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篇教学课件:篇
合集下载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ppt课件

7
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 怎么办?
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 (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
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前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如“樯橹灰飞烟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 船具。“樯”是冷僻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 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以局部代整体推出“樯橹”是战船。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
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 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 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 都是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 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 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
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 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 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3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
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 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养竹记》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标题和《爱莲说》 放在一起对比其中的大概意思不言而喻。我们看 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 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 内容。
4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 怎么办?
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 (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
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前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如“樯橹灰飞烟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 船具。“樯”是冷僻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 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以局部代整体推出“樯橹”是战船。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
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 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 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 都是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 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 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
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 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 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 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3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
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 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养竹记》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标题和《爱莲说》 放在一起对比其中的大概意思不言而喻。我们看 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 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 内容。
4
解题技巧:注意四个步骤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27篇:1-9篇(共40张PPT)人教部编版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饭疏食,饮水(喝)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及,比得上) (3)逝者如斯夫(像) (4)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二)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①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 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③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 拘人,清梦甚惬。 【注释】①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②靧(huì)面:洗脸。③ 韵友:风雅的朋友。④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解析】A.才;B.重新/又;C.到/达到极点;D.安放/安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二)西湖七月半 吾辈始舣舟①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 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座。韵友③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④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 拘人,清梦甚惬。 【注释】①舣(yǐ)舟:将船向岸边靠拢。②靧(huì)面:洗脸。③ 韵友:风雅的朋友。④竹肉:竹,指箫、笛等竹制管乐器;肉,歌喉。
(2)尝月下戏(玩耍)
(3)人语之曰(对……说)
(4)当极明邪(亮)
(5)不然(这样)
(6)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解析】A.才;B.重新/又;C.到/达到极点;D.安放/安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 读27篇 :1-9篇 (共40 张PPT) 人教部 编版
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完美版)ppt

应对策略
掌握常见特殊句式的特点及规律,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句子结构,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
文言文文化背景的难点与对策
总结词
文化背景差异、历史典故、时代背景
详细描述
文言文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和时代背景与现代存在较大差异,这增加了对文言文理解的难度。例如,古代 官职、地名、制度等与现代不同,同时文中可能涉及历史事件、人物等典故,需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
逻辑推理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 法,推断出作者未明确表述的观点和意图 。
练习题目的反馈与改进
自我评估
学生应定期对自己的练习结果进行自我评 估,发现自己在比较阅读中的不足之处,
并制定改进计划。
A 总结词
及时反馈和改进是提高文言文比较 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B
C
D
经验总结
学生应不断总结自己在比较阅读中的经验 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应对策略
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积累常见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相关内容含义。
05
CATALOGUE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练习与提高
练习题目的选择与设计
总结词
选择与设计练习题目是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题 目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选择与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详细描述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用于经典文献、历 史记录、文学创作等方面。其语言特点包括多用单音节词、 省略句子成分、使用修辞手法等,表达简洁而意义深远。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总结词
掌握常见特殊句式的特点及规律,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句子结构,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
文言文文化背景的难点与对策
总结词
文化背景差异、历史典故、时代背景
详细描述
文言文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和时代背景与现代存在较大差异,这增加了对文言文理解的难度。例如,古代 官职、地名、制度等与现代不同,同时文中可能涉及历史事件、人物等典故,需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
逻辑推理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 法,推断出作者未明确表述的观点和意图 。
练习题目的反馈与改进
自我评估
学生应定期对自己的练习结果进行自我评 估,发现自己在比较阅读中的不足之处,
并制定改进计划。
A 总结词
及时反馈和改进是提高文言文比较 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B
C
D
经验总结
学生应不断总结自己在比较阅读中的经验 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应对策略
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积累常见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相关内容含义。
05
CATALOGUE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练习与提高
练习题目的选择与设计
总结词
选择与设计练习题目是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题 目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选择与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详细描述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用于经典文献、历 史记录、文学创作等方面。其语言特点包括多用单音节词、 省略句子成分、使用修辞手法等,表达简洁而意义深远。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总结词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比较阅读共6篇

