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语文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引言:作为一名教师,始终要时刻保持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和提升。
蒙娜丽莎之约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我使用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对我在蒙娜丽莎之约教学中的经验和反思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优点分析在蒙娜丽莎之约教学中,我发现了一系列的优点。
首先,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被激发出积极思考的欲望,并开始主动寻找答案。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们需要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方式促使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互相补充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出一个团队合作的精神。
再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蒙娜丽莎之约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别样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二、不足之处虽然蒙娜丽莎之约教学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在我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作为教师,我需要提前准备好问题和相关素材,确保能够顺利进行教学。
这对于忙碌的教师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准备,有时甚至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其次,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需要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学生的合作意愿和协作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小组工作,而其他学生则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精细的指导和引导,确保小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蒙娜丽莎之约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蒙娜丽莎之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学习欣赏并分析名画中的色彩、构图和线条等要素;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欣赏并分析名画中的色彩、构图和线条等要素;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30分钟):a.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名画,然后通过讨论,分析其中的色彩、构图和线条等要素,做一个简短的小报告。
b.每个小组介绍完毕后,教师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欣赏名画中的要素,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合作探究(30分钟):a.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名画进行合作探究。
要求学生根据画面中传达的情感和主题,设计一段表演,并且用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如绘画,雕塑等)。
b.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名画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展示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5.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课后延伸: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名画,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有关该画作的分析和评论。
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蒙娜丽莎之约》这个主题,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名画、分析要素、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等多种形式,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讨论,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学生的组织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精选4篇)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精选4篇)《蒙娜丽莎之约》篇1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但凡上过公开课的老师肯定有一个感觉,准备公开课是一件累人的事,烦着呢!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蔡依林的一首歌,歌词唱得太快,听不清,歌名我倒是记住了——《玩美》,挺有意思吧?!整个备课的过程就是“玩美”,不停地想,不断地问,不时地改。
雏形出来了就上一节,请同事听听,再想想改改,然后再上一节,请同事师傅领导听听,完了综合各方意见再改改,最后自己上一节,感受感受。
才敢拿到兄弟学校献丑!上完了课,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友和导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比如课堂上指导朗读得还不够细致,缺少有层次的阅读,因此学生读的得还不够多,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
这方面我还要注意加强。
当然本身“玩美”的过程也让我学到很多,让我明白了上语文课之前,应重视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
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等。
玩美就是为了更加完美,玩美的过程充满艰辛,但会让你收获完美,所以值得!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一课的教学反思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艺术的魅力”的主题。
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篇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篇)赵鹏吉《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两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1.这幅画有什么样的魅力(价值)?2.请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从整体入手,感受了画的整体美,再由面部表情和画面布局体会它的神韵美. 这些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交流均能圆满落实,可是如果能通过补充资料更加深入的感知这幅画的不朽价值该多好呀!《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二)在我和学生课前的广泛收集下,真的找到了相关资料.我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如在欣赏肖像画的面部表情感受微笑的神秘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出示了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更加具体的展示出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加体会到了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的永恒美. 当学完文后,生成创新时,学生颇有感触:原来艺术有这么神气的魅力!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名画,还知道了怎样学好这类文章......《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结合本组课文的口语交际,刚好是说说身边的艺术。
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等。
所以学完这篇文章后就结合口语交际进行交流,很多孩子也讲到了达芬奇笔下的“最后的晚餐”等优秀作品。
会观察的同学就会看到班级里墙壁上的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描述。
也因此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写一篇作文,身边的艺术。
批改后发现他们写得很不错,学以致用,都用上了蒙娜丽莎之约里面的很多手法来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及反思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及反思“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及反思”这篇语文说课稿由xx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一、课文简说:《蒙娜丽莎之约》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
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
2、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教案意图:读课文,感受名画。
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
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⑴ 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交流,感知文章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⑵ 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
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
引导学生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即重点讲解第5、6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学7两段。
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蒙娜丽莎之约»一课用生动的言语,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深画技和他天赋的想象力。
