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研究

合集下载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_土地利用变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_土地利用变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科研热词 高光谱 驱动力 遥感 磷 相对湿度 温湿指数 河岸带的结构指标 氮 气温 模型 植被覆盖度 怀柔水库流域 尘埃量反演 对照区 大叶黄杨 城市河岸带 土地利用变化 回归分析 南北河岸带 北京城区 农业污染 偏最小二乘法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降尺度 门头沟区 遥感 耕地 累积降雨量 流向 模拟预测 模型 持续利用 官厅水库 复杂网络 土壤水分 土地覆盖类型 土地利用/覆被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关键变化地类 ca-markov模型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预警体系 顺义区 耕地保护 综合预警 系统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泥沙量 沽源县 敏感性指数 径流量 密云水库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 单项预警 区域规划 swat模型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科研热词 北京市 高程 适应性管理 耕地利用集约度 绿色空间 经济发展水平 种植结构 水文模拟 比较研究 梯度分析 景观格局 序贯高斯模拟 序贯高斯协模拟 尺度变化 土壤有机质 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 北京市平谷区 动力学机制 农村居民点 内部用地结构 不确定性 不同区域 tm 影像 patch-dynamics模型 mikeshe水文模型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1.2 基本概念
目录
第一节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LUCC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 与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科学问题 ② 与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发展战略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LUCC研究计划以五个中心问题为导向 ① 近三百年来人类利用导致的土地覆盖的变化 ② 人类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③ 土地利用变化在今后50年如何影响土地覆盖 ④ 人类和生物物理的直接驱动力对特定类型土
地位。人类通过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改变地球陆地 表面的覆被状况,其环境影响不只局限于当地,而远至于全球。而土 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的 生产力和适应能力的影响则更为深刻。
• 2.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多方面 的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可以说是自 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在这方面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的综合研究,已成为两大学科领域众多学者的共识。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3) 近 20 年间, 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定 的影响, 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变 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 年后的第一个 10年, 土 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 转 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
目录
1 通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LUCC的环境影响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挑战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挑战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北京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京市经历了由农业为主的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

这个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面积不断减少,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农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城市的扩张,大片的农田被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这给北京市的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确保粮食的供应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挑战。

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聚集在城区,交通压力急剧增加。

大量的私家车辆和交通拥堵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此外,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也导致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不足,公共交通的发展滞后,致使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的交通出行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成为了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土地利用的变化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挑战。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建设,这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大量的水泥和沥青路面覆盖了原有的土地,阻碍了雨水的渗透,导致城市内部的排水不畅。

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系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土地利用变化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城市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也意味着社会的转型和面临的问题的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的需求。

然而,由于土地有限,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了住房和基础设施的不足。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信息分析方法及应用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信息分析方法及应用

第1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概述1.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酸雨等现象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全球变化。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重要载体,从而成为研究地球地表化学过程、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动态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目前,“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为全球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多尺度的信息源,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田光进,2002)。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具有多维空间信息的综合体,它反映“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况”,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Turner I B L et al,1994;Turner I B L et al,1995),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史培军等,2000;陈泮勤等,1999;Turner B.L.Ⅱ,1993)。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图1-1)。

土地利用变化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它既是土地覆被变化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力,也是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

土地覆被则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它更多地是土地利用的结果表现。

土地覆被的特征如土壤、植被的特点是土地使用方式和目的的重要基础和影响因素。

现代土地覆被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利用土地的结果,最为明显的两种后果为:土地覆被类型的量变即渐变(modification)和质变即转换(conversion)(Turner I B L et al,1994)。

(最新)北京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

(最新)北京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报告(1997—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八月目录专题报告之一: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4)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4)二、土地资源及其特点 (8)三、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10)四、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五、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23)专题报告之二: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4)一、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类型 (24)二、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总体特征 (25)四、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分区与利用模式 (27)五、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与对策分析 (28)专题报告之三:北京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29)一、前言 (29)二、北京市土地生态环境分区分类与现状特征 (29)三、北京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对土地生态环境变化影响 (36)四、北京市土地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分区 (39)专题报告之四:北京市城镇体系用地规划研究 (41)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41)二、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44)三、城镇体系用地发展规划 (46)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53)专题报告之五:北京市土地供需分析 (54)一、土地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析 (54)二、人口预测 (55)三、土地需求量预测 (56)四、土地供需分析 (58)专题报告之六:北京市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和控制指标协调衔接报告 (59)一、协调衔接指导思想和原则 (59)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的确定 (59)三、协调衔接情况分析 (60)四、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 (60)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报告之一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

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和科学管理,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北京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土地需求量大,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尤显重要。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驱动力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驱动力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主要表现形式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主要表现为土地用途转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侧重于土地的经济属性。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方式的耕作、放牧、伐木、聚落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护、旅游休闲、军事等。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

