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性别歧视是指一种基于性别的不公平待遇或偏见,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也在英语语言中有所体现。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代词使用:在英语中,有一些代词是具有性别的,如he(他)和she(她),这种用法暗示了男性在某些场合或属性上的优越性,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语言上的区分反映了社会中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认知和期待。
3. 夸张的男性标准:在英语语言中,一些词汇和短语经常用来描述男性特质,如strong(强壮的)、brave(勇敢的)、tough(坚强的)等。
这些词汇传递出一种对于男性刻板形象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女性在这些特质上的不足。
这些性别歧视现象的存在反映了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语言中,男性通常被认为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权力,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文化内涵凸显出男性主导和女性从属的性别角色定位,使得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语言中得以存在和流传。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性别歧视的存在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开始努力消除这种现象。
在英语语言中,也出现了一些反性别歧视的倡议和变革。
有些人开始使用gender-neutral(中性)代词,如they(他们)替代he或she,以求达到性别中立的表达。
也有人提倡使用gender-inclusive(包容性别)的职位称谓,如actor代替actor和actress,以避免性别差异。
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反映了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通过倡导性别平等和消除歧视,我们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公正,使每个人都能够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名词和代词的使用上。
在英语中,许多职业、角色和性别相关的词汇都存在性别歧视。
男性经理常被称为“manager”,而女性则被称为“lady manager”,前者赋予了更大的权力和地位,而后者强调了其性别。
类似地,英语中称呼男性医生为“doctor”,而称呼女性医生为“lady doctor”,这种差异化的词汇使用强调了性别的差异。
英语中也存在许多以男性为中心的词汇,如“man-made”(人造的)、“manpower”(劳动力)等,这些词汇反映了社会默认男性为代表性的观念,忽略了女性的存在。
英语语言中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存在着性别歧视。
在英语中,一些词汇的意义和使用方式隐含了性别刻板印象。
“she is emotional”(她很情绪化)、“he is assertive”(他很果断),这些词汇表达了一种普遍认为女性情绪波动大、男性果断坚决的刻板印象。
形容词如“girly”(少女气的)、“manly”(男子气概的)也将性别与特定的行为和特质联系在一起,限制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表达和行为方式。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反映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在西方社会,男性依然被视为强势和主导角色,而女性则被赋予了次要和从属的地位。
这种文化观念在英语语言中得到了体现和强化。
英语语言的使用者往往受到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压力,他们通过使用语言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来符合社会预期和塑造自身形象。
性别歧视在语言中持续存在,并不容易被彻底改变。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和文化内涵。
这种歧视主要体现在名词和代词的使用、动词和形容词的暗示、口语表达和成语中。
这些现象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性别观念和男性主导文化的影响。
为了消除性别歧视,我们需要重视语言的力量,努力用更包容和平等的方式表达和交流。
也需要推动社会认知和文化观念的转变,促进性别平等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表现在词汇的性别化上。
在英语中,有许多词汇具有性别化的特点,比如男性和女性的职业称谓。
男性的职业称谓通常是默认的,比如“policeman”、“fireman”、“businessman”等,而女性的职业称谓通常要加上“-woman”或“-ess”后缀,如“policewoman”、“firewoman”、“businesswoman”等。
这种词汇的性别化反映了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在职业上的刻板印象,认为某些职业更适合男性,某些职业更适合女性,从而导致了性别歧视。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还表现在对人称代词和称呼的使用上。
在英语中,一些人称代词和称呼具有明显的性别偏见,比如“he”和“she”两个人称代词,在很多情况下,“he”被用来泛指男性和女性,而“she”则很少被用来泛指男性。
