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芋的性质及其淀粉的工业应用研究05
芭蕉芋种植前景

芭蕉芋种植前景芭蕉芋,又称为蕉芋、芋蕉,是一种热带地区常见的一种植物,属于芋科芋属植物。
其块茎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植物。
目前,芭蕉芋的种植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芭蕉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力,适合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
这种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对病虫害抵抗力较强,生长周期较短,且生长速度快,因此在一些热带地区非常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种植。
尤其是在亚洲地区,例如中国南方地区、东南亚国家等热带地区,都非常适合芭蕉芋的种植。
其次,芭蕉芋的食用价值极高。
其块茎富含淀粉,可以作为主食作物进行食用,口感细腻,味道甘甜。
同时,芭蕉芋的块茎也可以用于制作一系列的食品,例如芋头饼、芋泥、芋角等,广受人们喜爱。
而且,芭蕉芋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绿色食品。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芭蕉芋的药用价值也十分显著。
据传统中医药理论,芭蕉芋有清热化湿、健脾开胃、止痢利尿等功效,对于一些热病、湿疾、脾胃虚弱、腹泻等疾病有益。
同时,芭蕉芋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功效,对于一些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因此,将芭蕉芋加工成药物或保健产品,在医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芭蕉芋可以不用农药和化肥就能丰收,具有很好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特点,因此在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而言之,芭蕉芋作为一种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的植物,其种植前景非常广阔。
在目前的环境下,芭蕉芋的种植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还可以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也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因此,在未来,芭蕉芋的种植前景十分可观,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芭蕉芋的种植技术

芭蕉芋的种植技术芭蕉芋是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属中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学名CannaedulisKer,芭蕉芋又名蕉藕、姜芋、旱藕,是高产淀粉植物,也可用于园林绿化。
芭蕉芋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性喜温暖向阳环境,既耐寒又抗旱,宜于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生长,适生温度15~30摄氏度,分植块茎或播种繁殖。
分植块茎一般在春季3月进行;播种可在阳畦育亩,次年春移植,当年就能开花。
开花期须施追肥1次,最好是有机肥,例如粪干、豆饼或麻酱渣等,无论哪种肥,都要经过发酵,否则生肥容易损伤根系。
植株形态像芭蕉,株高1.5~2米,叶互生,带状,长50~70厘米,宽15~20厘米,叶面鲜绿色,叶背紫色。
花絮疏散,花冠红色,后变为桔红色。
花期7~9月;蒴果瘤状,果熟期9~10月。
芭蕉芋块茎含淀粉约40%,一般在7~9月采收,挖掘后洗去泥土,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放入粉碎机或磨上进行粉碎,制作淀粉,可食用亦能用于工业浆纱。
芭蕉芋在园林中可用于庭院绿化,或作绿色风障,绿叶红花,美丽多姿。
芭蕉芋栽培技术:芭蕉芋生长期愈长,产量也愈高,南方二月至五月都可播种。
选择地势高,便于排灌的地于整地后开沟作畦;畦宽1.0--1.2米,高约30厘米,畦间沟宽25--33厘米。
栽种前选取块茎肥大,根多,芽端稍带红色,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茎块作种用。
每亩用茎块50--75公斤。
行距120--150厘米,株距60--100厘米。
每穴下种藕1-2个,芽端向上,盖上火烧土或火灰拌细土,遮没芽端为限,做到深植浅盖。
当气温在10度左右以上时即开始种植。
蕉藕植株高大,生长期长,需肥较多。
一般亩施基肥2500--3000公斤,生长期每亩追施氮肥5--7.5公斤。
蕉藕在霜前应将地上部刈割,留茬10--15厘米。
割后进行覆盖,随取随用。
一般亩产茎叶5000公斤,茎块1500公斤。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芭蕉芋淀粉热力学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研究

芭蕉芋淀粉热力学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研究付婧超;李晓磊;王玉娟;李丹【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09【摘要】为了研究芭蕉芋淀粉的加工与营养特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Brabender糊化仪(BV)和Brookfield R/S Plus流变仪测定了芭蕉芋淀粉的热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普鲁兰酶水解,进一步研究了酶解淀粉的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5 g芭蕉芋淀粉溶于100 mL蒸馏水得到淀粉乳,其糊化温度是65℃~67℃,黏度急剧升高时的温度为75℃,峰值黏度为429.3 BU.经100 U/g普鲁兰酶水解后的淀粉,快速消化淀粉的含量由88.2%减少到59.0%,缓慢消化淀粉的含量由8.5%增加到16.9%;酶解淀粉直链淀粉的含量由12.8%增加到18.1%、支链淀粉含量由86.8%下降到79.9%,可能是其具有较低的消化率的部分原因.【总页数】4页(P1-4)【作者】付婧超;李晓磊;王玉娟;李丹【作者单位】长春大学吉林省教育厅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长春大学吉林省教育厅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长春大学吉林省教育厅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长春大学吉林省教育厅农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芭蕉芋支链淀粉的结构表征与流变学特性分析 [J], 石海信;李桥;陆来仙;顾静2.芭蕉芋淀粉特性的研究 [J], 顾正彪;冯鹂3.芭蕉芋淀粉糊特性及改性研究 [J], 邱树毅;王广莉4.酸处理对芭蕉芋淀粉功能特性的影响 [J], 余子香; 迪珂君; 刘冠汶; 陈厚荣; 张甫生5.芭蕉芋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及糊化特性 [J], 李振玉;苏键;韦丽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芭蕉芋淀粉特性的研究

