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生长因子-xie

合集下载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生长因子PPT课件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生长因子PPT课件
癌基因、抑癌基因 与生长因子
目录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抑癌基因 负调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癌基因 产物
正调控
生长因子
细胞
目录
第一节
癌基因
Oncogenes
目录
癌基因(oncogene) 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它的
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可以引起细胞癌变。
正常细胞
肿肿瘤瘤细细胞胞
目录
癌基因的分类
目录
2. 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14
B细胞肿瘤染色体易位
目录
3. 原癌基因扩增
使每个细胞中基因拷贝数增加,从而直接增 加可用的转录模板数以增加基因表达。
原癌基因
基因扩增
蛋白质结构未变化,但总量大大提高
目录
4. 点突变
目录
原癌基因激活的后果
基因调节的改变
出现新的表达产物 出现过量的正常表达产物
基因结构的改变
野生型p53),活性形式为同源四聚体.
目录
目录
P53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
P53蛋白 酸性区
核心区
碱性区
DNA损伤
复制因子A P53蛋白
P21基因
P53蛋白
P21蛋白 细胞停滞于G1期
细胞调亡
P53蛋白 抑 制
解链酶
目录
p21蛋白基因
PCNA: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目录
细胞杂交试验
正常细胞 肿瘤细胞
杂交融合 非肿瘤型杂交细胞
肿瘤细胞1 杂交融合
肿瘤细胞2
非肿瘤型杂交细胞
正常细胞 失去某些基因 肿瘤细胞

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

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肿瘤的发生是由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失常所导致的恶性生长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增殖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调控失衡可能引起异常的增殖和持续的分裂。

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增殖是由两大类基因来调控的,一类是正调节信号,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并阻止其发生终未分化,调控失常时表现为肿瘤细胞的恶性生长,现已知多数癌基因(oncogene)起这一作用;另一类为负调节信号,抑制增殖,促进分化、成熟和衰老,最后调亡(apoptosis),抑癌基因(ancer suppressive gene,anti-oncogene)则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当这两类信号在细胞内产生的效应相互拮抗,维持平衡,对正常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衰亡进行精确地调控。

当这两类基因中任何一种或它们共同的变化,即有可能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的发生。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涉及基因表达调控及细胞分裂,分化过程。

这些生物学效应又与癌基因表达产物——类生长因子多肽及其受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癌基因可以编码类生长因子多肽及其受体分子,通过细胞内信息传递系统刺激细胞增殖。

由此可见,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生长因子三者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第一节癌基因癌基因最初的定义是指能在体外引起细胞转化、在体内诱发肿瘤的基因。

它是细胞内总体遗传物质的组成部分,人们将这类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s,pro-onc)或称细胞癌基因(Cellular-oncogene,c-onc)。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基因处于静止或低表达的状态,不仅对细胞无害,而且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当其受到致癌因素作用被活化并发生异常时,则可导致细胞癌变。

癌基因的名称一般用3个斜体小写字母表示,如 myc、 ras、 src等。

一、病毒癌基因肿瘤病毒是一类能使敏感宿主产生肿瘤或使培养细胞转化成癌细胞的动物病毒,根据其核酸组成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即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生物化学课件:第20章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生物化学课件:第20章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为维持细胞内 环境稳定,细胞发生的一种自主性的死亡过程。
肿瘤发生与环境因素、内在因素有关
• 致癌物(carcinogen):能引起细胞或生物体发生肿瘤的 物质。
• 环境因素可引起DNA损伤,如果机体DNA损伤修复缺陷, 或基因组不稳定性(genome instability)增加,则易感肿 瘤。
过去10年里,全球癌症发病率增长了 22%,未来,还将以每年11‰的比例 递增。
中国肿瘤发病及死亡现状与趋势
来自中国卫生部的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达 219万,到2020年,每年新发病人数量将会超过300万人。
什么是肿瘤?
单个细胞的转化导致其过度增殖的恶性生长现象。
肿瘤形成(oncogenesis)
一、病毒癌基因
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v-onc)
病毒癌基因是指病毒所携带的能使细胞发生恶性 转化的基因,又分为DNA病毒癌基因和RNA病毒癌 基因(即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
存在于病毒基因组中的癌基因,它不编码病毒的 结构成分,对病毒复制也没有作用,但可以使靶细 胞发生恶性转化。
• 1970年代,基因克隆、基因转移等各种基因操作技术迅速 发展,并与肿瘤学(oncology)研究相结合。
• 1979年发现了第一个细胞癌基因(P53肿瘤抑制基因)。 • 癌基因、抑癌基因相继发现,确认“肿瘤是一种基因病
(genetic disease)”。
全球肿瘤发病及死亡现状与趋势
1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癌症1000万例以上, 其中死亡人数愈700万。到2020年, 全球每年新发癌症将达2000万例,其 中1200万人死亡。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基因、血液的生物化学(一)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基因、血液的生物化学(一)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基因、血液的生物化学(一)(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9,分数:18.00)1.癌基因(oncogene)(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癌基因是指可引起体外培养的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在敏感宿主体内诱发肿瘤的一类基因,因此又称之为转化基因。

