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合作管理: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关系构建新议题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摘要】澜沧江和湄公河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本文从概述和研究背景入手,深入探讨了当前水资源分配现状和模式比较研究。
基于国际法的公平分配原则提出了具体建议,同时呼吁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建立。
社会参与也被强调为实现公平分配的关键因素。
结论部分强调了公平分配模式的必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其公平合理分配。
【关键词】澜沧江, 湄公河, 水资源, 公平合理分配, 分配现状, 比较研究, 国际法, 合作机制, 社会参与, 必要性, 发展方向, 展望1. 引言1.1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模式分析概述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是中南半岛最重要的跨国河流系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是这些国家重要的水资源支撑。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水资源利用模式不当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情况。
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的问题,本文将从现状分析、比较研究、国际法的公平分配原则、政府间合作机制建议以及社会参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出一种能够实现公平和合理分配的模式。
本文将通过对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各国水资源利用的差异、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国家的水资源分配模式,总结经验教训,为建立公平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模式提供参考。
最终,将结合国际法的公平分配原则、建议政府间合作机制,并提倡社会各界的参与,共同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1.2 研究背景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跨境河流,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
澜沧江上游主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云南省的主要支流,而湄公河下游主要经过东南亚国家。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对于沿岸各国的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可分配水量计算与水利益共享

第51卷第8期2020年8月㊀㊀人㊀民㊀长㊀江Yangtze㊀River㊀㊀Vol.51ꎬNo.8Aug.ꎬ2020收稿日期:2019-11-0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1602)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747103ꎬ51679145ꎬ51779146)ꎻ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Y518007)作者简介:刘艳丽ꎬ女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工作ꎮE-mail:ylliu@nhri.cn㊀㊀文章编号:1001-4179(2020)08-0111-07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可分配水量计算与水利益共享刘艳丽1ꎬ2ꎬ3ꎬ孙周亮1ꎬ4ꎬ刘㊀冀5ꎬ王国庆1ꎬ2ꎬ3ꎬ关铁生1ꎬ2ꎬ金君良1ꎬ2ꎬ3ꎬ鲍振鑫1ꎬ2ꎬ3ꎬ刘翠善1ꎬ2ꎬ3ꎬ贺瑞敏1ꎬ2ꎬ3(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ꎬ江苏南京210098ꎻ㊀2.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心ꎬ江苏南京210029ꎻ㊀3.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ꎬ江苏南京210098ꎻ㊀4.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ꎬ湖北武汉430072ꎻ㊀5.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ꎬ湖北宜昌443002)摘要:与传统的水量分配相比ꎬ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水资源分配理念ꎬ由于其更能体现公平合理原则和流域可持续发展要求ꎬ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ꎬ但由于跨境流域的水利益计算和分配机制等问题非常复杂ꎬ为此开展了专项研究ꎮ结果如下:①针对跨境流域的可分配水量以及水利益计算等核心问题ꎬ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例ꎬ阐释了澜湄流域可分配水量的计算过程ꎬ指出以往将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入海口流量)作为流域可分配水量的误差之处ꎻ②针对跨境流域全流域水利益难以计算的问题ꎬ从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或保护活动对水利益的影响角度ꎬ通过水利益的变化来度量全流域水利益和水利益分配ꎬ创新性地解决了跨境流域水利益计算的难题ꎬ并初步提出了基于水利益共享的水资源分配原则ꎮ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推动基于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理念的水资源分配模式的实施ꎬ实现跨境流域各国水利益共享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㊁保护河流健康和促进全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ꎬ以澜湄水资源合作助推 一带一路 倡议ꎮ关㊀键㊀词:跨境流域ꎻ可分配水量ꎻ水利益共享ꎻ澜沧江-湄公河中图法分类号:TV21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0.08.0201㊀研究背景国际河流涉及全球150多个国家㊁60%可利用淡水和90%人口(UNEPꎬ2015)[1]ꎬ其水资源与国家资源主权㊁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密切相关ꎬ是国家间对话与合作㊁影响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UN-Waterꎬ2013)[2]ꎮ随着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ꎬ各国对水资源的需求均呈现出增长趋势ꎬ以气候变化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变化带来的水资源变化情势的不确定性ꎬ更是加剧了各国对水资源安全保障的诉求ꎮ跨境水资源的分配和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流域各国的密切关注ꎬ出现了很多对跨境水资源的竞争性利用ꎬ使得跨境水资源分配的争端和矛盾也更为突出ꎮ传统的国际河流(跨境流域)的水分配是基于河流的水资源共享理念ꎮ国际水法规定: 各国享有公平合理利用跨境水资源的权利并有责任防止实质性危害 