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的药理学特点2010
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动学特性研究与应用

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动学特性研究与应用药物的使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治疗各种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人群的药物代谢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这使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动学特性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药物药动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以及相应的药物治疗策略。
一、儿童药物的药动学特性研究与应用1. 儿童药代谢的差异儿童药物代谢与成人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酶系统的发育不完善和清除功能的减弱。
儿童药物消除的主要途径是肝脏和肾脏,而这些器官在儿童身上可能尚未充分发育,因此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成人相比会有所不同。
2. 儿童药物给药策略针对儿童药物的药动学特性,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给药策略。
例如,对于需要经口给药的药物,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确定合适的剂量,以达到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此外,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我们还可以调整给药间隔或给药方式,以确保药物在儿童体内的维持在治疗范围内。
二、孕妇药物的药动学特性研究与应用1. 孕妇药物代谢的变化孕妇体内的药物代谢可能会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其中,由于肝酶系统的活性降低,药物的代谢和消除率可能会降低。
此外,妊娠期肾脏血流量的增加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升高也可能影响药物的排泄。
2. 孕妇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孕期,由于胎儿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药物通过胎盘的转移,孕妇的药物治疗需要特别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需要谨慎选择,以保证胎儿的安全和孕妇的治疗效果。
此外,孕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也需要被充分考虑。
三、老年人药物的药动学特性研究与应用1. 老年人药物代谢的改变老年人药物代谢的改变可能与年龄相关的肝脏和肾脏功能的下降以及药物作用的改变有关。
在老年人中,药物的半衰期可能延长,药物的清除率可能降低,因此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需要相应调整。
2. 老年人药物治疗的研究和应用针对老年人药物代谢的改变,研究人员需要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策略。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PPT课件

肝肾功能不全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容易导致药物 蓄积和中毒。
其他特殊人群
如精神疾病患者、肿瘤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等,在药物 治疗过程中也存在特殊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02
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
孕妇
01
02
03
生理变化
孕妇在怀孕期间经历显著 的生理变化,包括血容量 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肾 小球滤过率增加等。
行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 •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原则 •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案例分析 •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对特殊人群药物治疗的关注
01
特殊人群由于生理、病理等原因,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较高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时机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用药时 机,减少不必敏感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给药途径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注射等。