芭蕉芋淀粉特性的研究
顾正彪;冯鹂
【期刊名称】《淀粉与淀粉糖》
【年(卷),期】1993(000)001
【总页数】5页(P19-22,27)
【作者】顾正彪;冯鹂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35.2
【相关文献】
1.芭蕉芋淀粉热力学特性和体外消化性的研究 [J], 付婧超;李晓磊;王玉娟;李丹
2.芭蕉芋支链淀粉的结构表征与流变学特性分析 [J], 石海信;李桥;陆来仙;顾静
3.芭蕉芋淀粉糊特性及改性研究 [J], 邱树毅;王广莉
4.酸处理对芭蕉芋淀粉功能特性的影响 [J], 余子香; 迪珂君; 刘冠汶; 陈厚荣; 张甫生
5.芭蕉芋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及糊化特性 [J], 李振玉;苏键;韦丽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芭蕉芋淀粉测定

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是美人蕉科美人蕉属的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又名蕉芋、汗藕、蕉藕、姜芋、食用美人蕉、状元芋、番鬼芋、藕芋、蕉芽、飞天子、香珠、Cu Giong (越南)、Ubi Larut (马来群岛)、Achira (南美洲)、Sagu (委内瑞拉)等,始载于《中国经济植物志》,主产于我国南部省区[1-3]。
目前,主要研究了原淀粉的分子结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性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质[3-7]。
另外,还初步收稿日期:2008-05-23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573048;20676051);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7DZ19508); 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项目(07DZ05019)作者简介: 张娟(1982-),女,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功能食品。
E-mail :zhangjuan233@ *通讯作者: 王正武(1961-),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功能食品。
E-mail :zhengwuwang@芭蕉芋淀粉和直链淀粉提取、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张 娟,唐文凭,王正武*,史贤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上海 200240)摘 要:本实验首先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芭蕉芋淀粉的提取工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确定其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2,静止时间为2h ,洗涤次数为4次。
然后采用热碱法和正丁醇-异戊醇结晶法制备得到了芭蕉芋直链淀粉的纯品,并对其从三个方面加以评定,得知碘-直链淀粉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600nm 、直链淀粉含量为87.19%、碘结合量为10.4。
最后以制取得到的芭蕉芋直链淀粉和玉米支链淀粉为标准物制定标准曲线,测定得到了芭蕉芋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为77.94%。
这将对芭蕉芋淀粉的分子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芭蕉芋;淀粉;直链淀粉;工艺优化;含量测定Extraction,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Starch and Amylosefrom Canna edulis Ker. Growing in ChinaZHANG Juan ,TANG Wen-ping ,WANG Zheng-wu *,SHI Xian-ming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Abstract: The optimized method for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anna edulis Ker. starch was determined by orthogonal design and then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 and the maximum content of the starch was obtained when ratio of sample and liquid was 1:2, along with 2 hours of rest time and four times of washing. Then, the amylose of Canna edulis Ker. was extracted with the method of hot alkaline, and purified through n-butanol and isoamyl alcohol crystallization again and again. At las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iodin-amylose compound was scanned from 500 to 800 nm using UV spectrometer. The amylose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hot alkaline and Fehling Reagent and iodine combined content of the amylose was determined by electrometric