在一些称呼上也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比如“Mr.”用来称呼已婚男性,“Mrs.”用来称呼已婚女性,而对于未婚女性,则用“Miss”来称呼,这些称呼的使用反映了对于个体婚姻状态和性别身份的刻板印象。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还表现在对于性别特征的描绘和描述上。
在英语中,有些词汇或短语在描绘男性和女性特征时存在偏见,比如“strong as a man”用来形容强壮或坚强,“gentle as a woman”用来形容温柔或柔弱,这些描绘反映了对男性和女性特质的固有定势和刻板印象,也滋生了性别歧视的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许多性别歧视的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英语文化中的性别角色观念、家庭结构观念和社会权力分配观念。
这些性别歧视现象既反映了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对人们的性别认知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不断推动语言的性别平等化,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发展。
浅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浅析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中,存在着很多性别歧视的言论和行为。
比如,许多英语母语的使用者都倾向于使用“he”,而不是“she”,来表达指代未知性别的人或事物。
这样的歧视对于女性来说是不可接受的,甚至可能产生种族歧视或性取向歧视。
英语词汇中性别歧视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像“mankind”,“man-made”,“man-hours”等词汇表达的是人类这个集体,而不是男女性别平等的集体,似乎含有把男性的利益放在更重要的意思,而这些词汇可能会在不经意中培育对女性的歧视。
另外,在英文里还有大量的词汇暗示了男性更为重要的性别歧视现,如“master”,“landlord”,“heir”,“manhood”等等。
这些词汇暗示着,在英文中男性要比女性更为重要,而这种思维习惯可能会影响我们对男女平等的态度及行为。
为了消除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有不少语言学家和性别研究学者提出了若干建议。
比如,可以倡导“gender-inclusive language”,即在男女平等的情况下使用英语,比如使用不分性别的“they”或“them”来代替指代未知性别的人,比如使用“human”或“humankind”来代替“mankind”,使用“spouse”或“partner”来代替“husband”或“wife”等。
另外,为了消除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可以尝试使用拉丁词汇,例如“genus”和“species”,可以很好的将男女性别进行分类,但不会存在因此而形成的性别偏见。
为了消除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一些语言学者和教育者建议更多地使用双性词汇,并且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孩子接受男女平等的思想,而不是对性别不平等的观念。
综上,消除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语言学者应该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而社会成员,教育者也要改变自身的言行举止,使用更加包容性、男女平等的英语词汇,为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一些性别歧视现象,这些现象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的一些成语和俗语也存在性别歧视。
“man up”(挺起胸膛,勇敢面对困难)这个短语暗示了男性应该勇敢坚强,而女性则被认为需要依赖他人。
类似地,一些关于知识和技能的短语中含有性别刻板印象,比如“fight like a girl”(像女孩子一样去战斗)这个短语被用来贬低男性在竞争中的表现。
这些成语和俗语不仅歧视了某一性别,也对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不公正的认知和价值观。
英语中的一些语法规则和用法也体现出性别歧视。
使用“he”作为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时,这种用法默认性别为男性,而使用“she”时,则默认性别为女性。
这种用法暗示了男性在社会中的优先地位。
一些形容词和名词的性别化也体现了性别歧视,比如“handsome”(英俊的)和“pretty”(漂亮的)这两个词分别用来形容男性和女性。
这些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反映了相应文化内涵。
在很多社会中,男性被认为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强大的权力,而女性则被期望扮演支持者和依附者的角色。
这种思维方式在英语语言中得到了体现,导致了一些性别偏见的词汇、表达方式和用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反思和纠正这些性别歧视的语言现象。
一些人试图使用更中性的代词,比如“they”代替“he”或“she”,以避免性别歧视。
一些不含性别偏见的称呼也被提出并逐渐被接受和使用,比如“flight attendant”(航班服务员)代替“stewardess”。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其使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然而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
