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思考】什么人会像君主这样进言?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商鞅最后 的结局如何?
旧贵族
改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
【思考】商鞅变法失败了吗? 你怎么看?
后世评说——强大的秦国,英雄的悲歌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史记》 评价改革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 一、改革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花了三年时间,商鞅将秦国变成了 一个大农场之后,商鞅需要做的就 是训练出一只虎狼之师。
观看视频,秦人从军有何心酸之处? 为国捐躯,却没有得 到公正的待遇。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4、变法内容 (4)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5)奖励军功,赐予爵位和田宅
家臣甲“这下主人可放心了!奴隶们很高兴,他们一家一户卖力的干了起来, 平均每亩地要多收个三五斗呢!” 奴隶主满意地点点头“这样算来,除去留给他们的,我的嘛······嘿嘿嘿!” 家臣乙“报告主人,大事不好,商鞅大人巡游至此,发现我们家的私田规模, 正在田上视察,不知道会不会被公家没收,毕竟主人的土地没有得到公家的认 可啊。” 奴隶主“你说什么?赶快带我去看看。”
三、郡县之变——第一个设置中央集权的政府
【小剧场】都是药方惹的祸
韩国人:“是的,这是我们韩国老家带来的药方,我家内人以前犯病时就吃这 药,三服过后就好了。” 秦国大夫:“这药方不对啊,请贵人恕老朽不敢将药方开给您。您还是去别家 吧。” 韩秦国国人大:夫“只诶是,摆大了夫摆,手您就别将啊我,推我了们出等去着。药救急呢,这方子真度没量问衡题没。有”统一 韩国人:“接连我去了几家药铺,都被人请了出来,都说我这药方的药材用量 不对,会害人性命,可是之前我家娘子一直都是这样吃着,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啊,这该如何是好呢?””
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

诸侯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战国七雄
你能用简短 的语句记忆“七 雄”的方位吗?
齐楚秦燕赵 魏韩,东南 西北到中间
战国七雄
主要的战役发生在哪 些国家之间?你能说说这 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
桂陵之战:齐魏(围 魏救赵);马陵之战: 齐魏(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秦赵(纸 上谈兵)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燕国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 用。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战国武士复原图
战国时期长城遗址
燕国长城遗址
(今辽宁境内)
秦国长城遗址 赵国长城遗址
各国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起坚固的防卫工事
(河南洛阳)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长杆三戈铜戟长达三米)
靴形铜钺[yuè] 青铜箭镞[zú]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龙凤云纹皮盾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战国时期的兵器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壮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灌溉范围已达30余县,现灌溉面积 已达1000多万亩,是目前四川最大的自流灌溉区。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三大主体工程
分水堤
俗称金刚堤
李冰石像
水位观测水尺是水文观测的主要标志。战国 时期秦国在都江堰设立的3座石人,可视为中国最 早的水尺。左图为东汉时期所刻李冰石人水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商鞅舌战群臣
都江堰
学习目标
1.掌握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 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 势。
2.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3.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新课探究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战国”名称的来历?
战 国 形 势 图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 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 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 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 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 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的
A 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如何学好中学历史?
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译文)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 且公平无私。处罚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论功行赏,不 偏袒自己的亲信。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 格执法。
假如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农民或者奴隶 主贵族,你是怎样看待这场商鞅变法的???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8张PPT)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下午7时55分31秒19:55:3121.8.24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下午7时55分21.8.2419:55August 24,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7时55分31秒19:55:3124 August 2021
秦国变法舌战图
商鞅
秦孝公
旧 贵
改 革
族
派
百姓 立木为信
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 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思考回答: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
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 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 只是说明守旧势力的猖狂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 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 最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兼并)P32
1、七国 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 齐)
楚、秦、燕
2、七雄:名称、位置(P32)
三家
分晋 秦
燕 赵齐 韩魏
楚
田氏 代齐
读
图
燕4
东 南
填 图
西
齐
赵5
齐1
楚 秦
北 上 中
魏6 秦3
韩7
燕 赵 魏
历史七上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假如你是当时的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合作探究
•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后期,晋国政权为卿大夫控制,战国初年, 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 大夫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继而取代原来的国君, 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秦、赵、 魏、韩 “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一、战国七雄
形成:
(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 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 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指出它 们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秦
燕
赵齐 魏 韩 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D
D.战国
5.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 显著提高的是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A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取胜。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 秦孝公
内容
影响
政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
治
23..废 改除 革贵 户族 籍的 制世度袭,特加权强。对人民的管理集。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知识点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3、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4、桂陵之战是齐国攻击魏国以援救赵国的战役,即成语“围魏救赵”的典故。
5、马陵之战是继桂陵之战后,齐国再次攻击魏国的战役,是历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役。
6、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7、问题思考P——34当时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因此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他们最渴望的是国家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8、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9、商鞅变法的内容:(1)政治上:①确立县制;②废除贵族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④严明法治,禁止私斗。
(2)经济上: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军功。
10、材料研读——P35商鞅依法治理秦国,公平公正,处罚时不怕强权,奖励时不赏亲近者。
材料中反映了商鞅是以公正平等的态度推行改革的。
11、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12、材料研读——37: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1)解决了水灾和旱灾的影响;(2)农业生产有了保障,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3)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称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13、课后活动:——P37--1春秋: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唇亡齿寒战国:纸上谈兵、朝秦暮楚、百发百中、完璧归赵14、课后活动:——P37--2(1)变法改革过程中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必然会找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有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2)只要变法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改革终究会进行下去,变法的成果不会个别人而废止,并最终会取得成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形势图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3年。后来 赵王改派赵括为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骄傲轻敌,导致赵军大败。 结果赵括被射死,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 兵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
问题3:结合课本,谈谈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 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春秋:退避三舍、老马识途、唇亡齿寒、卧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 战国:纸上谈兵、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