ꎮ历史上的国际河流水分配多是遵守这一准则ꎬ并依据河流的水文特征㊁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各国的实际用水需求ꎬ确定流域各国的水资源分配份额ꎮ这种分配标准主要有贡献说㊁均分说㊁需要说和能力说等[3]ꎬ但各有劣势ꎮ比如 贡献说 不顾需求㊁ 均分说 不考虑效率㊁ 需要说 可能超越河流本身水资源的供给能力㊁ 能力说 可能牺牲普遍人权等ꎬ很难真正实现 公平合理 地进行分配ꎬ世界范围内跨境河流水的分配依然冲突不断ꎮ此外ꎬ因河流是一个连续体ꎬ将水资源量分配到各个国家的作法ꎬ也不利于河流的整体开发利用和河流健康㊁生态环境保护等ꎮ水利益共享的理念起源于1961年美国和加拿大㊀㊀人㊀民㊀长㊀江2020年㊀签署的哥伦比亚河水资源条约ꎮ该条约的核心为 应公平地享有因合作带来的下游利益 [4]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ꎮ但水利益共享一般包括 通过合作改变成本和利益分配 重分配和补偿形式 等ꎬ一般是指对于因上游的开发或保护行为对下游带来的水利益(例如减少洪灾和输沙量)进行支付ꎬ即上游享有因上游的行为带来的水利益ꎬ下游有义务分担为了产生下游水利益的上游成本[5]ꎮ这就将全流域的水利益和成本联系起来ꎬ各流域国家作为全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ꎬ共同承担成本和分享利益ꎬ更能在兼顾全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全流域水利益的最大化ꎬ也更能真正地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ꎮ在哥伦比亚水资源条约中ꎬ主要是发电和防洪效益的共享ꎬ相对比较单一ꎬ包含了货币共享方式和利益交换等多种方式ꎬ是利益平等分享ꎮ但这种水利益共享模式在跨境河流中的实践应用还比较少ꎬ很多研究只是指出了水利益计算的理论或者分析框架ꎬ并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6-8]ꎮ主要原因是很多跨境河流涉及水量㊁发电㊁防洪㊁灌溉㊁航运等复杂的水利益ꎬ尤其是可分配水量㊁流域水利益的计算ꎬ是进行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的主要技术障碍之一[9]ꎮ本次研究将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例ꎬ研究流域可分配水量㊁水利益的分析计算ꎬ探讨澜湄流域水利益共享机制ꎮ2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澜湄)是中南半岛最大的河流(见图1)ꎬ是中国西南地区及半岛五国赖以生存繁衍生息的基础ꎮ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ꎬ流域面积为81万km2ꎬ全长4884kmꎬ多年平均径流量约4750亿m3(入海口)ꎬ平均流量为10560m3/sꎻ按河流长度计ꎬ它是东南亚第一大河㊁亚洲第三大河和世界第七大河ꎬ连接了中国及东南亚缅甸㊁老挝㊁泰国㊁柬埔寨㊁越南共6国ꎮ澜沧江-湄公河既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济发展纽带ꎬ也是支撑国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ꎮ由于各种历史原因ꎬ流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ꎬ基础设施建设薄弱ꎬ现代化程度不高ꎬ但各国之间合作发展的意愿强烈ꎬ而且该流域的区域合作基础成熟ꎬ有东盟 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㊁湄公河委员会等合作机制ꎮ澜湄水资源合作主要是流域内各个国家之间水资源的合作开放管理及水资源公平合理地可持续利用ꎮ具体项目包括水电㊁灌溉㊁养殖㊁防灾㊁航运等ꎮ在电力方面ꎬ湄公河段流域的水能开发还不到5%ꎬ合作开发潜力巨大ꎮ2009年3月ꎬ世界银行公布的新的水电政策意味着利益分享成为此轮水资源开发投资浪潮中的核心概念[10]ꎮ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ꎬ引水灌溉和淡水养殖是投资与合作的重点ꎮ在防灾方面ꎬ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可通过合作有效地规避或减轻灾害ꎬ比如东南亚地区2015年年末罕见的严重干旱灾害ꎬ2016年3月中国通过云南景洪水电站持续向下游紧急补水ꎬ大大缓解了下游国家的旱情[11]ꎮ在航运方面ꎬ自湄公河委员会成立以来ꎬ实施了疏浚湄公河航道㊁维护和改善航道通航条件的措施ꎬ改变了原来由于巨大的上下游落差而导致澜湄流域不能通航的状况ꎻ同时ꎬ在促进贸易和旅游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ꎮ图1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示意Fig.1㊀ThelocationoftheLancang-MekongRiverBasin综上所述ꎬ澜湄流域国家具有合作意愿和较大的合作潜力ꎬ通过流域各国合作实现全流域水利益最大化及水利益共享在理论上是可行的ꎮ同时ꎬ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ꎬ近年来ꎬ澜湄流域厄尔尼诺气候现象频繁出现ꎬ使得澜湄流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用水矛盾或冲突ꎮ澜湄次区域因地缘战略优势突出ꎬ经济发展潜力巨大ꎬ是实施 一带一路 衔接的重要门户[12]ꎮ澜湄流域跨境水资源合作开发问题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的难点ꎬ也是影响 一带一路 战略下打造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和建设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的重要因素[13]ꎮ因此ꎬ澜湄流域亟需整体流域规划与合作开发ꎬ在农业灌溉㊁航运及水电开发等方面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ꎬ实现全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ꎬ达到流域各国水利益共享和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ꎮ尽管研究跨境水资源及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的项目已有不少ꎬ然而对于其中大多数而言ꎬ从法律㊁政治㊁政策㊁环境㊁框架或某一具体方面来进行定性分析ꎬ尚缺乏具有可执行性的研究方案ꎮ211㊀第8期㊀㊀㊀刘艳丽ꎬ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可分配水量计算与水利益共享3㊀澜湄流域可分配水量计算3.1㊀分析方法图2给出了澜湄流域水资源可分配水量计算的示意图ꎮ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包括流域消耗的水量和河口入海口的水量ꎮ同时ꎬ从具体的消耗和河道流量上进行分类ꎬ则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包括水资源可分配基数㊁生活和工业用水量㊁用于航运和生态保护的水量(两者均为河道剩余流量ꎬ有交叉ꎬ取其最大值)以及农业灌溉用水量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水资源可分配基数是指扣除流域各国用水量和河道生态需水量之后的结余水量ꎬ也就是维持现有运行之下多余的可供再次分配的水资源量ꎮ图2㊀澜湄流域水资源可分配水量计算示意Fig.2㊀ThesketchdiagramofavailablewaterresourcescalculationintheLancang-MekongRiverBasin关于流域水资源总量ꎬ一般以多年平均径流量作为计算基准或者可分配水量ꎬ比如澜湄流域按其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亿m3计算[13-14]ꎬ但该流量是河口也就是入海的多年平均径流量ꎬ并没有包括流域消耗的生活㊁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量等ꎮ因而在分析流域水资源总量时ꎬ应将这部分消耗的流量还原ꎮ即W=Wsea+WC(1)WC=WClife+WCind+WCagr(2)式中ꎬW为