主要表现为土地质量与类型的变化和土地属性的转变,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土地覆被变化现象也是形形色色的,可归纳为三种:(1)是土地覆被的退化,即某种覆被类型虽未改变,但其质量已经降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引起草地退化,伐木引起森林覆被密度降低;(2)是土地覆被的转换,即某种覆被类型完全改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耕地被城市或工业建设占用,林地被全部砍伐并开垦为牧草地或耕地;(3)是土地覆被的改良,指某种覆被得到维护、修复、更新,例如土壤改良、耕地梯化、草地改良、森林抚育、灌溉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三种土地覆被变化中,转换和改良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容易监测;而退化却较难观测,因而其记录最不完备。

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

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如土地利用、工业生产等有意无意地导致土地覆被的变化,但土地覆被状况及变化不完全受控于人类,人类活动只是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极为复杂,其动因与广泛的人类活动及自然变化相关,其结果将影响全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研究涉及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驱动力以往的驱动力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前者是对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策等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了定性描述,它是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的基础;后者主要是基于统计学理论,通过建立社会经济因素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的方法。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覆盖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碳循环、水循环、土壤保持等产生重要影响。

对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还对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

一、自然驱动因子1. 气候因子气候因子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最主要的自然驱动因子之一。

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降水和光照等因素。

气候变化会影响植被的生理活动和生态位的适宜度,从而影响植被的分布和覆盖范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范围内植被分布范围的变化,北半球的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的植被分布范围扩大,而南半球的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的植被分布范围收缩。

气候因子还会影响植被的生态位适宜度,从而引发植被的演替和转移,如气候变暖导致品质植被向北和向高海拔地区移动。

2. 土壤因子土壤因子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子之一。

土壤对植被生长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被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而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则是植被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土壤养分的缺乏和土壤水分的过量或不足都会导致植被生长的受限和植被的变化。

土壤因子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子之一。

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风灾、地震等会对植被的分布和覆盖范围产生重要影响。

火灾会对植被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洪水和风灾则会对植被的分布和覆盖产生重要影响。

自然灾害会改变植被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位,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二、人类活动驱动因子1. 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人类活动驱动因子之一。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摘要】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利用1996,2002,2009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和调查数据,综合运用Mapgis6.5,Arcview3.3空间分析工具,SPSSl1.5中空间聚类(Hierarchical Spatial Cluster)等方法,分两个时段研究建设用地扩展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因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而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他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1.40%.1996-2009年建设用地扩展形成了潮白河沿岸及以西向中高水平扩展,而东部扩展缓慢,其鲜明对比格局形成3个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分别是以西南部天竺、后沙峪、南法信为主的空港经济圈;西北部高丽营、赵全营为主正在迅速崛起的重点镇区域;以及潮白河上游北小营、南彩为中心的奥运商圈.高水平扩展区域的首要驱动力依次为人均纯收入、村镇企业地均产值、城乡收入差异;中水平扩展区域驱动力依次为城乡收入差异、人口密度;而低水平扩展区域的驱动力集中于村镇企业地均产值.【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5)003【总页数】7页(P548-554)【关键词】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驱动力【作者】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北京10003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北京中地华源土地规划设计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改变日益深刻[1-3]。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引发和改变周边土地资源环境的主要动力[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l卷第5期环境科学研究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V01.21。

No.5。

2008北京市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研究刀谓,周丰,郭怀成。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摘要:为探讨北京市1996—20(0年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驱动因子,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交通LUCC驱动因子的概念模型;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相耦合的模型对社会经济技术及政策行为和城市环境污染状况等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其中入选的各社会经济指标与交通土地利用的相关系数接近或大于0.9,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3个公因子,第三产业回归系数最大(为6.132);直接采用多元回归法对其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其回归模型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回归系数最大(为o.99);采用定性分析法对城市生态承载力状况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交通LUCC的驱动因子分别是社会经济技术及政策行为、城市环境污染状况、其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生态承载力.关键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城市交通;驱动因子;多元分析;生态环境;北京中图分类号:X2l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6929(2008)05一0207—07DrivingForcesAnalysisofTransportationLandUse|LandCoverChangeinBeijing.DAOXu,ZHOUFeng,GUOHuai—chengCollegeofEndronmenta]SciencesandEngineering,PekingUniversity。