性别歧视指的是对于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和态度,这种现象常常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结构的限制造成的。
在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体现在以下方面:1. 性别代词的使用:在英语语言中,男性代词 "he" 和 "him" 往往被用来泛指男性和女性,尤其是在以前的时代,这种用法更为普遍。
这种用法忽视了女性的存在和权益,是一种明显的性别歧视。
2. 职业称呼的不平等:在英语语言中,很多职业称呼都存在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例如,"policemen"、"firemen" 等职业名称中均以男性为代表,忽视了女性在这些职业中的存在和贡献。
3. 词汇清单的差异:在英语语言中,对于男性和女性常常有不同的词汇清单。
例如,"girly"、 "bitch" 等词语常常被用来指代女性,而这些词语却不适用于男性,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对女性的歧视。
以上仅是英语语言中某些性别歧视的体现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了一个广泛的文化问题,即对于性别不平等的认知和态度。
性别歧视不仅局限于语言使用中,也存在于社会结构与机制,它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女性的发展与权益,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女权主义理念,倡导公平、平等、包容的价值观念,培养人们对性别平等的意识。
此外,还需要推广性别中立的语言规范,并倡导人们尊重和关注他人的感受。
只有全面推进性别平等,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

英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
“ ih at ,o a,o r bc ,w o t n n In d g l c w,o a ee等都足针对女 d o l bt i r e ,h f 性的。 2 与女性有关的词发生词义转贬。 () 例如, p s r bce r si t 和 ahl ne o [ 关键词] 语 语 性 歧 英 ;言别视 原义并无褒贬之分的。 然而 , 英语性别语言的研究历史颇为长久。早在 12 92年,Jse o 是用来表示未婚 的女子和未婚 男子 的, epr n s p sr ne 是不受欢迎 的“ 老 就在 Ln ug 一书中专 门开辟 了 “ h m n agae Te Wo e”~章, 讨论 了男女 今天 si t 却暗示 了女性的不完美或令人厌烦 , ahl 的未婚是 自由选择的,足快乐的单 o 语言差异。7 年代以来,一些著名学者如 Lk i rgl 0 ao ,Tui 等又把这 处女”之类的女性。而 bce r f l oe o 是统治者,足行政长官,gvr s却成了受雇于富 n oe es n 项研究推进了一步,使性别语言的研究系统化。近年来,在许多杂 身汉 G vr r ,。Kn/ en i q e,Mr se , gu / ts mir s 志和著作中, 有关 “ 女性语言” 的研究日益增多, 令人瞩 目。 r b 人 ,教人家孩子 的家庭教师或者情妇 - Co y s r c/ c l wih也是这样的情况。几乎所有称呼女性的词都转贬了。 和 Nyu t qi 从研究中得出结论,所谓女性语青并非女性天生所报》 和
Jk 0 0第 2 u2 1 9卷第六期
总第 6 8期
儿童一样被当作弱者来看待,需要保护。而男性则没有这么多的亲 密称呼。这也是语言上的性别歧视。 在西方,女性婚前随父姓,婚后随夫姓,这种从属关系也反映 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劣势地位。例如大家只知道居里夫人是居里先生 李红艳 的夫人 ,很少人知道她 的真 正姓 氏 2 从语 义 上 看 性 别 歧 视 。 与 女性 相 关 的 辱 骂 词 在 E g . da r (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 江西南昌 30 1 ) 30 3 Gees rgr n的调查里, 23 e 有 / 的语言 (0 种语言中有6 种语言) 13 6 认 在 0 种语言里, 只有 2 种语 O 【 捅 婴 J 歧视在 性别 语言中的反 映就形 语言的 成了 性别歧视。 英语中 为最大的侮辱是针对对方 的母亲 的; 13 种语言的辱骂不是很严重: 的语言性别歧视在词汇、句法和语音语调上都有反映,主要在词汇和语义方面 。 言有关于对父亲的辱骂,而且其中有 5 对女性的词义贬低,作不同于男性的称呼等等这些都是男女在社会上的地位 ,角 而对父亲的辱骂又通常是以对母亲的辱骂为前提 的。辱骂词如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成因初探

言 中得到折 射 。本 文介 绍 了英语 中的性 别歧视 语 的种种
表现 形 式 , 析 了这种 现 象产 生的社 会 原 因和 文化 根 源 , 分 希 望 语 言 中的 性 别 歧 视 可 以被 重视 并 消 除 。 关 键词 : 语语 言 英 性 别歧 视 现象 成 因
情况 有关 外 , 可 以说是 一种 社会 偏 见 。 ] 也
lwy r 这 些 从 一 个 侧 面 反 映 出 旧 社 会 中 地 位 较 高 的 职 a e。 业 为 男 子 所 垄 断 ,相 反 的 , a h r n re s c ea y mo e t c e , u s ,e rt r , d l e 等 人 们 一 般 认 为 是 女 性 , 如 为 男 性 时 前 面 要 加 上 mae l 或 是 ma , 1 l n re ma e c e 。 这 些 除 了 与 历 史 现 实 n  ̄ mae u s , nta h r 1