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ꎬWsea为河口(入海口)多年平均径流量ꎬWC为流域各国消耗的水量ꎬ包括生活用水量WClifeꎬ工业用水量WCind和农业灌溉用水量WCagrꎮ流域可分配水量包括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两部分ꎮ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包括蓄水工程控制的水量和引水工程引用的水量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技术上可行ꎬ而又不会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可开采地下水量ꎮ考虑到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复杂性ꎬ在跨境流域的水量分配中ꎬ所分配的水量主要是指地表水资源量ꎮ地表水资源量中有一部分是难以利用或需留给生态环境的水量ꎬ需要扣除自然损耗㊁生态环境用水量和难以利用的洪水ꎮ自然耗损水量是指在河道汇流过程中由于蒸发或渗漏引起的耗损水量ꎬ它受流域气候和下垫面的影响ꎬ自然耗损水量从另一方面也补给了生态环境用水ꎮ河道除了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要外ꎬ自身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河流及通河湖泊㊁湿地的正常生态功能ꎬ这部分为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ꎮ此外ꎬ由于河川径流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很大ꎬ难以通过有限的调蓄工程将河川径流全部调蓄起来ꎬ这部分不能控制利用而下泄的水量应作为难以利用的洪水等扣除ꎬ但可作为生态环境用水的一部分ꎮ因此ꎬ自然损耗水量㊁生态环境用水量和难以利用的洪水可作为生态保护用水统一计算ꎮ航运不消耗水量ꎬ因为与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有重叠ꎬ可以求取航运指标和生态保护用水的最大值作为河道内需要保留的本底流量ꎮ从全流域和全年的尺度上ꎬ假定水电站运行不消耗流量ꎬ以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总值ꎬ扣除本底流量㊁城镇生活用水量以及农业灌溉用水量ꎬ即为流域水资源可分配水量ꎬ也就是可分配的水资源量ꎮ图2给出了澜湄流域水资源可分配水量计算的示意图ꎬ即Wal=W-WClife-WCind-WCagr-max(WSꎬWE)(3)㊀㊀亦即Wal=Wsea-max(WSꎬWE)(4)式中ꎬWal为流域水资源可分配的水量ꎬWS为保障河道航运需要的流量ꎬWE为流域生态保护用水量ꎮ同时ꎬ生态环境用水量还要考虑到河口地区防止海水倒灌的临界点水量等ꎮ可见ꎬ跨境流域的水资源可分配水量并不能等同于入海口的水量ꎮ如果直接按照入海口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计算ꎬ总分配水量就会超过流域的承载能力ꎮ近年来ꎬ由于澜湄流域各国对旅游业等行业的重视ꎬ使得景观等用水量激增ꎬ因此这部分用水量也不容忽视ꎮ3.2㊀总径流量还原与可分配水量计算3.2.1㊀总径流量还原目前ꎬ澜湄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有发电㊁航运㊁灌溉㊁旅游㊁工业和生活供水(城镇生活用水)等ꎮ假定水电运行不消耗用水ꎬ航运和旅游等不影响总径流量ꎬ那么重点需要还原的是灌溉和城镇生活用水ꎮ表1给出了澜湄流域各国用水情况ꎮ其中ꎬ中国的数据来自2008年统计ꎬ下湄公河国家的数据来自2007年湄委会和世行资料整理(农业用水为2004年数据)ꎮ基于流域各国的生活用水量㊁工业用水量和农业灌溉用水量ꎬ由于缺乏澜湄流域下游各国的用水效311㊀㊀人㊀民㊀长㊀江2020年㊀率等数据ꎬ参照2017年云南省水资源公报(http://www.wcb.yn.gov.cn/artiid=66713)数据换算ꎬ按生活用水耗水率46.0%㊁工业用水耗水率34.6%和农业灌溉用水耗水率69.6%计ꎬ澜湄流域共消耗水量约为368亿m3ꎬ这部分消耗水量应计算在总径流量内ꎬ从而澜湄流域总的径流量为5118亿m3ꎬ并不是以往研究中所用的4750亿m3ꎮ表1㊀澜湄流域各国用水情况Tab.1㊀ThewaterconsumptionofripariancountriesintheLangcang-Mekongriverbasin亿m3国家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总用水量中国4.092.1521.4327.67柬埔寨5.200.2089.5494.94老挝2.390.2039.4442.03泰国11.231.4098.09110.72越南5.451.22259.14265.81合计28.365.17507.64541.173.2.2㊀可分配水量计算澜湄流域航运保障用水一般认为是河道流量为504m3/sꎬ折算多年平均水量为158.9亿m3ꎻ最小生态流量一般按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10%计[15-16]ꎮBo等[17]的研究表明:澜沧江上游的生态流量占河道天然流量的18.63%ꎬ综上保守估计ꎬ按河道天然流量的20%计算澜湄流域生态流量需求ꎬ则计算结果为1023.6亿m3ꎻ河口处最小生态流量涉及河口地区防止海水倒灌的临界点水量ꎬ尽管被很多文献作为水量分配的约束指标提及ꎬ但目前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ꎬ那么水资源分配基数为4094.4亿m3ꎮ需要说明的是ꎬ此处生态流量计算只是按照河流健康的标准做出的初步估计ꎬ实际的生态流量还包括流域范围内为维护景观等的引水量等ꎬ所以实际水资源分配基数要小于4094.4亿m3ꎮ可见ꎬ以往澜湄流域水资源可分配总量按照4750亿m3来计算ꎬ得出的结果偏大ꎬ可能导致各国获得的水资源份额都偏大ꎬ从而对流域生态安全造成风险ꎮ4㊀水利益分析及共享机制4.1㊀水利益分析水利益除了生态环境保护是其自然利益以外ꎬ其他是由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产生的ꎮ澜湄流域水资源的主要开发利用目标ꎬ根据其利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6种形式:发电㊁航运㊁灌溉㊁防灾(防洪和抗旱)㊁城市生活用水和旅游等ꎮ但这些利益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ꎬ当澜湄流域内某一国家为某一水利益目标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时ꎬ可能会改变整个流域内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状态ꎬ也会对流域内其他国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影响ꎮ而全流域水利益共享的关键ꎬ就是在兼顾各国公平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ꎬ统筹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开发ꎬ使全流域总的水利益最大化ꎮ受流域各国各种水资源利用方式以及水资源量统计方法的影响ꎬ流域总的水利益很难估算ꎮ但是ꎬ可以通过评估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带来的全流域的水利益变化量来予以估算ꎮ具体阐释如下ꎮ发电效益主要是指水电站修建前后的经济差别ꎮ假设流域内各国水电的处理不会相互影响ꎬ则发电效益为Ef= Ni=1ΔVEi(5)式中ꎬΔVEi为水电站修建前后的效益差ꎬN为流域国家数ꎮ航运效益主要体现为通航里程L㊁保证率GS和通航吨位T发生的变化ꎮ假定航运效益Sf与L㊁S㊁T成线性比例关系[13ꎬ18]ꎬ其系数是L㊁GS㊁T变化率的指数函数ꎬ那么:Sf=λsˑΔVSλs=(LᶄL)αs(GSᶄGS)βs(TᶄT)γs-1(6)式中ꎬΔVS为流域在水电工程开发㊁疏浚等工程之前的航运效益ꎬLᶄ㊁GSᶄ㊁Tᶄ分别为流域在水电工程开发㊁疏浚等之后的通航里程㊁保证率和通航吨位ꎬαs㊁βs㊁γs分别为归一化后的边际效应常数ꎮ灌溉效益是指在灌溉工程修建和上游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前后ꎬ农作物产品交易后所增加的产值ꎮ水利工程开发㊁上游流域水土保持等可增加灌溉面积和提高保证率ꎬ从而增加灌溉效益ꎮ类似地ꎬ假定灌溉效益If与灌溉面积A㊁灌溉保证率GI成线性比例关系ꎬ那么:If=λIˑΔVIλI=(AᶄA)αI(GIᶄGI)βI-1(7)式中ꎬΔVI为水电站建设㊁上游水土保持等流域开发或保护活动后增加的灌溉效益ꎮAᶄ㊁GIᶄ分别为流域开发或保护活动后的灌溉面积和灌溉保证率ꎬαI㊁βI分别为归一化后的边际效应常数ꎮ防灾效益包括防洪效益和抗旱效益ꎮ防洪效益表现为流域内各国多年平均洪灾损失的减少值ꎬ与淹没损失平均值和洪水频率平均值可变换成积分累积关系ꎮ在此采用频率法来计算防洪效益ꎬ用f1㊁f2分别表示有㊁无水电工程时流域所能抵御的洪水频率ꎬ相对应411㊀第8期㊀㊀㊀刘艳丽ꎬ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可分配水量计算与水利益共享的淹没损失为u1㊁u2ꎬ那么流域的年平均防洪效益为Ff=(f2-f1)ˑ(f1+f2)2ˑ(u1+u2)2(8)㊀㊀类似地ꎬ抗旱效益为水电工程建设后同等旱灾频率下所能减少的旱灾损失ꎬ与旱灾频率和旱灾损失差值也是积分累积关系ꎬ抗旱效益为Df=(df2-df1)ˑ(df1+df2)2ˑ(h1+h2)2(9)式中ꎬdf1㊁df2分别表示有㊁无水电工程时流域所能抵御的干旱频率ꎬ相对应的旱灾损失以h1㊁h2来表示ꎮ旅游效益包括酒店㊁景点门票㊁餐饮和交通等与旅游相关的收入ꎮ客流量的大小是关键因素ꎬ因而应用客流量的变化来反映旅游效益的变化ꎬ则旅游效益为Tf=λTˑΔVTλT=(PᶄP)αT-1(10)式中ꎬΔVT表示水电站建设㊁上游水土保持等流域开发或保护活动后增加的旅游效益ꎮP㊁Pᶄ分别表示流域开发或保护活动前后的客流量ꎬαT为归一化后的边际效应常数ꎮ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效益的增加体现在供水量增加和供水保证率提高ꎮ与灌溉效益类似ꎬ工业用水效益的增加可表示为Cf=λCˑΔVCλC=(WCᶄWC)αc(GCᶄGC)βc-1(11)式中ꎬWC㊁WCᶄ表示流域开发或保护活动前后的供水量ꎬm3ꎻGC㊁GCᶄ表示流域开发或保护活动后的工业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ꎻαC㊁βC分别为归一化后的边际效应常数ꎮ生活用水效益的增加可表示为Lf=λLˑΔVLλL=(WLᶄWL)αL(GLᶄGL)βL-1(12)式中ꎬWL㊁WLᶄ表示流域开发或保护活动前后的供水量ꎬGL㊁GLᶄ表示流域开发或保护活动后的生活用水供水量和生活用水保证率ꎬαL㊁βL分别为归一化后的边际效应常数ꎮ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ꎬ主要是为保护水生动植物和珍稀物种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之和ꎬ即CT= Nki=1CSi+ Mkj=1CRj(13)式中ꎬCSi表示为保护第i种不可自行修复的普通物种付出的社会价值ꎬNk表示不可自行修复的普通物种数ꎬCRj表示为保护第j种不可自行修复的普通物种付出的社会价值ꎬMk表示不可自行修复的珍稀物种数ꎮ综上所述ꎬ考虑到发电㊁航运㊁灌溉㊁防洪和抗旱效益的互相依存和制约ꎬ这些利益存在着博弈关系ꎬ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是需要优先保障的水利益ꎻ为保护水生动植物和珍稀物种所支付的社会成本之和是必须要支出的成本ꎮ那么全流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或保护活动带来的总体水利益(变化)为BWf=(EfꎬSfꎬIfꎬFfꎬDfꎬTf)+(Cf+Lf)-CT(14)式(14)中的各项水利益的计算ꎬ具体是转换为货币形式的ꎮ利益计算中的单位效益即是其市场价格的体现ꎮ最优决策是实现式(14)的利益最大化ꎬ也就是求得的极大值ꎮ应用水利益的变化量来表达全流域水利益ꎬ不仅解决了流域整体水利益难以计算的难题ꎬ也可以用于评估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活动ꎬ以推进全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决策ꎮ同时ꎬ也便于计算流域各种活动的效益和成本ꎬ促进全流域水利益共享ꎮ4.2㊀基于水利益共享的水资源分配原则跨境流域合作是水利益共享的重要前提ꎬ包括冲突解决和利益协调ꎮ其本质是要实现流域各国的共同利益最大化ꎬ彼此之间拥有的共同利益越多ꎬ开展流域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ꎬ越容易实现流域各国因合作而产生的收益共享与责任分担ꎬ从而能降低潜在的冲突程度[19]ꎮ哥伦比亚河的开发就是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寻求共同利益的典型ꎬ美国有防洪需求ꎬ加拿大需要电力ꎬ两国于1961年达成了«共同开发哥伦比亚河水资源条约»ꎬ更好地开发了哥伦比亚河的防洪和发电效益ꎬ基于合作共赢的目的ꎬ在满足双方各自利益的同时实现了共同利益最大化ꎮ据统计ꎬ2003年之后ꎬ加拿大平均每年可分得50万kW装机的相应电量ꎬ约合2亿美元ꎻ1972年ꎬ哥伦比亚河洪水中由于上下游水库联合调度ꎬ使下游范库佛市(VancouverꎬWashington)安全度过了洪水期[20]ꎮ水利益共享并不是要将全流域所有的水利益共享ꎬ基于水利益共享的水资源分配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不造成重大损害 和 公平合理利用 原则下ꎬ共享的是流域国水资源的使用权ꎮ(2)作为第一重要次序的生活用水利益要优先得到保证ꎮ(3)承认已有的水资源利用ꎮ(4)基于水利益共享的水资源分配ꎬ主要是共享由于一国的水资源开发为流域带来的水资源利益ꎬ通511㊀㊀人㊀民㊀长㊀江2020年㊀常是指上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下游河道流量产生的积极影响ꎮ(5)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或者保护活动ꎬ需要利益获取方对利益受损方给以补偿ꎮ跨境流域的水资源分配ꎬ除了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等消耗性用水以外ꎬ更多的是水资源利益的分配ꎮ对流域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或用水规划ꎬ可通过使式(14)中BWf最大来实现流域利益最大化ꎬ在兼顾流域各国用水基本需求的前提下ꎬ求得流域的最佳水资源分配方案ꎮ值得注意的是:使得式(14)中BWf最大化ꎬ求得的是各种在原有基础上水资源分配增量的变化ꎬ并不是水资源分配的绝对量ꎮ目前ꎬ国际上并没有通用的跨境水的分配方案[21-22]ꎬ主要原因是流域国之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差异[23]ꎮ上游国家㊁后开发国家主张 公平合理已用原则 ꎬ而下游国家㊁先开发国家则力主 不造成重大损害 的原则ꎮ大多数情况下ꎬ由于水的流向是单向的ꎬ人们往往认为只有上游损害下游ꎬ但实际ꎬ上下游国家特别是冲积平原地区的国家ꎬ由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ꎬ其在灌溉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水资源的开发历史较长ꎬ具有先期优势ꎬ这种对既得用水权的保护有可能对上游国家的水资源利用权益亦造成损害ꎮ因而ꎬ上述提出的基于水利益共享的水资源分配原则ꎬ主要在兼顾上㊁下游水资源利用权益的前提下ꎬ尽可能地在流域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或保护活动方面求得全流域水利益最大化ꎬ通过相应的水利益分配和补偿等措施ꎬ实现全流域公平合理利用ꎮ5 