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艺术鉴赏的认识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艺术鉴赏演讲稿

艺术鉴赏演讲稿

艺术鉴赏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艺术鉴赏的
话题。

艺术鉴赏是一门需要用心去感知、理解和欣赏的学问,它不
仅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
领悟。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艺术鉴赏的意义。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通过艺术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
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创作意图,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
自己的审美情趣。

同时,艺术鉴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增进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其次,艺术鉴赏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我们需要了
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了解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同时也需要学会运用各种鉴赏方法和技巧,比如绘画中的构图、色彩、线条等,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文学作品中的结构、
语言、意象等。

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
赏艺术作品。

最后,艺术鉴赏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理解和欣赏。

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用心去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意图和内涵,用心去欣赏作品所展现出的美感和魅力。

只有用心去感知、理解和欣赏,我们才能够真正领略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多多关注艺术,多多进行艺术鉴赏,用心去感知、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增进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艺术鉴赏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谢谢大家!。

高中美术鉴赏的说课稿7篇

高中美术鉴赏的说课稿7篇

高中美术鉴赏的说课稿7篇高中美术鉴赏的说课稿7篇说课稿是教师备课的必备文稿,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鉴赏的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美术鉴赏的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

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艺术鉴赏教材

艺术鉴赏教材

艺术鉴赏教材一、什么是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指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看、欣赏和分析,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辨别和欣赏的能力。

它要求观者能够准确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与特点,从而达到欣赏艺术作品的目的。

二、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艺术鉴赏对于扩展个人审美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艺术鉴赏,人们可以培养自身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别能力,增进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三、艺术鉴赏的主要内容1. 艺术作品的形式和语言:艺术作品以独特的形式语言呈现,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通过对作品的形式和语言的理解,可以更好地进入艺术家的思维世界。

2. 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对作品的主题和意义的理解,可以更好地领悟艺术家的创作初衷,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内涵。

3. 艺术作品的技巧和风格:艺术作品的技巧和风格是艺术家独特的表现方式,通过对作品技巧和风格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评价艺术家的创作水平和风格特点。

四、艺术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 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发展趋势等,为艺术鉴赏提供理论基础。

2. 多角度观察与思考:在观赏作品时,多角度观察和思考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表达手法等,从不同角度认识作品。

3. 与他人交流与讨论:通过和他人交流与讨论,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4. 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欣赏:欣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培养多元审美观。

五、艺术鉴赏的注意事项1. 肤浅的主观喜好: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喜欢与不喜欢,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内涵和意义。

2. 目标过高或过低:不宜将自己的审美水平与高水平专业人士相比较,也不宜降低对作品的要求,要保持客观的态度。

3. 独立思考与判断: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盲目崇拜权威,也不随波逐流,做到独立思考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通过掌握艺术鉴赏的相关理论与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享受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

从艺术鉴赏的含义、艺术鉴赏的规律等方面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

从艺术鉴赏的含义、艺术鉴赏的规律等方面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

从艺术鉴赏的含义、艺术鉴赏的规律等方面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答: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它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被动接受,更是对艺术作品的主观解读和再诠释。

以下将从艺术鉴赏的含义和艺术鉴赏的规律两个方面来谈谈对艺术鉴赏的理解。

首先,艺术鉴赏的含义是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意义解读。

它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不仅要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和认识,还要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艺术鉴赏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被动接受,更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活动,需要观众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

其次,艺术鉴赏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审美经验是基础:观众在进行艺术鉴赏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语言和技巧的认识和理解,也包括对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感知和体验。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经验,观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2. 主体性是核心:艺术鉴赏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审美活动,它需要观众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对作品的解读和诠释上,也体现在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上。

观众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心智来感知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

3. 再创造性是关键: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它需要观众在理解和体验作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

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观众不仅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知力和理解力,还需要将自己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情感体验等因素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

4. 多元性是特征:由于不同的观众具有不同的审美经验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艺术鉴赏过程中,不同的观众会对同一件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艺术鉴赏的定义

艺术鉴赏的定义

艺术鉴赏的定义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旨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分析和理解,从中获得美感的享受和深度的思考。

艺术鉴赏使我们能够以独特、敏锐的眼光来欣赏并评价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跳出日常生活的框架,提升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首先,艺术鉴赏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美感。

观察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简单地看一眼,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理解,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和构图。

比如,在绘画方面,我们可以注意到画家运用的色彩搭配、线条的运用以及光影效果等等。

在音乐方面,我们可以聆听作曲家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每一个音符的起伏和变化。

艺术作品的观察是鉴赏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我们才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评价。

其次,艺术鉴赏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知识和背景。

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有不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比如,在绘画方面,了解画家的时代背景、艺术流派和画作的历史意义,将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在音乐方面,了解音乐理论、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以及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同样能够提升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

艺术知识的丰富将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鉴赏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观感上。

此外,艺术鉴赏还需要我们具备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作品的仔细品味和理解,我们可以领悟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艺术作品是通过形式和符号来传达信息的,它们可以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通过深入思考和感悟,我们能够更好地从作品中领略到艺术之美,并将其与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交融在一起。

