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单元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作家作品。
2. 识记重点词语。
3、掌握本单元写作手法。
二、单元复习重点难点:1 .掌握重点作家作品。
2. 识记重点词语。
3 、本单元写作手法。
三、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明确复习目标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文化,表现丰富而生动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的奇闻轶事。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1、文学常识: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是文坛影响颇大的京派小说家。
早期作品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引人注目。
《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遇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抗战前,出版作品集20多部,代表作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中篇小说《边城》于l934年问世,标志着他小说创作的成熟。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1981年出版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
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
主要作品: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都曾获奖。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端午的鸭蛋》选自《汪曾祺全集》。
萧乾,原名萧丙乾,蒙古族。
北京人。
作家、记者、翻译家。
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梦之谷》,短篇小说集《篱下集》。
《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
琦君,当代女作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等作品。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冯骥才,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2、词语积累:①字音字形:迤(yǐ)西糯(nuò)米酬和(hè)忌讳(huì)即物起兴(xìng)龙吟风哕(huì)柞(zuò)木林蹲踞(dūn jù)熹微(xīwēi)譬喻(pìyù)引经据典(yǐn jīnɡjùdiǎn )囊náng萤映雪城隍庙(chénɡhuánɡmiào)肃然起敬(sùrán qǐjìnɡ)腌(yān)门楣(méi) 练囊(náng) 袁枚(méi) 苋(xiàn) 拧(nǐng) 车胤(yìn) 门槛(kǎn) 粽子(zòng) 手腕(w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大襟(jīn) 招徕(lái)吹嘘(xū)隔阂(hé)合辙zhé押韵沸腾(téng)秫秸秆(sh újiēɡǎn)铁铉(tiěxuàn)烫手(tàng)卤煮(lǔ)荸荠(bíqí)囿(yòu)饽饽(bō) 钹(bó) 蘸(zhàn) 馅(xiàn) 佐料(zuǒ) 甸(diàn) 吆喝(yāo he) 馄饨(hún tún)枸杞(gǒuqǐ)门槛(kǎn) 过瘾(yǐn) 凑齐(còu)酬谢(chóu) 煨炖(wēi dùn) 两颊(jiá) 家醅(pēi) 发蔫(niān)擅长(shàn) 绰号(chuò) 刷浆(jiāng) 难堪(kān) 一瞅(chǒu) 发怔(zhèng) 褒贬(bāo) 怵(chù) 抠(kōu) 戳(chuō) 瓢(piáo) 顾名思义(ɡùmínɡsīyì)逢场作戏(féng chǎng zuòxì)看风使舵(kàn fēng shǐdu ò)左右逢源(zuǒ yòu féng yuán)八面玲珑(bāmiàn líng lóng)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②重点词语解释: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学习指导教案

语文第四单元学习指导教案八年级下16 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概况。
2.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浓郁的民情民风。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重难点:重点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课前准备:课文朗读磁带、云南歌会的歌曲、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沈从文从偏僻的湘西走来,他的《边城》《长河》《萧萧》像一块块冰清玉洁的翡翠,带着中国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自然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沈从文想通过一座古寨的桥梁,来展现湖南、四川、贵州交界的偏远地带的民俗风情。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美妙的抒情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
苗族,湖南凤凰人。
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
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石子船》《龙朱集》,小说《边城》《长河》,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由于创作风格独特,在我国文坛上,沈从文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三、课文链接云南民歌简介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的方式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本单元围绕着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进行教学,涉及到服装店、餐厅和超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引发学生口语交流,了解他人的喜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环境入手,如饭店、服装店等,让学生进行对比,用所学知识描述,不仅限于对话,让学生对事物的看法。
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人、事、物的优点长处,在做事前应有相应的准备。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区分,会听说。
难点在于不规划/多音节的读音和运用(前面加the/)。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能够听、说、读、写单词词汇,如theater、comfortable、seat、screen、close、ticket、worst、cheaply、song、DJ、choose、carefully、reporter、so far、fresh、comfortably、No problem等,以及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如good、better、best、bad、worse、worst、biggest、cheapest、closest、friendliest、most等,并运用它们询问和描述个人爱好的程度。
学生还能根据他人对话了解个人的爱憎,会询问和谈论个人的爱憎,能在听、读中辨别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并能运用已掌握的词、短语、句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意思,甚至变化句型。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培养辨别能力,关注事物的优点长处,引发XXX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学生也能够体味英语的魅力,激发研究兴趣,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积极体验和大胆实践。
Unit 4: Going to the MoviesIn this unit。
students will learn and practice the XXX of adjectives and its XX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单元复习学案:unit-4-Why-don’t-you-talk-to-your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默写1 Section A 1a~2d一、默写课文中的单词。
1.允许;准许v. __________________2.有毛病;错误的adj. ____________________3.猜测;估计v. __________________4.协议;交易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默写课文中的短语。