titra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aximum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iodin-amylose compound locates at 600 nm and the values of content and Iodine combined content of the amylose obtained are 87.14% and 10.4,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the content of amylose in the Canna edulis Ker. starch is further determined as 77.94% through standard curve using the obtained amylose starch and amylopectin starch of corn as standards. This study can make a contribution to basic study of Canna edulis Ker. starch at molecular level.Key words: Canna edulis Ker.;starch ;amylose ;process optimization ;content determination中图分类号:TS2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8)09-0303-04研究了以芭蕉芋为原料生产葡萄糖、粉丝、酒精、甘油、酒糟酸乳化饲料、浆料、塑料薄膜、可食性薄膜和面条等[8-9]。
酸处理对芭蕉芋淀粉功能特性的影响

95 d 浴
15 min 、
温后 , 取 粉 质
量;后 粉糊置于-18°C 22 h、
2 h后,以
3 000 s/min离心15 min,去上清液,称取沉淀物质
量'18稳定性
,
计如公
式(1) :
U—m
析水率/% =竺护X100
(1)
酸水解浓度对芭蕉芋淀粉透明度的影响如图1A所示%与原淀粉相比,经0.5% -5.0%酸水解后
5%并水解0.5 h和使酸浓度为2.0%的并分别水解
0.25、0.5、1.0、2.0,4.0 h,后用 5.0 mol/g Na2CO3 溶
液中和至pH为6. 0,水洗,以3 000 /min离心1 min、
生产与科研应用
40 d干燥48 h后,封袋备用,未处理的芭蕉芋淀粉为 对照组。
1.3.2 透光率的测定
模式,TA5
探头,测前速度1.00 mm/s,测试速度1.00 mm/s,返 回速度 1.00 mm/s'19-
194 I 2019 Vo, 45 No. 17 (Total 389)
此,本研究系统探讨经不同浓度和时间酸处理后的芭
蕉 粉透明度、 性、 稳定性、质构特性、糊
化特性及颗粒形貌的变化,旨在改善芭蕉芋淀粉功能
性质,扩大其工
,拓宽酸
粉的种类%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芭蕉芋淀粉,贵州和谐芭蕉芋淀粉有限公司;浓
1.0%芭蕉 粉悬浮液于沸水浴中加热15
min、室温下冷却30 min后,以蒸憎水作空白,在650
nm
定吸光度'16 (。
1.3.3 凝沉性的测定
1.0% 蕉
粉
95 d 浴
芭蕉芋的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芭蕉芋的种质资源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摘要:为了推进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的生产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芭蕉芋的种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芭蕉芋种质资源、营养成分及用途、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并针对芭蕉芋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种质资源;营养成分;栽培技术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nna edulis industry, systematic study on its cultivation has been taken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Research progress in germplasm resource, nutrient, us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C. edulis were reviewe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search was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nna edulis Ker; germplasm resource;nutrient component;cultural technique芭蕉芋(Canna edulis Ker)是重要的淀粉作物,是酿造与淀粉工业上的重要原料。其秸秆可作为家畜饲料。黔西南州水热资源丰富,土壤疏松,通透性强,适宜于芭蕉芋生长。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芭蕉芋已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在贵州省以黔西南州栽培最多,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年产50万t[1-3],黔西南州芭蕉芋一般通过加工成淀粉后再进一步制作成粉条。有关芭蕉芋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加工方面,本研究综述了关于芭蕉芋的地理分布、经济价值、植物学分类、品种选择及栽培管理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芭蕉芋在种植业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作理论铺垫。1 芭蕉芋种质资源研究1.1 芭蕉芋植物学特征芭蕉芋(Cannas delis Ker)又名蕉芋,别名蕉藕、旱藕(广西)和姜芋(广东)等,系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属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4-8],株高200~300 cm,茎、叶被白粉霜。叶长圆形至长卵形、短尖,长20~60 cm,宽10~20 cm,基部下延。叶面绿色带紫绿色,叶背及边缘紫绿色。根茎块状,粗壮。总状花序顶生,少分叉,花疏,被蜡质粉霜,基部有1~2枚管状抱茎阔鞘。苞片卵形,淡紫色,腋生1~2朵花。萼片披针形,长约1.5 cm。花冠裂片披针形,直立,长约4 cm,紫红色。外轮退化雄蕊2~3枚,倒披针状条形,直立,长约5.5 cm,红色,基部带杏黄色。唇瓣披针形,卷曲,长4.5 cm,红色。发育雄蕊披针形,长约4.2 cm,花药室长约0.9 cm。