最后,艺术鉴赏是一种主观而个人化的体验。

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都可能不同,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和审美观点都有所不同。

所以,艺术鉴赏不应该只追求一种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应该鼓励多元化的观点和交流。

阐述你对艺术鉴赏的理解与认识

阐述你对艺术鉴赏的理解与认识

我想艺术品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艺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所以当去欣赏艺术品时,当时所感受到的艺术力量,体现到的艺术故事就是艺术本身。

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是积极主动创造地进行审美再创造,而飞被动、消极地接受。

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需要鉴赏主体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因为鉴赏主体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进行审美再创造。

即兴评述艺术鉴赏教案

即兴评述艺术鉴赏教案

即兴评述艺术鉴赏教案艺术鉴赏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的重要课程。

而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即兴演讲,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在传统的艺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和解读。

而通过即兴评述的方式,学生需要动态地思考和分析艺术作品,从而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思考并表达个人观点,这样的思维锻炼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即兴评述艺术鉴赏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们需要组成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评述任务。

他们需要互相协作,分享观点,相互借鉴,并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一致意见。

这样的合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相互支持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再次,即兴评述艺术鉴赏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即兴评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即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需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并以自信的姿态展示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最后,即兴评述艺术鉴赏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艺术作品的魅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长久的艺术兴趣。

综上所述,即兴评述艺术鉴赏教案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即兴演讲,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这种教学方式使艺术鉴赏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深入思考和独立见解的追求。

艺术鉴赏说课ppt

艺术鉴赏说课ppt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学会了 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从而培养 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拓展学生的视野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 地了解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 作品的特点和价值,从而拓展了他 们的视野。

课 程 改 革
针对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明确教学目标:
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案 例分析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得 到了提高,参 与度明显提升 。
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文化素养 得到了提高, 对艺术作品的 评价和分析能 力有所增强。
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团队合作能力 得到了培养,不 少学生在课程中 表现出了很好的 创意和团队合作 精神。
课程考核:自主 选题、知行合一、 思维开放
艺术鉴赏理论
介绍艺术的基本要素和风格流派,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价 值。
艺术史:
介绍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艺术文化, 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让学生 了解艺术的内涵和价值。
艺术欣赏实践:
通过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提高学 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创作与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和表现力。
其次,我们注重教材的更新和升级。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 程,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艺术动态和趋势,我们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及 时将最新的艺术作品和潮流引入教材中,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 最新的艺术信息。
感 谢 聆 听
感谢聆听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
《艺术鉴赏》
(说课)
汇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艺术鉴赏的认识
艺术鉴赏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

它包含两个方面:鉴赏对象(艺术形象)与鉴赏主体(欣赏者)。

当代作家秦牧在《虾趣》一文中曾具体地描述了一个故事。

他写道:“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的水墨虾画,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

一次,有个农妇来倒人尿肥,肩上挑着一担水桶,一进门来,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着欣赏,一面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

’”这表明,所谓艺术欣赏,一方面由于作品艺术描写的生动性,唤起了欣赏者的某些形象的记忆,印证了她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她的审美情绪,从而获得了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一种美的享受“竟着了迷”;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对客观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农妇把画里的虾与自己在生活中曾见过的虾作了比较,得出结论:“真像呀,就和活的一模一样。

”农妇在看画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接受了画家对生活美的发现
评价。

艺术的审美创造构成美的艺术作品,形成艺术作品应有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一切事物的性质及其价值和意义又都是在一定的关系中才能显示和实现出来的。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满足社会审美需要的审美对象,其性质和意义也必须通过一定的关系才能显示和实现出来。

这种关系就是人们对艺术的接受,特别是艺术鉴赏接受。

只有通过艺术鉴赏接受,艺术作品的性质才能得以显示,价值和意义才能实现,功用才能得
以发挥。

艺术鉴赏接受是指一定时代、社会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文化和心理要求在鉴赏、读解、阐释和评论艺术作品过程中,对艺术作品的选择性认同和创造性实现。

这种接受是主动而非被动的,它包含着欣赏者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及再创造等等心理活动。

按照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观点,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两极:一极是艺术的,即创造主体生产的文本——未经读者鉴赏的艺术家的“一度创造”的产品;另一极是审美的,即接受主体对文本的具体化或实现——经过读者阅读、品评、鉴赏等检验的作品,它是接受者在“一度创造”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的产物。

接受者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并现实地鉴赏作品和
实现作品的过程,就是艺术鉴赏接受。

艺术鉴赏接受的性质大约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艺术接受具有不可穷尽性。

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很难确定的,而且,艺术家的自白也不能成为阐释艺术作品创作意图的惟一根据;二是艺术鉴赏接受具有不可言传性。

艺术作品的独特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具有不可言传性,艺术作品中的情感也具有不可言传性,因为艺术作品传达的情感是极其微妙、复杂和丰富的;三是艺术鉴赏接受具有主观差异性。