结论在澜湄流域各国水资源用水需求增长和气候变化对澜湄流域水资源不利的影响下ꎬ如何更加公平㊁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澜湄流域水资源ꎬ已成为澜湄流域国家面临的重要的水问题ꎮ相比于传统的水量分配ꎬ基于水利益共享的水资源分配更符合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ꎮ但是在世界范围内ꎬ跨境河流的水利益共享一直处于概念和起步阶段ꎬ要实现全流域的水利益共享ꎬ涉及到全流域的水利益计算和优化问题ꎬ其中ꎬ流域可分配水量以及各种用水指标是其计算的关键ꎮ由于跨境流域水利益计算涉及到流域各国复杂的用水类型和指标ꎬ很多数据难以具体统计ꎬ导致完整的水利益计算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ꎮ本次研究阐释了澜湄流域可分配水量的计算过程ꎬ指出了以往将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入海口流量)作为流域可分配水量的误差之处ꎻ基于水利益共享理念ꎬ针对跨境流域全流域水利益难以计算的问题ꎬ从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或保护活动对水利益的影响角度ꎬ通过以水利益的变化来度量全流域水利益和水利益分配ꎮ这种方式有以下两个优势:(1)可评估对流域的某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水利益效应ꎻ(2)在保障流域国基本用水的前提下ꎬ可通过计算全流域的水利益并使其最大化ꎬ再反过来推算哪种水资源利用方式更为合理和有效ꎮ这些研究只是部分解决了水利益共享中科学计算分析方面的基本难题ꎬ然而仍将对澜湄流域水利益共享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的实施具有推进意义ꎮ需要说明的是:在可分配水量计算中ꎬ应扣除的生态流量应该比本文中计算的要多ꎬ这主要取决于为减轻入海口盐水入侵对径流的流量要求ꎻ此外ꎬ对水利益的变化量计算还比较简单ꎬ如何在水利益的变化量计算中更加明确地扣除需要优先保障的水利益等问题ꎬ还需要在未来研究中开展进一步探索ꎮ参考文献:[1]㊀UNEP&UNEP-DHI.TransboundaryRiverBasins:StatusandFutureTrends.http://twap-rivers.org/#global-basins[Z].Nairobi:UN ̄EPꎬ2015.[2]㊀UN-Water.Deliveringasoneonwaterrelatedissues:UN-WaterStrategy2014-2020[Z].Geneva:UN-waterTechnicalAdvisoryU ̄nitꎬ2013.[3]㊀何艳梅.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冲突及其协调[J].资源与产业ꎬ2010ꎬ12(4):53-57.[4]㊀PAISLEYR.Adversariesintopartners:Internationalwaterlawandtheequitablesharingofdownstreambenefits[J].MelbourneJournalofIn ̄ternationalLawꎬ2002(3):280-300.[5]㊀SADOFFCWꎬGREYD.CooperationonInternationalRivers:ACon ̄tinuumforSecuringandSharingBenefits[J].WaterInternationalꎬ2005ꎬ30(4):420-427.[6]㊀LEES.BenefitsharingintheMekongRiverbasin[J].WaterInterna ̄tionalꎬ2015ꎬ40(1):139-152.[7]㊀QADDUMIH.Practicalapproachestotransboundarywaterbenefitsharing[Z].London:OverseasDevelopmentInstituteꎬ2008. [8]㊀ESCOBARMꎬCARVAJALBSꎬRUBIANOJꎬetal.Buildinghydrolite ̄racyamongstakeholdersforeffectivewaterbenefitsharingintheAn ̄des[J].WaterInternationalꎬ2016ꎬ41(5):1-18.[9]㊀刘艳丽ꎬ赵志轩ꎬ孙周亮ꎬ等.基于水利益共享的跨境流域水资源多目标分配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J].地理科学ꎬ2019ꎬ39(3):387-393.[10]㊀王恒伟ꎬ孙雯.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合作开发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7ꎬ31(8):103-108. [11]㊀李妍清ꎬ李中平ꎬ戴明龙ꎬ等.2016ᶄ澜沧江梯级水库对湄公河应急补水效果分析[J].人民长江ꎬ2017ꎬ48(23):56-60.[12]㊀卢光盛ꎬ段涛ꎬ金珍.澜湄合作的方向㊁路径与云南的参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ꎬ2018.[13]㊀文云冬.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ꎬ2016.611。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

p r e c i s e s t a t u e ,s t r o n g p r a g ma t i c a p p r o a c h , a n d f o r m i d a b l e e x e c u t i v e f o r c e , w h i c h h a s i n j e c t e d a n e w e n e r g y i n t o
p e n i n s u l a e c o n o mi c c o r r i d o r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 ‘ t h e B e l t a n d Ro a d ”t o c o n d u c t o v e r a l l p l a n i n o r d e r t o f o r m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i n v o l v e d c o u n t r i e s f o r p r o mo t i n g r e g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t h e r e f o r e ,s o me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r e a s o f b o t h me c h a n i s ms ma y o v e r l a p p e d e a c h o t h e r . Un d e r t h e c u r r e n t b a c k g r o u n d ,C h i n a s h o u l d f u r t h e r p l a y i t s l e a d i n g r o l e i n
c o mp l e me n t a r y a nd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c h i e v e b e n i g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e e n b o t h s i d e s S O a s t o f u th r e r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该区域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
自1992年启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4年)为起步阶段,以研究、论证、交换意见为主;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实施阶段,各国提出了相关构想、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具体项目;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合作步伐迅速加快。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发表了《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启动了湄公河次区域的全面合作。
次区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投资领域的选择与合作项目的确定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在交通运输、水力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1.交通运输开发合作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的重要通道,是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887公里。