治疗周期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合适的治疗周期,确保治疗的有 效性。
老年人
生理机能减退
老年人各器官和系统功能逐渐减 退,包括肝、肾功能下降,胃肠
道吸收功能减弱等。
多病共存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 要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 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敏感性增加
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容易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 腹泻等。
03
特殊人群药物治疗原则
特殊人群用药ppt课件

绪论
老年人
儿童
孕妇
疾病状态
绪论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分为两大部分——药动学和药效学 其中药动学主要涉及四个过程 A——吸收 D——分布 M——代谢 E——排泄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机体特征不同,疾病状态亦能改变机体功 能 目前新药临床试验(这里指多指三期实验之前)多用健康人 或成年患者作为受试者,未能包含特殊人群
zzplovezzp
绪论
老年人
儿童
孕妇
疾病状态
老年人
分布 脂肪含量增多——脂溶性药物分布容 积增大,再分布明显 蛋白合成功能下降,血浆蛋白减少, 但α -1酸蛋白增多
分布环节相较于吸收环节对机体影响较为显 著,但仍不是影响药物的最重要环节
zzplovezzp
绪论
老年人
儿童
孕妇
疾病状态
老年人
zzplovezzp
绪论
老年人
儿童
孕妇
疾病状态
儿童
分布 脂肪组织少 血浆蛋白少,结合率低 血脑屏障发育不全 肌肉组织发育不完全,末梢血液循环不佳——影响给药途径
要注意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zzplovezzp
绪论
老年人
儿童
孕妇
疾病状态
儿童——新生儿
代谢+排泄 肝药酶发育不成熟 肾功能不全——清除率低 尿液PH低——酸性药物排泄减慢
老年人多数机体功能较为低下,有多重疾病, 情况复杂,使用药物时可能会造成不良反应 发生率增高
zzplovezzp
绪论
老年人
儿童
孕妇
疾病状态
老年人
明确收益比 恰当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 调整剂量(起始剂量为1/2~3/4) 个体化给药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恰当的联合用药 提高依从性
执业药师培训课件7章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驾驶员应慎用的药物4
可导致定向力障碍的药物 镇痛药:哌替啶注射后偶致定向力障碍、幻觉 抗消化性溃疡药: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 替丁能引起幻觉、定向力障碍 避孕药:长期服用可使定向力发生障碍,左右 不分
驾驶员应慎用的药物5
可导致多尿或多汗的药物 利尿药:阿米洛利及复方制剂服后尿液排出 过多,出现口渴、头晕、视力改变 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北京 降压0号)、吲达帕胺、哌唑嗪
第七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主要内容
小儿用药 老年人用药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驾驶员和运动员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
透析患者用药
小儿用药
小儿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
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内 婴幼儿期:出生后1个月~3岁 儿童期:3~12岁
小儿在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长发育阶段存在不同的用药特点
老年人用药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吸收:胃酸分泌减少、胃液的PH值升高 对被动扩散方式吸收的药物几乎没有影响,如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复方磺胺 甲恶唑等 对于按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导致吸收减少, 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 铁剂、钙剂等
分布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作用 增强 华法林等药物常规用量就有出血的危险
儿童期用药特点
新陈代谢旺盛:对一般药物的排泄比较快 激素类药物应慎用:骨骼闭合过早,影响生长
发育 骨和牙齿发育易受药物影响:8岁以下儿童禁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氟奎诺酮类药物避免用于18 岁以下的儿童
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肥胖儿童剂量;在疗效不好或怀疑过量时,应 通过测定血药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 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给药途径 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按规定速度滴注;不断变换 注射部位 避开小儿应禁用的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7