)解析:2.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抑癌基因又称肿瘤抑制基因,是一类能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负调控细胞周期,并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

)解析: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EGFR为跨膜糖蛋白,是原癌基因C-erbB1的编码产物。

有胞外区和胞内区。

胞外区与配体EGF 结合。

胞内区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EGF/EGFR结合使EGFR磷酸化而激活。

与细胞生长及肿瘤有关。

) 解析:4.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基因扩增是指原癌基因拷贝数异常大量增加,导致编码产物过度表达,进而引起细胞增殖失控。

第23章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生长因子(1校)

第23章 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生长因子(1校)

第23章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生长因子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细胞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在于正常生物基因组中B.存在于DNA病毒中C.存在于RNA病毒中D.又称为病毒癌基因E.正常细胞含有即可导致肿瘤的发生2.关于抑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促进细胞的分化B.可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C.突变时可能导致肿瘤发生D.可抑制细胞过度生长E.最早发现的是p53基因3.不属于癌基因产物的是A.生长因子类似物B.跨膜生长因子受体C.结合GTP的蛋白质D.结合DNA的蛋白质E.化学致癌物质4.癌基因被激活后,其结果下列错误的是A.出现新的表达产物B.出现过量的正常表达产物C.转变成抑癌基因D.出现异常、截短的表达产物E.不该在这个时期表达的基因进行表达5.能编码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癌基因是A.mycB.mybC.sisD.srcE.ras6.最早发现的抑癌基因是A.p53B.RbC.HER-2D.APCE.NF17.关于Rb基因及其产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Rb蛋白是P105B.最初从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发现C.磷酸化形式是活性型D.Rb蛋白磷酸化程度与细胞周期有关E.低磷酸化Rb蛋白是活性型8.关于抑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B.与癌基因的表达无关C.缺失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无关D.不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中E.在所有肿瘤细胞正常表达9.关于生长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类固醇激素的一种B.是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的多肽类物质C.是细胞内信息物质D.化学本质是氨基酸及其衍生物E.化学本质是脂酸衍生物10.关于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细胞增殖的正调节基因B.可诱导细胞凋亡C.能在体外引起细胞转化D.能在体内诱发肿瘤E.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11.关于病毒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存在于DNA病毒基因组中B.最初在劳氏肉瘤病毒中发现C.不能使培养细胞癌变D.又称原癌基因E.由病毒自身基因突变而来12.其β链与人c-sis基因编码的P28蛋白同源的是A.EGFB.IGFC.TGF-βD.TGF-αE.PDGF13.myc家族编码的产物是A.酪氨酸蛋白激酶B.生长因子受体C.细胞外生长因子D.GTP结合蛋白E.转录因子14.编码P28蛋白的原癌基因是A.myb家族B.erb BC.sisD.fosE.raf15.产物为跨膜生长因子受体的癌基因是A.c-srcB.erb BC.c-ablD.c-mosE.raf16.属于立早基因的是A.p53B.RbC.c-sisD.c-srcE.c-fos17.关于p53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后具有癌基因作用B.是一种抑癌基因C.基因定位于17P13D.编码胞质磷酸化蛋白E.编码产物有转录因子作用18.不是原癌基因激活机制的是A.获得启动子和增强子B.染色体易位C.基因同源重组D.基因扩增E.点突变19.关于Rb蛋白与转录因子E-2F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磷酸化Rb蛋白与E-2F结合并使E-2F处于活化状态;B.低磷酸化Rb蛋白与E-2F结合并使E-2F处于非活化状态;C.低磷酸化Rb蛋白与E-2F解离并使Rb失活;D.磷酸化Rb蛋白与E-2F解离并使E-2F处于非活化状态;E.磷酸化Rb蛋白与E-2F结合并使E-2F处于活化状态。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手段,深入分析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表达、调控和功能,有助 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作用机制。
结合临床样本和患者数据,开展大规模的基因组学和蛋白 质组学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类型肿瘤的分子特征和个性 化治疗需求。
开发新型治疗策略和药物
基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开发新型治疗策略,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提 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基因敲除或敲低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 系统,敲除或降低癌基因的表达水平 ,以达到治疗目的。
基于抑癌基因的治疗策略
基因激活技术
利用基因疗法将抑癌基因导入到肿瘤细胞中,以补偿其缺失 或降低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针对抑癌基因突变的基因治疗
针对抑癌基因突变,设计和应用特定的基因治疗策略,以恢 复其正常的功能。
基于生长因子的治疗策略
抑制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通过抑制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阻断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抗体药物
利用抗体药物,如单克隆抗体,阻断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06
研究展望
深入揭示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它们的分子机制和相互作用关系,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肿瘤的本质。
生长因子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
01
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信 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
02
生长因子可以刺激癌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 殖和肿瘤发生。
03
抑癌基因可以调控生长因子的表达和活性,从而影 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生物化学 第二十章_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PPT课件