子房淡绿色,密生小疣突,柱头条状。蒴果倒卵形,有软刺[9]。1.2 芭蕉芋资源的分布芭蕉芋原产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4-8],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均有栽培[10-12]。早在2 500年前,芭蕉芋在原产地就被作为粮食作物栽培,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块茎单产达2.3万~3.0万kg/hm2。淀粉含量高,容易被人体吸收,适合老年人和婴儿食用[13]。经过历年不断的选育,已得到许多优良的芭蕉芋栽培品种,种植地区也从南美洲扩展到非洲和亚洲。至今亚洲的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中国南部等地区还保留利用芭蕉芋生产淀粉的传统[14,15]。20世纪20年代传人我国,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于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现在传到亚洲各个国家。中国和越南是主要的消费大国,泰国对芭蕉芋淀粉已引起重视。印度尼西亚1999年7月制定的一个在中部与西爪哇地区发展芭蕉芋生产的国家规划,种植了约50 hm2芭蕉芋,预期可收获块茎1 250 t[16]。贵州省芭蕉芋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地区种植较多,是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产量可达6.0万~7.5万kg/hm2[14]。据统计,贵州省芭蕉芋年产量在50万t以上[17]。1.3 芭蕉芋分类研究根据黄国涛[9]、谭广文等[18]及Hayyward[19]的研究,把美人蕉属分为美人蕉、柔瓣美人蕉、兰花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粉美人蕉5个种,把美人蕉种分为蕉芋、紫叶小橘红、大紫叶3个品种。邓朝义等[20]根据芭蕉芋花和叶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绿叶黄花、绿叶红花和紫叶红花芭蕉芋3个品种。对于芭蕉芋的分类位置存在争议,早期将其分在种一级,但Hayyward[19]将蕉芋归为美人蕉的变种,这个观点后来被广泛采用。芭蕉芋与美人蕉的真实关系还需要通过进一步试验验证。1.4 芭蕉芋品种研究有关芭蕉芋品种的研究多为野生种质收集,云南农业大学魔芋研究所从云南各地市州征集到20 多个芭蕉芋品种(种质),通过栽培试验,比较、鉴定并筛选出一些适应性强、性状好、品质忧、产量高的品系,如芭芋3号、芭芋4号、芭芋9号、芭芋13号等。国际马铃薯中心首席科学家米切尔博士收集有近200份芭蕉芋优良种质资源[21],贵州省兴义市科技局从自然芽变中选育出了1个绿叶红花芭蕉芋品种[22]。谭广文[23]对芭蕉芋进行了核型研究,芭蕉芋为二倍体,k(18)=16 m+2 sm组成,核型比较对称,品种间染色体差异微小。2 芭蕉芋的营养成分及用途2.1 芭蕉芋的营养成分芭蕉芋是一种耐贫瘠、易栽、抗逆性强的植物,其块茎的产量可达6.0万~7.5万kg/hm2[24],如定期施肥可明显增加芭蕉芋的产量,其块茎富含淀粉、粗蛋白和粗纤维,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铁、钙等元素及多种氨基酸(表1)[25],具有清理肠道、防止肥胖、改善胆固醇代谢和抑制胆结石形成等功效,以及防癌、降血脂、降血糖等保健功能,是一种理想的低热、低脂肪食物原料。2.2 芭蕉芋的用途2.2.1 制作淀粉芭蕉芋淀粉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采用,一般5 kg芭蕉芋淀粉可生产1 kg味精,还可生产口服和注射用葡萄糖、高粱饴糖以及粉丝、代藕粉等多种副食品。由于其支链淀粉含量高,采用现代科学工艺精制而成的粉丝,与其他粉丝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易熟耐烂、久煮不糊、质地细腻、口感极佳、味道独特、有助于人体进食消化、排泄人体多余脂肪等。它既可当菜类食用又可当早餐和夜宵单独食用。芭蕉芋粉丝可烹调成炒粉、火锅、粉丝汤等可口佳肴,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增加食品的韧性。在纺织工业上,用芭蕉芋淀粉浆纱,比用粮食淀粉浆纱具有粘结度高、光洁度好等特点。芭蕉芋淀粉还可用于造纸和制鞋等工业[25]。2.2.2 酿酒淀粉是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用芭蕉芋淀粉或芭蕉芋晒干发酵后酿酒,出酒率达60%~70%,高于粮食出酒率。随着矿质能源的日渐短缺,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的环保生物能源可以部分取代矿质能源解决能源危机,其商机不可限量[25]。2.2.3 其他用途芭蕉芋块茎及秆可以作为畜禽的饲料,也可以将加工淀粉的废渣或酒糟作为畜禽的饲料[26,27];芭蕉芋还可以在园林中用于庭院绿化或用作绿色风障,其绿叶红花美丽多姿,可美化环境。3 芭蕉芋的栽培技术研究3.1 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丰收的重要手段,因其遗传素质的不同,故性状各异,适应性、抗性等均有较大的差异,选用适合当地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赵庆云等[21]、张实富等[28]认为在云南省适宜种植芭芋3号、芭芋4号、芭芋9号、芭芋13号等品种。张文娥等[29]研究认为,贵州省主栽的3个芭蕉芋品种不仅在外观品质上差异明显,其块茎主要成分含量差异也很大,与传统报道的紫叶红花芋相比,绿叶红花、绿叶黄花这两个品种块茎的淀粉含量更高,一般高达57%以上,可溶性糖含量高于20%,而粗纤维含量和水分含量与紫叶红花芋差异并不明显,因此,这两个品种更适合贵州省的兴义市种植。3.2 种植芭蕉芋虽然适应性广,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壤质土,且以排水良好、无积水、不受严寒干旱影响的地块种植为好,避免积水引起烂根[30]。在种植前先将地块深翻25~30 cm,将土壤敲碎整细备用[21,31-33]。种芋的大小是芭蕉芋前期营养生长的关键, Intabon等[34]认为在种芋200 g以内,随着种芋重量的增加出苗时间缩短,植株生长加快,产量增加,适宜种芋重量为200 g。因此一般选2~3个芽切块。一般春分至清明,地温稳定在10℃上即可种植[33],植株密度因地区不同以及套作的作物不同而有差异。方琴[35]认为,穴行距以1.0 m×1.0 m为宜,在山地可栽密些,穴距0.7 m,行距1.0 m;李品汉[36]认为芭蕉芋应以3种间作方式为宜:一是间作玉米,即种1行芭蕉芋间作两行玉米,玉米大行距1.5 m,小行距0.5 m,穴距25~30 cm,每公顷种植玉米16 650~20 010穴,宽行中间种1行芭蕉芋,窝距60 cm,每公顷种植芭蕉芋8 340穴;二是间作矮生菜豆,即种1行芭蕉芋间作1行菜豆,芭蕉芋行距1.0 m,穴距0.6 m,每公顷植16 650穴,在行距中间种1行菜豆,穴距0.3~0.4 m,每公顷种菜豆25 005~33 345穴;三是单纯种植芭蕉芋,宽窄行种植,宽行1.2 m,窄行0.8 m,穴距0.5~0.6 m,每公顷种植16 650~20 010穴。