中注入标记物(通常是冷盐水)来评估心脏输出量。

PICCO系统会测量标记物在动脉中的稀释程度,进而计算出心脏输出量。

袖带法则是通过压缩动脉来测量心脏输出量。

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心脏输出量测量结果。

1. 心脏指数(CI):它是血流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可评估心脏泵功能的有效性。

CI表示每分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脏输出量。

正常范围是2.5-4.2L/min/m²。

2.冠状动脉血流量(CaBF):它是评估心脏血液供应情况的指标。

CaBF是通过检测心肌对冠状动脉灌注的利用程度来计算的。

3. 血管内容量(Preload):它指的是血管系统中的血液量。

监测血管内容量可以帮助评估循环血量变化和液体管理的有效性。

4.心脏射血分数(EF):它是评估心室收缩性的指标。

心脏射血分数表示每搏输出量与舒张末期容积之间的比率。

5.血管阻力(SVR):它是评估外周血管阻力的指标。

SVR表示心脏在抵抗经外周动脉的血流流动时所产生的压力。

6.肺动脉楔压(PAWP):它是评估左心室充盈压的指标。

PAWP可用于判断肺水肿、左心衰竭等病情。

PICCO监测一般通过放置在肺动脉、中心静脉或外周动脉的导管来完成。

这些导管与PICCO定量心输出量分析系统连通,以实时获取血流动力学数据。

通过监测这些参数,医生可以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评估,并调整液体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尽管PICCO可以提供较为详细的心血管数据,但其使用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操作复杂、有创入侵、费用高昂是PICCO监测的一些缺点。

PiCCO简介与应用

PiCCO简介与应用
精确监测
PICCO技术能够精确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医生提供实 时、准确的诊断依据。
指导治疗
通过PICCO技术监测的数据,医生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 者的生存率。
PICCO技术的前景展望
普及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PICCO技术的应用范围 将进一步扩大,成为临床常规监测手段。
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和安全存储技术 ,保障患者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03
降低成本和提高普及 度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推广应用,降低 PICCO技术的成本,提高其普及度。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 PICCO技术的支持和投入,推动其更 好地服务于医疗健康事业。
05
CATALOGUE
结论
PICCO技术的价值与意义
PICCO的特点与优势
准确性
PICCO通过直接测量动脉压力波形来计算心输出量,避免 了传统方法中的人为误差和操作复杂性,能够提供更准确 、可靠的血流动力学数据。
灵活性
PICCO监测可以与多种血管通路和监测技术相结合,适用 于不同年龄段和病情的患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实时性
PICCO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帮助医生及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
肌的收缩功能。
03
CATALOGUE
PICCO在临床的应用
PICCO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监测血流动力学
PICCO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心输出量、 心排血量、全身血管阻力等指标,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液体平衡
通过PICCO技术,医生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指导临 床补液,避免过量或不足。

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

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

经肺热稀释技术在循环功能监测中的应用经肺热稀释技术(The Transpulmonary thermodilution Technique)为新近应用于临床的一项循环功能监测技术,通过一个中心静脉导管和一个带有热敏探头的动脉导管,可持续监测CO,并同时可测得心脏前负荷(容量状况)和液体治疗反应等。

这项技术现由德国Pulsion 公司推出的PiCCO监护系统上得以实现。

应用此项技术,可计算胸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ITBV已被许多学者证明是一项可重复、敏感、且比肺动脉阻塞压(PAO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RVEDV)、中心静脉压(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

另外,经肺热稀释技术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比较,还有一个优势是前者可有效地应用于小儿CO值测定。

利用CO测定时的脉搏波形作为参考,PiCCO监护系统还可通过对每一个动脉波形下面积(pulse contour)的计算分析,测得即时的CO值,从而得以实现CO的持续测量。

本文将简要综述其使用原理和临床应用情况。

一、监测项目和原理1、经肺心输出量(CO)经肺热稀释心输出量(CO)是计算各种血液容积的基础参数。

CO一般根据Stewart-Hamilton方法测量。

进行热稀释测量时,尽可能快的速度在静脉内注射已知容积的冷溶液(温度至少应比血液温度低10ºC),被记录到的温度降低变化由冷指示剂流经的容积和流量决定。

热稀释曲线作为结果被绘制出。

PiCCO系统在动脉内(通常在股动脉内)检测冷指示剂,从而测得CO。

2、容积的测量原理如果快速将一种指示剂注入一个流体系统,指示剂稀释曲线下面积代表单位时间内流经系统的液体,即心输出量(volume/time)。

温度指示剂可透过血管壁,会受肺间质液体量(即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当指示剂为温度指示剂时,该容量即为胸内温度容量(ITTV),它包括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

