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2)完美版

合集下载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第二课时)[优秀课件资料]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第二课时)[优秀课件资料]

(三)体验与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 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 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交流点拨】 这是叶老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 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先 生还特别重视“简洁”,也就是不累赘,不写废话。本文就有 这样的“写话”风格,如:作者在列举叶老的生活小事时就用 这种口语化的、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躬行君 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叶老宽以待 人,严以律己的过人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 种风格具体讲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交流点拨】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 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
(二)写法探究
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 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说说本 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 自己刚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交流】 1.标点符号方面; 2.书面语和口语的运用方面; 3.用语的简洁准确方面; 4.是否顺口悦耳平易恳切; 5.用字用词是否准确。
四、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待人宽 律己严
修改文章 送客 复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跟随张中行先生,一起认识了他笔下的叶圣 陶先生。了解到了叶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 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学习这篇文章,领略叶老的魅力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

部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完整版PPT

部编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完整版PPT
待人厚,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对待他人都 谦虚真诚、彬彬有礼、宽厚温和的人;
律己严,在文字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一 丝不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令人敬仰的人。
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 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 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反复朗读,对 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 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 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粹( cuì ) 精粹
慨( kǎi )感慨 溉( gài )灌溉 概( gài )气概
诲( huì )教诲 晦( huì )晦暗 悔( huǐ )后悔
词语解释
【商酌】 商量斟酌。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 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帖】 妥当合适。 【沾溉】 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躬行】 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师表】 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
修改文章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恭送客人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真诚复信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2.读完课文,说说叶圣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宽以待人 严于律己
根据叙写的事例,说说叶 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 出最能表现他品德的语句,简 要分析。
细读课文
1叶98圣8年 陶2先月生,,叶人圣,有陶往先矣一生,辞我天世常。常到想到叶他的先业绩生。 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
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谢谢,可见 他和蔼可亲,待人真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 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 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第二课时)【精品推荐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第二课时)【精品推荐课件】

示例:(1)“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 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 竟越来越少了。”通过叶老给“我”回信这件事,“我” 明白了十年的浩劫改变了很多人,但叶老始终坚守自己高 尚的道德情操,在黑暗的日子里依旧保持着为人宽厚的一 面。
(2)“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 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 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在当时文风应简偏繁的现实中 ,叶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主张,希望大家做到文风简洁, 规范写话等,其实是反对浮夸的文风。
2.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 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 语句,请找出来并品析。
【交流点拨】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大处说,中国的文学界和教育界 ,失去了一位坚守语文主张的著名语文学家;小处说,“ 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表达 了张中行对叶老的尊敬与爱戴。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 种风格具体讲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交流点拨】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 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 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说说本 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写话重风格 文风重简洁 写作求完美
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再好的种子,不播种下去,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 不息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是要有信心。努力向上的开拓,才使弯曲的竹鞭化作了笔直的毛竹。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习惯决定成绩, 惯是成功的保证。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 刻苦劳动的结果。勤奋加智慧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是一份灵感加九十九汗水。只要不放弃努力和追求,小草也有点缀春天的价值。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赶脚的 是自满。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 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没有风浪,便没有勇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勇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 志读尽人间书。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攻城不怕坚,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聪明出于勤奋,天才 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不要嘲笑铁树。为了开一次花,它付出了比别的树种 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要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过于欣赏自己,就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过于赞赏别人的优点,就会看不见自己的长处。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 不能卑鄙;头脑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生活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交友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 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 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你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你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你可以不博学,但不能无知;你可以不交友,但不能 不能厌世;你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你可以不追求,但不能嫉妒;你可以不进取,但不能倒退。健康的才是美丽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常新的才是迷人的,平 才是长久的,真实的才是永恒的。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比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更重要;有一种良好的习惯比有一种熟练的技巧更实用;有一股青春活力比有一副健全的臂 胆识比有一门知识更强劲。有了成绩要马上忘掉,这样才不会自寻烦恼;有了错误要时刻记住,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有了机遇要马上抓住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完美版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ppt课件【完美版课件】