为加强中国与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次区域各国积极与中国协调,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海运道路,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2.水力资源开发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资源的开发是次区域合作的一个重点。
澜沧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737万千瓦,是中国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
泰国对湄公河联合开发的主要侧重点是水电开发。
因为湄公河开发不仅会大大增加泰国的年发电量,而且还能改善泰国东北部的农田水利灌溉。
老挝是湄公河流经最长的国家,也是对国际合作开发湄公河要求最迫切、热情最高的国家。
老挝水能资源丰富,湄公河50%的水电潜能蕴藏在老挝,全国水能储量达2500万千瓦。
水力资源开发中,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列入规划的有25项重要工程,其中中国境内14项,老挝境内4项,老泰、老柬交界4项,柬埔寨境内3项。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问题与对策

域开展合作。
03
社会人文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之间在社会人文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加强,包
括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逐渐增多。
区域合作面临的问题
经济发展不平衡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为次区域内的合作带来了一定 的挑战。
政治安全风险
虽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各国的政治安全形势相对稳定,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恐怖主义、民族矛盾等,这些因 素可能对次区域内的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旅游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和 旅游产业发展,为次区域的经济 发展做出贡献。
04
国际经验与启示
国际流域合作案例
莱茵河合作
长江-黄河合作
多瑙河流域合作
莱茵河流域是欧洲重要的经济 和文化中心,沿岸国家在环境 保护、水资源开发、航运等方 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中国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是重 要的经济和文化纽带,沿岸省 份在水利工程、生态保护、航 运等方面进行了合作。
加强人文交流 与文化合作
未来,各国之间应进一步 加强人文交流与文化合作 ,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 解和友谊。通过开展文化 交流活动、教育合作等形 式,加深次区域各国之间 的联系和合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规划合作
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协调,制定具体的合 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合作任务和目标。
推进互联互通建设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提升次区域内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包括公路、铁路、 航空和水路等,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01
完善通讯网络
加强电信和互联网设施建设,提高通 讯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满足 次区域内信息交流的需求。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主要合作机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主要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由于该区域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特点,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仅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及东盟积极参与,日、美、欧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也纷纷挟资而入,寻找各自的经济政治利益,形成了多重机制并行运作的合作开发势头。
目前有以下四种主要合作机制: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亚行牵头,中、柬、老、缅、泰、越六国参加,旨在改善次区域基础设施,扩大贸易与投资合作。
自1992年至2000年已先后召开了九届部长级会议,其中第六届于1996年8月在昆明召开。
合作范围涉及交通、通讯、能源、旅游、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禁毒等八个领域,筛选出103个优选合作项目。
为扩大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并吸引多方面的资金,在亚行推动下,由亚行和基他国际金融、投资组织主持,六国参与,先后在曼谷、东京、汉城、法兰克福、布鲁塞尔、胡志明市和悉尼举行过7次次区域优选项目投资机会研讨会。
二、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由东盟主导,原东盟七国和中、缅、老、柬共11个国家为开发合作的核心国,并欢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和国际性、区域性金融组织、机构参与。
该合作机制始于1996年6月。
当时的东盟7国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中、缅、老、柬共11国的部长级代表,在吉隆坡通过《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基本框架》(同年11月在印尼召开的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批准)。
旨在加强整个东盟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经济联系,建立经济伙伴关系,最终实现“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和由10国组成的“大东盟”。
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灌溉、能源)、投资与贸易、农业、林业、矿产资源产业、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科技等八个方面。
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表明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合作已作为东盟经济政治一体化中的一部分纳入东盟的合作框架,其范围已超越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在该合作框架下,首先推出了南起新加坡、北至中国云南昆明的“泛亚铁路计划”,它将连接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泰国的曼谷、清迈,缅甸的仰光,柬埔寨的波贝、诗梳风、金边,越南的胡志明市、河内,老挝的万象,中国云南省的昆明市。