PICCO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PICCO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PICCO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65-02picco是一项全新的联合应用技术,用于监测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其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通过简便、精确的方法对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连续监测[1],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

我科于2011年4月将picco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监测及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4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24例危重患者进行picco,监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0-80,平均年龄60岁。

重症肺炎4例,心源性休克4例,肺心病2例,重症胰腺炎8例,脓毒血症6例。

1.2方法1.2.1建立监测通道与测量先建立一条颈内静脉或者锁骨下中心静脉的通路,将picco检测仪的注射液温度电缆先接静脉导管,然后接注射冷盐水(小于8℃)的关启通道,即三通;接着将一条picco专用监测导管放置在患者的股动脉,一腔连接到温度测量电缆来测温,一腔接到压力电缆与压力传感器来测压力。

自中心静脉注入一定量的冷盐水,剂量需准确,均匀快速(小于4s),重复3次,取均值。

采用热稀释曲线通过计算机显示,并对该曲线波形进行分析,获得心排出量基本参数。

结合picco监测股动脉压力波形获得一些重要的临床参数。

2 结果本组成功抢救22例,死亡2例。

picco置留时间最长为7天,最短为2天,都没有发生感染、出血、栓塞等并发症。

未有意外拔管和堵管出现。

3 picco监测临床参数和其意义。

心排血指数(ci)离子正常范围为3.5-5.5l/(min.m2),若小于2.50/(min.m2),则发生心衰,小于1.8/(min.m2)且伴有微循环障碍者,易出现心源性休克。

胸腔内总血容量(itbvi)正常范围是850-1000ml/ m2,小于850 ml/ m2是前负荷不足,大于1000 ml/ m2是前负荷过重。

PICCO的临床运用----超详细图解版

PICCO的临床运用----超详细图解版

PICCO的临床运用----超详细图解版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已经广泛应用于危重症,但是有些医护对它理解得仍不够透彻。

本文较全面的综述了PICCO的操作、护理、优点、缺点以及其参数的意义等等,以指导临床。

一、首先来熟悉下我们常见到的界面:二、工作原理:将肺热稀释法与动脉脉搏波形(pulse contour)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制造出PICCO系统,该系统同时具备了CO连续监测功能和容量指标,并可监测血管阻力的变化。

经肺热稀释法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 CI、胸内容量指数ITBI、全舒张末容积指数 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 ELWI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

通过经肺热稀释法对动脉脉搏轮廓法初次校正后,可以连续监测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ulse contour cardiac output ,PCCO 、心率HR、每搏输出量 SV 、平均动脉压MAP 、容量反应(每搏输出量变异性SVV,脉搏压力变异性PPV)、系统性血管阻力指数 SVRI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

三、各临床参数及其意义:CI: 3.5-5.5L/min/m2 CI低于2.50l/min/m2时可出现心衰,低于1.8l/min/m2并伴有微循环障碍时为心源性休克;ITBI 850-1000ml/ m2:小于低值为前负荷不足,大于高值为前负荷过重.GEDI 680-800ml/ m2:小于低值为前负荷不足,大于高值为前负荷过重.ELWI 3-7ml/kg :大于高值为肺水过多,将出现肺水肿.PVPI 1-3: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大小.SVV<=10%, PPV <=10%:反映液体复苏的反应性.SVRI 1200-2000dyn.s.cm-5.m2 : 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体循环中小动脉病变,或因神经体液等因素所致的血管收缩与舒张状态,均可影响结果。