女 性 结 婚 后 改 随 夫 姓 ,这 样 自 己 的 姓 就 完 全 被 遗 忘 了 。 “ 然 一个 新 词 的引入 相 当容 易 的就 纠正 了这 种不 平 等 , 虽 这 个 词 是 Ms, 于 它 在 拼 写 和 发 音 上 都 很 奇 特 , 的 成 .鉴 它 功 是 出 人 意 料 的 ” 。
王 后 ) ft e n , h r dmoh r 父 母 ) b oh r n i e s 兄 弟 a a te ( , rt e s dss r ( a t
但 仅 有 2 + 词 指 性 关 系 随 便 的男 性 。 敦 在 校 儿 童 对 女 孩 0 伦 的侮辱 用词 极 为丰 富 。 与性 行 为有 关 , 专 对男 孩 的用 都 但 词 几 乎 没 有 。这 些 趋 势 可 能 正 在 变 化 , 路 还 很 长 。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作者:郑静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23期摘要:语言带有浓重的社会色彩,语言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观念与价值理念。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词汇,反映的正是社会的性别歧视现象。
本文将从形态学、语法学及语义学三个角度出发,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进一步探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就避免性别歧视语言给出一些建议,从而提升读者的语言性别意识,扫除交际中可能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性别歧视;英语语言;形态学;语法学;语义学语言与社会密不可分,语言正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人们通常秉承的社会价值观,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折射在语言之中。
换而言之,语言中的观念反映出社会的价值观念。
“在西方社会,性别歧视依然是社会现象。
尽管法律指出人人生而平等,男尊女卑现象依然存在”[ 1 ]。
这一种社会价值观反映在语言之中。
不论一个国家的如何文明与开化,这个国家的语言始终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因此,语言中关于性别偏见的表达不可能全部消失。
这也是没有一门语言豁免性别歧视的根本原因。
而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也没有例外,在很大程度上这门语言在赞美男性而贬低女性。
本文的目标是从形态学、语法学与语义学三个角度,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另外深度剖析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最后给予如何避免性别歧视语言的建议,帮助读者扫除交际中的障碍,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1 形态学角度20世纪3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格林伯格提出了标记理论,包含“标记”和“无标记”两个概念,这正反映出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2 ]。
具体而言,大多数阳性词是有标记的,而对应的阴性词是无标记的。
标记有两种构词方法,其中一种是在阳性词上增加粘着语素或后缀。
例如:1)后缀-ess:actor-actress,heir-heiress,prince-princess,host-hostess;2)后缀-ette::usher-usherette,fumer-fumerette。
除了加后缀,标记的另一种方法叫做合成法。
合成词也是在阳性词的基础上合成的。
例如,kingdom指的是一个国王king或女王queen统治的国家。
即使君主是女王,这个国家仍叫做kingdom,而不是queendom。
更甚者,man的本义是一名男性,之后用来指代所有人类。
而woman没有这个用法。
很多合成词在man这个词根上合成,比如mankind,chairman,spokesman,policeman,fireman 等等,这些词是男女通用的。
可见,从词语形态的角度分析,不论是后缀法还是合成法,反映出的都是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对于后缀法,似乎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因为阴性词是在阳性词的基础上加上后缀形成的。
对于合成法,似乎女性是被轻视的,因为合成词是在阳性词基础上合成的,而对应的阴性词不存在,中性词几乎不使用。
2 语法学角度英文中的代词也能体现出性别歧视现象。
在指代一个未确定的人,通常使用代词he而不是代词she,这是很长时间内没有改变的。
早在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上议院颁布法令,用he指代两性[ 3 ]。
美国宪法有一条法令描述对议员和总统的要求,也同样用he指代[ 4 ]。
《现代英语语法》书中指出正式场合下,代词he用于替代不定代词somebody,everybody,anyone,no one,nobody等等。
例如:1)Somebody in our class did his best to help the injured in the accident last week.2)Nobody knows what dangers he will encounter in the course of this expedition.以上两句话,代词he用于指代两性,且不能由代词she替换。
通常she只与女性联系,而he可以代表全人类,这反映出的正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
除了代词,语序也折射出性别歧视。
