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根茎玉米品种旱玉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垦沃5号玉米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垦沃5号玉米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时早播奠定基础。
b.合理密植。垦沃 5 号一般种植密度 为 每 公 顷 8.
5 万 株 左 右。 遇 整 地 质 量 差、播 种 质 量 差、土 壤 肥 力
差、上茬残留药害重、积温不足、播种过晚等情况,适当降低密度,可降至每公顷 8 万株左右。反之,整地质量
好、播种质量高、土壤肥力好、前茬无残留 药 害、积 温 充 足、播 种 较 早、病 虫 害 防 治 及 化 控 技 术 措 施 到 位 等 情
善植物磷营养状况,提高植物生物量。接种 AM 条件下,
P0+AM 处理各测定值高于 P200+AM 和 P400+
AM 处理,说明在低磷条件下 AM 真菌接 种 更 有 利 于 玉 米 生 长。 由 于 本 研 究 供 试 土 壤 为 白 浆 土,因 此 AM
(
真菌在白浆土上综合利用应更加深入,为 AM 真菌在白浆土改良方面提供更多参考。
物量;接种 AM 真菌处理随磷施用量增加,侵染率下降,其中 P400+AM 处理侵染率最低,其值为 34.
33% 。
表明 AM 真 菌 侵 染 率 受 土 壤 中 磷 含 量 的 影 响。接 种 AM 条 件 下,
P0+AM 处 理 各 测 定 值 高 于 P200+AM
和 P400+AM 处理,说5 号栽培技术要点
a.适时早播。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 适 时 早 播 有 利 于 争 抢 农 时 和 前 期 热 量 资 源,有 利 于 保 墒 和 出
苗,有利于蹲苗和控制营养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提早成熟,提高子粒饱满度和产量。垦沃 5 号玉米种子活
力高,具有良好的抗低温抗逆能力,播前用种衣剂进行包衣,能提升种子对环境逆境的抗性和耐受能力,为适

西南玉米育种目标要求及种质选择

西南玉米育种目标要求及种质选择
利用上视不同地区、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式。在海南、广西、云南等省,热带亚热带种 质光温不敏感,可直接利用或配顶交种和选育自交系。在四川、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热 带亚热带种质在多数情况下对其改良后再利用。与国内种质结合利用时,要考虑两类比例和 优势关系。发挥两类种质的互补优点。
4野生近缘种质利用
玉米野生种质具有许多可供育种利用的特异优良基因,是种质创新的重要来源。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墨西哥野生玉米营养成分、并利用其选育青饲 杂交种和改良自交系等研究。近年四JII农业大学开展了野生近缘材料基因导人栽培玉米、温 热带种质、自交系和杂交种等研究。获得了一批高配合力、坚秆抗倒、抗虫等优良材料。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表明,远缘杂交后代多为强光敏反应,生长旺盛,植株高大,生育期 长,具有多分蘖、多分枝和多穗特性,用作饲草极佳。 广西用多年生二倍体类玉米与一年生二倍体类蜀黍杂交。育成青饲玉米8493。营养品 质优于普通青饲玉米,能再生,一年可刈割5次,每公顷年产青饲料可达10万kg。 野生近缘种质利用需要耐心、精力、金钱和时间。
倒伏是影响本区玉米产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完全抗倒有难度,通过育种选育抗倒性较强 的品种,有利高产稳产。
性状选择:前期长势慢,后期长势快;根系多而深,根重较大,气生根发达;穗上叶片较 窄小.着生较稀;穗下茎秆较粗,果上茎秆较细,弹性强;雄穗分枝少等。耐旱和抗倒有相 关性。 2.4抗病虫性强
本区夏季高温多湿,各类病虫害(大、小斑病、纹枯病、青枯病、穗粒腐、玉米螟、 蚜虫等)易发生,严重影响产量。抗病虫育种仍是本区重要目标。
广泛引进种质资源,增加抗病虫基因多样性。与植保专家合作,制定恰当的抗病虫指 标,不过分强调单一抗性、免疫与高抗。把传统方法与转基因技术结合,把不同层次和种类 抗性结合,育成兼抗、多抗和抗性持久的品种是完全可能的。 2.5耐瘠性适中

