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24分)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汲取前行力量”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
小秦同学写下了下面的阅读感悟,请你完成1、2题。
(4分) 重读先贤经典,《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柔弱秀美与坚rèn顽强的两种特点。
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mào的田畴间。
“瓜洲渡口山如浪,扬子桥头水似云。
”“西风作意送行舟,帆饱清淮碧玉流。
”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和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1.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老子》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
(A.sài B.sè)________(2)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
(A.héng B.hèng)________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1)坚rèn________(2)广mào________3.读诗,既是读人生情感,也是读人生际遇。
下面是同学们关于“古诗词研读”的部分探究成果,请帮他们把空缺处补充完整。
(6分)在吟诵诗词的时候,同学们发现古人爱言“愁”:愁情万种,撩人心弦。
愁是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的乡思;是刘长卿“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__”的怅惘;是韩愈“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悲叹;是李白“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苦闷;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的煎熬;是辛弃疾“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的无言。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带答案新人教版)第六单元测试一、积累和运用(22分)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9分)2007年11月30日,驻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为救一名轻生的落水女子,毅然从10米高的金华城南桥上跃入冰冷婺江……女青年得救了,孟祥斌不幸牺牲,年仅28岁。
(1)下面是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祥斌的颁将辞,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fǎn)(返)。
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huáng)(煌)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
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shì(示).(2)下面是一位金华歌手写的一首纪念孟祥斌的歌词《这一次》,请选出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2分)这一次你纵身一跃,滔滔婺江见证______;这一次你奋力地托举,托起生的希望______人间;这一次你虽不再醒来,却用生命的光芒照亮人间,把生给了别人,用死铸就军魂。
古老的通济为你______,金华山水把你______……A.壮烈震撼哽咽惦记B.壮丽震撼哽咽惦记C.壮丽震撼呜咽铭记D.壮烈震撼呜咽铭记(3)下面是某校九(1)班黑板报《学英雄,见行动》中的一段文字,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2分)在学习孟祥斌的活动中,我班王丽同学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
事后她觉得自己因为家庭困难捐得少,就把自己心爱的长发剪掉,卖了20元钱,也捐给了灾区。
这种学英雄,见行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孟祥斌的救人行为。
(2分)2.默写。
(12分)(1)子曰:“其恕乎!,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2)受任于败军之际,,尓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郦道元《三峡》)(4)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5)苟富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第一部分选择题(1~5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2.D3.A4.C5.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21题)二、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6.(10分,每空1分)(1)井上生旅葵(2)去时雪满天山路(3)何处望神州(4)只吹的水尽鹅飞罢(5)饿死真吾事(6)欲别故乡难(7)宫阙万间都做了土(8)未能远谋(9)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三、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
(一)(9分)7.(2分,每小题0.5分)(1)忠诚、纯正(2)咨询(3)为什么(4)安抚8.(4分,每小题2分)(1)因此,先帝才(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
(2)(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9.(3分,意对即可)同: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异:诸葛亮还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二)(10分)10.(2分)包容多样的和平。
(或“我们爱我们自己,但不应仇恨与我们不同的人,向他们学习,我们更能茁壮成长”)11.(2分,意对即可)每个人都获得了尊重和尊严,研究和学习其他文化,把自己的文化与外来的融合起来,这样就能增强“我们”(人类)的力量。
12.(3分,意对即可)举例论证(摆事实)。
(1分)用不同民族的经典文化和信仰教义中的事实,论证宽容和互相谅解是所有民族文化和宗教教义所追求的共同价值观。
经典的事实,神圣的教义,令人更加信服,不容置辩。
(2分)13.(3分,意对即可)安南的演讲告诉我们,人类是一个整体,无论国家或民族,无论贫穷或富裕,人类的存在是会相互影响的。
由此,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要兼容并蓄,要允许有不同的观点,要给别人以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但也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三)(14分)14.(2分)标题揭示了文章要叙述的内容,又表现出父母之间相伴相携的情分(点明主旨)。
15.(3分,意对即可)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
(1分)这两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张振芳张春梅一、积累与运用(18分)1、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8分)⑴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晖脉脉水悠悠。
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请写出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一个用典的句子:⑹现已74岁高龄的钟南山,曾在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无私奉献。
今年,当甲型H1N1流感来袭时,他又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古诗句来赞颂他。
2、下面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追朔殷.(yān) 红驰骋.(chěng) 销声匿.(nì)迹相形见绌B.静谧濒.(bīn) 临遒劲.( jìn ) 叱咤.(zhà)风云耸人听闻C.蓦然雾霭.(ǎi ) 深邃.(suì) 高屋建瓴.(ling) 粗制滥造D.窘迫舐.(shì)犊清洌.(liè ) 满载.( zài )而归谈笑风声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3分)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的人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用反问句续写一句话。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2分)A.皆次当行.(háng)扶苏以数.谏故(shuò)怅.恨久之(chàng)B.以遗.陛下(wâi) 又间.令吴广(jiàn) 弗.敢易(fú)C.以头抢.地耳(qiǎng) 因屏.人曰(bǐng) 躬耕陇.亩(lǒng)D.孤不度.德量力(duó) 宁.有种乎(nìng) 中道崩殂.(c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2分)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 夙夜..忧叹(早晚)B.失期,法.皆斩(法律,法令) 攘除.奸凶(排除、铲除)C.公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 以告.先帝之灵(告慰)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2分)A.将军身被坚执锐B.仓鹰击于殿上C.欲信大义于天下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然.后施行然.操遂能克绍D.曹操比.于袁绍比.至陈,车六七百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D)(2分)A.不能名其一处也B.皆指目陈胜C.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D.苟全性命于乱世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3分)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C)(3分)A.大楚兴,陈胜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单元内容预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基础和识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怫然( ) 休鋟( ) 陇亩( )猖蹶( )( ) 舴艋( ) ()社稷(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等死,死国可乎( )(2)复立楚国之社稷( )(3)休祲降于天(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5)盖追先帝之殊遇( )(6)斜晖脉脉水悠悠(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
(1)抑亦人谋也古义:今义:(2)遂用猖蹶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8.填空。
