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生产
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

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1. 引言1.1 概述淀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其生产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安全以及环境保护而制定的。
本文将对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进行详细探讨。
在淀粉生产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生产环境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相应的要求。
而在淀粉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除了要求对淀粉的生产符合相关标准外,还需对淀粉的加工及运输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生产控制措施是确保淀粉生产过程中各项指标符合标准的关键。
只有严格执行生产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淀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要求指的是对淀粉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只有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要求,才能有效提高淀粉产品的质量水平。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执行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助于提高淀粉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2. 正文2.1 淀粉的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应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淀粉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各种含淀粉成分的植物,如玉米、马铃薯、小麦等。
这些原料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应该符合卫生标准。
淀粉是一种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求生产设备的清洁消毒,并确保生产场所的整洁无尘。
淀粉的生产过程需要控制好时间和温度。
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酶解、脱水等环节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淀粉的质量和产量。
淀粉生产中还需要控制水质和用水量。
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淀粉的质量。
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水量和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淀粉的生产要求严格,只有做到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淀粉产品。
生产企业需要加强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卫生,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品原料。
2.2 淀粉制品的生产要求淀粉制品的生产要求包括原料的选择和质量要求、生产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监测等方面。
淀粉生产

淀粉生产淀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个领域的生物聚合物。
它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原料处理、加工生产和质量控制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淀粉的生产流程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
淀粉的生产主要以植物淀粉为原料,常用的植物包括玉米、马铃薯和木薯等。
首先,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
比如,在玉米淀粉生产中,将玉米进行脱水、研磨等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水分。
研磨后的玉米会被送入浸泡池,并添加适量的水和硫酸,通过浸泡来分离淀粉。
浸泡后,需要将浸泡浆与杂质进行分离。
这一步骤称为研磨分离,它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重力和大小来分离出含有淀粉的部分。
然后,将分离出的含有淀粉的浆液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杂质,获得纯净的淀粉浆。
接下来,需要对淀粉浆进行精炼和浓缩。
首先,将淀粉浆送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淀粉和含水碎屑。
然后,将离心机中的淀粉浆送入脱水机,通过机械力去除浆液中的水分。
这样可以得到含有一定水分的淀粉酥状物。
脱水后的淀粉酥状物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使其含水率低于13%。
干燥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烘干和喷雾干燥。
烘干是将淀粉酥状物送入烘箱,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喷雾干燥则是将淀粉酥状物转化为粉末,通过高温风机迅速干燥。
干燥后的淀粉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获得符合质量标准的淀粉粉末。
粉碎和筛分的过程通常需要利用粉碎机和振动筛等设备来完成。
最后,通过质量控制和包装,完成淀粉的生产过程。
质量控制是淀粉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淀粉样品的化学指标和物理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确保每批淀粉产品的质量稳定。
总结一下,淀粉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加工生产和质量控制。
原料处理包括预处理和浸泡分离;加工生产包括研磨分离、精炼浓缩、干燥、粉碎和筛分;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对淀粉样品进行分析和测定,确保产品质量。
这些环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淀粉的生产。
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聚合物,在食品及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淀粉提取与加工

浸泡作用
亚硫酸防止胚芽萌发,抑制M活动 防腐作用,但引起乳酸发酵,一定量的乳酸有 利于浸泡。 亚硫酸增加皮层透性,加速浸泡。软化玉米粒, 利于加工。 7-10%的干物质转移到浸泡水中。
浸泡方法与要求
分离→脱水→干燥→成品淀粉
黄浆水
工艺要点
❖ 浸泡:分2次浸泡 ❖ 磨浆:石磨掺水碾磨,每50kg原料掺水约 25kg ❖ 筛分:80目平筛过滤,除去豆渣
❖ 沉淀:绿豆淀粉沉淀一般采用酸浆,酸浆 中的乳酸链球菌,具有凝集淀粉颗粒的能力, 从而使淀粉颗粒脱离渣子中蛋白质、细纤维的 吸附作用。迅速沉淀下来。
(一)工艺流程
玉米籽粒→ 清理去杂→杂质 SO2 亚硫酸水溶液 水
粗破碎 胚芽分离 细磨碎
渣滓筛分 淀粉与蛋白质分离
淀粉洗涤
离心脱水→气流干燥→淀粉
(二)操作要点
1. 玉米的贮存与清理 ❖ 玉米原料要充分成熟,含水量符合标准 ❖ 玉米的清理主要用风选、筛选、密度去
石、磁选等方法 ❖ 水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送
2. 玉米的浸泡 在0.2%--0.3%的亚硫酸水中浸泡 浸泡机理
胚芽分离的设备是旋 液分离器
浆料中淀粉乳浓度 第一 次分离应保持11%~13% 第二次分离应保持 13%~15%。
旋液分离器
4. 细磨碎
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与蛋白质和纤维 素相结合的淀粉。
冲击磨磨碎 浆料应具有30~35 ℃温度,稠度120~220g/L.
