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3海底地形测量-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海底地形测量》PPT课件

《海底地形测量》PPT课件

(2)大陆坡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以下坡度较陡的区域。在地形上,它是大陆 的边缘,是大陆向大洋过渡的地区,它的坡度为4°~7°,有时可以 达13°~14°。在大河口外的大陆坡,坡度较缓,仅为1°~2°左右。 大陆坡的深度为200~2400米,其平均宽度为40~50千米。世界上大 陆坡的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12%左右。大陆坡上最特殊的地形是海底 峡谷。
海洋测量中常采用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是海洋 测量中的深度起算面。不同的国家地区及不同的用途 采用不同的深度基准面。
水深测量通常在随时升降的水面上进行,因此不同时刻测量 同一点的水深是不相同的,这个差数随各地的潮差大小而不同, 在一些海域十分明显。为了修正测得水深中的潮高,必须确定 一个起算面,把不同时刻测得的某点水深归算到这个面上,这 个面就是深度基准面。
按符号的尺寸与海图比例尺的关系,海图符号可分为: ①依比例尺符号 ②半依比例尺符号 ③不依比例尺符号
(2)海图图式
世界各国航海图的生产都对海图符号有统一的的规定, 即《海图图式》,它包含了绘制航海图的全部符号和缩 写,也是绘制其它海图的基本符号。
第二节 海底地形测量
海底地貌单元表 海底地貌
大陆边缘
2、高斯克吕格投影
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凹向并对称 于中央经线的曲线,其他纬线均为以赤道为对称轴的向两极弯曲的曲 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在这个投影上,角度没有变形。中央经线长 度比等于1,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长度变形为正, 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面 积变形也是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为了保证地图的精度,采用 分带投影方法,即将投影范围的东西界加以限制,使其变形不超过一 定的限度
如实反映测区水下地形。水深点间距一般意义上 0.6—1.0cm;岸边及深度变化显著的地段.可以 加密到图上的0.4—0.6cm.平坦且变化小的地区可 放宽到图上的1.0—1.5cm

海底地形介绍 PPT

海底地形介绍 PPT
海底地形介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测海底地形的历史: 水覆盖之下的固体地球 表面形态。由于海水的 掩盖,海底地形起伏难以 直接观察。早期的铅锤 测深法,费时多,精度低。 20世纪20年代以来,船 舰在航行途中运用了回 声测深仪,能够快速地 测出海底深度,结合精 确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 形真相。1925~1927年 期间,德国“流星”号船考察南大西洋, 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的起伏不亚于陆 地。1953年以来,使用精密的回声测 深仪获得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至1967~1969年期间,大西洋、太平 洋和印度洋的立体地貌图相继问世。
大陆架
定义: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简称陆架,也称大陆浅滩、陆棚。其范围自海 岸线(多指低潮线)开始以极缓的倾斜延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陆架坡折处 止陆架可分为邻近的内陆架,和远离海岸的外陆架,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的界 线,有时可按陆架中间水深的等深线来划分,也有按沉积物性质划分的。通 常,内陆架的坡度稍大于外陆架。大多数岛屿也被类似的平缓浅海区所环绕, 一般宽度较小,称为岛架。 地形特征:陆架地形总的来说比较平坦,但也可有起伏20米左右的丘陵、盆 地和谷地等。波浪、潮汐和海流可掀起泥沙,形成沙丘和沙脊。河流将其三 角洲推展至陆架上。陆架外缘常有浅滩或岛屿发育。陆架上展布着多级水下 阶地,阶地面宽窄不一,前后缘为明显的坎坡陆架上的水下谷地最引人注目, 高纬地区多见底部宽阔平坦的槽谷,是更新世冰蚀作用的产物;海峡附近及 岛屿之间潮流强劲处,有潮流冲刷而成的水下谷地,谷底可由基岩或粗粒物质构 成。 地质特征:陆架上除局部基岩裸露外,广大地区被泥、粉砂和砂所覆。陆架 上有现代沉积物,也有第四纪低海面时形成于海岸环境的砂质残留沉积物。 现代沉积多分布于内陆架上,近岸以砂质为主,远岸以泥质占优势;而在陆 架的中部和外部,早期形成的残留砂一般未及为现代沉积所埋藏,而出露于 海底。不同气候带的陆架沉积物也有差异。在极地寒带常见砾石,也多见基 岩;其余地带以砂较为常见,尤其是中纬地带;在湿热的低纬地带多见淤泥 及钙质沉积。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 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原因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分布 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1)大陆架
(2)大陆坡
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2、岛弧和海沟—大陆边缘 与洋盆的过渡带
(1)岛弧:
概念 著名岛弧 成因 分布
(2)海沟
著名海沟
成因
海沟 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
岛弧或 海岸山 脉
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1 活动
•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海沟的位置关系。 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
应起来。
位置
水深
分布规律
从大陆边缘 到大洋中心 依次为 ________ 大陆架 、 ________ 大陆坡 、 ______ 洋盆 和 ________ 洋中脊
P18 阅读
•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大陆坡
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 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 地带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A
B C
D E
海平面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大 陆 架 大 陆 A ,B
坡 , 岭 ,
C
E
洋 海
盆 沟
,D
,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B.图中B处是海岭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课件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课件

