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
太阳的概念

太阳的概念太阳的概念1. 太阳的定义•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也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它由炽热的气体和等离子体组成,通过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 太阳的特点•直径约为万千米,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天体。
•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33,000倍,占据太阳系总质量的%。
•表面温度约为5500℃,中心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
•具有自身的磁场,形成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等现象。
3. 太阳的结构•内部结构包括核心、辐射区和对流区。
–核心是太阳最炽热的部分,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核聚变反应在此发生。
–辐射区是核心外的区域,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递。
–对流区是从辐射区到太阳表面的区域,能量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表层结构包括光球、色球和日冕。
–光球是太阳表面可见的部分,呈现出亮黄色,有太阳黑子、颗粒和日珥等特征。
–色球是太阳光球外的一层,是太阳大气的可见部分,呈现出红色。
–日冕是太阳大气最外层,温度较高,呈现出闪耀的光环。
4. 太阳的活动•太阳具有多种活动现象,如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等。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暗斑,与太阳磁场有关,有时会引发强烈的太阳风和磁暴。
•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的短暂爆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强烈的光辐射和射电波。
•日珥是太阳光球边缘可见的红色光晕,常出现在日食期间。
5.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太阳是地球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它照射在地球上,使得地球上存在生命。
•太阳的引力影响着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和引起潮汐等现象。
•太阳的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如太阳风会影响地球磁场,引发磁暴和极光等现象。
以上是关于太阳的相关概念及内容的简述,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太阳的重要性和特点。
6. 太阳的能量和能源•太阳是地球主要的能量来源,它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并释放光和热。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被广泛应用于发电、热水供应、空调等领域,可有效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减少碳排放。
太阳科普知识

太阳科普知识太阳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它不仅给予地球光明和热量,也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本文将以太阳科普知识为主题,介绍太阳的结构、特征、能量来源以及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的结构太阳是一个由氢气和氦气组成的恒星,其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体积占据整个太阳系的99.86%。
从外部看,太阳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球形,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核心、辐射区和对流区。
1. 核心:太阳的核心是最内部的区域,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密度非常高。
在核心中,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将氢融合成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 辐射区:位于核心外层的辐射区,能量通过辐射的形式传递。
这一区域密度较高,温度逐渐降低。
3. 对流区:最外层的对流区,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
在这一区域,热量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类似于水沸腾时的对流现象。
二、太阳的特征太阳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天体。
1. 光亮:太阳是地球上最明亮的天体,它的光照照亮了整个地球。
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通过大气层的散射和吸收,形成了我们所见的白天。
2. 火焰状气体:太阳表面有许多火焰状的气体,这些火焰状的气体是由太阳磁场产生的。
这些火焰状的气体形成了太阳的日冕,呈现出美丽的太阳耀斑和日食现象。
3. 磁场:太阳具有强大的磁场,这一磁场影响着整个太阳系的行星和宇宙空间。
太阳的磁场也会产生太阳风,这是一种由高速带电粒子组成的气流,对地球的电离层产生影响。
三、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持续不断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太阳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是指将两个或更多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
在太阳的核心中,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将氢融合成氦,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能量释放是由于氢原子核的质量比氦原子核的质量更大,聚变过程中释放出的差值就是能量。
四、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与地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太阳的活动会对地球产生重要影响。
常识:太阳是什么东西?