5. 纤维分离(筛分)
通过曲筛逆流筛洗工艺从淀粉 和蛋白质乳液中分离纤维成分。
8. 淀粉的脱水干燥 机械脱水和加热干燥
淀粉的制造工艺流程

淀粉的制造工艺流程
淀粉的制造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处理:将淀粉来源的植物材料(如马铃薯、玉米等)进行清洗、去皮、切碎等处理,以便更好地释放淀粉。
2. 破碎和浸泡:将处理好的植物材料进行破碎和浸泡,使植物细胞破裂,释放出淀粉颗粒。
3. 分离:通过压榨、过滤等方法将淀粉颗粒与纤维、杂质等分离,得到淀粉浆。
4. 澄清:将淀粉浆进行沉淀、搅拌等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溶性物质,使淀粉浆更纯净。
5. 脱水:将澄清好的淀粉浆进行脱水处理,一般通过离心分离、压榨等方法,去除水分,得到湿淀粉。
6. 干燥:将湿淀粉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余的水分,得到干淀粉。
7. 粉碎和包装:将干淀粉进行粉碎、筛分等处理,使淀粉颗粒更细小均匀,然后进行包装。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工艺流程只是一般淀粉制造过程的简化描述,不同的淀粉品种和生产工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淀粉生产设备、原理及工艺流程

淀粉生产原理、设备及工艺流程一、车间工作特点淀粉生产属于轻工业,操作人员需要熟练地掌握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懂得设备的性能原理、润滑保养以及食品卫生的相关知识。
主要生产食用玉米淀粉,副产品有饲料级玉米蛋白粉、玉米胚、玉米碎胚芽、饲料级玉米皮粉;其生产原料是玉米,辅助原料有硫磺。
二、车间工艺说明(一)淀粉制造原理及工艺流程综述:淀粉的制造过程主要是物理加工过程,我厂采用玉米为原料,在制造淀粉的同时,还生产玉米油、玉米浆、蛋白粉、纤维渣等多种副产品。
玉米中除含有大量的淀粉外,尚含有蛋白质、脂肪、灰份和纤维素等其它物质,而制造淀粉的目的就是要从玉米中最大限度的把淀粉分离出来,并尽可能的制造出较纯的淀粉,且充分利用玉米中所含的各种其它有用的固形物质(例如:胚芽、麸质、可溶物、纤维渣等)。
基于淀粉的性质,在制造中我们先用亚硫酸液浸渍玉米,浸泡出玉米中的大部分可溶物,即玉米浆,并削弱玉米中其它组成部分的联系,破坏蛋白质网;再经过破碎,利用玉米稀浆和胚芽的比重不同的物理性质来分离出胚芽;分离后稀浆经过针磨,大部分淀粉游离出来,再借助不同筛子洗涤除去胚芽和纤维制得粗淀粉乳。
筛选去胚芽和纤维后的淀粉乳与麸质的比重不同,利用这一物理性质,我们用碟片离心机分离出大部分麸质(可溶性蛋白),再经12级旋流器洗去残留麸质和可溶物,制成精淀粉乳。
最后经离心机机械脱水,气流干燥后即成为商品淀粉。
生产过程中,除12级旋流器、碟片离心机用新鲜水外,其它均不加新鲜水,利用麸质分离机分出的麸质水再经碟片离心机分离出麸质澄清水(浓麸质用于制造蛋白粉)作为其他工段用水。
在本生产过程中,玉米浸渍和纤维、胚芽、淀粉乳洗涤都是逆流循环过程,以强化工序效果、节约用水。
整个生产过程均为热循环,温度在40℃左右。
为防止细菌繁殖,澄清水需加温灭茵,且系统中SO2含量应保持一定浓度(一般为0.03%)。
(二)各工序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过程:1、净化玉米:1)工艺原理:净化工段的目的是除去玉米中所有大粒和小粒杂质,如玉米芯、玉米衣、砂石及其它异物。
淀粉工艺流程

淀粉工艺流程
《淀粉工艺流程》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处理、提取、浆液处理、精选、干燥等环节。
以下是淀粉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
1. 原料处理:淀粉的原料可以是马铃薯、玉米、红薯等,首先需要将原料进行清洗和去皮处理,然后进行粗切或细切。
