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新模式

合集下载

糖尿病中医调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中医调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中医调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调养和养生保健对于控制
糖尿病的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份糖尿病中医调
养养生保健方案,供参考:
饮食调整
- 控制总热量摄入,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

- 避免高糖、高脂、高盐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粗纤维食品的摄入。

- 合理分配饮食,多次少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保健
-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
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 定期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代谢和血糖调节能力。

- 避免久坐不动,经常进行身体活动,如站立、走动、伸展等。

睡眠调节
-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心理调适
- 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保持心理平衡。

- 研究应对压力的方法,减轻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中药调理
-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调理方案。

- 定期就诊中医,进行身体调理和药物的合理使用。

请注意,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咨询专业的中医或医生。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养生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
的辅助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健康知识,供糖尿病患者
参考:
饮食调理
- 控制饮食量:合理分配每餐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避免过量进食。

- 三餐定时:保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

-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尽量不食用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 调整膳食结构:推荐以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为主,如
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 合理搭配食物:注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避免食物过分单一。

身体活动
-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 定期运动: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身体活动,提高身体代谢和循环。

情绪调节
- 保持积极心态: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或抑郁。

- 放松身心:进行适量的休息和娱乐活动,减轻压力。

睡眠规律
-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惯。

中草药调理
- 中医药食同源:选用一些具有降糖、补气、益肾等功效的中草药进行调理。

- 建议咨询中医师:在使用中草药时,最好先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

以上是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
诊断或治疗建议。

在采用任何养生方法前,请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案糖尿病中医又称之为“消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一、糖尿病现代医学分型1、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自身免疫性(急性型、迟发型)糖尿病、特发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继发于胰岛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制剂损伤、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其他伴有糖尿病的遗产综合征等。

4、妊娠糖尿病:多次妊娠流产者。

二、发病原因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1)肥胖:肥胖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高糖高脂肪饮食,可诱发糖尿病。

(3)年龄: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4)体力活动:体力活动的减少亦是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5)应激因素:应激是当人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时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6)妊娠:有人认为多次妊娠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7)药物:某些药物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如氢氯噻嗪﹑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口服避孕药及普萘洛尔等。

三、证候表现口渴﹑多饮﹑多尿和多食,身体消瘦﹑乏力;皮肤易长疖或痈,特别在天冷时也长;妇女在怀孕过程中出现糖尿,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出现时特别大;中老年在餐后3小时出现心慌、出汗和饥饿感;手术或创伤后曾出现过糖尿。

本病可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气虚血瘀型、燥热入血型、阴阳两虚型。

服气辟谷,道家治疗糖尿病的良方

服气辟谷,道家治疗糖尿病的良方

服气辟谷,道家治疗糖尿病的良方张子龙摘要:《服气辟谷在糖尿病康复中的应用》作者张子龙,系湖南省湘潭市道教协会秘书长,湘潭市东岳庙主持。

张子龙先生认为:糖尿病是由於房事不节和过食甘肥厚味造成的,站在东方道医养生的高度来考量,战胜糖尿病要以道家养生为主,从节制房事和饮食等道德方面下功夫,通过服气辟谷,净化身心,达到排毒祛邪,引动肾间真气元阳扶正,激发人体潜能,修复细胞、肌肉功能,唤醒神经并激活胰腺胰岛的分泌功能,促进胰岛素的产生,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彻底走向健康。

辟谷排毒,补肾养元,禅修养心,合理膳食,是糖尿病快速、彻底康复的捷径。

辟谷,是中国道教特有的一种修炼法门,与导引、服气、炼丹等并称于世。

辟谷修炼的层次较高,对治疗疾病、强身健体、开慧长功、激发内在潜能都有相当好的效果,因而受到古今一些修炼名家的重视。

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会阻碍成仙。

《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却还婴?”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辟谷又称却谷、绝谷、绝粒、休粮、清肠,西方称断食,即不吃五谷饭食之意,但并不是不吃任何东西,更不是绝食或不饮不食。