常识:太阳是什么东西?太阳是地球的最近的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
它是一颗巨大而灼热的气体球体,主要由氢气和少量的氦气组成。
太阳的存在对地球和生命的形成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太阳的特点、构成、形成以及它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的特点:1. 光度:太阳是太阳系中最亮的星体,它的绝对星等为4.83。
2. 直径:太阳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3. 质量:太阳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33,000倍。
4. 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而太阳的核心温度可达1500万摄氏度。
二、太阳的构成:1. 核心:太阳的核心是由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组成,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
在核心中,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将氢合成为氦,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 辐射区:在核心外是太阳的辐射区,光和能量通过辐射传播出来。
这一区域温度较高,约为250万摄氏度。
3. 对流区:在辐射区外部是太阳的对流区,能量通过对流运动的等离子体传递。
对流区的温度约为60万摄氏度。
三、太阳的形成:根据科学理论,太阳的形成是从气体和尘埃云彩中产生的。
当云彩因为引力而坍缩时,温度和密度逐渐增加,最终在核心区域开始发生核聚变反应。
这个过程导致了太阳的形成和能量释放。
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光照和温度:太阳是地球的主要光源,它的光照照射到地球表面,提供了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使植物能够生长并为地球带来阳光和温暖。
2. 季节变化:太阳的位置相对于地球的变化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当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移动时,会引起温度、光照和季风等气候变化,从而影响到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
3. 气候和天气:太阳的能量也是引起地球气候和天气的主要原因。
太阳辐射加热地球表面,导致大气层中的气流、海洋循环等变化,进而影响到气温、降水等气象现象。
4. 生物生存:太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
通过光合作用,太阳提供了植物所需的能量,维持了食物链的运转。
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知识点
1. 太阳是我们的星球中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源。
2. 太阳是一颗恒星,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体积约为地球的十万倍。
3. 太阳主要由氢和氦组成,核心温度可达1500万摄氏度以上。
4. 太阳发出的光和热能是太阳能的主要来源,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养分。
5. 太阳的直接照射会产生阳光,而地球的倒映和散射会产生天空的颜色。
6. 太阳还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
7. 太阳的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8. 太阳在宇宙中也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它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
9. 太阳对于地球和人类来说都非常重要,人们应该学会保护阳光和太阳能资源。
10. 太阳主要通过光速将能量传递到地球,这里的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五年级《太阳》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太阳》知识点归纳
《太阳》是五年级科学课本上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太阳的一些基本知识。
以下是《太阳》的知识点归纳:
1.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也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有巨大的质量和体积,是
一个由氢原子核聚变产生巨大能量的恒星。
2.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热球体,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更高。
太阳表面
有很多黑色的斑点,这是由于磁场的影响而产生的。
3. 太阳有一个明亮的光球,称为光球层。
光球层外面是色球层,它是一层薄而稀薄的
气体,呈现出很多彩色的光晕。
4. 太阳也有一个察觉不到的大气层,称为日冕。
日冕温度很高,可以达到100万摄氏度以上。
它的形状会随着太阳活动的变化而改变。
5. 太阳还产生了太阳风和太阳耀斑等现象。
太阳风是由太阳表面的高温和强磁场造成的。
太阳耀斑是太阳表面的磁场能量释放的一种现象,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物质。
6. 太阳对地球有重要的影响。
它提供了光和热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
太阳辐
射还会引起大气环流和天气变化,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7. 太阳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的辐射,如紫外线。
过量的紫外线会损害人体的皮肤和眼睛,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以上就是五年级《太阳》知识点的归纳。
太阳基本信息

太阳基本信息1. 太阳的概述太阳是宇宙中最为庞大的天体之一,也是我们地球的母恒星。
它是位于银河系内约三分之一半径以内的一颗恒星,是银河系中数百亿颗恒星中最为普通的一颗。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约为地球的333,000倍,体积约为地球的1,300,000倍。
太阳主要由氢气组成,而氢的核融合反应产生的强烈光和热则使得太阳成为一个巨大的光源。
2. 太阳的结构太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核心、辐射层和对流层。
2.1 核心太阳的核心位于太阳的中心,直径约为25%太阳半径。
在核心,温度极高,达到约1500万摄氏度,内部压力极大。
核心中的氢原子核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核融合反应,将四个氢原子核融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就是太阳的能量来源。
2.2 辐射层辐射层是太阳的第二层,位于核心的外部。
在这一层,光和能量以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
辐射层是由离子的气体组成的,其中的质子、电子和中子三者的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光和热。
2.3 对流层对流层是太阳的外部层次,位于辐射层的外部。
在对流层,太阳吸收了辐射层释放的大量能量,并形成了巨大的对流气流。
这些气流形成了太阳上的暗斑、光斑等特征,也导致了太阳黑子的形成。
3. 太阳的能量太阳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它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太阳能的主要形式是电磁辐射,其中约99%的能量以可见光和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太阳辐射的能量被植物等生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使得生物能量循环得以维持。
4. 太阳活动太阳是一个活跃的天体,它表现出周期性的活动,如黑子爆发、耀斑等。
这些活动与太阳的磁场相关,由于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自转导体,磁场在太阳内传播并形成太阳的磁环,这些磁环在活跃区域中相互作用而产生活动。
4.1 黑子爆发黑子是太阳上的暗斑,它们是由太阳磁场的活动引起的。
黑子爆发是指黑子区域内的能量释放过程,释放的能量会产生耀斑和喷射物质,对地球上的通信和卫星系统造成干扰。
《太阳》课文,笔记

《太阳》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是一篇说明文。