2. 提取:原料经过破碎和粉碎后,形成浆液,通过浸泡、滤冷、离心等方式分离出淀粉浆。
3. 浆液处理:将淀粉浆经过沉淀、过滤和洗涤等处理,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得到较干净的淀粉浆。
4. 精选:通过离心或气流分选,将淀粉粒和浆液中的杂质分开,提高淀粉的纯度。
5. 干燥:将淀粉浆转移到干燥设备中,经过蒸发、热风干燥等处理,将水分蒸发,最终得到成品淀粉。
以上就是淀粉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通过各种处理和分选,将原料中的淀粉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淀粉成品。
淀粉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淀粉的品质和纯度,满足市场需求。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淀粉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变得更加高效和环保。
下面将介绍淀粉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的选择非常关键。
淀粉的原料主要包括玉米、马铃薯、小麦等。
在生产过程中,选择优质的原料能够提高淀粉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生产之前需要对原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质量检测,确保原料的优良品质。
接下来是淀粉的提取工艺。
通常采用湿法提取和干法提取两种方法。
湿法提取是将原料浸泡在水中,经过破碎、过滤等步骤,将淀粉颗粒从纤维素、蛋白质等杂质中分离出来。
而干法提取则是通过研磨和筛分等工艺,将淀粉颗粒从原料中分离出来。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提取工艺。
随后是淀粉的精制和干燥。
在提取出淀粉颗粒后,需要进行精制处理,去除杂质和水分,提高淀粉的纯度和稳定性。
精制过程通常包括脱水、脱蛋白、脱脂等步骤,确保淀粉的质量符合要求。
而干燥是将精制后的淀粉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分含量,方便包装和储存。
最后是淀粉的包装和储存。
生产完成的淀粉需要进行包装,通常采用纸箱、编织袋等包装材料,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同时,淀粉的储存也非常重要,需要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进行储存,避免潮湿和受潮,影响淀粉的品质。
总的来说,淀粉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原料选择、提取、精制、干燥、包装和储存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确保淀粉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淀粉生产工艺将会变得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希望本文对淀粉生产工艺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淀粉的生产工艺

淀粉的生产工艺
淀粉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和工业原料,其生产工艺常分为植物原料处理、提取、精制和后处理等几个环节。
植物原料处理:淀粉可以从多种植物中提取,如玉米、土豆、小麦等。
