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的意思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的意思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译文及注释】译文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
出场前先是画妆。
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
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
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注释①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
”《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②晓妆:一作“晚妆”。
《全唐诗》中作“晓妆”。
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③春殿:即御殿。
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
《越中览古》诗有“宫女如花满春殿”之句。
嫔(pín)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
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④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作“凤箫”。
《花草粹编》作“笙歌”。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吹断,吹尽。
水云间,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于“间”处空格。
《全唐诗》、《花草粹编》、《古今词统》、《词综》等本中均作“水云闲”;《松隐文集》作“水云中”。
水云间即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⑤重按霓(ní)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
按,弹奏。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唐代宫廷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
初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配制歌词,后改用此名。
唐《琵琶行》中有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歌遍彻,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说明其歌曲长、久,音调高亢急促。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李煜著名的词集锦

李煜著名的词集锦《相间欢》创作于南唐亡国之后,为南唐后主李煜所作。
其选取暮春时节百花凋零作为抒情的背景,用寒雨春风对百花的摧残,暗寓自己目前也正处在与春花同样可怜的境地,无力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只能任其凋谢。
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煜著名的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牌名:相见欢|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牌名:清平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望江南·多少恨词牌名:望江南|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多少泪词牌名:望江南|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词牌名:虞美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采桑子·秋怨词牌名:采桑子|朝代:五代|作者:李煜辘轤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长相思·一重山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云一緺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古诗元夕二首其二翻译赏析

古诗元夕二首其二翻译赏析
《元夕二首其二》作者为明朝文学家王守仁。
其古诗全文如下: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前言】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①虚庭:空空的庭院。
②花灯:即灯花。
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③重闱:父母居室。
④卧燕台:住在京城。
燕台,指燕京。
⑤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⑥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⑦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⑧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翻译】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赏析】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
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赏析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释1、清光:清美的风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的诗意/《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的意思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原文、赏析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出自五代李煜的《木兰花·晚妆初了明肌雪》
原文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李煜前期帝王生活中夜晚宫廷歌舞宴乐的盛况,是作者于南唐全盛时所作。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赏析附译文

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赏析附译文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李煜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月圆之夜,大型宫廷歌舞酒宴。
出场前先是画妆。
因是晚妆,为了适合舞场与烛光,画眉点唇,都不妨色泽浓艳。
宫娥们刚画完妆的一刻,是何等光彩照人呀!妆毕,春殿上美女如云,她们队列整齐,鱼贯而入,虽是层层娇娘的行列,望之也顿生军旅的浩荡之感。
歌罢宴散,月色更明。
当即吩咐随从灭尽红烛,纯任得得马蹄,踏着一路月色归去,方见得歌舞虽散,而余兴未尽!①此词调《木兰花》,《全唐诗》注曰:一名《玉楼春》,一名《春晓曲》,一名《惜春容》。
”《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有题作“宫词”。
②晓妆:一作晚妆”《全唐诗》中作晓妆”晓妆初了,晓妆刚结束。
初了,刚刚结束。
明肌雪:形容肌肤明洁细腻,洁白如雪。
③春殿:即御殿。
以其豪华、盛大而称春殿”李白《越中览古》诗有宫女如花满春殿”之句。
嫔(PN )娥:这里泛指宫中女子。
鱼贯列: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依次排列,这里指嫔娥依次排列成行的样子。
④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词综》、《历代诗余》、《古今词统》、全唐诗》等本作“凤箫”。
《花草粹编》作“笙歌”。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吹断,吹尽。
水云间,吕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于“间”处空格。
《全唐诗》、《花草粹编》、《古今词统》、《词综》等本中均作“水云闲”;《松隐文集》作“水云中”。
水云间即水和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⑤重按霓(N)裳歌遍彻:重按,一再按奏。
按,弹奏。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唐代宫廷著名法曲,传为唐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所献。
初名《婆罗门曲》,后经唐玄宗润色并配制歌词,后改用此名。
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歌遍彻,唱完大遍中的最后一曲,说明其歌曲长、久,音调高亢急促。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汇编15篇)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汇编15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汇编15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1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
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翻译离人的怀抱甚是伤心,老天倘若有感情,也会因离别而衰老;它有时如轻丝般纤细却缠绵悠远,有时又如波涛般一浪高过一浪地涌上心头。
湖边一叶扁舟停靠在岸边,枫叶、芦花在秋风里瑟瑟发抖,将前欢与现实形成对照,相聚时的欢乐是一去不复返了,除非相逢于梦中。
注释伤怀:伤心。
渺:茫茫然,看不清楚。
扁舟:小船。
枫叶:枫树叶。
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
诗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
茎可以编席箔。
须著人问比梦间:全句是说过去的事纵然真实,由于时过境迁。
也形同梦寐,须用梦间的事来比况过去人间发生的事。
赏析是词写离愁。
前阕议论抒情。
首句“伤怀离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伤感是离别的情绪。
诗人李贺曾吟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悲凉痛苦情感,两者比对。
这种离愁“细似轻丝渺似波”,细软得像轻丝那样缠绕不清,缥渺得像微波那样延续不断。
后阕回忆离别。
一叶轻舟靠在岸边,红色的枫叶白色的芦花,金风萧萧,行人告别远去。
“细想前欢”,慢慢地回忆起以前相聚的欢乐,却不能失而复得。
“须著人间比梦间”,必须要让人世间改变成梦间。
全词缠绵悱恻,婉转细腻且真情灼然,可以想见,作者与文中女子的感情一定非同一般。
上阕用了李贺诗的名句,表达出内心无限的深情,又以设问的形式问道:你能知道这番深意是怎样的吗?告诉你,就如同细丝一般扯也扯不断,像水波一样前波刚去后波又来,永远不可能断绝。
下阕写到具体的场景,把人送走后,作者还独自站立在岸边,目送着白帆远去后,才发现这里剩下的,只有白居易诗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萧疏。
此景最能令人想起“前欢”,那是多么令人魂飞魄散的极致享受,与眼前的孤独索寞形成的对比,就如同冰冷的人间和美梦中的情景一样不可同日而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出自五代李煜的《木兰花·晚妆初了
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1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赏析此词是李煜于南唐全盛时期所创
作的一篇代表作。
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
首句突出描绘“晚妆初了”的嫔娥们的盛妆和美艳,由此写出作者对这些明艳丽人的一片飞扬的意兴,同时从开篇即渲染出夜宴的奢华豪丽。
继之两句宴乐开始,歌舞登场,
作者极写音乐的悠扬和器物的华美。
比如,笙箫二字可以给人一种精美、奢
丽的感觉,与词中所描写的奢靡之享乐生活、情调恰相吻合。
而“吹”作“吹断”,“按”作“重按”,不但字字可见作者的放任与耽于奢逸,而且十分传神地赋予
音乐以强烈的感情色彩。
据马令《南唐书》载:“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
为大典,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
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
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
(大周)后辄变易讹谬,颇去哇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
”李煜与大周后都精通音律,二人情爱又笃深,更何况《霓裳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