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地 区 推广 种植 。春 播生 育 期 1 5 3 d左 右 . 与对 照 豫 玉 甘肃 省 河 西地 区制 种 时 , 本 分 两期 播 种 , 期父 本 父 一
种植 方 式 与 密度 : 陇单 4号边 行 优 势强 。 宽 窄 苗进 行 去杂 去 劣 ,并 在 抽雄 前 对 父母 本 进 行 2 3次 按 ~ 行种 植 , 宽行 8 c 窄 行 4 c 以便 通风 透 光 。单作 去 杂去 劣 。及 时去雄 , 本在 抽雄 前 摸苞 带 1 2片 叶 0 m, 0 m, 母 - 密度 以 5 0 0 5 5 5株/m 株 为 宜 。 00 54 h
对照增 产 77 5点 均增产 。 .%.
据 甘肃 省农 科 院测 试 中心分 析 ,籽 粒 粗 蛋 白含
量 1 27/g 赖 氨 酸 3 8/g 灰 分 1 . /g 粗 0. k、 g .g 、 3 k 54 k 、 g 脂肪 4 .gk 、淀 粉 7 33 g g 46/g 6 . / 、水 分 1 .%,容 重 4k 2 1
舭 础蛆
21. 粮食作物 000 1
甜糯 玉米新 品种浙糯 玉 5号
选 育及 栽培技 术 要点
郭 国锦 卢华 兵 吕桂 华 徐 秀红 陈合 云 z 杜龙 岗 :
( . 1 浙江 省东 阳玉 米研 究所 东 阳 3 2 0 2. 2 1 ; 浙江 农科 种 业有 限公 司 杭 州 3 0 1 0 1 2 ) 0
浙 糯玉 5号 于 2 0 0 4年 秋季 组 配 ,0 5年春 季参 净穗 率 7 .%, 穗鲜 重 2 06 。 20 65 单 2. g 加糯 玉 米组 合鉴 定 试验 , 现 突 出 ,0 5年 秋季 进行 24 品 质 性 状 及 品 尝 鉴 定 表 20 . 小 区对 比试 验 。0 6年 参 加 本 所 糯 玉 米 组 合 品 比试 20 浙 糯 玉 5号 籽 粒 品质 优 秀 , 食 口味极 佳 , 穗 鲜 果 验 . 量位 居 第 一 , 推荐 参 加 浙江 省糯 玉米 品种 区 上 籽粒 呈 1 产 被 : 糯粒 分 离 ,属 于甜 糯 型鲜 食 玉米 , 3甜 籽 域试 验 。在 2 0 0 7年一 0 8年浙 江 省糯 玉 米 品种 区域 粒 直链 淀 粉含量 低 于 2 %.感 官 品 质和蒸 煮 品质 综 20 . 5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推广和应用措施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推广和应用措施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提高耕地利用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种植期间应该让广大农户对栽培技术与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选种、适时播种、肥水药管理、及时收割等措施,做好“玉米-大豆”的综合生产,达到提高粮食产量、提升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介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利用玉米和大豆之间的空间以及玉米和大豆的生长条件。

在玉米和大豆生长的过程中,采用了“选、扩、缩”3项技术,即选配良种、增加玉米行距,合理缩小玉米、大豆间距,提高种植密度,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每公顷玉米增产7500kg以上、大豆增产2250kg以上、整体增产增收超3万元。

在玉米-大豆混合栽培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种子和适宜的播种方式是两个关键环节。

玉米选择植株紧密、抗倒伏能力较好的品种;大豆选择耐阴、耐密集、抗倒伏能力较好的品种,选择的大豆要比玉米成熟期迟一些,以充分发挥玉米生长的空间和光照条件。

适宜的播种时间是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最重要的一步,在玉米没有完全成熟时,利用良好的光照资源和其他资源,让矮小的豆芽在收获时就可以吸收足够的养分和光线,为大豆种子后期成熟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大豆抗逆性。

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效益从经济效益上来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着低风险、机械化、可持续的优势,种植阶段会使用扩行加密的方法,在玉米宽行中套种3-4行大豆,利用扩大行宽,达成田间管理、机械化收割、播种等目标。

也会实现“玉米不减产、大豆属白捡”的目标。

即便处于大豆价格较为平稳的环境中,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仍然可提高经济收益。

从生态效益上来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达成年际的交替和轮作,并快速地适应机械化作物,让田间作物达成和谐共处。

由于玉米和大豆的养分互补,采用轮作倒茬的办法,会让氮肥的利用率明显增高,节约整体的药物用量。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脊玉80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脊玉80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脊玉80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1. 引言1.1 选育目的脊玉809是由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来的一种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

在选育这一过程中,科研人员有明确的选育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选育脊玉809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成为当务之急。

脊玉809的选育目的是为了通过育种改良,提高玉米的单株产量和总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选育脊玉809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玉米的抗逆性。

玉米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逆境的影响,如干旱、病虫害等。

科研人员在选育脊玉809时注重提高其抗逆性,使其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产量和品质。

选育脊玉809的目的还包括提高玉米的适应性和耐贮性。

脊玉809经过选育后,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

脊玉809还具有较好的耐贮性,能够在储存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通过以上选育目的的设定,脊玉809成为了一种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推广价值。

1.2 选育过程选育过程是指在选育目的明确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实验和观察,逐步筛选出符合需求的新品种。