在淀粉生产中,首先要对植物原料进行处理,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清洗、蒸煮、研磨等。
清洗是为了去除植物原料表面的杂质和残渣;蒸煮则是将原料煮熟,使植物细胞壁破裂,便于后续的提取工作;研磨是将蒸煮后的原料破碎,使颗粒变小,增加提取效率。
提取:提取是淀粉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目的是将植物原料中的淀粉分离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湿法提取和干法提取。
湿法提取是将经过处理的植物原料与大量的水混合,然后通过搅拌、过滤等步骤将淀粉颗粒从原料中分离出来;干法提取则是通过破碎、气力输送等技术将原料中的淀粉与其他成分分离。
精制:提取出来的淀粉需要经过精制工艺,以去除杂质、颜色和异味,提高淀粉的纯度和品质。
常见的精制方法有脱色、过滤和冷凝等。
脱色是通过添加一定的化学物质或使用活性炭等材料吸附颜色物质,使淀粉颜色变浅;过滤则是利用过滤器将混入的杂质去除;冷凝是利用低温将淀粉中的异味物质冷凝并去除。
后处理:经过精制的淀粉还需要进行干燥、研磨和包装等后处理工艺。
干燥是将淀粉颗粒中的水分蒸发掉,以防止淀粉吸湿变质;研磨是将粗颗粒的淀粉研磨成细粉末,以增强其流动性;
包装是将淀粉按照一定的规格和包装要求进行包装,以方便储存和销售。
总结起来,淀粉的生产工艺包括植物原料处理、提取、精制和后处理等环节。
这些环节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和工艺技术,以确保淀粉的质量和产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淀粉生产工艺越来越完善和高效,能够满足人们对淀粉产品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淀粉粒的晶体结构
部分淀粉颗粒偏光十字显微镜图谱
18
天然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
淀粉粒的结晶度
19
各种淀粉的可能晶型
20
淀粉颗粒结构示意图
a:淀粉颗粒的生长环示意图,由交替的无定形层和半结晶层构成; b:生长环中半结晶层的放大图,半结晶层由无定形层和结晶层交替组成 21 c:生长环中半结晶层中的支链淀粉簇状结构。
α-淀粉酶对小麦淀粉的酶解方式。 左图为小麦淀粉赤道沟附近形成的孔。 右图为α-淀粉酶对小麦淀粉颗粒 水解剖面图,可见在脐点处易受酶的攻击。
15
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芽孢杆菌细小a-淀粉酶侵蚀后的马铃薯淀粉颗粒。 A:锥状的孔洞和带有小坑的表面;B:颗粒中心被深度腐蚀,表面相对未被 16 腐蚀。
左图:小麦淀粉颗粒在发芽其间所观察到的受到侵蚀后的图像。 右图:被黑麦a-淀粉酶攻击后的黑麦淀粉颗粒图像。
pH3.9~4.1
5. 浸泡工艺的改进:
①浸泡试剂:以亚硫酸氢盐和亚硫酸钠代替亚硫酸; ②浸泡工艺:第一是两级浸泡法;第二是加乳酸菌法; 第三采用高压浸泡工艺。
48
(三)玉米的破碎
破碎的目的:使胚芽与胚乳分开,并释放出一定数量的淀粉。玉米
破碎是在打击式破碎机或破碎磨中进行的。
49
粗破碎就是利用齿磨将浸泡的玉米破成要 求大小的碎粒。一般经过两次粗破碎,第一次 破碎可将玉米破成4~6瓣,经第一次胚芽分离 后,再进一步破碎成8~12瓣,将其中的胚芽再 次分离。 进入破碎机的物料,固液相之比为1∶3, 以保证破碎要求,如果含液相过多,通过破碎 机速度快,达不到破碎效果。如果固相过多, 会因稠度过大,而导致过度破碎,使胚芽受到 破坏。
1.对一些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 2.对碘的吸附:
直链淀粉与碘所形成的络合物的结构
33
淀粉结合碘的标准曲线(20℃)
34
(四)淀粉的化学性质 1.水解作用
2.氧化作用
35
3.成酯作用
4.烷基化作用
5.醚化、离子化、交联、接枝共聚等
36
五、淀粉及其制品的用途
(一)食品工业:食品或食品工业的原料