7
课后活动
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 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⑤秦国各地的长度、重量、容器不一样,不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也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针对秦国种种落后的现象,商鞅是如何废旧立新,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的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几大主要水利工程组成部分 挺了过来,只有鱼嘴出现了裂缝,这被许多考古专家视为 奇迹。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7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大动荡 七雄并立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战争之变)
大变革
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制度之变) 铁兴器修牛水耕利的(推都广江堰)(生产之变)
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土地兼并与争夺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新兴 地主阶层崛起。
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
由集体耕作向个体小农经营转变,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阶级关系的变动
1 2
士族阶层的兴起
随着战争的频繁,士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战国 时期的重要政治力量。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记述了春秋时期的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 农具和技术,如犁耕、水车等。
数学与物理学
战国时期的数学和物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勾股 定理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墨经》中则有许多关于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论述。
天文学与医学
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和医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甘石星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星座 的知识;《黄帝内经》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知识。
04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统一
频繁的战争
战争的频繁发生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争夺领土和 资源。
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通常采用大规模的兵力和战术,导致大量的 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土地逐渐私有化, 促进了土地的买卖和兼并。
社会环境的变化
士族阶层的崛起
战国时期,士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人口流动与民族融合
随着战争和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加强 了。
02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 战役
桂陵 之战 马陵 之战 长平 之战
交战 国家
魏(庞涓) 赵、齐(孙膑) 魏(庞涓) 齐(孙膑) 秦(白起) 赵(廉颇、 赵括)
典故
围魏救赵
影响
魏国遭重创
齐国强大起来
减灶计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 军的进攻
桂陵之 战
桂陵之战
魏
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 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 魏 齐 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 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 庞涓 孙膑 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 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 赵 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 救命啊!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 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 齐 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 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 桂 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 陵 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 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 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 研究,借鉴和传颂。
齐 齐
齐 晋
赵 赵
秦
秦 秦
魏 魏
韩 韩 楚 楚
楚
一、战国七雄:
群雄并起
1、三 家分晋
秦
陕西
河南
燕 赵 齐 魏 韩 2、田
河北 河北
山东
特征:分裂、动荡
氏代齐
楚
两湖地区
同时并存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燕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3、主要战役
时期
前4世纪 中期 前4世纪 中期 战国 后期
马陵之战
魏
庞涓
减灶计
齐
孙膑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 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 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 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 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 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 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 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 3万人吃饭用)。 庞涓察 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 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 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 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 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 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 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 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 天下。
商鞅(约公元前390~
法家思想
1、背景
各国变法的原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各诸侯国为什 因: 根 么相继展开变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本 法运动? 原
因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 2、目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 的
3、时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 鞅主持变法 人物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 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 喉咙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者:秦国蜀守李冰、 2、地点:岷江中游、都江堰 3.地位: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4、作用: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成都成为了“天府之 国”
5、性质:集防洪和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
填充图册第七课
晋:2万,楚:4万
一天之内 退避三舍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 公成为中原霸主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目的 规模 用少量军队在短 影响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春秋
称霸
时间内决定胜负
兼并 统一
战国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知识结构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战国兼并
他是谁?
他曾修筑了一 项大型水利工 程,灌溉了大 片农田,使成 都平原嬴得了 “天府之国” 之美誉。
这项大型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历了 5.12特大地震的考验。保卫了千万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安全,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那么,这项水利工程 的设计建造者是(?)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 “东周”。
公元前770年 《 春 秋 》 而 得 名 因 鲁 国 编 年 史
公公 元元 前前 年年
公元前221年 争连 因 而年 各 得相 诸 名互 侯 战国
公元
475 476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 会变化
燕
燕 燕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秦国为什么能一跃成为战国 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二、商鞅变法
商 鞅 其 人
商鞅,又称卫鞅, 公孙鞅。年轻时好刑 名之学,熟悉变法理 论和实践,听说秦孝 公求贤若渴,于是他 发奋图强,投奔秦国, 得到秦孝公的赏识, 开始推行变法。期间 率军大破魏军,因功 受封于商,所以又称 商鞅。
赵括取代 我坚守不出! 廉颇! 你能奈何?
赵 王 赵 括
纸上谈 我离间! 兵!
赵 廉 我天下 颇 括 无敌!
白 起
秦灭六国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喊赵薇去演戏
比一比:
城濮大战 (春秋时期)
军队规模
持续时间 用兵谋略 战争结局
长平大战 (战国时期)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三年 反间计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 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兵 强
6、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史影响(作用 )
商鞅变法: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
合作讨论: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为什 么?你有什么启发?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 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 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 的猖狂和统治者的经济得到 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 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 建国家。
变法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 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
1.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加强中 央集权 (变)
意义
2.经济:
鼓励耕织 废除井田制
提高了农民积极 性从而促进经济 发展(变)
国 富 确立封建土地私 有制(变) 增强(变)
3.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爵 军队战斗力 并赏赐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