生物化学 第二十章_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PPT课件

细胞杂交试验
正常细胞
病毒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比较
病毒癌基因无内含子,而原癌基因通常有内含子或插入 序列。 病毒癌基因较原癌基因有较强的转化细胞功能,病毒 癌基因与同源的原癌基因在外显 子序列中存在着微小的差别。 病毒癌基因常会出现碱基取代或碱基缺失等突变,而原 癌基因则较少发现这类突变。 病毒癌基因通常丢失了原癌基因两端的某些调控序 列,而在病毒高效启动子作用下有较高的转录活性。
(5) myb家族 ——核内转录因子。
根据表达产物的功能和定位可将原癌基因分为: 蛋白激酶类 信息传递蛋白类 见下表。
细胞癌基因的分类及功能
类别
蛋白激酶类
1.跨膜生长因子受体 erb B neu(erb-2、HER-2) fms、ros、kit、ret、sea src族、abl met、trk raf(mil、mht)、mos cot、pl-1 mas erb H-ras、K-ras、N-ras 血管紧张素受体 甲状腺激素受体 EGF受体 EGF受体相似物 M-CSF受体
(三)细胞癌基因
1. 细胞癌基因的特点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
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限制性表达产物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分 化和发育等生理功能; 被激活后,形成癌性的细胞转化基因。
2.癌基因的分类
(1) src家族 —— 酪氨酸蛋白激酶, src 是最 早被 发现的癌基因。 (2) ras家族 —— P21,小G蛋白,能结合GTP有 GTP酶活性。 (3) myc家族 ——核内DNA结合蛋白。 (4) sis家族 —— P28 (类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5)erb家族—— 生长因子和蛋白激酶类。
正常细胞H-ras基因碱基序列 ATG ACG GAA TAT AAG CTG GTG GTG GTG GGC GCC GGC GGT GTG

医学分子生物学——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和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医学分子生物学——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和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医学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1、病毒癌基因:Rous将鸡肉瘤的无细胞滤液注入正常的鸡体可以诱发新的肿瘤,是肉瘤病毒核酸中的一个片段引发细胞的转化,这个片段叫病毒癌基因v-onc。

2、细胞癌基因:用病毒癌基因作探针在癌细胞内也发现了癌基因,即为细胞癌基因c-onc。

3、癌基因:凡能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内生长信息传递分子、与生长有关的转录调控因子的基因。

4、原癌基因:是机体内的正常基因,其产物对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分化起精密调节作用,当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或表达发生异常可以引起细胞转化,产生癌症。

5、抑癌基因:在体内抑制细胞过度生长、繁殖,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

6、生长因子:是指能够通过作用于靶细胞受体,将生物信息传递到细胞内部,促进细胞生长、繁殖的多肽分子。

名词解释——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1、核酸分子杂交:在DNA复性过程中,如果把不同DNA单链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或把DNA与RNA放在一起,只要在DNA或RNA的单链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碱基配对关系,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之间形成杂化双链。

2、探针:是带有特殊可检测标记的核苷酸片段,它具有特定的序列,能够与待检测的核酸片段互补结合,因此可用于检测核酸样品中存在的特定基因。

3、基因组DNA文库:以DNA片段的形式贮存着某一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信息。

4、转基因技术:采用基因转移技术使目的基因整合入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然后将细胞导入动物子宫,使之发育成个体。