木薯淀粉
玉米淀粉
糯玉米淀粉
小麦淀粉
芭蕉芋淀粉
常见植物淀粉粒的大小
12
(二)淀粉粒的轮纹(striations)结构
单复粒轮纹示意图 1.单粒 2半复粒 3 复粒 4 假复粒
13
●淀粉的形成过程
淀粉粒的形成,最初是由未知化学 成分的物质无章地聚集开始,而后 形成极微量的不溶性多糖的沉积, 它也成了淀粉进一步沉积的核心。 此核心就是淀粉颗粒的中心,称之 为脐点(Hilm),围绕这一中心颗 粒进一步长大,初期近似球形,长 大后形状逐渐变化。
57
第一次破碎的工艺参数
• 二次分离胚芽,可提高胚芽的收率, 降低胚芽的破碎率,改善胚芽质量。 • 给料罐内的浸后玉米进入头道磨 (粗 磨),粗磨为齿盘磨,软化的玉米经粗 磨破碎后被破成5~6瓣,含整粒玉米量 不超过1%,释放出75%~85%的胚芽和 20%~25%的淀粉。
第二次破碎的工艺参数
• 二道磨的作用主要是对头道磨的物料 进一步破碎,彻底地释放出与胚乳粒 相连接的胚芽。 • 要把物料成10~12瓣,经过破碎之后, 在原基础上要另外游离出5%~10%的淀 粉,浆料中不应含有整粒玉米,联结 的胚芽不应超过0.3%
化作用。这种淀粉叫“凝沉淀粉”或“老化淀粉”。
直链淀粉凝沉作用机制(Schoch 1969)
30
(3)影响淀粉凝沉的因素: ①分子构造的影响: ②分子大小的影响:
31
③直链淀粉分子与支链淀粉分子比例的影响: ④溶液浓度的影响:
⑤溶液pH值及无机盐类的影响:
⑥冷却速度的影响:
32
(三)淀粉的吸附性质
(四)胚芽的分离
1.胚芽的分离
胚芽分离的设备是旋液分 离器,在分离阶段,进入 旋液分离器的浆料中淀粉 乳浓度很重要,第一次分 离应保持11%~13%,第二 次分离应保持13%~15%。 胚 芽 泵 压 力 0.45~0.55 MPa , 第一次分出 75~85% 的胚芽。顶流(胚芽)去 洗涤系统,底流进入二道 凸齿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淀粉颗粒膨胀和糊化
(40℃)
淀粉在冷水中是以不溶性悬浮颗粒 (60℃) (淀粉乳)形态存在。 当水被加热到某个温度(糊化温度) 时,水分子进入到淀粉颗粒中,颗 粒迅速膨胀并伴随粘度增加,形成 淀粉糊。此过程称之为淀粉的糊化。
§糊化过程淀粉颗粒的变化
淀粉糊化过程中, 淀粉颗粒由小变 大。
当膨胀达到极限 时,随温度的升 高和搅拌力的作 用,颗粒开始破 碎,伴随粘度下 降。
第三章 淀粉提取工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玉米淀粉提取工艺 薯类淀粉提取工艺 小麦淀粉提取工艺 豆类淀粉提取工艺
1
第一节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一、植物淀粉原料的种类
(一)薯类淀粉原料: 主要有马铃薯、甘薯、木薯等。
(二)谷物淀粉原料:有玉米、稻米、小麦、谷子、高粱、大麦、 青稞等。 (三)豆类淀粉原料: 主要有绿豆、豌豆和蚕豆等。
两次破碎、两次分离胚芽,并进一步清净胚芽的流程
60
(五)浆料的细磨与纤维分离 1.浆料的细磨
。
经过破碎和分离胚芽之后,由淀粉粒、 麸质、皮层和含有大量淀粉的胚乳碎粒等组 成破碎浆料。在浆料中大部分淀粉与蛋白质、 纤维等仍是结合状态,要经过离心式冲击磨 进行精细磨碎。 这步操作的主要工艺任务是最大限度地 释放出与蛋白质和纤维素相结合的淀粉,为 以后这些组分的分离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其它淀粉原料:
如藕、百合、山药、葛根、芭蕉芋、魔芋等。
2
二、淀粉的分子结构
(C6H10O5)n
淀粉是组成单元为葡萄糖的共价化合物
Amylose
Amylopectin
3
主要植物淀粉中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
4
(一)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的螺旋型结构
5
(二)支链淀粉
6
支链淀粉分子的模式结构图