五.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不用或少用药物:注重生活调理 2.合理选择药物 (1)抗菌药:剂量一般不必调整 链霉素、庆大霉素少用(肾毒) (2)肾上腺皮质激素:尽量不用 (3)解热镇痛药:少用 (4)利尿降压药:注意血压变化、不能过猛
PPT课件 28
3.选择适当的剂量:减少剂量、延长时间 初始剂量:1\3-1\2 一般给予成人剂量的3\4 随时TDM
48
第六节 肝功能不全患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肝功能不全时的药动学 1.吸收:首过效应降低 2.分布: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减少 (1)肝脏蛋白合成功能减退,白蛋白浓度下降 (2)肝病患者血中胆汁酸、胆红素含量升高 3.代谢:酶的数量和活性均降低 二.肝功能损害时的药效学改变 药动学的变化导致药理效应的改变 如:巴比妥类---肝性脑病
第四节 驾驶员用药
一.驾驶员慎用的药物 抗感冒药 嗜 抗过敏药 睡 药 镇静催眠药 物 抗偏头痛药 质子泵抑制剂
PPT课件
眩 晕 或 幻 觉 药 物
镇咳药 解热镇痛药 抗病毒药 抗血小板药
右美沙芬 双氯芬酸 金刚烷胺 双嘧达莫
40
影 响 视 力 药
解热镇痛药 解痉药 扩张血管药 抗心绞痛药 抗癫痫药
PPT课件
25
三.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三高一低) 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2.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 3.对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 4.对β受体激动药或拮抗药的敏感性降低
PPT课件
26
四.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镇静催眠药-----抑郁症 解热镇痛药-----胃出血 普萘洛尔----心动过缓、诱发哮喘 硝酸甘油----头晕、心跳加速 糖皮质激素---诱发水肿、消化道溃疡出血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特殊人群是指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
特殊人群的生理、生化功能与一般人群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特殊人群的药动学和药效学。
高度重视特殊人群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合理用药,对保护特殊人群的健康尤为重要。
1小儿用药儿童处在在不断生长、发育、成熟、完善的过程中[1],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的解毒和。
肾脏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还不健全[2]。
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用药稍有不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用药的不良反应。
因此,小儿用药时要注意下列各点。
1.1正确计算小儿用药量小儿用药过程中,药量杜绝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达,譬如 "差不多"、"大概"等等。
正确计算小儿用药量至关重要,药量不准,不是导致药物难以奏效,就是容易引起药物过量,从而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医生在婴幼儿用药时,一定要考虑到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慎重选择药品。
1.2严禁婴幼儿使用成人药品有些药物只使用过程中,对年龄有着明确的规定,对儿童是禁用的。
如抗菌药物中的的喹诺酮类的药物,明确规定小儿禁用,喹诺酮类最突出的不良反应是对软骨的损害,不宜用于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
1.3不能滥用抗菌药物新生儿的肝酶系统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新生儿的肾排泄能力又弱,一些毒性大的抗菌药,应尽量避免给儿童应用。
抗生素系处方药,应由医师根据患儿的病情开具处方。
盲目的使用抗菌药物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更会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治疗疗程延长。
1.4不滥用维生素一些父母误认为维生素类是营养剂而不是药物。
其实任何一种营养剂,过量服用都会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服用过量会蓄积体内,引致慢性中毒,服量过大,还会引致急性中毒。
1.5使用外用药小儿使用外用药应小心,尤其是新生儿,他们的皮肤、黏膜面积相对比成人大,皮肤角化层尚未发育完善,故无论对外用、滴眼及滴鼻药物的吸收量都较多,过量使用可能引致中毒。
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药物研发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以了解药物在特定人群中的特殊性,从而合理使用和管理药物。