叶圣陶先生简介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 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 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 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 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 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 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等 职。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目标
• 知识技能 •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语
句的深层含义。 • 过程方法 • 领会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 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学习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掌握文中所表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作者简介
• 张中行,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原名张璇, 学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 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 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 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 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 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 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 人、至人、超人"。
字词解析
•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 妥帖:妥当合适。
• 深重:(罪孽、灾难、危机、苦难等)程 度高。
主题归纳
• 本文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 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同时也阐 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4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中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
基础任务:略读课文,思考:
略读方法指导:略读就是快速阅读以了解内容大意。 (1)要根据问题确定阅读重点(2)抓每段的中心词句(3)注意段首、断 尾和过渡句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迹?主要 表现了他哪两个方面的品德?
2挑.文战章性可任分务为:几个部分?怎样分?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是西郊 某大学的什么公寓。”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然,简洁流畅, 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写作特点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 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 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 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结构上,照应开头; •内容上,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 深的怀念之情。
•本文入选七年级课本时,因篇幅过长,被编 者删去了一些段落,请你阅读下面的段落, 看看它们分别 适合放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并
写出自己的理由。
文段
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还有一次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在 某一小型会上发言。大概是“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之 类的大题目吧,他说,这,他只能做到一半,是自我批 评;至于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他不是看不出 来,可是 当面指摘人的短处,他总是说不出来。这只能做到一半 的作风,是对是错,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这里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感觉,那是:至少是某些时候, 或从某个角度看,“德”的 力量会比 “力”大,因为 它可以使人自重,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三、读文章,景仰先生
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或者直接表达 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感受作 者对叶老的深情的赞美和深切的怀念。
读出赞美 读出怀念

叶圣陶的二三事ppt课件

叶圣陶的二三事ppt课件

常见的过渡词:
1.表示时间顺序的过渡词:首先;其次;然后;最后;从前;以后;几天后;之后;
那时;最近。
2.表示空间顺序的过渡词:不远处;在这的过渡词:是……也是。
4.表示转折的过渡词:虽然……但是;无论如何。
5.表示递进的过渡词:不仅……而且;不但……而且;再者。
18
知识点解析
【小练习】思考:“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 么?
【讲评】这篇短文,前两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的特点;第 四自然段重点介绍了它“美观”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可以很轻松的从“这 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中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文中的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当年,叶圣陶积极投身文化运动,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文学 为人生”的主张,这种文学创作的态度以后也贯穿在他的作品中。对子女的写作也要求他们“写自 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叶先生这种诚善美的精神,在儿辈身上得到发扬光大。 前几年, 人民大会堂举行大型救灾义演,晚会的主题是“情系灾民,共献爱心”。叶至诚不顾年老体弱,执 意陪同妻子——锡剧表演艺术家姚澄前往义演,用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献上自己的爱心。
第十三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1
走进作者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 河北屯乡石庄(今属于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 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 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 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 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 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 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者 介绍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 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 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 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佛教与中国文学》 《负暄琐话》等。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 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 “燕园三老”。
躬行君子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4、默读课文(3—5自然段),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表现在哪里?
“言”中的宽厚。 (1)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 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 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 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第二课时
整体 感知
1、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了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 哀。”怎么理解?
“双层的悲哀”含义丰富,对于叶先生的逝世,作者感到 非常悲痛,而先生逝世的时间还是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 外面正响着喜庆的鞭炮声,更令人悲伤。
双层的悲哀:乐景衬哀情,其哀倍增。
2、叶圣陶的品德过人之处指什么?
2、作者是通过平凡琐碎的小事向我们展现叶老的诸多品德的, 在写作手法上是用什么写法?
以小见大
以 “小”指一事一物、一情一景;生活中所有的小事、意象等。

“大”指生活的启示、道理、情感。通过生活中的小方面来反

映深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某种崇高美德的写作技法

叫“以小见大”。
3、找出文章中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 谈你的看法。
拓展 作业
收集叶圣陶先生的名言
1、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2、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 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6、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 ,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 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 中时症的。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 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3. 文本分析
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 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从“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 些交往的”至“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详 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以上说待人厚”至 “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 己严。 第五部分(11最后一个自然段):谈学习和仿 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思考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
选择了哪些材料? 明确: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
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
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 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 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 眼中的叶圣陶。
1. 张中行
张中行,1909年生,河北 香河人。1931年毕业于通 县师范学校,考入北京大 学中文系,建国后长期供 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 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 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3. 文本分析
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两种过人品行: (1)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2)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 短处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 的“德的力量”。
4. “写话”与本文的文风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 是——“写话”。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 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 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 ,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 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 ,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 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 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主张的核心
“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 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5. 写作的特点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 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 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 三是其文风。
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 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
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 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 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 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 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 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 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 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搀和:chān huo 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ǒng cháng (文章、讲话等)废话 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 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一旦所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4. “写话”与本文的文风
写话的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 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 像话还不够,其实就是“话”。此外, 还特别重视“简洁”。
4. “写话”与本文的文风
张中行在文章回答了为什么叶先生的语文 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 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 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而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 症的。时症是: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 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所以,叶先生 “写话”主张的本质是坚决反对这种文风。
4. “写话”与本文的文风
1. 张中行
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 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 《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 《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 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 选》六卷。
2.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名 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 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 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 《倪焕之》。“九一八” 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 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 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片小 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 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 的拓荒者。
一是在情感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 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 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 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 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 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 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 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 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 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