张滔等[37]认为芭蕉芋中宜套作玉米,每公顷种植玉米49 950穴、芭蕉芋16 650穴。张实富等[28]、杜一新等[38]认为每公顷宜单纯种植芭蕉芋1.8万穴左右。3.3 管理芭蕉芋出土后对肥水需求较多,在整个生育期以氮肥和钾肥为主,磷肥为辅,施肥时结合除草、壅根培土,天旱时早晚灌溉或在行间覆膜或盖草保湿,以利于植株生长[20]。张爱玉等[30]认为播种时应施腐熟农家肥1.5万kg/hm2和复合肥750 kg/hm2,7月10日用尿素600 kg/hm2进行追施,并结合除草、培土,8月上旬剔除老化脚叶,以增强通风透光性。3.4 生理特性研究Imai等[39-41]从芭蕉芋植株生长与干物质积累、芭蕉芋叶片展开与光合速率变化、芭蕉芋光照与气体交换特性、芭蕉芋对矿物质的吸收及生产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Imai等[39]认为在日本温带的田间气候条件下,从4月初至11月中旬,芭蕉芋地上部分迅速生长期大体上是从6月中旬气温变热开始至8月下旬,植株增高到2.7~2.8 m,主茎叶片增加到20~22片,分蘖9~19株,新形成29~35个块茎。芭蕉芋6~8月叶面积系数达到7~9,从8月底至11月初保持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大于9),最大叶面积系数为11.5~12.7。叶片最大光合速率为19.1 μmol/(m2·s),上层叶不饱和光照度为1 000 μmol/(m2·s),块茎干物质积累期是在8月中旬直至11月霜冻来临收获这段时间,也是块茎形成期。植株和块茎干物重分别为2 578~3 968 g/m2和954~164 g/m2,收获指数最低为0.37~0.43,平均生长率为12.7~19.3 g/(m2·d)。最高生长率为35.3~43.6 g/(m2·d),出现在9月中旬至10月初。芭蕉芋有高的生产潜能是基于其个体发育后期的高叶面积系数[34,39-42]。张文娥等[43]也进行了芭蕉芋光合特性研究,绿叶黄花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绿叶红花和紫叶红花的呈单峰曲线,且绿叶红花的净光合速率远远高于其他2个品系;3个优系均有午休现象。蒸腾速率日变化和气孔导度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高峰期出现在13∶30,比净光合速率高峰推迟了3 h,与当日的气温高峰相一致。3个品系的光合生理差异在叶片颜色上相差较大,其叶质和叶型相差不大,所以光合特性的差异可能与叶绿素含量有关。3.5 病虫害研究芭蕉芋病虫害少,朱毅[44]报道了野菰对芭蕉芋的危害;张爱玉等[30]认为在9月上旬,零星植株的茎叶出现水渍状病斑,病因、病理不清,难以对症进行化学防治,目前应采用人工除掉病叶、病株,并及时清除收获后的玉米秸秆,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抑制蔓延。4 研究展望4.1 芭蕉芋的发展贵州芭蕉芋都是农民自发种植,作坊式粗加工淀粉,然后加工粉条出售,种植、加工、销售都得不到保障,农民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加之作坊式生产淀粉,废水污染大,许多小加工厂被取缔,芭蕉芋发展受到一定影响。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贵州省要以工业强省发展特色产业,因此,黔西南州在“十二五”规划中要发展芭蕉芋2万hm2,同时,在兴义市马岭工业园区投资3 000多万元新建了一个年产8万t的兴义市余江芭蕉芋淀粉厂,年加工芭蕉芋32万t 左右,该厂的建成在加工、环保上可得到保障,农民的利益也可以得到保护,因此芭蕉芋生产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4.2 加强芭蕉芋品种选育研究贵州芭蕉芋虽然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但品种资源少,农民普遍种植紫叶红花芭蕉芋,因长期的无性繁殖导致品种退化而产量不高;芭蕉芋开花结实率低,自然条件下很难产生杂交变异,不能产生新的种质资源。因此加强芭蕉芋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以及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品种选育,旨在为芭蕉芋发展做好品种保障工作。首先要进行芭蕉芋生殖生物学研究,杂交育种是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而芭蕉芋开花结实率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未见研究报道。鉴于芭蕉芋的重要经济价值,为了选育芭蕉芋新品种,需要探讨芭蕉芋的生殖生物学特性,攻克杂交育种技术;其次要采用诱变育种手段,芭蕉芋的自然变异率高,贵州绿叶红花芭蕉芋就是从自然芽变中选育出来的[22],因此,应加强诱变育种,通过人工固定诱变体创新种质资源。最后还要通过现代分子生物育种技术,有目的地根据育种目标选育新品种。4.3 强化栽培技术研究有关芭蕉芋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加工方面,对芭蕉芋栽培研究较少。目前,芭蕉芋种植管理水平低,氮、磷、钾的投入比例不当,产量不高,导致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着产量、品质及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在种植模式上,长期沿袭穴播,部分间作玉米整体种植效益不是很高,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因此应加强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种植效益。参考文献:[1] 周明强,周正邦,龚德勇,等. 贵州芭蕉芋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68-69,81.[2] 周明强,周正邦,龚德勇,等,不同种植模式对芭蕉芋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13-13014.[3] 周正邦.贵州芭蕉芋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2):136-137.[4] 陈封怀,吴德邻. 广东植物志(第二卷) [M]. 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35-436.[5] 吴修仁. 中国药用植物简编[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211.[6]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十六卷第二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1.157-158.[7] PUNCHA-ARNON S, PUTTANLEK C, RUNGSARD V,et al.Changes 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Canna starches during rhizomal development[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07,70(2):206-217.