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郭伋告诉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
6.【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但从选 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 文选取的是 郭伋守信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描写 , 【乙】文侧重 叙述 。
A.相委而去 六十而耳顺 B.计日告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遂止于野亭 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为人若此 人不堪其忧
【解析】A.动词,约定/名词,约定的日子;B.顺序/停宿;C.为什么/什么; D.又。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6.《智子疑邻》有何寓意?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 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译文】【乙】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 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 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 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 好,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 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 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和《郭伋传》
舍弃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2)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郭伋告诉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
6.【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但从选 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 文选取的是 郭伋守信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描写 , 【乙】文侧重 叙述 。
A.相委而去 六十而耳顺 B.计日告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遂止于野亭 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为人若此 人不堪其忧
【解析】A.动词,约定/名词,约定的日子;B.顺序/停宿;C.为什么/什么; D.又。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6.《智子疑邻》有何寓意?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 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译文】【乙】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 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 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那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 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 好,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 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 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和《郭伋传》
舍弃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潮阳区五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十文言文对比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字词学习
宰割( zǎi ) 鲜为人知(xiǎn )
鞠躬尽瘁( cuì) 奠基(diàn )
妇孺皆知( rú ) 孕育( yùn )
谣言( yáo ) 罗布泊( pō )
夐(xiònɡ )
萦带(yínɡ )
铤(tǐnɡ )
昼夜(zhòu)
挚友( zhì) 彷徨(pánɡ)
至死不懈( xiè ) 元勋( xūn ) 选聘( pìn ) 无垠( yín ) 曛( xūn ) 燕然( yān )
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 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
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一Fra bibliotek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
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根据各种书面的、口
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
排、描写或说明而成。传记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邓稼先的主要成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
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 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 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 愧的。
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 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 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 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属于议论。这段话指出中 国发生巨大转变是广大人民和 无数英雄人物努力的结果,高 度评价了这一巨变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语文七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篇教学PPT课件-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可汗大点兵征兵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3)朔气传金柝北方 (4)皆次当行军队 (5)数建奇功多次,屡次 (6)溯黄河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愿为市鞍马 男子可为之事 B.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非木杮 C.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可以为师矣 D.木兰乃易男装 蒙乃始就学 【解析】A.为了/做;B.表判断/这;C.因为/凭借;D.于是,就。
(十)《陋室铭》和《梅花书屋》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 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璎珞。窗外竹棚,密 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 ,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 ④,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 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
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十一)《爱莲说》和《芙蕖》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愿为市鞍马 男子可为之事 B.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非木杮 C.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可以为师矣 D.木兰乃易男装 蒙乃始就学 【解析】A.为了/做;B.表判断/这;C.因为/凭借;D.于是,就。
(十)《陋室铭》和《梅花书屋》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 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璎珞。窗外竹棚,密 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 ,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 ④,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 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
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十一)《爱莲说》和《芙蕖》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完美版)

兴趣。
鉴赏角度
语言特点
分析作品的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语言特点, 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和风格。
思想内容
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历史背景 等方面的内容,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表现
欣赏作品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意境营造等方 面的艺术表现,领略文言文的审美价值。
作品评价
评价标准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如语言表达、思想深度、艺术特色等方面 进行评价。
通假字
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 异体字,是文言文阅读中 常见的语言现象。
语法结构
句子结构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 汉语有所不同,主要表现 在语序、省略和倒装等方 面。
词类活用
某些词在特定语境中可以 改变词性或功能,这种现 象称为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 略句等,这些句式在表达 上具有特殊意义。
考提供指导和帮助。
模拟试题
提供模拟试题和真题解 析,让学生熟悉考试形 式和难度,提高学生的
应试能力。
应试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调整应试心态 ,缓解考试压力,提高
考试信心。
1 提高阅读速度与准确度
技巧指导
训练计划
教授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速度的技巧,如 略读、扫读、跳读等,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文章大意。
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训练计划,包括阅读量 、阅读难度、阅读速度等方面的要求,逐 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挖掘文言文的思想内 涵和价值观念,理解 其文化背景和社会意 义。
探究文言文的语法结 构和修辞手法,理解 其表达技巧和艺术特 色。
阅读技巧
注重文言文的语境和语义,结 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善于运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 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鉴赏角度
语言特点
分析作品的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语言特点, 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和风格。