1.空闲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闲逛3.课外辅导班_____________________4.和……打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睡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给某人写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为了;以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8.快速查看;浏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归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生……的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重要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成功地发展;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没问题;别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
1.为什么不和你的父母谈谈呢?______ ______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2.我的父母不允许我和我的朋友们闲逛。
My parents don’t ______ me ______ ______ ______ with my friends.3.你应该和他谈谈,以便于你可以说你很抱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自主 复习
二.综合归纳、探究思考: 理清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合作 知新 1、五四运动前的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 复习教材,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复习课文,列表归纳 兴起 口号 阵地 人物 内容 1915 年陈独秀在上 海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北京大 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 适、鲁迅等 抨击旧道德、旧文 化;提倡民主与科 学;提倡文学革命, 推倒旧文学, 建设新 文学,倡导白话文。 意义 新文化运动使人民 接受了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 垫的作用。 对于中国 传统文化的看法带 有一定的片面性。 新 文化运动仍是我国 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想大解放运动。
展示 提高
2、五四运动的爆发 复习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 结果、意义。
学生复习课文,分类总结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 外交的失败 2.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游 行。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 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 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 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 绝在“和约”上签字。 4.领导人:陈独秀 5.变化: 主力: 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 海; 形式: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工人罢工 6.结 果: 1.北洋军阀被迫释 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 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 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学任务】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人物,内容,意义,影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知识与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思想传播,组织建立,活动开展。 能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前后史实的了解,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 生概括、归纳、分析历史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革命面 貌的焕然一新,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而 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了新变 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 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3. 我还会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创新,如引入项目式学习等,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这些改进,我相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对于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如人物描写技巧、修辞手法等,采用讲授法进行深入解析,确保学生理解透彻。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例如,在讲解《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描写的特点。
2. 讨论法:针对课文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背景和人物形象,提高教学效果。
- 如在讲解《背影》时,可以播放与课文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父亲的形象。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题4:请仿写一段人物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解答:她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她穿着一件蓝色的衬衫,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的西装外套,显得严肃而认真。她的眼睛透过厚厚的眼镜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走到讲台前,放下教科书,然后转身面对我们,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课题。”
2. 教学难点
-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藤野先生》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情感。
- 掌握并运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如《纪念刘和珍君》中的排比、对仗等,理解其对表达情感和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课题名称: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学会概括主要内容2 理清说明的顺序3 品味说明的语言(含说明方法)要点:理清顺序、品味语言复习重点:重点课文16、17课复习任务一:掌握基础知识,梳理重点课文思路。
复习任务二:做相关练习,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复习诊断: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正确的一项是()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D.风雪载途(z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kuī)2.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仅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50年10月平均同1921年到10月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这段文字中的“后者”是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3.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做到非常可责.()(3)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4)形容本领大办法多.()(5)存在于室内部而不容易发生或发觉的.()4.下列关于说明顺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不同事物的说明的目的不同,内容和说明顺序要求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说明,由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顺序要求也可不同B逻辑顺序往往运用在阐释事理说明文,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有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些往往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C说明文的顺序一般包括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四种D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说明就是采用时间顺序人物生平介绍、动植物生长过程,科学观测记录生产流程说明名族历史陈述等等都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复习质疑:二、课中实施(一)复习交流1.小组内交流,检查复习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复习教案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单元复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3.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第四单元:近代化的探索5.第五单元: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6.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7.第七单元:解放战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即将结束八年级下册的历史学习,今天我们将对整个学期的内容进行复习。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单元,分别有哪些重点内容?(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唐朝的繁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开放的社会:民族融合、对外交往、文化繁荣等方面的表现。