提升澜沧江_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提升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的思考与建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亚行称之为“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澜湄次区域”)横跨中国(云南、广西)、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面积256.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2亿,连接起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巨大。
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ADB)倡议下, 6国举行首次部长级会议,共同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以加强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我国应利用云南省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参与澜湄合作,加快自身发展尤其是边境地区的发展。
刘日红 张文韬一、澜湄次区域开发合作的主要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澜湄次区域合作已经形成了以GMS 高官会——部长级会——领导人会为核心的,多样、多层次的合作机制。
国际组织参与的合作机制澜湄次区域合作的第一种形式是由国际组织参与的机制。
迄今主要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中、柬、老、缅、泰、越六国参加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其主要机构是GMS部长级会议,自1992年到2009年已先后召开了15次部长级会议,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开发机制。
5555此外,根据2008年3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老挝出席“GMS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时的倡议,2009年2月首届“GMS经济走廊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该论坛将为提升GMS经济合作层次,加强和促进经济走廊沿线政府间和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及对话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东盟“10+1”合作机制澜湄次区域合作的第二种形式即1996年由东盟发起的东盟十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与中国的合作机制。
该机制通过《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形成了东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合作机制,其主要机构是东盟十国和中国的领导人会议,从1997年到2009年已召开过12次领导人会议。
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与热点

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与热点作者:兰良平来源:《东南亚纵横》2019年第04期摘要:2012年泰国提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可持续发展”倡议以来,学界对其展开了多角度的讨论,并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为客观评价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基于中国知网(CNKI)2012—2018年刊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论文为对象,从文献计量学视角对近年来中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和热点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概况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且水平较高;云南大学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的重要机构;国家级项目占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课题较大比例;研究成果多聚于政治、经济、交通运输和法学领域; 形成了如卢光盛的《“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原因、困难与路径?》等一批研究论文;在热点上:形成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理论、联合执法、水资源合作、经贸合作及澜沧江—湄公河共同体关系和媒介舆论研究等六大主题。
关键词: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研究概况;热点主题;计量分析[中图分类号] D8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9)04-0040-09A Study on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in China:General Situation & HotspotsLan LiangpingAbstract:Since Thailand proposed the “Lancang-Mekong Sub-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ive in 2012;academic circles have conducted a multi-angle discussion and form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the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papers published by CNKI(2012-201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hotspot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metr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the research results of Lancang-Mekong River cooperation are increasing and reaching a higher level; Yunnan University is the core institution of the research of the Lancang-Mekong River cooperation; National project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research projects; Research result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fields of politics, economy,transportation and law;A batch of classical articles was formed,such as Construction of the“LMC Cooperation Mechanism”: Causes,Difficulties and Paths?by Lu Guangsheng; Hotspots include six themes: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theory, joint law enforcement, wat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Lancang-Mekong community relations and media public opinion research.Key Words: Lancang-Mekong Cooperation; General Research Situation; Hot Topic; Bibliometric Analysis瀾沧江—湄公河发祥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河流全长4880千米,流域面积为81.1万平方千米,其中澜沧江总长2161千米,河域面积167487平方千米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研 究 2 0 1 3 年第 5期