Beijing100871,ChinaAbstrsct:Thelandnse/landcoverchange(LUCC)drivingfactorsoftramcinBeijingfrom1996to2004wereinvestigated.Firstly,basedONthetheoryoftlrbfltnintegratedecosystem,aconceptualmoddoftrafficLUCCdrivingfactorsWaSestablished.Then,theapproachofcorrelationanalysis,factoranalysisandmultivariatelinearregressionwereusedfortheanalysisofsocio-economiefactoroftechnologyandpolicyfactorsandcityenvironmentalconditionsdrivingfactors.Theresultsshowthatthecorrelationcoefficientsbetweenselectedsocio-economicindicatorsandtrsmclandu∞wereclosetOorgreaterthan0.9.Threecommonfactorswereobtainedfromfactoranalysis;theregressioncoefficientforthete币a巧industryisthel口,'sestregressioncoefficient(6.132).ThemultipleregressionmethodwasusedfordifferenttypesoflandUSe.Theresultsshowthattheregressioncoefficientofresidentsandmining蝴isla增够t(0.99).Theeculogieslcapacitydrivingfactoradoptedqualitativeanalysis.TheresultsshowthatBeijingmunicipal咖cLUCCdrivingfactorsarethesocio-economictechnologyandpolicy.cityenvironmentalconditions,conditionsofotherlandusetypes,andcityecologicalcarryingcapacity.Keywords:LUCC;urbanLransportation;drivingforce;multivariateanalyses;ecologicalenvironment;Beijing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日趋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问题,而其驱动因子分析(又称LUCC机制研究)是研究热点之一¨o.目前,国际LUCC驱动因子研究包括全球和区域2个层次幢o,且研究尺度逐步从全球转向区域¨1;国内也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喀斯特地形区、沙漠化地区和发达城市)进行了LUCC驱动因子研究h纠,而对于城市交通的收稿日期:2007—12一18修订日期:2008—01—1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724205)作者简介:刀诵(1984一),女(傣族),云南景东人,硕士研究生,dsoxul984@163.coin.*责任作者。

郭怀成(1953一),男,北京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嘲;Ilo@u.edu.∞.LUCC驱动因子研究目前报道较少.以往对城市LUCC驱动因子的研究多关注于社会经济指标№J,忽视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其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的重要影响"1,对驱动因子的识别更缺乏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也无法全面解析各种驱动因子的作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幅-.LUCC驱动因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统计分析、系统分析和模型化4类.定性分析法有利于综合评判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结果之间的联系,但难以清楚解释不同驱动因子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贡献程度.统计分析法主要是从LUCC与所确定的影响因子数值间的统计关系来筛选主导驱动因子阳J,往往陷入数理特征分析,而对LUCC的内在机制缺乏合理解释¨叫41.系统分析法把各驱动因北京市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研究作者:刀谞, 周丰, 郭怀成, DAO Xu, ZHOU Feng, GUO Huai-cheng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刊名:环境科学研究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年,卷(期):2008,21(5)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25条)1.陈百明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因子研究 1997(2)mbin E F.Turner B L.Geist H J The causes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moving beyond the myths 2001mbin E F.Baulies X.Bockstael N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19994.张佳华.王长耀人类活动影响下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动态的敏感性分析及灰色预测[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1999(02)5.摆万奇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0(02)6.刘新卫.陈百明.史学正国内LUCC研究进展综述[期刊论文]-土壤 2004(02)7.黄继辉.张绍良.侯湖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7(05)8.摆万奇.赵士洞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1(03)9.赵永华.何兴元.胡远满.常禹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6(05)10.王兵.臧玲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近期进展[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2)11.HE Chunyang.SHI Peijun.CHEN Jin.Li Xiaobing.PAN Yaozhong.LI Jing.LI Yuechen.LI Jinggang Developing land use scenario dynamics model by the integr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model an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2005(11)12.Syphand A D.Clarke K C.Franklin J Using a cellular automation model to forecast the effect of urban growth on habitat pattern In southern California 2005(2)13.段增强.P.H.Verburg.张凤荣.宇振荣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期刊论文] -地理学报 2004(06)14.蔺卿.罗格平.陈曦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5(05)15.李静.赵庚星.田素锋.张玉婷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研究[期刊论文]-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01)16.北京市人民政府市政基础设施 200717.Turner B L.Skole D.Fisher G Lo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cience/research plan 199518.肖宝玉我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19.彭文甫.何政伟.周介铭.周斌.赵银兵.陈刚1996-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20.肖鹤亮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以江西省广丰县为例 2007(1)21.余娟清.汤小华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期刊论文]-福建地理 2003(04)22.商达.李磊.姚智胜对交通影响分析在城市土地利用变更中作用的探讨[期刊论文]-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5(02)23.丁强基于CA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初探[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5(16)24.杨本俊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期刊论文]-皖西学院学报 2003(02)25.张永民.赵士洞.P.H.Verburg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2004(01)相似文献(2条)1.学位论文彭征重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地表温度影响研究2009近年来,全球城市化引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加剧,从而导致社会、经济与环境的进一步变化,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以累积的方式影响全球环境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