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北伐战争教学案

合集下载

北伐战争的教案

北伐战争的教案

北伐战争的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了解北伐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北伐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北伐战争的主线和关键点。

2.如何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2.讲解法3.小组讨论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北伐战争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第二步: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记录。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北伐战争的主要进程、北伐战争的关键战役等。

2.教师适时地提问和引导。

第四步: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总结北伐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2.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

第五步:小结(5分钟)1.学生归纳总结北伐战争的背景、原因、进程和结果。

2.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小结。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资料。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答、讲解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原因、进程和结果。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需要改进的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够积极参与的问题,下节课需要设置更具吸引力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教案:北伐战争教案目标: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历史和国家建设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历史和国家建设的影响。

教学难点:1.对北伐战争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向学生阐述北伐战争的起因和目标。

2.介绍北伐军的领导者和组织。

3.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战略部署。

4.解释北伐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北伐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2.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和评价(10分钟)1.学生回答问题: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历史和国家建设有何影响?2.让学生给北伐战争做一个综合评价,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练习(10分钟)通过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作文,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综合分析和评价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七、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具准备:1.北伐战争的图片或视频材料。

2.小组讨论的工具和材料。

北伐战争精品教案

北伐战争精品教案

北伐战争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

2.难点: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兴趣,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思考。

引导问题:1.你知道北伐战争是什么吗?2.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史有什么重要意义?Step 2. 学习材料展示(10分钟)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材料,包括图片、文段等,引导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基本认识。

Step 3. 学习材料分析(20分钟)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北伐战争的材料进行分析。

可以是图片、文段、歌曲或其他形式的文化艺术作品。

活动要求:1.分析材料的主题、内容以及表达手法。

2.对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理念进行解读。

3.分析该材料如何反映了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和结果。

Step 4. 小组展示与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所选择的材料,并进行讨论。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做出评价。

Step 5. 教师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北伐战争进行系统的介绍,包括其历史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

重点强调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意义。

Step 6. 探究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史有哪些重要意义?2.北伐战争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北伐战争的失败有哪些原因?Step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梳理北伐战争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并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思维归纳。

四、课堂作业:1.以北伐战争为主题,写一篇200字以上的读后感。

2.自主选择一段北伐战争的图片或文段,写一篇200字的评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材料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并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北伐战争;2. 掌握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3. 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

三、教学内容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系列武装斗争。

北伐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北洋政府自袁世凯时期开始就陷入了腐败和无能的境地,无法有效地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2. 国民党的崛起。

国民党作为代表中国民族利益的政党逐渐崛起,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主要对手。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

中国当时正面临着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需要进行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

二、北伐战争的进行北伐战争经历了多次战役和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伐战争的进行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广州起义。

1924年,广州起义爆发,标志着北伐战争的开始。

2. 第一次直奉战争。

国民党决定先消灭直系军阀,于1926年发动了第一次直奉战争。

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国民党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3. 第二次直奉战争。

经过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决定向北方发动进攻。

1927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三、北伐战争的结果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北伐战争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 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王朝正式结束。

2. 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3.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崛起。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1. 课堂讲授:30分钟2. 图片和影像展示:20分钟3. 学生提问与解答:20分钟4. 小组讨论:20分钟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课堂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北伐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 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难点: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北伐战争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
3. 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
1. 学生通过教师介绍和相关资料,了解北伐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事件,形成小组报告。

3.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三、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四、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关于北伐战争的思考感想或作文,加深对该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
2. 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中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北伐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以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

2. 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3.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黄埔军校的建立背景和目的。

2. 讲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和主要对象。

3. 概述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和进军路线。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关于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的材料。

2.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3. 学生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北伐战争形势图》。

人教版初中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北伐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认识北伐战争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3.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和图片,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2.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讲解法、列表法、分析归纳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教师提问: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是什么?黄埔军校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它建立后对当时的形势起了什么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伐战争。

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三、课堂讲解1. 北伐战争的目的和意义讲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即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讲解北伐战争的意义,即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

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包括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军的组成、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重要战役等。

3.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讲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包括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事人才、北伐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4.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讲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即北伐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导语: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策略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一、背景介绍北伐战争是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重大政治军事运动。

此前,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经济衰退,外来侵略日益加剧,国内政治腐败,社会不稳定。

这样的状况使得人民渴望改变现状,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日益增强。

二、北伐战争的目标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一个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的中国政权。

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三、战略和策略1. 分割瓦解敌军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及其领导人通过采取分割瓦解敌军的策略,成功地使北洋军队内部产生了一定的动摇。

他们分化、拉拢甚至在敌营内成立了一些秘密组织,从而削弱了北洋军队的战斗力。

2. 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人意识到,要在北伐战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军事经验和理论。

因此,他们派遣一批干部到苏联、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学习军事战略和组织管理方法。

这些经验的吸收为中国的军事革命提供了强大支持。

3. 发动广泛群众运动北伐战争的成功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参与。

共产党和国民党领导人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工农武装力量,发动罢工和抗议活动,以对抗军阀和封建势力。

这些群众运动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四、战争的影响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时期的开始,有以下几点重要影响:1. 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北伐战争的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中国的民族独立。

尽管中国后来还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战争,但北伐战争给了中国人民信心和勇气,启发了后来的革命运动。

2. 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

革命力量的兴起,打破了封建势力的束缚,推动了社会和教育改革的开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学习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自主学习,充分准备,牢固记忆)
①时间: 年,地点: 。

1.黄埔军校②概况:校长是 ,政治部主任是。

的建立③作用:培养了 , 。

目的:
北②时间: 年,主要对象: 、、。

③主要战场: 和主要战役:、、。

2.北伐战争消灭了和主力。

伐④成果半年内,从流域打到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迁到。

⑤失败:、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政变,革命运动失败,
战第一次破裂。

①时间: ,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②“宁汉合流”:是国民政府和国民政府合并。

争③内外政策:对外投靠,对内镇压。

④性质: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代表的利益。

三、展示交流(对桌相互检查)
四、合作探究
1.北伐军只用半年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五、当堂测试
(一)选择题
1.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2.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其目的是:()
a.把革命从广东推向全国
b.抢夺地盘和政权
3.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的人是:()
4.北伐的主要战场是在:()
5.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6.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吴佩孚②孙传芳③张作霖④陈炯明
7.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革命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b.广大北代官兵浴血奋战
8.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蒋介石实行屠杀共产党人的政策
(二)材料题
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是一所学校的对联,请写出学校的全称和简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