艺术鉴赏接受的主体由于审美兴趣、思想感情、生活经验的差异,对同一艺术作品可能具有不同的艺术感受,并作出不同的补充和发现。

我们知道,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是艺术接受的一种主要形式。

艺术鉴赏是指作为鉴赏主体的人,凭借审美知觉对作为审美对象的物(如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发现和判断,并从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活动。

艺术鉴赏具有下列特点与性质:第一,艺术鉴赏具有直觉性。

经验告诉我们:对鉴赏对象的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判断,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

无论是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都不是先有理智的判断,逻辑的解析,然后才获得美感的。

“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

”夏夫兹博里([英]1671—1713)把这种“马上见出美”或“立刻认识美”的感官称为“内在的眼睛”,也即另一位英国美学家哈奇生(1694—1747)说的“内在感官即审美感官”,是一种“较高级的接受观念的能力。

”审美的感觉不同于一般的五官感觉,是一种融汇和沉淀
了各种复杂观念,渗透和内蕴着理性因素的高级精神感觉,用近代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的话来说就是:艺术即直觉,没有直觉就不能进行艺术创作,直觉就是“离开经验的经验”,找到意外解决的主要心理机制。

比如,当我们欣赏一幅名画、或当我们欣赏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的演唱时,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就是这种艺术鉴赏审美直觉性的具体表现。

艺术鉴赏直觉性具有三个特点:1、感受和判断的统一;2、表象性和意蕴性的统一;3、经验性和新鲜性的统一。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他“忽闻水上琵琶声”的感受,他凭听觉接受了声音,而凭精神判断出了美,因“立刻见出美”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达到感受和判断的统一。

有一幅油画,画面上有一架黑色钢琴,白色乐谱,一位穿着墨绿色天鹅绒长裙的少女正弹着琴,透过那美丽的面庞,让人看到她柔美、恬静的气质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
艺术鉴赏表象性和意蕴性的统一。

第二,艺术鉴赏具有情感性。

艺术鉴赏根源于情感需要,满足的也是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性是艺术鉴赏的又一基本性质。

从艺术鉴赏的实践来看,人们对艺术形象的观照是一种动情观照和寓情观照,即不仅是艺术对象激发鉴赏者的情感,而且鉴赏者也寓情感于观照对象之中。

鉴赏主体的情感活动由接受转为主动,活跃于鉴赏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情感判断。

对于真正美的艺术作品来说,鉴赏者在把握对象的同时便会沉醉其中,超然忘我。

诗人杜甫听了同时代的音乐家袁敬定的演奏后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列宁听了伊撒亚•多波洛文演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后,对高尔基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

这是绝对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

”艺术鉴赏中的这种自我沉醉,是情感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进入鉴赏佳境的表现。

艺术鉴赏的情感性具有下列特点:1、情感性是受动与能动的相互转化和具体统一。

人们在艺术鉴赏中产生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恐、悲愁怨愤等种种复杂情感,首先是“感物而动”、“即景而生”的结果,即是在观照对象时受对象刺激、感染、震撼而触动引发的。

因此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开始主要是受动性情感。

例如,欣赏喜剧小品时,能引起人们的滑稽感、轻松愉悦感;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马勒的交响乐作品,会让人感受到压抑、沉重与痛苦;歌曲《马赛曲》则令人振奋和激动不已;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能使人心情放松、舒畅;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威尼斯船歌》让人仿佛看到意大利威尼斯河上行船往来,碧波荡漾的景象……但是,艺术鉴赏中情感的受动不等于被动,它随即又转化为能动。

即在艺术鉴赏中,情感不仅受物而动,也还会随兴而发,自由生发,有着极大的主动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对对象所传达的情感具有选择性,他选择自己乐意接受,能满足自己审美需求的情感;二是主体对由对象所激起的情感具有生发性,即他会能动地调动自己在生活经历中所曾体验过、所积累的情感去与当前情感相比照、相应和、相融汇,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中生发和强化自己乐意接受的情感,从而获得最大的情感满足。

2、情感性是认同性和排他性的有机统一。

在艺术鉴赏中,情感一方面受鉴赏对象所表现的情感的诱发、触动、制约和规范,一方面又有鉴赏主体根据自己情感经验和情感需要的选择、接纳和生发,因而便必然有所认同,有所抗拒,既可产生“像喜亦喜,像忧亦忧”的主客体情感相容相生的状况,也可能产生“像喜未必喜,像忧未必忧”的主客体情感相拒相斥的状况。

这种认同性和排他性情感的产生,既有上述艺术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方面的原因,这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蕴和性质是否能与鉴赏主体的内在情感相契合,成为鉴赏者的情感需求,为道德的、政治的、或宗教的、民族的情感所认可和接纳,认同则产生共鸣,反之则抗拒排斥。

3、情感性是领悟与感动的相互渗透与自然统一。

艺术鉴赏中由艺术对象所激发的主体的情感性,既表现为情感性的感动,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又表现为心灵性的领悟,能决定情感的去从是非,并且往往是在感动中有所领悟,在领悟中又倍加感动。

艺术鉴赏中的情感性既不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也不只是理性认识的反应,而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合为一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