文章在介绍太阳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非常具体、形象地给人们以丰富的信息。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太阳的体积、温度、颜色、速度等方面特点。
以下是我从《太阳》课文中整理的一些笔记:
1. 太阳的体积: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大小。
2. 太阳的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这个温度非常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的能量输出。
3. 太阳的颜色:太阳的颜色是黄色。
这个信息虽然简单,但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的光谱和颜色。
4. 太阳的速度:太阳自转一周需要25天,绕银河系中心公转需要2.5亿年。
这个速度非常快,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的运动和宇宙的演化。
5. 太阳的光线:太阳发出的光线需要经过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
这个信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光线的传播速度和宇宙的尺度。
6. 太阳的能源:太阳的能源来自于核聚变反应,这个过程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信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的能源来源和宇宙中的能量转换。
通过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太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在的宇宙。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太阳基本信息

太阳基本信息太阳是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它的存在和运动对整个太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太阳的基本信息入手,为读者全面介绍太阳的构成、性质、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一、太阳的形态1. 外观太阳呈现出一个球形,直径约为1,391,000千米。
它由多层大气层组成,其中最明显的是光球层,这一层温度高达5,500℃左右,是太阳发光和产生能量的主要区域。
2. 磁场太阳还拥有强大的磁场,这一磁场通常被称为“太阳磁场”。
它是由在太阳内部不断流动和变化的电流所产生的。
这个磁场对地球和其他行星都有着很大影响。
二、太阳的构成1. 核心太阳核心是指其内部最中心处,温度高达1500万℃以上。
在这里,氢原子核会不断发生聚变反应,并释放出巨大能量。
这种聚变反应会持续数十亿年之久。
2. 辐射区辐射区是指太阳核心外部的一层,温度高达100万℃左右。
在这里,太阳产生的能量会不断向外辐射,并通过光子和中微子等粒子形式传递到太阳表面。
3. 对流区对流区是指太阳表面以下的一层,温度约为6,000℃。
在这里,气体会不断上升和下降,形成类似于地球大气环流的现象。
这种运动也是太阳表面出现“日珥”等现象的原因。
4. 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由多个层次组成,其中最明显的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这些层次之间温度差距很大,但都对太阳辐射和能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太阳的性质1. 质量太阳质量约为2×10^30千克,是整个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
它约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2. 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500℃左右,而内部核心温度则高达1500万℃以上。
这种高温状态使得太阳能够不断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影响着整个太阳系的运动和演化。
3. 光度太阳光度是指其辐射出的总能量,约为3.828×10^26瓦特。
这种光度使得太阳成为了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太阳的运动1. 自转太阳自转周期约为27天左右,但不同纬度处的自转速度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积累“光明”、“温暖”、“生存”等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文品句了解课文说明事物具体特征的方法,从而体会它们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分清文章的主次,了解文章的写作重点。
4、了解太阳本身的特点,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及科学常识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表述太阳与人类形成密切关系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分清主次。
1、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说明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
(出示)说明文,就是通过运用各种说明的方法和通俗有趣的语言,向人们准确地介绍科学知识的一种文章体裁。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要向人们介绍哪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呢?现在就让我们自己读读课文,然后交流一下。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进行分类。
板书:距离远特点体积大温度高太阳关系密切★如果学生说到“太阳离我们很远”,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清“远”不是太阳本身的特点。
3、指导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按“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这两方面可以分为两段,请大家在书上作分段记号。
4、分清文章的主次,了解文章的写作重点。
课文的这两方面知识,你觉得作者重点介绍了哪方面知识?说说理由。
(篇幅、内容的内在联系)5、小结。
这两方面知识的介绍中,“太阳的特点”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而“太阳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是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的。
那我们在说明的时候,应该把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得到内容进行略写,而人们不能直接感受到的、但又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过渡:我们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的文章的主次,这也是我们读懂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
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二)了解太阳本身的特点,体会课文说明事物具体特征的方法。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一到第三小节,了解太阳本身的特点。
太阳到底距离我们多远?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这几个特点的呢?介绍时,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的呢?我们先轻声自由读课文一到三小节,然后交流一下。
出示第一到第三小节: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可大得很,要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2、交流、板书。
●距离远(1)媒体泛红。
板书:1.5亿公里(2)这里作者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把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很远写具体了。
(齐读句子)(3)1.5亿公里有多远?课文中又是怎么把这个数字讲清楚的?媒体泛红。