明白这一点,可以打消许多人对辟谷的恐惧,消除其心理负担。

辟谷是自然界所以得以繁衍、更新、康复的准则。

动物界中,不论大、小型动物,倘若病了,并非径自送往动物医院,而是自己寻找一静谧处所,借着全然地放松、休息、不吃不喝的方法,克服病痛从而达到痊愈康复,此乃动物界的断食;植物界随四时运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地得以生生不息,其关键乃是循着周期性的冬藏、冬眠,得以孕育万物,此乃植物界的断食;唯独自视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挟科技文明过度之泛滥,不眠不休,率意而为,愈来愈远离自然的法则。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污染,糖尿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已是继心血管病和癌症后又一大杀手,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糖尿病的中医康复指导

糖尿病的中医康复指导

糖尿病的康复指导1.中医康复:(1)心理康复:与患者采取闲谈、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

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讲述有关医学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体疗:根据病情和体力坚持运动,如散步、跑步,做广播体操或打太极拳等等。

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适当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血脂,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

这里介绍几种平时在家里运动的方法。

方法一:踮脚尖。

将手扶在椅背上踮脚尖(左右交替提脚跟)10~15分钟。

方法二:爬楼梯。

上楼梯时,背部要伸直,速度要依体力而定。

方法三:坐椅运动。

屈肘,两手叉腰,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时间以自己体力而定。

方法四:抗衡运动。

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脚并立使上身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

以上运动方式,可任选其一,也可交替进行。

2.中医养生保健(1)生活起居1)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还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少吃食盐和富含糖类、油脂以及热量高的食物。

2)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容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

一但感染,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尤其是女性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

3)特别提出要讲究脚的卫生。

足部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致使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它可激发感染甚至导致截肢治疗,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十分重要。

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以穿鞋前必须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况情况,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胼胝、甲沟炎、甲癣等,应及时处理。

中医养生调理血糖

中医养生调理血糖

中医养生调理血糖对于现代人来说,血糖问题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高血糖不仅会引发糖尿病等疾病,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因此,如何调理血糖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医学认为,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地调理血糖水平。

下面,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探讨一些养生方法,帮助调理血糖。

1. 合理饮食在中医养生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适量摄入谷类、蔬菜、水果和适量的动物蛋白。

此外,合理搭配食物对于控制血糖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食用含有植物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麦食物、红薯和蔬菜等,有助于减缓血糖的升高速度。

同时,避免高糖、高油、高盐的食物,尽量减少糖分的摄入,避免过度摄入食物中的脂肪和盐分,这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2.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能量的消耗,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增强人体阳气的活力,对于血糖调理有积极的影响。

适宜的运动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要适中,时间要控制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后要适度用餐,以保证血糖的稳定。

3. 合理作息在中医养生中,合理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血糖的调理。

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从而影响血糖水平。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规律的生活作息,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起居有序等,也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4. 中草药调理在中医中,有许多草药可以调理血糖。

例如,苦瓜、黄芪、山药等中草药都有助于降低血糖。

但是,使用中草药调理血糖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注意不同人的体质和适应症。

总之,中医养生调理血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饮食、运动、作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量的运动和合理的作息,我们可以改善血糖水平,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在养生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中草药等方式进行补充调理,但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中医养生的方式来调理血糖,可以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2022糖尿病的中医保健方法