03
测量方法和技术
声纳测量技术
声纳技术概述
声纳技术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传播特性进行测量 的技术。通过向海底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信号, 可以获纳测量基于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物理特性,通过测 量声波传播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反演海底地 形地貌。
声纳测量系统组成
声纳测量系统通常由声波发射器、接收器、信号处 理单元和显示终端等部分组成。
03
无人潜水器测量系统组成
无人潜水器测量系统通常由潜水器本体、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
系统等部分组成。
04
测量实例和应用
海洋资源开发
80%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通过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可以发 现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矿床,为 能源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100%
矿物资源调查
测量海底地形地貌,有助于发现 海底矿物资源,如锰、铁、钴等 ,为矿产开采提供依据。
珊瑚礁监测
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可以监 测珊瑚礁的生长和退化情 况,为珊瑚礁保护和管理 提供重要信息。
05
未来展望和挑战
技术创新和改进
持续研发新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海底地形 地貌测量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需要 持续研发新技术以提升测量精度和效 率。
智能化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实现 大面积海底地形地貌的快速测量和监 测,提高测量效率。
遥感测量技术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g术。通过卫 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获取海底地形地貌的遥感影像,经过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海底地 形地貌的特征信息。
遥感测量原理
遥感测量基于电磁波的反射和散射等物理特性,通过测量不同波段和角度的电磁波信号, 反演海底地形地貌。

海底地形ppt课件

海底地形ppt课件
▪ 海沟:大洋中水深大多超过8,000米的狭长陷落地带。长可达数千公里,宽一 般在百公里左右,两侧坡度陡急。海沟常与海岭相伴分布。海岭出露水面成为岛 屿,在太平洋西部和北部,一系列岛屿呈弧形,成岛弧。海沟一般在岛弧的凸面, 邻近大陆沿海山脉或紧靠岛屿,大洋的边缘上。海沟多数分布在太平洋,尢以西 海岸最著名。世界上最深海沟是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南侧的马里亚纳海沟, 深达11,034米,长2,550公里,平均宽度70公里。海沟分布地区是地壳最不稳定地 带,火山、地震频繁。 象山港在浙江省象山县以北,自东北向西南,伸入陆地内 部,长约50公里,宽仅6公里。港外有六横岛为屏障,形势险要,为优良港湾之一。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海底地形
乌栗中学
舒健
1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 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洋中脊又称海岭,是 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 方,纵贯四大洋,堪称 地球上最大最长的山系, 这里火山活动比较烈。
洋盆
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
坡,水深从几百米急剧增加至
数千米。
▪ 海盆:大洋的主体部分。洋底下凹并为海岭或海底隆起所分割的盆地。面积大, 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较平坦,深度3,000-6,000米(大多为4,000-5,000米)。 覆盖着深海沉积,以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为主。 海底山脉:又称“海脊”或“海 岭”。深海底部狭长绵亘的高地。长度可达上万公里,宽1,000-3,000公里,高 2,000-4,000米。个别山峰出露水面成为岛屿,如此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南大西 洋的阿森松岛等。大西洋中央海底山脉,纵贯南北,山脉走向与大洋轮廓一致, 呈S形。太平洋海岭分布在中部,南北绵延1万公里以上。印度洋海岭分布呈人字 形。

海洋测量学 第四章 海底地形测量_OK

海洋测量学 第四章 海底地形测量_OK
• 通过海洋地形测量获得的数据可绘制海域水深图、编绘海2底 地形图和航海图。
4.1 海图基本知识
海图是表示海洋区域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 供航海、军事、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
一般按用途和内容分为下列三类 : • 普通海图:较详细地表示海区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
素,具有较广泛用途的海图。按用途、内容及比例尺可分 为海洋地势图和海洋地形图两种。 • 专用海图:又称专题海图,突出表示某专题要素,供各专 业单位使用,或为某种用途选择某些专题要素而制作的海 图。按用途、内容还可分为海洋科研用图、工作专用图和 航行参考用图三种。 • 航海图:直接用于航海定位、保证航行安全的海图。航海3 图属专用性质的海图,可归入专用海图之中 。
1:100万图编号
16
4.1 海图基本知识
4.1.3 海图分幅与编号 海底地形图的编号
• 1:25万图采用6位数编号,前4位数字为该图所在1:100万图的编 号,后两位数字为自然序数。自然序数的确定方法为:自1:100万 图内左上角每一幅1:25万起,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为01、02、 03、……、16
29
4.2 海底地形测量
4.2.1 海底地形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 2. 测深线的布设
测深线又称计划线,是测量仪器及测量仪器载体的计划 探测路线。
测深线可以分主测深线、补充测深线和检查测深线。
比例尺小于1:1000万的世界总图及大洋总图用二位数字
编号,按地理顺序编排。1:300万~1:1000万海区总图用三
位数字编号,首位数字代表海图所在大区号,后两位数字为
出版序号或地理顺号。
10
4.1 海图基本知识
4.1.3 海图分幅与编号 比例尺大于1:300万的航行图、港湾图用五位数字分区编号