5、基因治疗:蒋某中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细胞内,使其在体内发挥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6、基因芯片:是指将许多特定的DNA片段有规律地紧密排列固定于单位面积的支持物上,然后与待测的荧光标记样品进行杂交,杂交后用荧光检测系统等对芯片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每一位点的荧光信号做出检测、比较和分析,从而迅速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ous 病 毒 是 一 种 急 转 化 逆 转 录 病 毒 (acute transforming retrovirus,RNA病毒 ) 追踪研究逆转录病毒致癌的线索, Bishop等人于 1980 年提出了癌 基因假说。 根据这一假说,引起Rous鸡肉瘤等的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中存在有 致癌基因,即病毒癌基因,v-onc。 该癌基因来源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部分序列,即逆转录病毒中的 致癌基因序列是在进化过程中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获得的。
缺乏癌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致癌模式
鸡(禽)白细胞病毒 (avian leucosis virus,ALV) 逆转录病毒 exon-1 正常宿主细胞
c-myc 基因
exon-2 exon-3
exon-1
病毒DNA的LTR被整合到 宿主细胞c-myc癌基因附近
LTR
ALV
LTR exon-2
exon-3
成为其启动子和增强子
产生逆转录 产生病毒 产生酪氨酸 酶和整合酶 外膜蛋白 激酶
病毒癌基因v-src来源于宿主细胞的C-SRC基因
Oncogene - Epstein-Barr virus
二、癌基因活化的机制
(一)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
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基因组所携带的长 末端重复序列(LTR内含较强的启动子和增强子)插 入到细胞原癌基因附近或内部, 启动下游邻近基因的转 录和影响附近结构基因的转录水平,使原癌基因过度 表达或由不表达变为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费城染色体:
1960年,在美国费城,Nowell和Hungerford发现慢性粒 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中,有一个很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称为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h)。 Ph染色体现已被公认为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异 标记染色体。
c-abl原癌基因的易位激活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的关系
抑癌基因 癌基因 负调控
细胞
正调控
产物
生长因子
第一节
一、概念
癌基因 (Oncogene)
癌基因: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 的基因,它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可 以引起细胞癌变。
二、癌基因理论的确立
Peyton Rous and Rous sarcoma virus
正常p21蛋白氨基酸序列 Met Thr Glu Tyr Lys Leu Val Val Val Gly Ala Gly Ala Val 肿瘤p21蛋白氨基酸序列 Met Thr Glu Tyr Lys Leu Val Val Val Gly Ala Val Ala Val

突变的Ras癌基因蛋白质被锁定在激活状态
宿主细胞
再感染
癌变
携带癌基因 的病毒颗粒
宿主细胞
二、分 类

根据来源分为病毒癌基因与细胞癌基因两类。

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 v-onc):是一类 存在于肿瘤病毒中、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 因。

病毒癌基因不编码病毒的结构成分,对病毒复 制也没有作用,但可以使细胞持续增殖。
基因组结构图 长末端 重复序列 正常的病毒基因 癌基因
LTR
gag
pol
env
src
LTR
调节和 产生病毒 启动转录 核心蛋白
产生逆转录 产生病毒 产生酪氨酸 酶和整合酶 外膜蛋白 激酶
• LTR (long terminal repeat) 序列是调节区,含有反转录病毒DNA基因组
表达所需要的全部调节元件 ; • 在劳氏肉瘤病毒基因组中, src是额外的肿瘤式基因,它能诱发RSV感染的动 物产生肉瘤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Oncogenes, Tumor Suppressor Genes and Growth Factors
Jianjun Xie MD, PhD g_jjxie@ 88900413
2014-12-19
引言
• 据估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生命的某一阶段要遭遇
exon-1
LTR exon-2
exon-3
ALV
c-myc癌基因表达为正常的30-100倍
exon-1
LTR
exon-2 exon-3
ALV
(二)染色体易位
在染色体易位的过程中发生了某些基因的易位和重排,
使原来无活性的原癌基因移至强的启动子或增强子附近而被
活化,原癌基因表达增强,导致肿瘤的发生。