文中先是描画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境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缘由;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言语引见了«蒙娜丽莎»画像,详细引见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奥秘的浅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静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热情的言语通知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深刻流利,可谓是引见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因此,课前我布置先生普遍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做好资料卡。
由于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本节课中要让先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进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久美。
首先说话导入激起先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接着让先生带着这份情感朗诵,理清表达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然后围绕着〝从文中的哪些详细描写中你感遭到了这幅画的魅力,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这个效果停止本节课的学习。
课堂是每个先生的,因此,为先生提供充沛的时间交流了解课文内容,在感受名画魅力这局部,把课堂交给先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过他们独立的学习,找到详细描写画像的局部。
经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先生充沛感受蒙娜丽莎浅笑的奥秘,体会她的酣畅温顺、哀伤、亲切和矜持。
从而感遭到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并且让先生在评价与朗诵中充沛展现自我。
而作为教员只是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先生感悟、概括。
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同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在了解感悟到了这幅名画的魅力之后,选择了我校优秀教员尹丽教员的作品«牧羊人»,让先生自在选择一个角度,学习并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向大家引见这幅画。
-语文课文《蒙娜丽莎之约》教导反思_语文教导反思.doc

语文课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可是当这幅画出现在孩子的面前时,学生有些惊讶,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可是那语言有些贫乏,蒙娜丽莎的美丽与魅力已经在个别学生的描述中荡然无存,我知道在这方面的审美,学生还不具有。
看来多方面教育学生还是必要的。
好在看她的面部表情时孩子们又恢复了原有的状态。
一课下来我觉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有待于提到。
语文课文《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
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篇课文我的设计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略显仓促,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
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
如果我能在课堂上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
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
课堂上学生有点到要处,但是自己没有很好地抓住,没有深究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一直想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高潮即将来临又把它压下去,实在是一种遗憾!虽然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参考3份)

(教学反思参考1)蒙娜丽莎之约罗曼•罗兰说:“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为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人民的种种行动思想、热情和理想。
”作为艺术之一的油画,尤其是像《蒙娜丽莎》这样的艺术瑰宝,无疑浸透着某种文化的深刻内涵。
但我发现自己和孩子们上完这课后他们还是一脸的茫然,甚至有几个孩子说:“游老师,我还是觉得蒙娜丽莎不美。
”我觉得自己该课上得非常失败,我觉得主要原因在我。
事后去找了很多关于艺术珍品欣赏的资料,我明白了以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艺术珍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了解作品形成的年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思想和情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了解其创作的原因、过程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
2.学习《蒙娜丽莎》这类文本其实是高要求的看图学文,它的高就体现在从艺术角度,凭借联想和想象,透过表象洞穿其五脏六腑。
如从人物的穿着打扮透视其身份地位,从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神、笑态等透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
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美,提升审美情趣,在艺术作品的赏析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3.赏画赏文并举,以赏文为重。
举者,同时展开分头兼顾也,可以先图后文,可以先文后图,也可以图文对比,反复品味。
“图”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赏画是为了更深刻地赏文,赏文是为了更准确地赏画。
赏文就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去思考、去发现,去领悟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的匠心,如相似联想,因果想象,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等,从而习得方法,内化语言,提升欣赏表达的能力。
4.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喜好和特长的学生的需求,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各自拿手的方式去欣赏表达,去深化认识,如言语描述、文字表达、临摹创作等等。
(教学反思参考2)蒙娜丽莎之约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以“艺术的魅力”为主题。
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娜丽莎之约》语文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语文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都不同,可以说她微笑一直是个谜。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课文中这幅名画的描写5/6/7三个自然段是重点,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落在了这三个自然段中,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
这篇文章的本身的语言非常优美,如何让学生走进那幅画,真正地通过文字去读懂这幅画的内容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引导。
一开始,我就用抒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花,是学生对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一位女子她美丽而端庄,有一位女子她神秘又妩媚,有一位女子她贤淑又多情,想知道她是谁吗?你看,她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图片。
让我们轻轻地呼唤一下她的名字吧!”“想不想和这么美丽的女子有个浪漫的约会呀?让我们赶紧与蒙娜丽莎真诚相约吧!”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无疑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入了状态。
二、注重朗读。
1、教师的泛读。
为了营造一种宁静淡雅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美,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那美妙的语言中,我配上舒缓的音乐,用自己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文本。
2、指导学生朗读。
在教学重点段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时,指名让学生读,体验那微笑的神秘与美丽。
3、采用多种方法读。
教学中我采用各种各样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
泛读、指名读、引读、齐读各种方法穿插进行。
三、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
略读课文的教学只有一课时,因此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因此略读课文在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阅读空间,让
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运用平时所积累的读书方法,充分享受阅读乐趣。
要让学生自己读懂读会,应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老师只是起一个引领、点拨的作用。
在处理教材时我就重点把握了这幅画像的教学,抓住蒙娜丽莎的真、美、神秘展开教学,而把前面四段和最后一段教学简化了,只通过一个口语练习简约了,“怪不得她飞度重洋来到纽约时,();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
这样把重点段的教学凸显了。
四、不足之处
1、原本在设计中也应让学生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细腻的刻画、有序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很难穿插。
结果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2、在指导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时指点还不够到位,没有让学生想象她的微笑还表示什么?可让学生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