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中考面对面初中(湖南)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四 议论文阅读
2018年中考议论文阅读实例指导课件(共38张PPT)

本文的论点是: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 社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 为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可能 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象鲁 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假象与谎 话被拆穿的那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 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 上司的赏识,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 “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人终归要为他 的不老实付出代价。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 不吃亏。
本文的论点是: 勤出智慧。
练一练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
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初学的一个重要的关节,就是在刚刚 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 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 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象学打拳,刚学会几个动 作,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 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
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
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上文的论点是: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思考。 。
要素回顾:论据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 、 统计数字、史实。
②道理论据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 警句、公理等。
辨别论据类别
Hale Waihona Puke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 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 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 眼见敗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 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 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 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 但却令人敬佩,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 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湖南中考面对面】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三节(共75张)PPT课件

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 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 语言 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 描写 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使用叠词,使语言 首页 生动形象,充满童趣。)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 末页 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 目录 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 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 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 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
目录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
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
样子更凶。(→仰、迈、望、撇、狞笑连着几个动词
使老师形象由静转动,更具生机。)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 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 语言 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 描写 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天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 首页 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 末页 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 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首页 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
末页 们授课不过是奉行公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
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
目录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Fra bibliotek由于正当防卫吧。
……
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 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 语言 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 描写 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 首页 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 末页 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 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
2018年中考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熬”的境界阅读答案(2018湖南长沙中考试题)“熬”的境界①熬,从火,敖声。
“熬”有“抬高”的意思。
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
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
“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②一般来说,“熬”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
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无可奈何地挣扎叫熬,无目标地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抗争、有预期地奋斗也叫熬。
都是“熬”,境界迥弄。
③“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④“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
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
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
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
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决定了输赢。
⑤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
问题是要辩证地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
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 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
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真题面对面

专题二议论文阅读真题面对面第1类修身立德一、(2015长沙)议论文阅读(共8分)谈沉潜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渐渐浮起。
所以,沉潜就成了一种人生艺术。
①。
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
他没有选择借助家庭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
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
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
又如【甲】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芳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
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
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除的杂事,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
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吸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
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
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
如【乙】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
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
企鹅如此,人亦如此,②。
(原文有删改)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沉潜需要有智慧的选择、纯净的品性和深度的蓄势。
(表述不全或不明了的,只给1分。
如答“沉潜是一种人生艺术”的,只给1分。
)【解析】首先看题目“谈沉潜”,通读全文,我们可以找到关键词“沉潜”。
湖南省近年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四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2021年整理)

湖南省2018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四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2018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四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2018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四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的全部内容。
专题四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2017赤峰)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
(16分)最美的姿态张鸣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
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
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
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之议论文阅读课件(共46张PPT)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中心论点。 题目是个问句,答案是中心论点 看题目 题目是个比喻句,本体句是中心论点 看开头 看结尾 题目是两者,两者的关系是中心论点
阅读《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 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 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 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 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 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 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 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 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 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 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 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 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
答: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具体地论证了不以自我为中心, 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的分论点。
大时代需要大担当 ①《后汉书•虞诩传》记载,东汉名将虞诩将赴任的朝歌一地, 当时正发生叛乱,朋友闻讯后都为他的安危担心,纷纷劝他别去。虞 诩却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 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 ,何以别利器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危难时刻显身手 ,虞诩这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②担当需要勇气。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铁人王进喜率领的 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 ,也要拿下大油田”,终于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这种时代担当 ,首先靠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初中】中考语文面对面专题四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第二部分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专题四 议论文阅读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课时讲解 1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议论文三要素
概括中心论点
把握论证思路 分析补充论据 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方法指导 解答此题可遵循如下解题步骤: 第一步,表态(一般是不能调换); 第二步,明确文章中心论点;
第三步,结合文章分析段落在论证中心论点过程
中起到的作用,明确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步,总结概括答案。“不能调换+结合文章
论证层次分析”组织答案。
,突出强调了“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的观点。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方法指导 第一步:根据常见论证方法典型特征判断论 证方法: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考点 2
把握论证思路[7年3考]
考向1:段落能否调换位置[2017长沙] 2(1).(原创)文章3、4、5段的顺序是否可 以调换?为什么?(2分) 【答案及评分】(2分)(1)不能调换,因为它 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为有责任感才有勇气, 有勇气担当才会达到一种境界。 (2)唐玄奘到印度取经的事例;担当是一种责任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答案及评分】(2分)放入第③段。孔子这个论据 证明了第③段的观点:守,意味着长久的等待和 超常吃苦。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2018中考语文面对面部编人教版教材解读