(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5) ,弓如霹雳弦惊。
(6)过尽千帆皆不是,。
二、阅读和探究(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作者是。
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触摸感悟(27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天下苦秦久矣。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
字承祚,东汉人。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4.选择正确的译文。
(4分)(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一53—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有配套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嗔.怪(chēng) 逞.能(chěn) 怨怅.(chàng) 箪.食壶浆(dān)B.麈.尾(zhǔ) 戗.金(qiàng) 恁.地(nèn) 顿开茅塞.(sè)C.槡梓.(zǐ) 侥.幸(jiǎo) 撮.弄(cuō) 面面厮觑.(qù)D.愧赧.(lǎn) 作揖.(yī) 岔.气(chà) 不省.人事(xǐng)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看到老人倒了,他不由分说....地上前扶起来。
B.除夕焰火爆炸的声音,如雷贯耳....。
C.班主任姜老师三顾茅庐....,终于让李仲亮同学打消了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
D.该采用的医治方法都用了,医生对这种绝症已经无可奈何....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
C.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替,使普通民众逐渐成为网络的主体。
D.纪录片《创新中国》的热播,既展示了当前我国已经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更凝聚和启发了新的时代精神。
4.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②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③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④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⑤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②④ C.①⑤④②③ D.⑤③②①④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台风的功与过(鄂州中考改编)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1分)1、将句子在空格中抄写一遍,要工整规范。
(3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4分)鸿鹄.()所罾.()倾颓.()崩殂.()猥.()自枉屈攘.()除舴.()艋.()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分)⑴发闾左適戍渔阳通⑵为天下唱通⑶将军身被坚执锐通⑷故不错意也通⑸欲信大义于天下通⑹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4、填空(8分)⑴《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原句⑵,衡阳雁去无留意。
⑶过尽千帆皆不是,⑷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⑸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⑹鲁迅曾称誉我国古代名著《》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书作者是5、文化积累——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对应的作品及人物。
(3分)①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作品:《》人物:②天蓬元帅高老庄娶亲作品:《》人物:③解救金氏父女野猪林救豹子头作品:《》人物:二、阅读理解(49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23题。
㈠《出师表》(节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准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以光.先帝遗德光:⑵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⑶亲贤臣,远.小人远: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悉以咨之.辍耕之.陇上B. 试用于.昔日叹息痛恨于.桓、灵C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塞忠谏之路也D. 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人不知而.不愠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2分)A.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圣听.. B. 诚宜开张C. 不宜妄自菲薄..于桓、灵.... D. 叹息痛恨9、请将“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10、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3分)㈡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⑦、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
②平陵:汉朝县名。
③徐: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汉明帝年号。
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校书郎:官名。
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2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12、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13、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分)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14、下面的句子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
(2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通假字是本字是15、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的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4分)答:。
(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適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已。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
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工资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 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贤能为.之用D.楚人怜之.二世杀之.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发闾左..戍適渔阳闾左:⑵度.已失期度:⑶会.天大雨会:⑷宜.多应者宜:18、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偶然性:必然性:(四)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2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2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
(2分)三、作文(5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天的鲜花是美的,飘落的树叶是美的;小桥流水人家是美的,高楼大厦是美的;五彩霓裳是美的,朴素整洁的服饰是美的;同样,童年的欢笑是美的,青春的歌声是美的,父亲额头的皱纹是美的,奶奶的白发是美的……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字数不少于500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1分)1(略)2 hú zēng túi cú wěi rǎng zé měng3⑴適谪⑵唱倡⑶被披⑷错措⑸信伸⑹有又4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⑵塞下秋来风景异⑶斜晖脉脉水悠悠⑷沙场秋点兵⑸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⑹史记司马迁(每空1分)5①三国演义关羽②西游记猪八戒③水浒传鲁智深(每空0.5分)二阅读理解(49分)㈠6、发扬光大挑选远离显示,表明(每题1分)7、D8、C9、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教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10、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分);建议言之有理即可(2分)㈡11、①去拜访②以……为耻辱③12、左右皆笑之13、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
14、通假字:研,本字:砚15、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
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面描写。
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本文扣一半分)㈢16、D17、⑴指代平民⑵估计、揣测⑶适逢、恰巧遇到⑷应当18、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已”。
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四)19、、(1)“仓”同“苍”,青色(2)道歉20、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1、(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每空2分)22、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
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为国家敢于献身的人。
23、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国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三、作文(50分)24、分项分等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