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课件

y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源自出示词语
Xiōng yì chóng tiān gè yìfāng 兄弟 异乡 重阳 天各 一 方 jiā 情景 佳节 登高 一年一度 fú yòu xì ng gāo cǎi liè 扶老携幼 兴 高 采 烈 聚会 思绪 思念
选做:
你有过思念亲人的感受吗?写一两句话 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 ( )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 ( ),不觉已经( )。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王维 ), ( 15岁 )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 ( 京城长安 ),不觉已经( 两年了 )。
独在异乡为异客: 一个人离开家乡 在外地。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 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 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林深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作业: 1、结合课文说说“每逢 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2、搜集几首思乡诗,小 组交流背背。
作业: 必做:
1、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选择一首思乡的古诗吟诵。
3、摘抄几首王维的古诗,读一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唐·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日思归 隋·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 乡,来到京城长安,不. 觉. 已. 经. 两. 年. 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 ( )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 ( ),不觉已经( )。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 王维 ), ( 15岁 )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 ( 京城长安 ),不觉已经( 两年了 )。
称兄道弟
记忆 追忆
忆苦思甜
独立 独自 独白
茱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文大意]
唐·王维
一个人离家在外,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客居他乡。 每到过节的日子,就 会更加思念亲人。 今天是重阳节,遥想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
山饮酒,
所有人插戴茱萸时,
一定会念到少了我一
个人。
• 三.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 重阳节指农历 九月初九 ,
• 这一天人们 登高、饮酒、插茱萸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我们来学一学生字
每逢 扶老携幼 头插茱萸 手挽手 远眺
佳节 加倍 重阳节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思念 兄弟 回忆 独自
假如你是王维的 兄弟,此时此刻, 你会说些什么?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 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 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 我呢。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读课文,说说课文每一段写什么?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 城长安有两年。 第二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 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 点名题目。 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 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 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1、王维诗的题目是什么?
2、说说每个自然段对应的哪句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 独:独自一人。 ② 异乡:他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 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 遥知:从很远的地方知道。 ④ 登高:登上高处。 ⑤ 茱萸:又名越椒,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 说可以消灾避邪。重阳节还有饮菊花酒的习 俗。
xiōng dì 兄弟
qíng jǐng 情景
yì xiāng 异乡
jiā jié 佳节
chóng yáng tiān gè yī fāng 重阳 天各一方
dēng gāo 登高 yī nián yī dù 一年一度
解释词语: 搀扶老人,领着孩子。
形容兴致极高,精神饱满。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彼此相隔遥远,难于相见。
fé ng ji ā
bè i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 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 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为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 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等活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课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在班级里 开展一次古诗交流会。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
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
老携幼,兴高采烈的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 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 人。
每逢
佳节
倍思亲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
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 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 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 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
古人在重阳节登高,并把茱萸插在头上,
据说可以避邪。
认真阅读课文1——3自然段,
并说出你的感受。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 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 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三篇】导读:本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14每逢佳节倍思亲2.解释题意。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2)简介王维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他是唐代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等方面辨明读音。
(3)抽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词。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指导要点。
逢:半包围结构。
注意内部的结构。
佳:由8画写成。
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
倍: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
插:12笔写成。
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末“横”左连“竖”笔,右连“横折”部,且让“折”部末端下露些。
忆:左部“竖心旁”笔顺是“点、点、竖”。
异: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细读课文,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 苏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 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 名,十七岁时写了《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他多才多艺,擅长 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 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 孟”。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 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 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终于下定决心把你归还于人海了!其实很早就在逼自己慢慢的去放手了,每次听着你那冠冕堂皇的话我尽然差点相信了我和你会有以后…… 我没有你善于伪装,我学不会做最坏的人,我也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等一个不可能的结果!虽然先动心、动情的人是你,无数次主动和挽留的人也是你,可我还是学不会去做一个你渴望中的人。 这一路有快乐、有坎坷、有心酸。记得你曾对我说过:“这一路来太多的心酸和坎坷自己必须好好珍惜才是……”你也说过:“我不必有顾虑,你会珍惜你会好好保护着我……”这些话在耳边响起犹如昨天,那么悦耳那么清晰。可我不想这样原地不动的去等待和期望了,我准备回头了,回到我的原点,回到不是和你开始的原地了……。
“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 久不能平静” 于是他提笔写 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孤身一人流浪在他乡, 每當佳节來临, 正是家人团聚 的日子, 那就更勾起我对家乡 和亲人的怀念。
当初说着各种承诺、各种誓言,我也相信了你就是我的小确幸。也是你让我相信了这世间还有美好,可最终你还是离我而去,终究你我成了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我们错过了,我曾幻想过天长地久;我也曾幻想过和你手牵手走在黄昏的路上。可终究你走了,留给我的只有回忆。我以为守着回忆你就可以回来,可是我错了,我,终究没等来你的转身,我终究知道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回不来了。我也终于决定放下了……