第十三讲 海底地形图测量的数学模型

第十三讲  海底地形图测量的数学模型
第十三讲 海底地形测量图的插值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
合作日益加强,跨地区甚至跨国合作制造的趋势日益明显。 (outsourcing)出去给发展中国家,而只保留最为核心的 业务(如市场、关键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总装配以及销 售)。在这些合作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物资和信息在更 为广阔的地域间转移、储存和交换,国际物流活动将日益 频繁,港口作为国际物流活动主要的载体,在国际 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中愈来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50
100
50
0
-5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其中z(Q1, Q2, G)为线性外推值。这种外推比较合理.
Q1
4
Q2
4
G
x
4
3.4
8
z
现将上述一维情况变成二维情况,即未知点G不在已 知点Q1,Q2的连线上。根据假设4,Q1,Q2点对G点深度
GP 的影响取决于三个距离: , GQ 1 , GQ 2 ,其中P是G到Q1Q2
延长线的垂足。利用上面的分析结果修改权因子,得到如 下的加权平均:
5. 两个数据点之间深度的变化对某一未知点深度的 影响与这两个数据点连线线性传播; 6. 每一个给定的数据点对某一未知点深度的影响它 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三、分析与建摸
根据假设条件海底是光滑的,无暗礁,因此很自然地 想到利用光滑曲面来拟合海底曲面。例如可以用二维拉格 朗日(Lagrange)插值或双三次样条函数来逼近。考虑到保 凸性及光滑性的要求,我们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来拟合. 为了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插值,必须知道xoy平面内所
根据光滑假设,由点Q2经点Q1到G点的深度应渐渐变 浅,因此,未知点G的深度应小于4Ft。