[8] SANTACRUZ S,KOCH K,SEVENSSON E,et al. Three underutilised sources of starch from the Andean region in Ecuador Part I.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02,49(1):63-70.[9] 黄国涛. 美人蕉属(Canna)植物引种与品种分类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10] 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 中国高等植物(第十三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59-60.[11] 陈焕镛.海南植物志(第四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04.[1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下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1919.[13] TANAKA N. The utilization of edible Canna plants in southeastern Asia and southern China[J]. Economic Botany,1998, 58(1):112-117.[14] COOK I. The Gardener’s Guide to Growing Cannas[M]. Portland:Timber Press In C, 2001.55-57.[1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经济植物志(上册)[M]. 北京:中国科学院,1961.451.[16] KLANARONG S,KUAKOON P,金树人.芭蕉芋淀粉的性质、加工与利用[J].木薯精细化工,2001(2):1-8.[17] 吴天祥,章克昌,刘春朝.淀粉质原料芭蕉芋的性质及其酒精发酵的研究[J].酿酒科技,2005(10):40-42.[18] 谭广文,潘建明,陈亦红.杂种美人蕉品种分类研究初报[J].广东园林,1987(2):12-16.[19] HAYYWARD K. Canna Handbook[M].Farnborough:Hart Canna,2000.5-22.[20] 邓朝义,练启仙,黄勇,等. 兴义市栽培芭蕉芋品种分类学研究[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23-124.[21] 赵庆云,寸湘琴,彭风梅,等.云南芭蕉芋丰产栽培及加工[J].云南农业,2001(12):12.[22] 张滔,石明,郭本英,等. 芭蕉芋新品种“兴芋1号”选育研究[J].种子,2010,29(5):108-110.[23] 谭广文.美人蕉属一些种及栽培品种的核型研究[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2):83-91.[24] 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三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477.[25] 秦明.贵州芭蕉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 农技服务,2009,26(7):106-107.[26] 刘秀凤,汪远伶.芭蕉芋发酵及饲喂猪新技术[J]. 四川畜牧兽医,2009(2):43-44.[27] 马永刚,唐仲林,刘兴才.芭蕉芋代替玉米饲喂育肥猪试验[J]. 饲料研究,1993(4):17-19.[28] 张实富,邓永芬,何芳.芭蕉芋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9,26(1):32.[29] 张文娥,潘学军,郭本英,等. 兴义市主栽芭蕉芋品系根茎主要成分分析[J]. 耕作与栽培,2008(5):14,32.[30] 张爱玉,徐之龙,徐俊昌, 等. 芭蕉芋间套作玉米种植模式研究[J].农技服务,2008,25(9):16,152.[31] 陈家莹.淀粉新秀-芭蕉芋淀粉[J].淀粉与淀粉糖,1989(3):30-32.[32] 黄立新,杨松青. 芭蕉芋淀粉的工业化生产[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0(1):21-23.[33] 李正川.蕉藕生态适应性初探[J].四川畜牧兽医,1994(4):26-27.[34] INTABON K,MATO M,IMAI K.Effect of seed-rhizome weight on growth and yield of edible canna (Canna edulis Ker.)[J].Jpn J Crop Sci,1993,62(1):111-115.[35] 方琴.芭蕉芋的栽培与加工[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0(4):22.[36] 李品汉.芭蕉芋丰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O8(9):17-l8.[37] 张滔,石明,支永明. 芭蕉芋、玉米间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9(4):45-46.[38] 杜一新,何伟民.蕉藕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3):46-47.[39] IMAI K, ICHIHASHI T. Studies on matter production of edible canna (Canna edulis Ker.).Ⅰ. Gas ex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leves in relation to light regimes[J]. Jpn J Crop Sci, 1986,55:360-366.[40] IMAI K,SHIMABE T,INTABON K.Studies on matter production of edible canna(Canna edulis Ker.).III.Changes of production structure with growth[J]. Jpn J Crop Sci,1988,57:163-164.[41] IMAI K,ADACHI N,YORITAKA S. Studies on matter production of edible canna(Canna edulis ker.). Ⅳ.Mineral absorption[J]. Jpn J Crop sci. 1990,59:89-90. [42] IMAI K,KAWp[44] 朱毅.寄生植物野菰对芭蕉芋的危害与防治[J].贵州农业科学,2001,29(5):37-38.。