通常来说,阳性词放在阴性词前面,比如man and women,father and mother,husband and wife,son and daughter,brother and sister,boys and girls,host and hostess,king and queen,Adam and Eve等等,这些表达在各种报纸、杂志、小说及公开演讲中比比皆是,而且作为一种标准为世人广泛认可。
3 语义学角度语义学是语言性别歧视的最重要一面[ 5 ]。
大多数阳性词是褒义或中性义,而阴性词多含有贬义。
一些阴性词原本指代上层社会的女性,但是现在指代各行各业的女性或者某一特定职业的女性。
例如阳性词lord和阴性词lady。
阳性词lord仍然指代诸如统治者、贵族般的上层男士,而阴性词lady的含义发生了改变。
过去lady是优雅的、高贵的、有尊严的。
而在现代,这个词已经失去了像lord那样高贵的内涵,却变成了单词man的对应词。
比如,英国称呼女销售为sales ladies,男销售为sales men而不是sales lord或sales gentlemen。
此外,一些词与阴性词搭配后含有贬义,而与阳性词连用则为褒义或中性义[ 6 ]。
例如,柯林斯英语词典对tramp的定义为流浪汉、游民。
但是该词与阳性词male搭配后a male tramp 是“男流浪汉”,与阴性词female搭配后a female tramp却是“放荡的女人”。
单词public和professional也有同样的用法。
例如,短语a public man指的是从事政府工作的男性,而a public woman却是“妓女”的意思。
同样句子“He is a professional”指的是从事医学或法律等专业的男性,而句子“She is a professional”却是“妓女”的意思。
4 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原因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价值取向通过语言折射。
在男权社会,男性的代名词是强大、阳刚,而女性则是脆弱、阴柔,男性是优越于女性的[ 7 ]。
例如以下受人敬仰的工作通常由男性主导,包括教授、医生、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如果女性从事这些职业,则被称为女教授、女医生、女律师、女工程师、女科学家。
似乎男性天生应该主导这些领域。
相反,以下低级别的工作被赋予了女性的标签,例如护士、秘书、模特。
倘若男性从事这些行业,则被称为男护士、男秘书、男模特。
文化是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另一个原因[ 8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达、表现并标识文化的内涵。
性别歧视不仅仅是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在西方文化,圣经的地位毋庸置疑,圣经对西方人的影响深远。
正如圣经所言,男性创造世界,而女性由男性的一根骨头所创造[ 9 ]。
书中关于男尊女卑的父系社会有诸多描述。
例如“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
”在婚姻当中男尊女卑也是可见一斑的。
男性在婚前婚后都称为“先生”,而女性由婚前的“小姐”变成了婚后的“女士”。
根本原因在于男性的社会地位由职业与成就决定,而女性由婚姻状况决定。
婚后的女性必须使用丈夫的姓,而不是自己的。
如此想当然的习俗正是性别歧视的显现。
5 启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维持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
不论有意识与否,任何性别歧视的语言皆可能冒犯某个特定的群体[ 10 ]。
然而,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使用性别歧视语言。
作为外语学习者,中国学生在英语输出的口语和写作部分忽视了这个错误。
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并没有启发学生使用非性别歧视的语言。
学生更多地关注语法错误,不会认识到语言性别歧视错误。
因此,教师应该提升学生的意识,讲授非性别歧视语言,避免语言性别歧视现象。
参考文献:[1] Milroy,nguage and Social Networks.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0[2] Nilsen,Allee n Pace.Sexism in English ST.Martin’s Press,1994.[3] 庄和诚.英语词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外语研究,1990(3):28-34[4] 李经纬.语言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解释.山东外语教学,1998(3):12-16.[5] Pamler, F. R. Seman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6] 赵凌.小议性别歧视在英语词汇中的体现.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1):60-63.[7] Lakeoff,Robin.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M]. Harper& Row,1975.[8] 顾嘉祖.语言与文化[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9] 秦秀白.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历时文化透视.现代外语,1996(2):18-26.[10] 柏子明.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女权运动对英语的影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3):54-56.作者简介:郑静(1989-),江西乐平人,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