海洋地形、地貌、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幻灯片PPT

海洋地形、地貌、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幻灯片PPT
11
三、侧扫声纳
0. 概述
① 基本含义:
别称:又称旁侧声纳、旁视声纳、侧扫声纳等:
测试原理:利用声波在海底散射的原理,扫描海底的一种观 测仪器;
测量原理示意图:图12.1.1a,1b;
② 特点:
是目前常用的海底目标(如沉船、水雷、管线等)探测工具;
可显示微地貌形态和分布,可获得连续的有一定宽度的二维 海底声图;
转换 适应于换能器以下50~11000m海域的水深测量。
4
12.1 海水深度、海底地形、地貌测量
一、多波束测深系统
3. 系统组成:以Sea Beam 2112.360为例 ② 声纳: 有一个弧形换能器阵构成,换能器以纵向1.5°,横向170°的
扇形发射波束; 波束经海底返回换能器后,以横向100个1.5°波束角方式予以
建设及航道疏浚等方面; 对大陆架和海洋专属经济区划界、海洋地质、海洋工程、港
口建设及航道疏浚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类型:
➢ 根据发射频率:高频、中频和低频侧扫声纳; ➢ 发射信号形式:CW脉冲和调频脉冲; ➢ 其它:舷挂式和拖曳式,单频和双频,单波束和多波束 14
三、侧扫声纳
2. 基本工作原理 见图12.1.1a,1b 和图12.1.2: 左右两条换能器具有扇形指向性; 声波发射与回收过程与海底地形地貌的关系:P233; 成像过程:回波幅度变化。
水平开角很小(1°),但垂直开角很宽。
8
二、海底测量的相干声纳(ISIS)系统
2. 基本结构 ② ISIS成像过程: 从左右两个换能器轮流发射声波,通过对返回信号的采集记
录,测量垂直于航线的一条剖面的深度分布值; 一系列的发射脉冲得到一系列的测量剖面,构成一个测量覆
盖区带; 一系列的这种边部重迭的区带覆盖构成一幅底貌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2)海图图式
世界各国航海图的生产都对海图符号有统一的的规定, 即《海图图式》,它包含了绘制航海图的全部符号和缩 写,也是绘制其它海图的基本符号。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第二节 海底地形测量
海底地貌单元表 海底地貌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三、海图的投影
地图投影的种类很多,通常以投影的变形性质、正常位置 下经纬线形状或投影面与地球椭球的相关位置不同为标志进行 分类。 按变形性质分类:
等角投影——角度相等,但长度和面积有变形 等距投影——投影前后的长度相等,但角度和面积有变形; 等面积投影——投影前后的面积相等,但角度和长度有变 形
(2)海底地形图
此类图比例尺相对较大,要求有较高的量测精度。这类图可供 选择的投影较多,各个国家常常根据本国的地图位置、区域形状、 投影使用习惯,以及与陆地地形图协调一致等来选择投影。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四、海图符号及要素表示
(1)海图符号的概念及分类 海图把海域及沿海陆地的各种信息依靠海图符号表达给 用户,海图符号是海图作为信息传递工具所不可缺少的 媒介。具有: ①能对客观事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图通常选择:
①墨卡托投影 (等角投影) ②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投影)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1、墨卡托投影
墨卡托投影,又称等角正切圆柱投影,其原 理是假设有一个与在赤道与地球相切的圆柱面,先 把球面映射到这个圆柱面,再把这个圆柱面展开成 为一个平面。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墨卡托投影的地图上长度和面积变形明显,但标准纬线无变形, 从标准纬线向两极变形逐渐增大,但因为它具有各个方向均等 扩大的特性,保持了方向和相互位置关系的正确。在地图上保 持方向和角度的正确是墨卡托投影的优点,墨卡托投影地图常 用作航海图和航空图,如果循着墨卡托投影图上两点间的直线 航行,方向不变可以一直到达目的地,因此它对船舰在航行中 定位、确定航向都具有有利条件,给航海者带来很大方便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按分布范围,海图符号可分为: ①点状符号 ②线状符号 ③面状符号
按符号的尺寸与海图比例尺的关系,海图符号可分为: ①依比例尺符号 ②半依比例尺符号 ③不依比例尺符号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第十三章 海洋地形测量
概述 海底地形测量 海底地形图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第一节 概述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一、海图的内容
海岸 海底地貌 航行障碍物 助航标志 水文 及各种界线
海图主要服务于: ①航海 ②渔业 ③海洋工程 ④国际交往 ⑤国防事业 ⑥海图历史研究等。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海图图形要素分为: ①海域要素 ②陆地要素
海图主要有: ①纸质海图 ②电子海图
2008 年12月22日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hsj@中c国np.c北.c京
二、海图的分类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3、普通海图的投影选择 (1)海底地势图
此类图一般比例尺较小,包含的地理区域较大。为便于指挥联 络,海底地势图与航海图采用统一的投影是合适的。同时,考虑到 地势图对投影的变形要求不高,因此,各国出版的海底地势图,绝 大多数采用墨卡托投影。
一、海底地貌组成 (1)大陆架
大陆架是指从海岸起、在海水下向海底延伸的一 个地势平缓的海床。大陆架范围内海水的深度一般在 20~550米之间。全世界大陆架的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 5.3%,约占海洋总面积的7.5%。大陆架的地质结构 与相邻的大陆一致,其海底地貌是由原来陆地上的地 貌沉溺于海水之下构成的。大陆架上大多蕴藏着丰富 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物资源。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2、高斯克吕格投影
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凹向并对称 于中央经线的曲线,其他纬线均为以赤道为对称轴的向两极弯曲的曲 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在这个投影上,角度没有变形。中央经线长 度比等于1,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1,长度变形为正, 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面 积变形也是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为了保证地图的精度,采用 分带投影方法,即将投影范围的东西界加以限制,使其变形不超过一 定的限度
大陆边缘
大大大海边 陆陆陆沟缘 架坡隆 海
盆 地
2008 年12月22日
大洋盆地
深深无海 海海震隆 平丘海和 原陵岭海
及台 海 山
大洋中脊
脊脊 顶翼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2008 年12月22日
海底地貌组成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3)海沟和海盆
海沟是位于两个板块之间的俯冲 带上的海底深渊。它平行于两个板块的 边界,多位于俯冲板块一侧,延长很远。 如太平洋板块的周围就被深度达7000~ 11000米的海沟所环绕。海沟是大洋板块 与大陆板块的汇聚边界。 海盆是洋底下 凹部分,并为海岭或海底隆起所分隔的 盆地。盆地内覆盖着海底沉积物,主要 是化学沉积物和生物沉积物。
2008 年12月22日
hsj@中c国np.c北.c京
石油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
(2)大陆坡
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以下坡度较陡的区域。在地形上,它是大 陆的边缘,是大陆向大洋过渡的地区,它的坡度为4°~7°,有时可 以达13°~14°。在大河口外的大陆坡,坡度较缓,仅为1°~2°左 右。大陆坡的深度为200~2400米,其平均宽度为40~50千米。世界 上大陆坡的面积占海底总面积的12%左右。大陆坡上最特殊的地形是 海底峡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