板书:走:3500年;飞:二十几年(作者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又用了“假设”的方法,进一步把太阳离我们地球的距离很远写清楚了。
现在你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地球有多远了吗?)(4)男女生读句子。
(5)课文还介绍了太阳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谁来读一读。
这段话让你们想到了哪一个民间故事?(《后羿射日》)引读:有这么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就叫——(《后羿射日》)当然,“传说、传说”就是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并没有科学依据。
课文引用传说使我们更有兴趣读下文呀!其实——是呀,这才是事物的本质呀!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又岂是一支箭能够射下的。
●体积大(1)媒体泛红。
板书:130万个地球(2)作者在这里又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太阳体积大写具体了。
(3)引读: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
因为——,所以——。
●温度高(1)媒体泛红。
板书:6000度 (x3000倍)(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里作者把太阳比作了——,在说明文中,比喻就叫“打比方”,这里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太阳的“温度高”。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大家算算,大概有多少度?。
“估计”的意思是——,太阳的温度太高了,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出它的实际中心温度,所以用了“估计”这个词语,可见,作者的用词非常准确。
作者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还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太阳的“温度高”。
(3)引读第三节:一起配合读一读第三节。
太阳会——,会——,是个——,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中心温度估计——)★★小结:要了解“太阳”,必须对它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课文把这些特点用“传说、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假设”等方法写清楚、写具体了,让我们对太阳的(指板书)“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有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引读相关语句,重点突出数字,体现太阳的三个特点。
学习了课文第一到第三小节,我们知道了,太阳距离地球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太阳大得很,要——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4、用“虽然……但是……”句式说说太阳的远、大及热的关系。
老师考考大家,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讲清楚呢?同桌准备一下(同桌互说、大组交流)出示:太阳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地面上的东西不会被烤焦。
过渡: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太阳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三)再读课文,深入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再读课文,理清第二段层次。
一般来说,离我们远的事物,关系往往比较疏远,可是太阳却不是这样,找到文中一句转折关系的句子,大声读出来。
出示: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板书):虽然……但是……这是一句过渡句。
作者用过渡句引出了第二段要介绍的重点内容,所以又是第二段的总起句(板书:总)。
而在第二段中,作者又用了一句直接告诉我们太阳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句子,快速读课文的第二段,找到这句话。
交流出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指导朗读。
这是第二段的总结句(板书:总)。
作者在介绍“太阳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时,用了(板书)“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条理清晰。
2、重点学习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指名三人读第4-7节,思考课文是从哪三方面写出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板书: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与自然现象的关系,与预防,治疗疾病的关系。
(2)你能不能用这个句式来讲讲?出示:没有太阳,就没有;没有太阳,就没有;没有太阳,就没有。
学生交流说话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梳理归纳并板书: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关系、气象变化、太阳光杀菌防病的能力(3)读好这三个句子连成的一段话。
引读:没有太阳,就没有;没有太阳,就没有;没有太阳,就没有。
(4)指导练习用因果关系的关联句来进一步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有些事物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他们与太阳的关系,比如植物。
植物离开太阳就不能生长;而有些事物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了太阳也是不能产生的。
就以太阳与气象变化为例,我们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它与太阳的关系讲清楚。
我们先来一起把课文的有关内容读一读,把句子读正确。
(学生读相关内容)●观看媒体上图片。
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看懂了吗?再读读课文的相关内容。
(根据媒体的内容,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连贯地介绍太阳与它们的关系。
)●你能否像刚才那样,把太阳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讲清楚呢?分小组选择一个关系,结合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结合课本内容,用上因果关系的句式也来说一说。
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
3、通过读,学习最后一节。
(1)师引读最后一节: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如果没有太阳,——。
总而言之,——是呀,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作者在短短的一小节中用了两组反义词:光明和黑暗、温暖和寒冷,又用了反面叙述如果没有太阳的情况,总结了我们太阳与我们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2)再读最后一小节。
学生试着背诵最后一节。
(四)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31课《太阳》,知道了课文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两方面来描写,用过渡句连接上下文,又以“总-分-总”的结构详细介绍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这是全文的重点。
正因为太阳具有“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又“距离地球很远”,才造就了我们地球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才给我们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最适宜的和谐环境。
板书:距离远 1.5亿公里(走:3500年;飞:二十几年)特点体积大 130万个地球温度高 6000度(x3000倍)太阳总(虽然……但是……)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关系密切分气象变化太阳光杀菌防病的能力总。