脊玉809的选育过程经历了多年的努力和实践。

选育者从大量的材料中筛选出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质特性的亲本进行杂交。

通过精心设计的杂交组合,获得了大量的杂交子代,然后通过连续的选择和胚胎培养等技术手段,最终选育出了脊玉809这一新品种。

在选育过程中,选育者充分考虑到了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环境和病虫害压力,通过综合评价各个品系的表现,最终确定了脊玉809这一优质、高产的新玉米品种。

选育过程中,选育者不断改良和完善技术手段,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成功率,为玉米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品种资源。

1.3 选育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选育出了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脊玉809。

该新品种具有以下显著特点:脊玉809具有较高的产量,平均亩产量可达到600-700公斤,较传统玉米品种提高了10%-20%。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作者:余新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9期余新春玉米是河南省新蔡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随着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适合玉米种植的土地逐渐缩小。

怎样在这一背景下更好的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就成为现阶段农业工作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通过加快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有利于调整本地区的玉米品种结构,保证高产稳产的玉米品种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满足粮食生产要求。

一、滑玉12选育1、品种特性该品种由种业五十强企业滑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宏瑞种业生产、经营。

该品种具有脱水快,高抗倒伏、耐旱、高产稳产、不秃尖、活秆成熟,品质优质等特点。

是河北省和河南省重点推广高产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株高250cm,穗位高95cm,果穗筒型,穗长22~24cm左右。

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6,出籽率可达90%左右,千粒重400克。

籽粒黄色,马齿型,角质,粒深1.34cm。

株型紧凑,叶片上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

生育期夏播95天左右,春播125天左右。

抗大、小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

抗倒性好,耐阴雨能力强,活秆成熟。

2、产量表现该品种在结实性,无秃顶,抗病,抗倒方面尤为突出。

一般亩产750kg左右,在高水肥地种植,超高产栽培具有亩产1000kg以上的生产潜力。

适宜于河北、河南玉米春播、夏播种植区域和相似生态区域。

多年多区多点引种示范表明:一般种植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等品种区域均可种植。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1、玉米适用能力较强在各种土壤环境下均能够增长,但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通常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壤层深厚,土质疏松,多孔通透性较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种植地,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高产稳产。

选地结束之后应该及时进行整地,整地深度控制在20~25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

种植玉米有什么技术

种植玉米有什么技术

种植玉米有什么技术玉米生长期间最适降水量为410—640mm,干旱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认为夏季低于150mm的地区不适于种植玉米,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种植玉米的技术,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玉米的技术一、栽培季节以春玉米(1月25日—2月10日)产量最高;其次是秋种(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种(10月20日—1月10日);最次是夏种(4月25日—5月10日)。

总之,玉米最佳播期的选择,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茬口的安排来确定。

饲用玉米适宜于春种和秋种。

二、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1、选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

因此,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2、整地和施基肥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

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

整地后按双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线开沟,并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和过磷酸钙50公斤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

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三、种子处理与播种1、选用良种适合本地的良种应是高产稳产,品质良好,抗病抗倒,又能适合市场需求,销路好。

目前饲用玉米选用“掖单4号”、“掖单13号”、“中单321”等品种。

鲜食玉米选用“甜糯1号”、“苏玉1号”等专用品种。

一般直播田每亩用种量1500—2000克。

2、种子处理播前晒种3—4小时,一般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分钟,冷却后再浸6—8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播种。

3、播种规格玉米的产量来源于对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系数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产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产。