水合作管理:澜沧江一湄公河区域 关系构建新议题
朴键 一 李志 斐
北京 1 0 0 0 0 7 ) ( 中 国社会科学 院亚太与全球 战略研究 院
[ 关键 词 ]合作 管理 ;澜沧江一 湄公河 ;区域关系 [ 摘 要 ]如何 和平共享越境水资源一直是跨 国流域关 系构建所 面 临的重要 问题和挑 战。历史 的实践 已经 证 明,合作 管理是理性 而共赢 的选择 ,其 不仅 会促进 国家间合作 的拓展 和深化 ,更 会推动整个 区域 的合作 ,从 而使 国家问获益的程度
Wa t e r Co o pe r a t i o n Go v e r n a nc e:Ne w I s s u e s o f t h e Re g i o n a l Re l a t i o n s h i p C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t he La ng c a n g- Me k o ng Ri v e r Ba s i n
h a n c e s t h e w h o l e r e g i o n a l c o o p e r a t i o n .B e s i d e s ,w h i c h ma k e s t h e d e g r e e a n d r a n g e o f b e n e f i t s t o c o u n t i r e s i s f o r
P i a o J i a n y i & L i Z h i f e i
(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r a t e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1 0 0 0 0 7 ,C h i n a )
b e y o u d t h e b e n e f i t s o f wa t e r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t s e l f .I n he t L a n g c a n g — Me k o n g r i v e r ba s i n,wa t e r g o v e na r nc e c o n t a i ns mul t i — l e v e l s .s u c h a s s o c i e t y。e c o n o my,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po l i t i c s .As t h e t wo mo s t i mp o ta r nt mu hi l a t e r a l me c h a — n i s ms,t he f un c t i o n s o f GMS a n d MRC a r e p o s i t i v e b ut l i mi t e d,a n d he t s h o ta r g e o f i ns t i t u t i o n s a r r ng a e me n t a b o u t r e g i o n a l i de n t i t y i s he t b i g g e s t p r o b l e m i n he t wa t e r g o v e na r n c e .I n t h e f u t u r e,t he c o u n t ie r s i n t h e L a n g c a n g — Me — k o n g r i v e r b a s i n s h o u l d i mp r o v e he t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c o o pe r a t i o n a t t he b a s i n l e v e l ,e n ha n c e h i g h- l e v e l p o l i t i c a l pa r - t i c i p a t i o n.Ch i n a,a s t he u ps t r e a m s t a t e,a l s o s h o u l d t h i n k a b o ut h o w t o e ng a g e i n r e g i o n a l a fa i r s f r o m he t s t r a t e g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a s a b i g p o we r t h a t a dv o c a t e s f o r f ur t h e r a nd mo r e s y s t e ma t i c g o v e na r n c e i n s h a ing r wa t e r .
和范 围远远超过河流合作本 身所带来的收益 。在澜沧江一湄公河流 域 ,水资源 管理 涵盖社会 、经 济 、环境 和政 治等多维 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度 。作为最重要 的两个次 区域 多边机制 ,G MS和 MR C作用积极 但成效 有限 ,缺乏 区域认 同的制 度安排仍 是 目前该 流域水 资源管理所 面临的最 大问题 。未来在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 ,需要提 升流域一级 的综 合合作 ,加 强高级别 的政治参与 。而 中 国作为上游 国家 ,也需要从 战略高度思考如何发挥地 区性 大国作用 ,对共享水资 源进行更 长远 、更 系统 的管 理。 [ 中图分类号 ]D 8 1 5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6 0 9 9( 2 0 1 3 )0 5—0 0 2 7— 0 9
Ke ywo r ds : Co o p e r a t i o n Go v e na r n c e;L a n c a n g — Me k o n g Ri v e r ;Re g i o n a l Re l a t i o n s h i p Abs t r a c t : Ho w t o pe a c e f u l l y us e t r a ns — b o u n da r y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i s a n i mpo r t a nt i s s u e a nd a c h a l l e ng e f 0 r ma n y c o u nt ie r s i n t h e r e g i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 hi p c o ns t r u c t i o n.Th e hi s t o r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s h a v e p r o v e d t h a t t h e c o o pe r a t i o n g o v e n- r a n c e i s a r a t i o n a l a n d wi n— wi n c ho i c e,wh i c h n o t o n l y l e a ds t o a s e ie r s o f c o o pe r a t i o n i n ma n y a r e a s,b u t a l s o e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