以下将探讨药物在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药物在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与成年人相比,他们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由于儿童的器官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能力较低,药物的剂量和频率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吸收方面,儿童的胃酸分泌较低,胃排空时间延长,肠道的通透性较成人高。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度较慢,需考虑剂型的选择,如颗粒、口服溶液等更易于儿童吸收和使用。
分布方面,儿童的体液组成、体水比例、脂肪含量等都与成人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儿童的蛋白结合率较低,药物多以游离态存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有一定影响。
代谢方面,儿童的肝功能较成人弱,药物的代谢酶系统尚未充分发育。
一些药物在儿童体内容易发生毒性代谢产物堆积,因此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控制和监测。
排泄方面,儿童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药物的肾排泄能力相对较低。
此外,儿童尿液的pH值较高,可能会影响某些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途径和速度。
针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要结合临床试验和模型预测,以确保药物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药物在孕妇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孕妇作为特殊人群,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也需要特别关注其药代动力学特点。
由于妊娠会引起生理和代谢改变,药物在孕妇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可能会发生变化。
吸收方面,孕妇的胃肠道运动加快,肠道通透性可能增加,导致药物的吸收速度加快。
因此,在给予孕妇药物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
分布方面,由于孕妇的体液容积增大,药物在孕期可分布到更多的体液中,从而可能影响药物浓度和药效。
7 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

4、乳母必须使用对乳儿有危害的药物时,应暂时停止 哺乳。
思考题
1、乳母泌尿系感染宜选用: A 头孢曲松 B 氨苄西林 C左氧氟沙星 D复方新诺 明 E庆大霉素 2、乳母禁用的药物有: A 硫脲类(如甲巯基咪唑) B 高剂量避孕药 C 麦角生物碱类 D 甲硝唑 E 环磷酰胺 3、孕妇使用较为安全的药物有: A 青霉素类 B 第三、四代头孢 D 克林霉素 E 两性霉素B C 红霉素 F 中枢性降压药
(五)孕妇慎用的治疗药物
2、抗病毒药* 慎用:C类 阿昔洛韦,齐多夫定
禁用:D类 金刚烷胺,利巴韦林
3、抗真菌药* B类:克霉唑(局部) 咪康唑(局部) 两性霉素B C类: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灰黄霉素
(五)妊娠期慎用的治疗药物
4、抗高血压药
B类:中枢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定)
C类:α阻断药, β阻断药, 血管扩张剂 钙拮抗剂, 利尿药, ACEI(C或D类) *D类:ACEI(孕中、晚期使用致胎儿发育不全、
(二)胎儿体内药动学
1、药物吸收 胎儿体内药物来源:①胎盘转运(大部分); ②胎儿吞饮羊水经胃肠吸收(少量);③胎儿皮肤吸收 2、药物分布 肝脏体积大、血流量多→肝脏药物分布多; 脑血流量多、BBB不健全→CNS药物含量↑ 胎儿血浆蛋白少→游离型药物浓度↑ 3、药物消除:肝肾发育不完善,对药物消除能力差;
胎儿药物消除主要方式: 药物/代谢产物经胎盘返运回母体
但药物经代谢后脂溶性↓, 经胎盘返运回母体速度↓, 易在胎 儿体内蓄积(如反应停、去甲地西泮)
二、妊娠期临床用药
(一)药物对妊娠期母体的影响
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疗程、给药途径等。
静滴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暴发性肝功衰竭、甚至死亡; 妊娠晚期:应用无味红霉素可引起阻塞性黄疸;服用阿司 匹林可导致过期妊娠、产程延长、产后出血; 孕妇对泻药、利尿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较敏感,可能引 起早产或流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皮下注射-不适于新生儿 • 由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注射容量有限,药物容量过大 时使流向皮肤的血流减少,药物的浓度或腐蚀性可能损 害邻近组织,并且周围循环不良影响药物吸收。
3、皮肤粘膜给药 • 易因药物吸收过量产生不良反应乃致严重中毒,特别是用药面积大、 皮肤或粘膜有炎症或破损时。 • 一般认为新生儿、婴幼儿经皮吸收药物较成人快而强。 -皮肤嫩、角化层薄,药物易通过; -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成人大(约为2倍)。 • 也应当注意皮肤粘膜接触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 皮肤涂红汞可引起汞中毒; • 阿托品滴眼时如不充分冲洗,可因鼻咽粘膜吸收而引起中毒; • 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在部分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者因 萘经皮吸收,产生溶血性贫血和黄疸。