(四)点突变
原癌基因在射线或化学致癌剂作用下,发生单个碱基的替换—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从而改变了表达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造成 蛋白质结构的变异。 基因点突变是癌基因活化的主要方式。 1982年,美国 3 家研究机构(麻省理工大学、国立癌症研究所 和哥伦比亚大学)几乎同时发表这样的实验结果:人膀胱癌细胞 EJ株 的恶性转化是由于其原癌基因 c-H-ras(356个碱基) 的点突变所致。
癌症。 • 迄今发现的癌症有200多种,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最 严重的肿瘤为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乳腺 癌、鼻咽癌、宫颈癌和淋巴瘤、白血病。
• 根据卫生部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2006年我国肿瘤发
病率和十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序显示,肺癌、乳腺癌分别 位居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最 高的均为肺癌。
分裂繁殖。
5. myb家族:核内转录因子
人体内细胞癌基因的分类及功能举例
类别
生长因子类
癌基因名称
作用
PDGF-2 FGF同类物,促进细胞增殖 EGF受体,促进细胞增殖 EGF受体类似物,促进细胞增殖 M-CSF受体、SCF受体,促增殖 与受体结合转导信号 在细胞内转导信号 MAPK通路中的重要分子 MAPK通路中的重要分子
c-bcr c-abl
c-abl原癌基因,经重排后插入到bcr基因的启动
子后,使其转录活性增加,从而引起慢性粒细胞 性白血病。
(三)基因扩增
原癌基因可通过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使基因拷贝数可
升高几十甚至上千倍不等,发生扩增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基因扩增 可致编码产物过量表达,细胞发生转化。
Pi 内源性GTP 酶活性

细胞癌基因 (cellular-oncogene, c-onc) :存在 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又称原癌基因 (proto-oncogene, pro-onc)。
(一)原癌基因(细胞癌基因)
特点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 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表达产物对细胞正常生长、繁殖、发育和分化起着精确的调控 作用 基因结构发生异常或表达失控,导致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异常 v-onc与c-onc 的不同: • • • v-onc不含内含子 v-onc与c-onc的核苷酸序列不完全相同 v-onc丢失了原癌基因两端的某些调控序列,而在病毒高效 启动子作用下有较高的转录活性
SIS INT-2 EGFR HER-2 FMS、KIT SRC、ABL TRK RAF RAS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生长因 子受体
膜结合的蛋白酪氨酸激酶 细胞内蛋白酪氨酸激酶 细胞内蛋白丝/苏氨酸激 酶 与膜结合的GTP结合蛋白 核内转录因子
MYC
FOS、JUN
促进增殖相关基因表达
促进增殖相关基因表达
(二)病毒癌基因





1932年,Shope发现,野生棉尾兔的皮肤肿瘤也可借助无细胞 滤液传播。
把这些实验联系在一起,劳斯第一个想到正常细胞之变成癌细胞 不一定是个突然的过程;那些原来作为整体一部分的细胞可能通 过若干步骤,逐渐变成独立的自行其是的癌细胞。 劳斯把这个过程称为“肿瘤进展”,在这个过程开始时,潜在的 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被化学因子、病毒或激素刺激唤醒之 后,他们就采取一种更加无法无天的生活方式。 劳斯关于肿瘤进展的发现很快在许多实验系统内得到证实。 另一方面,他的病毒理论则备受怀疑。一般认为,病毒病都具有 传染性,而癌症不能传染;这种说法如此根深蒂固,所以人们往 往把各种病毒原性肿瘤解释为不可思议的例外。
断裂基因
完整的没有断 裂的可读框
功能上相关的癌基因家族分类
1. src家族:产物多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能促进增殖信号的转导。
2. ras家族:编码小G 蛋白p21,参与cAMP水平
的调节。 3. myc家族:编码核内DNA结合蛋白,调节其 他基因转录的作用。 4. sis家族:编码的p28,能刺激间叶组织的细胞




到1950年,情况有了迅速改变。由于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发现某 些病毒能将自己的部分遗传物质注入细胞内而不杀死细胞或抑制其 增殖。这样引入的病毒物质可以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中,并且其 行为就如同新的遗传因素一样,引起某些细胞特性的永久性改变。 重新估计了病毒概念之后,就有可能了解病毒怎么会将正常细胞循 规蹈矩的行为改变为特见于癌细胞的恶性增生。
癌基因最早发现于逆转录病毒中。1911年, F. Rous医生首次提出病毒引起肿瘤,但直到上
一世纪50年代才得到实验证实,命名为罗氏肉
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
病毒基因组结构
长末端 重复序列
正常的病毒基因
癌基因
LTR
gag
pol
env
src
LTR
பைடு நூலகம்
调节和 产生病毒 启动转录 核心蛋白

反转录病毒癌基因(v-onc)的起源
LTR GAG POL ENV LTR
LTR
GAG
POL
ENV
ONC
LTR
感染
病毒RNA
逆转录 RNA病 毒颗粒
RNA-DNA
RNA病毒与宿主细胞基 因组整合过程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