(三)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1.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等。
2.南移的表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
(四)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元朝的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明朝的巩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五)第四单元:近代化的探索1.洋务运动: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2.戊戌变法:原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六)第五单元: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1.鸦片战争:原因、过程、影响。
2.甲午战争:原因、过程、影响。
3.抗日战争:原因、过程、影响。
(七)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原因:日本侵华战争、民族矛盾加剧等。
2.抗日战争的过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影响。
(八)第七单元:解放战争1.解放战争的原因:国共矛盾加剧、民族矛盾加剧等。
2.解放战争的过程: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等。
3.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影响。
(九)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复习,我们对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⒈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字词⒉梳理说明文的阅读方法⒊把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复习内容:
㈠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补充完整成语
翩.然( ) 孕.育( ) 繁衍.( ) 蟾蜍
..( ) 脊.椎( ) 遗骸.( ) 褶.皱( ) 劫.难( ) 追溯. ( ) 藩.篱( ) 归咎.( ) 绮.丽( ) 殷.红( ) ()声匿迹 ( )草连天草长( )飞 ( )耳不闻
冰雪( )化风雪( )途 ( )临绝种物( )天择天衣无( )
五彩斑()无动于()束手无()日()西山气息()㈡说明文知识:
⑴说明文分类:
①依据说明对象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和()。
②根据表达方式不同分为,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③根据功用不同分为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⑵说明顺序:
⑶说明结构:
⑷说明特征:
⑸说明语言:
㈢方法策略:
⒈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⑤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⑥引用说明:①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②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⒉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A、“×ד词好在哪里?例如:“(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分析“在当时可算”一词的妙处。
★答题模式:
B、“××”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专项训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细菌与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
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
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
...为止
...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
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
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
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
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
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
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
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
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
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
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
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
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
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
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
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
阔的天空。
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细菌与安全有什么关系?(2分)
2.第②段中“到目前为止”一词好在哪里?(2分)
3.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④段将中餐和西餐的做法进行比较,目的是什么?(3分)
5.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称
①对称,是自然界一种普遍而又奇妙有趣的现象。
镶嵌天际的恒星、行星呈球状对称;小巧玲珑的雪花,精巧细腻的蜂巢呈平面对称;大多数花朵呈辐射对称;有中央叶脉的叶片呈左右对称,人和鸟兽虫鱼的五官、四肢左右无不对称。
②“对称”能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的美感,但由此也造成变化少、不自由,限制了灵动和飞跃。
曹雪芹是古代第一个对“对称”显得不安分的人。
如他笔下的芳官,连戴耳环也是一边大一边小的,显得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韵。
事实上,正如古代有位哲学家所说,世界上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
仔细观察有中脉叶子的细微结构,两边叶脉的数量和分布、叶缘缺刻或锯齿的数目和分布都是不同的。
绝大多数人的面部发育也不对称,66%的人左耳稍大于右耳,56%的人左眼略大,59%的人右半侧脸较大。
人的躯干、四肢也不完全对称,左肓往往较高。
75%的人右侧上肢较左侧长。
人的两手的掌纹,不但细脉络不同,粗蚊也不完全一样。
可以说,生物界里的不对称是绝对的,而对称是相对的。
实验研究证明,这是由于细胞内原生质的不对称性所引起的。
从生物体内蛋白质等物质分子结构可清楚地看到,原生质一般呈不对称的结构形式。
研究发现,不对称原生质的新陈代谢,比起左右结构相等的化学物至少要快3倍。
由此可见,不对称性对生命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发展,正是一个对称性不断减少的过程。
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这就是瑰丽多姿的自然界。
1.第1自然段摆出自然界对称的主要类型有几种?正确的一项是(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造成生物界不对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3.“比起左右结构相等的化学物至少要快3倍”句中的“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