X类药物 • • • • • • • • • 抗叶酸药,抗代谢药:脑和四肢畸形 锂:心血管畸形 碘:孕妇长期用药使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及甲状腺肿 香豆素类:鼻畸形,眼损害,智力发育障碍,耳聋,心脏畸形, 流产,死产 乙醇(2 g/kg/d):生长障碍,头骨发生畸形,智力发育障碍, 低出生体重儿,胎儿酒精综合征 雄激素:女性性器官男性化 抗雄激素:男性性器官女性化 孕激素:心脏、四肢畸形(可疑) 炔诺酮:可能使女性生殖器男性化
(2)II 相反应中葡萄糖醛酸结合减少 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 性仅为成人的1%,至3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 •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药物包括氯霉素、吲哚美辛和水杨酸盐。 • 因为氯霉素主要经此途径消除,因此新生儿用一般剂量的氯霉素 就能引起严重毒性反应:灰婴综合征。
氯霉素成人口服后,约有90%在24小时内以葡萄糖醛酸结合 型由尿排出,而新生儿由于肝脏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生成不足, 活力较低,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不足50%,血中游离 氯霉素浓度增高,能导致循环呼吸衰竭(灰婴综合征)。 • 出生2周以内的新生儿,口服或静脉注射氯霉素的剂量减为2 5mg/kg/d。 • 出生越过2个星期的患儿,口服或静脉注射的剂量为50 mg/kg/ d ,分4次给药。 • 用量若超过100 mg/kg/d,死亡率为对照组的8倍。
胎儿药动学特点 (一)经胎盘转运和生物转化 1、经胎盘转运 影响因素 胎盘血流量,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能力; 药物的脂溶性和离子化程度; 妊娠期胎盘绒毛上皮与血管内皮组成的生物膜厚度
2、药物经胎盘代谢 • 胎盘在药物代谢中也起一定作用。胎盘具有许多生物合成和降解的 酶,如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等。
D
X
B、C类药物 • • • • • 青霉素、头孢菌素,制霉菌素, 镇痛药,抗风湿药,抗过敏药, 肼屈嗪,β受体阻断药, 支气管扩张药,抗哮喘药, 甲状腺素
D类药物 • • • • • • • • • 四环素类:牙齿黄色色素沉着,牙齿畸形,骨骼生长迟缓 卡那霉素:内耳损伤 氯喹:视网膜色素沉着异常 三环类抗抑郁药:血细胞损害 口服降糖药:畸形 氯噻酮,噻嗪类:尚未证实临床致畸 糖皮质激素:尚未证实致畸,但需谨慎 地西泮: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观察资料不一致 氯氮卓,戊巴比妥:待进一步确定
围生期合理用药 1、注意妊娠期用药的致畸问题 (1)不同胎龄的胎儿或同龄胎儿的不同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别很 大。人类致畸敏感期约在妊娠第3周至第3个月。 (2)孕妇用药对胎儿是否产生影响,尚取决于药物本身的致畸性。根 据药物对胎儿的致畸危险性,将药物分为A,B,C,D,X 5类。对 于D类与X类药物,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 根据药物可能对胎儿的不良影响,1979年美国FDA根据药物对胎 儿的致畸危险性,将妊娠期药物分为以下5类(危害等级):
A B C 在有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对人胎儿无不良 最安全 影响, 动物试验及人类未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动物实验证 青霉素类等(多数 实无危害,但不能保证对人类也无危害。 临床用药) 对动物与人均未进行充分研究,或对动物研究已获 阿司匹林、利福 药物致畸资料,但对人尚无有关报道,这类药物的 平等。 妊娠期临床选用最为困难,应用时必须权衡利弊。 在孕妇的治疗量时,对人类胚胎肯定有一定的危害,苯妥英钠治疗癫 但尚不能确定致畸作用为药物所致,还是疾病所致,痫。 在孕妇用药有绝对益处时才可慎用。 已确证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妊娠期应禁用。 抗代谢药、喹诺 酮类等。
儿童用药的基本原则 1、合理用药,避免滥用 1) 抗生素滥用 2)维生素过度补充 3)慎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 • 皮质激素可对抗生长激素,抑制儿童骨成长及蛋白质合成; •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诱导肝微粒体酶加速维生素D代谢,造成缺 钙; • 磺胺类、硫脲类、地高辛等可影响甲状腺功能; • 氯丙嗪可产生内分泌紊乱; • 雄激素制剂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2、注射给药 (1)静脉注射 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过低时,常选用静脉给药。 • 危重病人的可靠给药途径,尤其是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在复苏过程中 短期内常有多种药物直接注入静脉。 • 静脉高渗药物(如10%葡萄糖液)有致高渗血症的危险。 -高渗血症可引起致命的颅内出血和坏死性肠炎; -直接注入门静脉或脐静脉可致严重肝坏死; -某些刺激性药物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2、哺乳期合理用药 大多数药物可随乳汁排泄,但乳汁中浓度较低。 有些药物从乳汁中排出量较大,如对婴儿有影响,乳妇应慎用或禁用, 如非用不可,应暂停哺乳。 1)明确用药指征,选择高效低毒药物; 2)选择t1/2短的药物; 3)进入乳汁少,对婴儿影响小 4)避免血药浓度高峰期授乳; 5)大剂量用药时监测婴儿血药浓度; 6)用药期间暂停授乳