7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较
从玉米粒向浸泡液转移的主要化 学成分依次是无机盐类 (灰分)、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 玉米中的淀粉、脂肪、纤维素、 戊聚糖的数量大致上没有改变。
47
4.浸泡的工艺条件:
①亚硫酸浓度:0.20-0.3% ②浸泡时间:48-50h ③浸泡温度:48-50℃(较好质量玉米);
50-55℃(病变的、腐烂的或过于干燥的玉米)。
⑥极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⑦脂类的影响:
⑧化学变性的影响:
28
不同淀粉糊丝长短
马铃薯淀粉
木薯淀粉
玉米淀粉
糯玉米淀粉
小麦淀粉
芭蕉芋淀粉
(二)淀粉的凝沉作用(Retrogradation) 1.淀粉凝沉作用的概念
淀粉的稀溶液或淀粉糊,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混浊,溶解
度降低,而沉淀析出。如果淀粉溶液浓度比较大,则沉淀物可以形成硬块而 不再溶解,也不易被酶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淀粉的老
8
三、淀粉粒的结构 (一)淀粉粒形态和大小
淀粉分子在谷物中是以白色固体淀粉粒(starch granule)的形式存 在的,不同谷物会形成不同结构及性质的淀粉粒。
稻米
稻米
小麦
大麦 各种谷物淀粉粒的结构
玉米
9
A-d:土豆
7:燕麦淀粉粒 8:粟 9:小麦 10:玉米淀粉粒
10
不同淀粉颗粒形态
马铃薯淀粉
53
• 曲筛又叫弧形筛,是一种筛面在 纵向呈弧形的固定筛。曲筛筛面 由不锈钢楔形条拼制而成,筛孔 为长形窄缝。
根据筛面对应中心角的度数分为50°、72°、 120°、180°、240°、300°。 根据进料方式又分重力式和压力式,胚芽的 筛分和洗涤都采用重力曲筛。
54
重力曲筛的工作过程 进料靠物料本身的重力,利用一种抛 物线型的进料溢流挡板,使物料沿曲 筛筛面运动时产生离心作用,在正常 力的作用下微小淀粉颗粒穿过筛缝排 下而成为淀粉乳。而较大的粗杂物被 浮在筛面上,在切线力作用下沿筛面 滑下,进入卸料口后从筛子卸出,淀 粉乳则集中在接受器里,然后经管道 排出。
四、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淀粉的润胀与糊化 1.淀粉的润胀(swelling) 润胀淀粉粒的大小
22
2.淀粉的糊化(gelatinization)
若把淀粉的悬浮液加热,到达一定温度时(一般在55℃以上)。
淀粉粒突然膨胀,因膨胀后的体积达到原来体积的数百倍之大, 所以悬浮液就变成粘稠的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大多数的淀粉达 到膨胀极限时, 就构成了淀粉糊 的峰值粘度。
(1)淀粉糊化的三个阶段: ①可逆吸水阶段: ②不可逆吸水阶段: ③淀粉粒最后解体: (2)淀粉糊化后淀粉糊粘度的变化:
几种天然淀粉的 Brabender糊化粘度曲线
26
§Brabender粘度曲线
峰值粘度 崩解值
峰值温度
糊化温度
凝沉值
胚芽洗涤曲筛的工作过程 • 胚芽洗涤时,物料经进料口沿弧形筛 的表面往下流,在弧形筛表面运动的 物料受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曲筛滤 去物料中的液体浆料,而在切线力作 用下,筛上的胚芽则沿筛面向下移动, 从而把胚芽与其上附着的游离淀粉分 开。
玉米破碎、胚芽分离的工艺流程
一般采用二次破碎,二次分离胚芽的 方法。二次破碎的作用在于彻底地释 放出胚芽。 第一次为粗磨,第二次为细磨。
43
2.玉米浸泡前后干物质的变化
44
3.玉米浸泡的方法:静止浸泡法和逆流扩散浸泡法。
年产3万t玉米淀粉厂:14个浸泡罐,单独配置输液泵和加热 器,10个逆浸,4个单罐,每罐100m3,高径比2:1,装500t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