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终审稿)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8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

(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 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 ①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抵 ②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注释】①简:选择。

②抵(zh i )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

抵掌,击掌。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8.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9.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分)6. ( 4分)(1)犯错误(2)通“横”梗塞、不顺(3)破(4)离开7. ( 3 分)B8. ( 4分)(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 —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 ( 4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

甲文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 例,证明了“生于忧患”观点。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8 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15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 苏秦 )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 .,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 .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 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 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 ①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

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 ,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扺 ②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 【注释】①简:选择。

②扺( zhǐ)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

扺掌,击掌。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8. 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期年揣摩成 ,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9.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 分)6. ( 4分)( 1)犯错误( 2)通“横”梗塞、不顺( 3)破( 4)离开7. (3分) B8. (4 分) (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 (4 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推荐文档(2021年整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推荐文档(2021年整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

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

④遗:赠送。

⑤未展:来不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3。

【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

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最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阡陌交通..交错交通:相通。

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C子.之哭也子:儿女。

D苛.政猛于虎也: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4分)A. 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C.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也。

D.夫子式而.听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有答案)

1 七上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 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虞人:侍卫。 1.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 天又雨.,公将焉之 是.日,饮酒乐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过中不至. 尊君..在不?

孤往者尝为.邺令 孔子亦不师.周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中学2021-2022学年七(上)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班级:姓名:座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XXX《诫子书》)1.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4分)(1)俭以养德()(2)不能励精()..(3)未尝充也()(4)闻之不悦()..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B.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C.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D.汝母躬执爨吾/亲甘/旨未尝充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分)(2)今而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

(3分)4.两篇文章中都谈到了对孩子的教育,它们各自的偏重点是什么?(4分)1**中学2021-2022学年七(上)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二班级:姓名:座号: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男子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全无致使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克不及励精,险躁则不克不及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XXX《诫子书》)【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XXX《言家事》)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非学无以广才()(2)非宁静无以致远()..(3)悉仰于官()(4)及卒,如其所言()..2.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B.若臣死之日/不使/内不足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C.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D.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杀驼破瓮等课外文言文则终审稿)

杀驼破瓮等课外文言文则终审稿)

杀驼破瓮等课外文言文则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杀驼破瓮等课外文言文10则原文杀驼破瓮①曩②有一人,于瓮③中盛谷。

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患之⑤。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女莫愁,吾教女出,女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⑥用⑦其⑧语,以⑨刀斩头。

既杀驼,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译文从前有一个人,先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

骆驼的头出不来以后,这个人为此事忧愁。

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忧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出来了。

”这个人听从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后来已经杀死了骆驼,又把瓮打破了。

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注释①选自《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的搜房的肯定死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

《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而流传极为广泛。

②曩:从前③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④食:吃⑤以为忧:认为?忧愁⑥即:只⑦用:听从⑧其:那个⑨以:用道理虽然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世上不可能有那种“既杀驼,而复破瓮”的傻子,但思想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

以譬喻的手段,来使人们获得无上的智慧,这是《百喻经》的根本所在。

譬喻的形式就好像用来裹药的树叶,当人有病时,就取出药来用,而自然地将裹药用的叶子扔掉。

所以有智慧的人读了这部书,应当抛开譬喻故事的形式,抓住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这个故事就启示我们: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杀驼破瓮练习题杀驼破瓮曩有一人,于瓮中盛谷。

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专题02文言文对比阅读(原卷版)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回顾2021真题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卖油翁(节选)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核舟记(节选)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丙】口技(节选)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卖油翁》作者是______ 代的________(人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8.[甲]文形象地表达出______的道理;[乙]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丙]文则生动地表现出宾客深信“火起”而______的样子。

我们可以用[乙]文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2022模拟体验一、(2022·上海徐汇·一模)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游石湖小记(节选)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

是日,秋爽,伯美①、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②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

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

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

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

盖十年无此乐矣。

(李流芳,选自《嘉定李流芳全集》,有删改)【注释】①伯美:作者好友,与下文孟阳、鲁生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24.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制 _____________(2)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 (3)众客和之如响_____________(4)中坐有献鱼雁者_____________ 25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D.预于次 2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②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②刻:清晰地。③宣:宣扬;上:皇上。 ④剌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 10.解释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 饮少辄.醉 __________ (2)遂书以名.其亭焉

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 (2015德州中考)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 李传鹏输入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2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或遇其叱咄 _________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_________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_________ 22.划线词语意思或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2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