部编教材解读一、部编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上)八年级下册(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比一般版本教材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
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
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到了高年级和初中,每个单元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
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部编本”语文教材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
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让孩子“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在新教材编写过程中,既继承原来人教版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格式】首先,用……方法提出中心论点 (话题);然后,从几个方面(用……论证)证
明……观点;最后,得出了……的结论。,
考点
3
分析补充论据[7年2考]
考向1:判断论据是否合适[娄底(2015)、常德
(2014)]
3.(1)阅读③~⑤段,想一想下面这个论据放入哪
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2分) 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 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 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
方法指导 解答此题可遵循如下解题步骤: 第一步,表态(一般是不能调换); 第二步,明确文章中心论点;
第三步,结合文章分析段落在论证中心论点过程
中起到的作用,明确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步,总结概括答案。“不能调换+结合文章
论证层次分析”组织答案。
考向2:分析论证思路[2014湘潭、2013长沙] (2)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 内容补充完整。(2分) ①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
大师。
方法指导 第一步:先审题目。明确补写道理论据还是事
实论据。(“论据”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梳理”)
第二步:明确论据所要证明的论点,注意论据
与论点的一致性。
第三步:分析文中证明该论点的论据的特点, 为补写论据写事实论
据,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凭空编造;
第二部分 诗歌鉴赏与阅读理解
专题四 议论文阅读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点击链接至 湖南3年真题面对面 Word文件
文体知识梳理
点击链接至
文体知识梳理
Word文件
阅读能力1对1辅导
课时讲解 1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议论文三要素
概括中心论点
把握论证思路 分析补充论据 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课时讲解 2
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答案及评分】(2分)放入第③段。孔子这个论据 证明了第③段的观点:守,意味着长久的等待和 超常吃苦。
方法指导 第一步:概括所给的论据内容,分析所给论据能 论证的观点。 第二步:先确定论据放在哪一段。 第三步:代入分析,分析所给论据与要论证的观
点/道理是否一致(从正面/反面/古今中外论证了哪
典型特征 运用比喻修辞,含有 “如”“像”“若”等词语
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举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
对比
对比论证
第二步:结合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句子内
容分析。(相关知识见“文体知识梳理”中的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真题补充 (2017郴州18题)请把下列三句话放入文中A、B、 C处。(填序号)(2分) ①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 ②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整体感知与局部理解
段落作用 词语含义 句子含义与赏析 拓展探究
课时讲解 1
议论文三要素
点击链接至 《匠心之道“守破离”》 Word文件
考点 1 概括中心论点[高频:7年23考]
1.(原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案及评分】(2分)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方法指导 解答概括论点题,要先分清论题、论点。论题 是论述的范围,论点是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如 《最苦与最乐》一文,“最苦与最乐”即为文章的
论题。在此基础上,可采用如下方法概括中心论点:
(1)根据论点提出的方式概括论点。①在标题和开 篇处直接提出论点。②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名言警 句等引出论点。
(2) 位置“四看”法提取。①看题目:议论文的 题目或直接揭示论点;②看开头:开篇点明中心 论点;③看结尾:篇末揭示中心论点,可留意一
些标志性词语;④看直接表述句:文章中间体现
③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A.____ B.____ C. ____
【答案及评分】A.③ B.① C.②
考点强化训练1
点击链接至 考点强化训练1 Word文件
课时讲解2
整体感知与局部理解
点击链接至 《守住信念才有成》 Word文件
考点 1
段落作用[7年5考]
1.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 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答案及评分】(2分)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引出论题。②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本文论 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段的观点),有时也要考虑到与下文的照应关系。
考向2:补充论据[张家界(7年2考)、邵阳(2012)] (2)(原创)请你调动思维,为本文第④段补写一 则事实论据。(2分) 【答案及评分】(2分)达·芬奇虚心向老师学 习的同时,注意摒弃老师错误的绘画技巧和方 法,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技法,成为一代绘画
② 总说何谓“守破离”
→
③ 分别论述“守”“破”“离” →④强调“匠
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方法指导 第一步: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
点是什么。
第二步:结合文章对论证的内容具体分析。(首 先……,其次……,最后……。) 第三步: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 进行论证。
第四步: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
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若补写 道理论据,则道理要与出处或名人相符。若是未给 出论据类型(如2017张家界),则可分析该段其他论 据类型,仿照其进行补写。
【答题格式】人物(人或物)+行为+行为原
因或行为方式+具体结果/名言警句。
考点
4
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高频:7年26考]
4.(原创)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一例
并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及评分】(2分)对比论证,将法拉第与其弟 子、耐不住寂寞的人、抵制不住诱惑的人进行比较
,突出强调了“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的观点。
方法指导 第一步:根据常见论证方法典型特征判断论 证方法: 典型特征 古今中外人物事例 有“某某说”“俗话说”等提示语,内 容多为蕴含哲理的诗词、名言警句或哲 理句等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
考点 2
把握论证思路[7年3考]
考向1:段落能否调换位置[2017长沙] 2(1).(原创)文章3、4、5段的顺序是否可 以调换?为什么?(2分) 【答案及评分】(2分)(1)不能调换,因为它 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为有责任感才有勇气, 有勇气担当才会达到一种境界。 (2)唐玄奘到印度取经的事例;担当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