版本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 课时2 每逢佳节倍思亲 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身居他乡、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3.能借助注释阅读另一首思乡的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身居他乡、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
1 每逢佳节倍思亲2代有个大诗人 ,名叫王维。
15 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❶长安❷,不觉已经两年了。
[句导读:写王维离家已有两年,独自一人作客他乡,忍受着孤寂。
][①这句话表明了什么?]3段导读:交代了人物、地点。
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②你了解重阳节吗?]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 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句导读:“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两个词表现出九九重阳节这天大街上的“热闹”情景。
朗读时也要读出王维的思乡情。
]4[③这种情况使王维有什么感受?] 段导读:重阳节到了,王维在异乡思念亲人。
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zhū)萸(yú),手挽着手去城外登 高远眺。
5[④为什么要头插茱萸?“总要”“手挽着手”表达了王维怎样的感情?]大家欢聚在知识点详解 ☜❶京城,即国都,首都。
❷长安,在今陕西西安。
①“不觉已经两年了”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处境,突出了独居的时间长。
②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 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 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效果。
③王维心中更加凄凉,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④旧时在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儿的植物,据说重阳节登高时将它插在头 上,可以避邪。
“总要”“手挽着手”表达了王维与兄弟们浓厚的感情。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2每逢佳节倍思亲ppt课件

唐代有位大诗人,名 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
独在异乡为异客,
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觉已,大街上便 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 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 家长的亲人。
唐代有位大诗人,名 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
每逢重阳节,总要天和各兄弟一们 方遍插茱萸少一人。
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 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 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 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 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 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 思念着我呢。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遥知兄弟登高处,
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 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 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 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 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 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 思念着我呢。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遥知兄弟登高处,
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
遍插茱萸少一人。
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 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 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 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 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 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 思念着我呢。
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 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 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 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 家长的亲人。
★当他生病时,王维多么想要
;
悲伤时,王维多么渴望
;
高兴时,王维多么希望
。
两年没有见到亲人,多么想念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泰山小学朱宝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首先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2、师:这个题目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板书:王维)你们会背吗?指名握学生背诵。
3、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诗句中的几个生字填出来。
请拿出练习纸来,填空。
九月九日()山东兄弟
()在()乡为()客,每逢()节()思亲。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纠正
4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悟情。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诗前两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15岁”、“两年”这两个带有数字的词语中你读出什么了?(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会是什么心情?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他乡做客。
(指名多个学生读)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呢?(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呢?(2)这是个怎样的节日,你能找到文中的词来说一说吗?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4)这样的情景,还让你想到哪些词?(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喜气洋洋)(5)是呀,这重阳佳节可真热闹呀,据了解,重阳节人们不但要登高游玩,人们还会品尝重阳糕,还饮菊花酒。
真是一个热闹、快乐的节日。
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长安城呢?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作为一个异乡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这两段内容对应了是古诗中的哪几句的意思?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知道“独”是什么意思?“异乡”指哪里?“异客”又指什么?“佳”,指美好。
“佳节”即美好的节日,在这里指哪个节日?“倍思亲”指怎样思念亲人?你能用文中的话或者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4、理解了这两句诗,我们再来读一读,一定会读的很好。
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古诗后两句。
1、过渡: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读后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指导朗读。
(2)师简介“茱萸”。
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
齐读。
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
(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出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
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
5、出示: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
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
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
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
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
(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
)
6、这段话对应了诗中的哪几句呢?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吗?能给大家说说吗?
带着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
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
(板书:忆)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
)
三、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说诗人仅仅在重阳节的时候才更加思念亲人吗?
出示句式:
中秋之夜,王维看到家家户户吃着团圆饭,便情不自禁地吟诵------
除夕之夜,王维看到---------------------------,便情不自禁地吟诵------
这句诗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完成作业纸上的填空:中秋之夜,坚守边疆的子弟兵们,看着天上一轮圆月和自己的形单影只,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人,情不自禁地吟诵:---------- 2、读一读作业纸中思乡的诗,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