种植密度须从品种、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考虑。

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

玉米叶部病害防治小结
该类病害的病原菌多数可通过气流、风雨远距离传播。
条件适宜时,病原菌从侵入到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危害仅 需要几天时间,易在生产上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
该类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此时植株高大,田间 郁闭,施药困难,所以,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种植抗病品 种。玉米品种对各种病害的抗性可查审定公告,或看产品 包装上的说明。
(三)穗部病害
该类病害发生在果穗上表现症状,直接降低玉米的籽粒产 量或品质。如丝黑穗病、疯顶病的发病率就是产量损失率。 穗腐病或瘤黑粉病造成的果穗霉变,直接减少籽粒的产量, 同时霉变籽粒产生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 孢菌烯醇、黄曲霉素等人畜取食后引起中毒,造成更大的 危害。
1、玉米丝黑穗病
(2)、实行轮作拔除病株减少菌源 (3)、种子包衣:
2%立克秀按种子量0.2%拌种; 7.5%黑虫双全种衣剂1∶50包衣; 克•福•戊干粉种衣剂1∶250包衣。 (4)、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
2、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叫瘤黑粉病,在我省发生极为普遍。
识别特征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的任何部分都可被侵 染,在玉米的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一般苗期发病较 少,抽雄后迅速增多。叶片、茎秆、雄穗、果穗、腋芽甚 至叶鞘等相续感染而出现病瘤。病瘤外表有一层白色亮膜, 膜逐渐干化成为灰白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发生规律]
菌源除来自本地病残体外,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 南方夏孢子也是北方锈病的菌源。田间叶片染病 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温度适中, 多雨高湿气候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发病重。 品种间差异明显。
[调查方法]
在玉米拔节后,注意调查玉米叶片上有无 锈病夏孢子堆,在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及 时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P a tn e st b u 6 0 p a t h u t b e f r t i a i t . h i l d 2 6 5 g h . n l n i g d n i a o t 4 5 0 l ns/ a i s i l o h s v re y T e y e d ha 9 7 . k / m ̄ y s a Ke r s o g r io s maz ;Hy rd Ha Yu No 5 a it r e i g y wo d :L n ~ h z me i e bi;n .:V rey b e d n
b o s sGr i C l e a v s e wh n lnt i t l r e n . t d fe e t e pei e t h s a i t e r s e g o i ma . a n al b h r e t d e p a s i g e l I he if r n x r n m n t i v rey x e s d o d p q aiy i h y e d t b e y e d u l ,h g il ,sa l i l ,m u t- e it n e t d s a e n l dng t l i r s a c o i e a d o i ,wi a a t b lt ,d o g t r ss a c n O s s de d p a i y i r u h e it n e a d S
f. rp G n ts Is t e, h n i J o e e s n tu S a x Ac d m fA rc l rl c n e £ y a 3 0 1 hn ; C i it a e y o g e ut a i cs, u n 0 0 3 , i u S e a C a 2 C l g fa d ut e h n iA r ut lU iesy a . ol e o c l r, a x gi la nv r t e g u S c r i ,丁 S a x 0 0 0 , hn h n h 3 8 1 ia)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bta t o i ge c o s v r t a Y o5 wa r d b b e -i e ” a l0 2 ( mae p r n )a d ”R1 2 ” s c:C r s l — r s ai y H n u N . r n n e sb e y i rd l n n T i6 — ” e l a e t n L 9 1 f
( l p rn) i rp gn t s isi t fS a x cd my o giutrls i c o 1 oh o h ae t ae mae ae t n co e e c nt ue o h n ia a e far l a ce e i 2 0 .B t fte p rns r i t c u n n
维普资讯
山 西 农 业 科 学 20 3 ( :4—3 0 8, 6 4) 3 6
J u lo h n i r utrl c n e o ma fS ax i l a i cs Ag c u S e
长根 茎玉 米 品种旱 玉 5号 的 选 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配成的玉米单交种 。 该品种从出苗到适宜采收期 ( 蜡熟期 ) 需有效积温 25  ̄ , 5 0 在太原地区春播生育期大约 l d 旱玉 5 C 1 。 5 号增产 潜力 大, 生物产量高 , 活秆成熟 。在各级示范试验中该品种表现为优质 、 高产、 稳产 . 并且抗多种 病害, 抗倒伏 , 抗旱力强 , 适应性广等 特点 。
该 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 4 50株 /m: 60 h 。平均产量为 9 7 .k/n2 265 日ll l 。 关 键词 : 长根茎玉米 ; 杂交种 ; 旱玉 5号; 品种选育 中圈分类号 : 5 3 S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2 2 8 (0 80 — 0 4 0 10 — 4 120 )4 03 — 3
o rev s b e dn b e ie u s l e r e i g i r d l .Th s v re y r q ie f c v c u u a e mpe a u e a o t 2 0 ℃ fo n n i ait e ur s e e t e a c m l t d t i e r tr b u 5 0 r m m e g n e e re c o e d n o s a e o x r e e s , S g o h p ro s a o t l 5 a y a . a o d y ed p t n n l , e t f s e i g t t g f wa p n s I i t r wt e d i b u 1 d i t i u n I h s g o i l o i n t e ia g a r
Br e ng o o g h z m e a z a it H a e di f l n -r io s m ie v rey nYu N o5 nd t S m an . a I i pon s f c li to i t o u tva in
uAN u mig5 h - e G S - n 。 uS u w n wA GA - i B I il A e m n U i—i。 E u— u 。 N ipn A -i Q n OH — ig G OX n l , NGR iy n nF
梁素明 , 苏书文 王爱萍 2白琪林 高合明 , , , , 郭新林 1 冯瑞云
(. 1 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 山西 太原 0 0 3 ;. 3012 山西农业 大学农学院 , a t i太谷 0 0 0 ) h 38 1

要: 旱玉 5号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于 19 年 以自选系太 10 2为母本 . 99 6— 耐深播 长根茎玉米 自选系 L 9 1为父本组 R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