思想内容
深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历史背景 等方面的内容,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表现
欣赏作品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意境营造等方 面的艺术表现,领略文言文的审美价值。
作品评价
评价标准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如语言表达、思想深度、艺术特色等方面 进行评价。
通假字
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 异体字,是文言文阅读中 常见的语言现象。
语法结构
句子结构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 汉语有所不同,主要表现 在语序、省略和倒装等方 面。
词类活用
某些词在特定语境中可以 改变词性或功能,这种现 象称为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 略句等,这些句式在表达 上具有特殊意义。
考提供指导和帮助。
模拟试题
提供模拟试题和真题解 析,让学生熟悉考试形 式和难度,提高学生的
应试能力。
应试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调整应试心态 ,缓解考试压力,提高
考试信心。
1 提高阅读速度与准确度
技巧指导
训练计划
教授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速度的技巧,如 略读、扫读、跳读等,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文章大意。
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训练计划,包括阅读量 、阅读难度、阅读速度等方面的要求,逐 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挖掘文言文的思想内 涵和价值观念,理解 其文化背景和社会意 义。
探究文言文的语法结 构和修辞手法,理解 其表达技巧和艺术特 色。
阅读技巧
注重文言文的语境和语义,结 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善于运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 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文言文比较阅读17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题-文 言文比较阅读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每天引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去学习。 5.试比较吕蒙和方仲永在学习方面的差别,并谈谈这两则故事共同说 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差别:方仲永天资聪慧,最后却“泯然众人”;吕蒙“当涂掌 事”“乃始就学”,却让人“刮目相待”。 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A.非复吴下阿蒙 复到舅家问焉 B.士别三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D.见往事耳 于舅家见之 【解析】A.再;B.天,日子/名词作状语,每天;C.从事/完成;D.了 解/看见,见到。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1.填空。 (1)【甲】文中鲁肃的话里包含的一个成语是 吴下阿蒙。
(2)【乙】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请写出“唐 宋八大家”其余七位中的三位: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2)即更刮目相待擦拭 (3)世隶耕属于 (4)父异焉对……感到惊异 (5)令作诗让 (6)泯然众人矣消灭,丧失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可汗大点兵征兵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3)朔气传金柝北方 (4)皆次当行军队 (5)数建奇功多次,屡次 (6)溯黄河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愿为市鞍马 男子可为之事 B.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非木杮 C.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可以为师矣 D.木兰乃易男装 蒙乃始就学 【解析】A.为了/做;B.表判断/这;C.因为/凭借;D.于是,就。
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偶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夸张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 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
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 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八)《木兰诗》和《木兰从军》 【甲】《木兰诗》(文略)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 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 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 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译文】【乙】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 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到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 写下了四句诗,并亲自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 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 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 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甚 至)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 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 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 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 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 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 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 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 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每天引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去学习。 5.试比较吕蒙和方仲永在学习方面的差别,并谈谈这两则故事共同说 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差别:方仲永天资聪慧,最后却“泯然众人”;吕蒙“当涂掌 事”“乃始就学”,却让人“刮目相待”。 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A.非复吴下阿蒙 复到舅家问焉 B.士别三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蒙乃始就学 指物作诗立就 D.见往事耳 于舅家见之 【解析】A.再;B.天,日子/名词作状语,每天;C.从事/完成;D.了 解/看见,见到。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1.填空。 (1)【甲】文中鲁肃的话里包含的一个成语是 吴下阿蒙。
(2)【乙】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请写出“唐 宋八大家”其余七位中的三位: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2)即更刮目相待擦拭 (3)世隶耕属于 (4)父异焉对……感到惊异 (5)令作诗让 (6)泯然众人矣消灭,丧失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可汗大点兵征兵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 (3)朔气传金柝北方 (4)皆次当行军队 (5)数建奇功多次,屡次 (6)溯黄河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愿为市鞍马 男子可为之事 B.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非木杮 C.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可以为师矣 D.木兰乃易男装 蒙乃始就学 【解析】A.为了/做;B.表判断/这;C.因为/凭借;D.于是,就。
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偶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夸张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 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
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 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 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 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 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八)《木兰诗》和《木兰从军》 【甲】《木兰诗》(文略)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 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 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 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2019年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 文比较 阅读13 篇教学 课件:7 -13篇( 共35张 PPT)
【译文】【乙】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 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到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 写下了四句诗,并亲自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 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 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 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甚 至)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 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 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 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 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 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 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 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 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