蕉芋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蕉芋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作者:孔建玲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1期摘要 ; ;本文概述了蕉芋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其引种栽培试验,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与储存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蕉芋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蕉芋;应用价值;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 ;S632.3 ; ; ; ;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21-0084-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
蔬菜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是极其宝贵的蔬菜种质资源,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
在蔬菜地方品种收集利用方面,我国虽然开始的时间较晚,但起点较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为蔬菜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集保存了大量的蔬菜种质资源;二是开展了蔬菜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技术研究;三是蔬菜种质资源抗性、品质鉴定以及相关基因的定位;四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鉴定与核心种质研究;五是种质创新与利用。
南通地区地处长江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蔬菜品种十分丰富。
这些蔬菜地方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比较久,具有较强适应性,又往往都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类型。
但是,许多小蔬菜品种粗放、零星种植,有的野生蔬菜品种濒临灭绝,如蕉芋在本地已近灭绝。
南通市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地方优良种质的挖掘、利用力度不够,名特优种质资源的调查、整理工作未能系统开展,对其配套的栽培技术也缺乏深人研究;二是蔬菜种质资源的搜集与保存工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优良的地方品种受商业化杂交品种的冲击已在逐渐消失;三是应用基础研究储备不足,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不紧密,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主要局限于田間植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芭蕉芋的性质及其淀粉的工业应用研究朱作华,吴天祥!(贵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贵阳!!"""#)
摘要:芭蕉芋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有广泛生长,块茎含有大约$"%的淀粉,对于芭蕉芋淀粉的性质以及芭蕉芋原料酒精发酵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可以作为发酵制备磷酸甘油、酒精等生产的可再生生物原料,为西部地区芭蕉芋作物的开发和深加工利用提供了依据。关键词:芭蕉芋;燃料乙醇;发酵;西部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
!"#$%&’()*+,-,*"&-’,)$%)$#’"-,.,//.%*,"%()’(01,)),&$#.%’2&-(,’",-*+34,"&-%,.)
1231456748,93&:8;6<:8;=((>755?5@A7BC:>8?D;=:;BBE:;=,F4:G7543;:HBEI:JK,F4:K8;=!!"""#,A7:;8)
56’"-,*":A8;;8BL4?:I’BEB+IBHBE8?OE5H:;>BI5@A7:;8+PJIJ4QBE>5;J8:;I8Q54J$"%IJ8E>7+&7B>78E8>JBEI5@:JIIJ8E>78;L8OO?:>8J:5;:;@BECB;J8J:5;78HBQBB;8;86?KGBL8;LJ7BB54?LMB??IBEHB8IJ7BQ:56EB;BM8Q?BIJ8EJ:;=C8JBE:8?J5J7BOE5L4>J:5;5@=?K>BE5?O75IO78JB8;LBJ78;5?QK@BECB;J8J:5;+D8Q?BQ8I:>L8J8@5ELBHB?5O:;=J7B:;L4IJE:8?8OO?:>8J:5;5@A8;;8BL4?:I’BE:;9BIJBE;A7:;8+2&37(-$’:>8;;8BL4?:IRBE;@4B?BJ78;5?;@BECB;J8J:5;;MBIJBE;>7:;8
)""*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年正式启动车用乙醇汽油的生产项目。我国一些省份开始汽油中添加乙醇的试点,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国家发改委决定,扩大乙醇汽油的试点范围。到)""!年底,我国将把乙醇汽油的试点范围扩大到S个省,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省将实行全封闭试运行,而湖北、山东、河北、江苏0个省的)-个地市将逐渐扩大试点范围。届时,我国S省上百个地市将基本上实现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无水乙醇可以替代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能源石油,利用淀粉质原料生产无水乙醇,除了能给国家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外,相关检测机构做的测试还显示,在油耗方面,乙醇汽油比无铅汽油节省约0%。因此,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我国大量生产燃料酒精需要解决原料问题;基于我国未来原油缺口将超过*"/JT年形势,如果)"%
由燃料酒精来替代的话,则需要$U"V*"-J粮食用于酒精的生产。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有部分粮食剩余,采用粮食(主要是玉米和战备陈粮大米)发酵法生产酒精作为车用燃料,可以消耗一定量的陈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粮食剩余只是暂时现象,而且用目前