• 乙底酚:苗勒氏管发育障碍,阴道腺病, 宫颈病变,副睾囊肿,睾丸发育不全 • 苯环利定:不育症,流产,染色体异常 • 异维A酸:心血管畸形等 • 抗甲状腺药:甲状腺功能低下 • 青霉胺:胎儿发育迟缓,四肢畸形,脑瘫 • 苯妥英钠:颜面畸形,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 丙戊酸:发育迟缓,多发畸形 • 抗惊厥药三甲双酮:骨畸形,小头等 • 氯喹:视网膜及第8对脑神经损害 • 喹诺酮类:软骨损伤,骨骼发育受阻
儿童的临床用药
要点:
1. 新生儿及婴儿时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2.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的特殊反应 新生儿及儿童的合理用药
按不同人群药物代谢及效应特点合 理用药-个体化用药(individu alization of drug therapy)
• 小儿不是小型成人-不能完全以成人的规律外推到小儿! • 小儿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药物反应不仅可能产生量的差异,还可 能引起质的不同。
(2)胃排空时间延长 • 新生儿出生后胃蠕动无规律,胃排空时间延长至6~8小时。 约经6~8个月后达到成人水平。 • 胃排空时间延长→峰浓度↓(药物在肠道中吸收减少), 达峰时间↑ 生物利用度↑(肠蠕动较慢)
(3)胆汁合成速度较成人慢且含量少。 • 对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 • 早产儿口服维生素E生物利用度减小,可能继发于胆汁酸和胰酶合 成功能不足,随年龄增大,维生素E吸收增多。 (4)肠粘膜主动转运机制尚未充分发育 • 对主动吸收的药物如核黄素吸收受到限制。 (5)胃肠疾病状态 可恶化肠内情况,进一步减少药物吸收,如 • 脂肪泻的婴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 • 腹泻可减少某些药物吸收; • 一些严重全身疾病可减少胃肠道血流量,进而减少药物吸收。
(2)肌内注射 • 吸收量决定于肌肉收缩力、局部血流量和肌肉大小。新生儿及婴儿肌 肉尚未充分发育,血流少、活动弱→吸收缓慢,不规则。
应注意: ①脂溶性高的药物易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内,吸收较好; ②水溶性药物要注意,药物pKa值应接近生理的pH值,防止药物在注射 部位发生沉淀,形成硬结; ③新生儿患外周血流灌注减少的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 合征或活动较差的新生儿,均可减少肌注时药物的吸收。
(4)病理状态及其它因素 • 慢性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蛋白合成障碍;严重肝病合成蛋白不足; 肾病综合征导致大量蛋白经尿流失,均能产生低蛋白血症。 • 慢性肾功能不全还可因弱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妨碍血浆蛋白与 药物的结合。 • 此外,新生儿动脉导管尚未完全关闭,动-静脉短路使其血pH较 低,从而影响药物与白蛋白结合。
围生期 (perinatal period) • 指产前,分娩时和产后的一段时间。 • 对于人类,围生期一般是指从妊娠第28周到产后1周, 包括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后1/3阶段到出生后的新 生儿阶段。
围生期药理学(perinatal pharmacology) • 主要研究围生期内药物对胎儿、新生儿和母体的作用特 点与规律,包括有效性,安全性两个方面。
4、脂肪含量低 • 早产儿体脂含量仅为3%,足月儿为12%,出生后皮下组织相对量渐 增,直至青春期。体脂含量的变化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与再分布。 • 脂肪含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小,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 新生儿易出现药物中毒
• 脑组织富含脂质,新生儿和幼婴脑与身体比例较成人大很多,另外血 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均使脂溶性药物易分布入脑→ 新生儿与幼婴 易出现神经系统反应
根据上述分类标准,临床应用药物中, • 0.7%属于A类 • 19%为B类 • 66% 为C类 • D类和X类分别占7%。
上述分类标准并不是绝对的,药物对每一位孕妇的危险性还 受到药物剂量、用药时间、遗传因素、孕期保健和潜在疾 病的影响。
(二)药物对胎儿功能的影响
• 胎儿生长发育期对药物损害轻度敏感,如受损害易造 成行为畸形或生理功能异常 根据利弊衡量,掌握适应 证用药
对胎儿有害的药物
• • • •
巴比妥盐(D):全妊娠期;长期应用,新生儿药物依赖性 氯霉素(C):晚期妊娠;有发生灰婴综合征的危险 氨基甙类抗生素(D):妊娠期;新生儿听力丧失,肾损害 地西泮(D):妊娠期;长期应用,使新生儿对药物有依赖性
药物通过乳汁对婴儿的影响 • 大多数药物均可随乳汁排泄,一般由乳汁中排出的药物浓度较低, 不到新生儿的治疗量浓度。 • 有些药物从乳汁中排出的量较大,如红霉素、异烟肼、磺胺甲恶唑、 卡马西平、硫脲嘧啶、巴比妥盐、地西泮、甲硝唑等。 • 这些药物对乳妇应慎用或禁用,如非用不可时,应暂停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