dPmax 1200-2000mmHg/s:反映心肌收缩力。

PICCO监测在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PICCO监测在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3 . 3 2 . 0 2 1
中图分类号 : R 4 5 9 . 7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3 ) 3 2 — 0 0 5 7 _ 0 2
量 资 料 以 ±s 表示 , 两 组 问 比较 采用 t 检 验 。P≤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果
月 天津 医科 大 学宝 坻 临床 学 院收 治 的失血 性休 克合
并肺 水 肿 患者 4 2例 , 根 据 监测 手 段 不 同分 为两 组 。
P I C C O组 2 l例 , 男 1 4例 、 女 7例 , 年龄 1 8~6 0
( 4 5 . 7±1 3 . 1 ) 岁; C V P组 2 1例 , 男1 6例 、 女 5例 , 年 龄2 9—6 5 ( 4 6 . 8±1 0 . 9 ) 岁 。两组 性 别 、 年 龄 具有 可
比性 。
2 . 1 人 院 时两 组 P a O / F i O 、 乳酸 、 MA P、 A P A C H E Ⅱ评 分 比较 入 院时两组 P a O / F i O 、 乳 酸、 MA P 、 A P AC H EⅡ评 分 比较 , P均 > 0 . 0 5 。见表 1 。
严 重创 伤 导致 失血 性 休克 合并 肺 水肿 的 液体 管 理 极其 重要 , 传 统 的监 测 手 段 如 心 率 、 血压 、 平 均 动 脉压 ( M A P ) 、 中心静 脉 压 ( C V P) 等 不 能 准 确 反 映容
量 的多 少 , 而 脉 搏 指示 连续 心排 量 ( P I C C O) 是 一 种 简单 、 微创 、 对重 症 患者 主要 血 流动 力学 参 数进 行监 测 的工具 。它 可 以准 确 反 映容 量 变 化 , 指 导 患 者 的 液 体 管 理 。本 文 探 讨 应 用 P I C C O监 测 指 导 治 疗 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0 016 2,C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ZH A, v G 5 .Em Z :z h a n g s a i 7 1 8 @y a h o o . c o i n
【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u l s e i n d u c e d c o n t o u r c a r d i a c o u t p u t( P i C C O)
s U N s h t - z h o n g S U Y a ,T U Y u e ,Z H A NG S a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I n t e n s i v e C r a e U n i t .C e n t e r f o r N e u r o l o g y a n d N e u r o s u r g e r y , P i n t , i n H o s p i t a l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f o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A r me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s T i a n j i n
mo n i t o r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e u r o g e n i c p u l mo n a r y e d e ma( NP E) .a n d t o a s s e s s 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c a p a c i t y p a r a me t e r s s u c h
【 关键词 】 神经源性肺水肿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 血管外肺水指数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i CCO mo n i t o r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n e ur o g e n i c p u l mo n a r y e d e ma WU Hu i ,MA T i e - z h u,
组 治疗 3 d后 E V L WI 水平 明显低于治疗前( 6 . 9 2±1 . 6 4比 8 . 6 4 ±2 . 6 2 , P <0 . 0 5 ) , 且 明显低 于死亡组治疗 3 d后
( 6 . 9 2±1 . 6 4比 9 . 8 8 ±2 . 4 4 , P <O . 0 5 ) 。 结论 容量参数 G E D V I 、 I T B V I 比压力参数 C V P评估 N P E患者 的 E V L WI 更为准确 、 可靠 ; N P E患者 P V P I 、 E V L WI 越高 , P a O J F i O : 越低 ; 动态观察 N P E患者的 E V L WI 可评估预后 。

5 2 ・
Hale Waihona Puke 生 鱼重 叁垫堕堂 生 旦笙 鲞 笙 塑 i 里 C r i t C a r e M e d , J a n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2 5 , N o . 1

神 经 重症监护( 论著 ) ・
P i C C O监测在神经源性肺水肿 患者 中的应用研究
吴绘 马铁 柱 孙世 中 苏娅 涂悦 张赛
【 摘要】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 P i C C O) 监测在神经源性肺水肿 ( N P E ) 患者 中的应用 , 评估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
容量参数胸腔 内血容量指数 ( I T B V I ) 、 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 ( G E D V I ) 及压力参数 中心静 脉压( C V P ) 对 N P E严 重程 度评估 的准确性 , 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 ( E V L WI ) 对N P E患者预后判 断的意义 。方 法 察研究方法 ,对 3 6 例并发 N P E的神经科危重患者 ,采用 P i C C O监测平均动脉压 ( M A P ) 、心排 血指数 ( C I ) 、 C V P、 I T B V I 、 G E D V I 、 E V L WI 、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 P V P I ) 等指标 , I T B V I 、 G E D V I 、 C V P与 E V L WI 之间进行相关性 分析 ;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 亡组与存 活组 ,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 3 d的 E V L WI 变 化。结果 E V L WI 与 I T B V I 呈显著正相关( r =0 . 5 4 , P <0 . 0 0 1 ) , 与G E D V I 呈显著正相关 ( r =0 . 6 2 , P <O . 0 0 0 1 ) , 而与 C V P无显著相关 性( r =0 . 1 2 , P >0 . 0 5 ) ; P V P I 、 E V L WJ 与 氧合 指数 ( P a O d F i O 2 ) 均呈 显 著 负相 关 f , =一 0 . 5 5 、 P <O . 0 0 1 , , :一 0 . 4 8 、 P <0 . 0 5 ) 。存活组与死亡 组治疗前 E V L WI ( ml / k g )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 . 6± 2 . 6比 9 . 4 ±1 . 8 , P >0 . 0 5 ) ; 存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