!收稿日期:)""!6"-6)$
基金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资助(F1)""!*#)作者简介:朱作华(*S/*6),男,湖南邵阳人,贵州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发酵工程。联系人:吴天祥,博士,教授,D6C8:?:MJ<)""))"")WK8755U>5CU>;
X5H+)""!·$$·生物加工过程A7:;BIBY54E;8?5@Z:5OE5>BIID;=:;BBE:;=第#卷第0期)""!年**月
万方数据剩余的粮食生产燃料酒精,只相当于一小部分的石油量。由此可见,我国大力发展燃料酒精就必须寻找更丰富的再生资源———生物资源作为燃料酒精的生产原料。综合我国的国情和生物资源状况考虑和分析,一个可行的方案[!]是有选择地在一些不适宜种植高产粮食作物的地区,因地制宜,通过发展高产、高淀粉、耐盐碱的代粮含淀粉或含糖作物作为生产燃料酒精的主要原料。如在我国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已大量生长的芭蕉芋就具备这样的属性,特别是芭蕉芋不与粮食作物争水、争地,而且又能很好地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在前期芭蕉芋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对芭蕉芋的性质及其淀粉的工业应用作一初步评价。!芭蕉芋的种植情况芭蕉芋,学名蕉藕(#$%%$&’()*+,&-)属美人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好产热带,适于高温多雨地带生长,不择土壤[.]。贵州省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地区种植较多,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产量可达/012!1.34052!1.67869"[:]。据统计,贵州省芭蕉芋产量在5012!1:;以上。芭蕉芋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其干片质量分数组成为:淀粉/1<,水分!40!<,灰分"0=<,粗纤维"0/5<,脂肪10"54<,蛋白质.0/.<,单宁10!><。芭蕉芋作物及其块茎见图!。为了开发芭蕉芋资源,提高农产品价值,虽然当地政府为了利用该资源作了大图!芭蕉芋作物及其块茎形态?*70!@A&B-CD*)&CD#$%%$&’()*+6&-$%’*;+;(E&-+量的工作,但是至今,除了少量用于生产淀粉和粉条以外,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芭蕉芋作物的生长的特性,芭蕉芋的种植量和产量仍有发展的空间。
"芭蕉芋淀粉的性质"0!芭蕉芋的化学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块茎含有比较丰富的淀粉,各地的芭蕉芋淀粉量有差别,工业应用在5=0=5<
3/"0=.<范围内,同时还含有蛋白、脂肪以及纤维素等;据文献报道,芭蕉芋淀粉的磷和结合磷含量接近于马铃薯淀粉,比玉米淀粉高[5]。灰分的主要成分是磷酸盐基团,淀粉中的磷主要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在薯类植物淀粉中,木薯淀粉含磷量最低,马铃薯和芭蕉芋淀粉的含磷量较高。鉴于此,从工业化生产和酒精发酵原料成本的经济角度分析,选择芭蕉芋干片粉为原料在工艺和经济上均是可行的。芭蕉芋原为南美洲的野生作物,被利用的部分主要是其块茎,在块茎中积累的淀粉被作为人类和动物的主食。大约在"1世纪.1年代传入我国,特
别是在西部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其中贵州省的黔西南等地区是芭蕉芋生长的适宜区域,其块茎已被利用来加工成淀粉和粉条等[/],而作为酒精原料的
利用未见报道。因此,随着我国燃料酒精项目的启动,科学合理地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富含淀粉、生长适应性强、容易种植,特别是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并且具有不与其他植物争地和种植成本特别低的特点,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与其他淀粉质原料比较具有竞争力,应该说是目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一种潜力巨大的可再生的淀粉质资源。"0"芭蕉芋淀粉的颗粒形状与大小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拍摄的芭蕉芋淀粉的颗粒形状及大小见图"。
图"芭蕉芋原料干片粉的颗粒形状("516F)?*70"GHICD#$%%$&’()*+,&-7-$%()&D-C9-$J9$;&-*$)
"115年!!月朱作华等:芭蕉芋的性质及其淀粉的工业应用研究·/4· 万方数据通过对芭蕉芋的淀粉颗粒表面的观察看出芭蕉芋淀粉颗粒表面相对光滑,颗粒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呈现椭圆、卵形以及宽卵形。电镜标尺测定的结果显示,芭蕉芋淀粉的颗粒大小比玉米淀粉的颗粒大,这是芭蕉芋淀粉的一个特点之一。另据文献[!]报道,芭蕉芋淀粉颗粒形状与马铃薯淀粉相似,都为圆形或椭圆形,且较大,而玉米淀粉颗粒形状则较小。因此,芭蕉芋淀粉的颗粒巨大,而且与马铃薯淀粉极为相似,这是芭蕉芋原料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芭蕉芋淀粉的粘度曲线通过实验结果看出(见图$),当芭蕉芋淀粉质量分数从%&提高至’&时(()*#*),+,-./01/,粘度曲线的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糊化粘度从%2
+3上升到2%!+3。而且当温度降至*45时,上升的粘度分别为%6+3和""2+3;再次说明芭蕉芋淀粉的糊化特性与其它淀粉不同(其他淀粉乳当温度下降至*45时,它们的粘度呈现下降趋势)。
图$不同芭蕉芋淀粉浓度的糊粘度曲线789#$+,-./01/,+3:;,8/??>-,:@A:=0:/0>,->8=0=BC-00-/1;D8?E/,
以质量分数为’&(干基)芭蕉芋淀粉为样本,观察了不同()条件(*#*、!#4、6#4)下的芭蕉芋淀粉粘度曲线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见图F。结果表明,芭蕉芋淀粉在()*#*和()6#4的糊粘度比()!#4的要高,不同()条件的糊粘度分别为2%!+3(()
*#*)、’’+3(()!#4)、2!’+3(()6#4)。从实验数据看出芭蕉芋淀粉在中性条件的糊粘度较酸性和碱性条件的要低。
图F不同()芭蕉芋淀粉糊粘度曲线789#F+,-./01/,+3:;,@/18BB/,/0>():=0:/0>,->8=0=BC-00-/1;D8?E/,?>-,:@
"#F芭蕉芋糊化温度的确定以芭蕉芋淀粉为对照,采用GHCA!差示扫描量热仪(仪器条件为,升温速度245IJ80,扫描范围"4K2"45)测定了芭蕉芋原料(过$4目筛)的糊化温
·%’·生物加工过程第$卷第F期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