2022糖尿病的中医保健方法
(五)顺情从欲法
听从病人的意志,心情,满意病人心身的须要。仅用前几种方法是不够的,只有当其生活的基本欲望得到满意时,疾病才有可能自愈。对于心理上的欲望,应当有分析地对待,若是合理的欲望,客观条件又能允许时,应尽力满意其所求或所恶,如创建条件以变更其所处环境,或对其想法表示怜悯,理解和支持,保证等。
四、中医相宜技术保健法
糖尿病患者多阴虚阳亢, 肝阳偏亢失于条达则性情易激易怒。故糖尿病患者应怒力做到怡情悦志, 胸襟开阔, 保持情志安逸, 气血流通, 如是则阴阳调和。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善怒心情, 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人, 应多理解沟通,幽默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调整糖尿病患者的心情波动。三餐定时, 细心照看, 常沟通多关爱, 帮助其减轻压力与负担。
证见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食疗药膳为:
1.苁蓉山药苡仁粥:肉苁蓉、山药、薏苡仁适量,煮粥食,每日两次。
2.枸杞明目茶:适用于2型糖尿病肝肾阴虚证,表现为头晕眼花、双目干涩者。用法用量:枸杞子、桑叶、菊花,开水沏泡代茶饮。
针对糖尿病运动调养的方法有许多,预防保健操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手法达到调理脏腑,养阴清热,益气补肾从而协助调整血糖的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如下所示:
(一)固气转晴
拇指内叩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于两胁,双脚五指抓地,同时环转瞬球,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二)横推胰区
双手掌由外向内推腹部胰脏体表投影区,一推一拉交替操作20遍。
(三)揉腹部
以神阙为中心揉腹,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四)按揉腰背
双手握拳,以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揉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每穴各半分钟。
(五)推擦腰骶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应均衡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高脂肪食物。

建议多吃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和糖分过多的食物。

2. 正确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或瑜伽等。

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促进体内能量代谢,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3.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中药可以帮助调理内脏功能,促进糖代谢,并改善疾病症状。

然而,使用中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4. 情绪调节:情绪波动会影响糖尿病的发展和控制。

中医强调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压力和焦虑。

5. 定期体检:中医养生注重疾病的早期预防。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并按医嘱进行治疗和调理。

以上是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简要介绍。

中医养生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然而,任何治疗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新模式
发表时间:2013-03-05T13:22:30.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高健[导读] 针对糖尿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高健 (江苏省电力公司高级管理培训中心 214164)
【摘要】目的研究康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份至2010年1月份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

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57例治疗有效,对照组共43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5.0%与71.7%,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血糖水平间无显著差异,在疗后对照组数值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糖尿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养生血糖水平
临床中,糖尿病属于常见的一类慢性终身性疾病。

为研究康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

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评价治疗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12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41-76岁,平均年龄:58.3岁;病程范围:2-14年,平均病程:7.3年。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收治患者后,向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手段,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模式,从心理、饮食、运动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在心理层面,首先由中医医师仔细诊断患者病情,确定出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随后,指导患者保持心情的顺畅,依据中医理念,调畅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其二,从饮食层面,指导患者顺应自然,将自身饮食与四时变化相结合。

针对肺燥伤津的病例,需要指导患者积极饮水,并选取天冬、鲜芦根、麦冬,每日泡水饮用。

针对肾阴亏虚病例,则需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适当添加百合、枸杞、猪胰等。

针对大便秘结的病例,需要服用玄参、大黄等熬成的药剂。

针对胃热津伤病例,则需指导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同时饮用鲜榨梨汁[1]。

其三,在运动层面,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肢体活动,依据早太极、晚八段的理念。

要求患者在清晨练习太极拳,持续半小时。

在晚上练习八段锦,持续一刻钟。

一周锻炼4次即可。

在应用中医养生方法时,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进展,灵活调整,依据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等调整中药材的用量与搭配。

测量患者在疗前疗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依据无效、有效、显效的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无效是指血糖水平无显著变化;有效是指血糖水平下降,降幅在20%-40%之间,显效是指血糖水平显著下降,降幅超出40%[2]。

1.3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依据疗效评价标准,得知观察组共57例治疗有效,对照组共43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5.0%与71.7%,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血糖水平间无显著差异,在疗后对照组数值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见表格。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分析(单位:mmol/L)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患者最为突出的症状是血糖水平的升高。

临床实践发现,糖尿病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多需长期接受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等[3]。

当今医学界逐渐开始认识到中医养生的重要性,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开始尝试应用此种理念。

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笔者通过设立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试验。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结论:针对糖尿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娟娥,刘铜华.浅谈中医养生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0(11):164-167.
[2]程京艳,翟胜利,马玉棋.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及临床常用中成药[J].首都医药,2010(14):154-157.
[3]王增慰.浅谈糖尿病的临床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142-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